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胶态次枸橼酸铋冲剂~1治疗幽门弯曲菌(CP)阳性消化性溃疡20例,并以雷尼替丁组22例作为对照。胶态次枸橼酸铋冲剂治疗4wk后,80%患者的溃疡治愈,雷尼替丁组有77%患者溃疡治愈。治疗组17/20患者的CP消失,14/20患者胃炎减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本文结果表明,胶态次枸橼酸铋冲剂对C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内窥镜证实消化性溃疡308例,其中154例内服胶态次枸橼酸铋冲剂1包(含铋110mg),bid,另154例则1包,qid,疗程均为45d。结果溃疡治愈率前者82.5%,幽门螺旋杆菌(HP)转阴率79.1%;后者治愈率为85.7%,HP转阴率81.3%,两者疗效差异不显著,前者方法简便,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3.
胶态果胶铋与胶态次枸橼酸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胶态果胶铋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是否优于胶态次枸橼酸铋。方法:130例经胃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饭前服用胶态果胶铋胶囊100mg,tid。另外80例消化性溃疡病人饭前服用胶态次枸橼酸铋110mg,tid。2组中,十二指肠溃疡(DU)的疗程为4wk,胃溃疡(GU)及复合性溃疡的疗程为8wk。结果:前者治疗DU和GU及复合性溃疡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86%,后者为83%和56%,P>0.05和<0.05。结论:胶态果胶铋对GU加复合性溃疡的疗效明显优于胶态次枸橼酸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38例幽门螺旋杆菌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男性2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8±12a),连续口服胶体次枸橼酸铋冲剂1包(每包含铋110mg),qid,及庆大霉素片4万U,tid(用10d,停4d),共3mo。复查胃镜、病理检查及尿素酶试验,其痊愈率60%,总有效率89%,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92%。  相似文献   

5.
蒙脱石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蒙脱石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蒙脱石组 (5 0例 )患胃溃疡 18例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32例 [男性 35例 ,女性 15例 ,年龄 (5 0±s 11)a],用蒙脱石散剂 3g ,tid ,疗程 4wk。胶态次枸橼酸铋组 (30例 )患胃溃疡 12例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8例 [男性 2 0例 ,女性 10例 ,年龄(48± 13)a],用胶态次枸橼酸铋胶囊 110mg ,tid ,疗程 4wk。结果 :蒙脱石组消化性溃疡愈合率为80 % ,总有效率为 90 % ,胶态次枸橼酸铋组消化性溃疡愈合率为 6 0 % ,总有效率为 77% ;2组愈合率、总有效率相比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2组疗效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2组不良反应均轻 ,分别为 4 %和 3% (P >0 .0 5 )。结论 :蒙脱石治疗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疗效 ,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曲臣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6):123-124
目的比较法莫替丁三联疗法与胶体次枸橼酸铋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患者随机分入法莫替丁治疗组(42例)和胶体次枸橼酸铋治疗组(44例),于服药前和停药后4周进行内镜和活检组织检查。结果法莫替丁治疗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为76.2%,HP根除率为71.4%;胶体次枸橼酸铋治疗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为81.8%,HP根除率为72.7%,两组愈合率和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相同,疗效比较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枸橼酸铋钾胶囊、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不同配伍及服用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680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A,B,C,D4组。A组:第1周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克拉霉素0.25g,每日2次;替硝唑0.5g,每Et2次;第2周给予枸橼酸铋钾胶囊300mg,每日4次。B组:第1周给予枸橼酸铋钾胶囊300mg,每日4次;克拉霉索0.25g,每日2次;替硝唑0.5g,每日2次;第2周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C组:4种药物按上述方法同服2周。D组:枸橼酸铋钾胶囊300mg,每日4次;克拉霉素0.25g,每日2次;替硝唑0.5g,每日2次,服2周。4组患者治疗结束后以奥美拉唑20mg每晚睡前口服,4周后复查胃镜及检测Hp。结果:治疗后A,B,c,D组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十二指肠溃疡愈合率均显著高于胃溃疡愈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C,D组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B组高。结论:A,B组治疗方案是根除Hp和治疗消化性溃疡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史济经  庹必光 《贵州医药》1997,21(5):299-300
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n,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且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有关HP感染的治疗进行了许多研究,但目前尚缺乏一种较理想的根除HP的方法。本文用小剂量块哺哇酮混悬液与胶态次枸橼酸铋联合治疗HP感染,旨在探索一种适合临床应用的根除HP的方法。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与分组:以诊断为HP感染除外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手术史的86例慢性胃炎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在治疗前3个月内未服用过对HP有影响的药物。将病人随机分为胶态次枸橼酸铋(CBS)、胶态次枸橼酸铋加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9.
212例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男48,女24,年龄43±10a)服诺氟沙星0.2g,tid;B组(男47,女23,年龄40±7a)服诺氟沙星0.2g,tid和胶态次枸橼酸铋0.1lg,qid;C组(男46,女24,年龄39±9a)服安慰剂对照。疗程1mo。停药后1mo HP清除率(据病理和HP培养)A组(69%)及B组(87%)显著高于C组(7%)(P<0.01)。治疗后血清HP抗体滴度下降、炎症程度减轻与HP清除一致。  相似文献   

10.
肿节风在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旋杆菌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耀庭 《上海医药》2000,(12):12-13
目的:观察肿节风、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短程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根除效果、溃疡愈合效果及副反应,并与甲硝唑、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三联疗法进行比较。方法:将77例伴有幽门螺旋菌感染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9例,给予肿节风1.0g一天2次,阿莫西林0.5g一天2次,枸橼酸铋钾0.22g一天2次,疗程14天。B组38例,给予甲硝唑0.4g一天2次,阿莫西林0.5g一天2次,枸橼酸铋钾0.22g一天2次,疗程14天。疗程结束1个月后,进行胃镜复查,并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结果:A组和B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分别为82.1%和84.2%,溃疡愈合总有效率为89.7%和89.5%,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和52.6%。两组在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溃疡愈合总有效率方面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  相似文献   

11.
国产枸橼酸铋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国产枸橼酸铋雷尼替丁(RBC)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评价临床疗效,以雷尼替丁作对照;以开放性试验评价安全性。共有43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入选本研究,26例失访(6.03%),可评价病例406例。在双盲试验中,入选国产枸橼酸铋雷尼替丁组104例,包括胃溃疡30例、十二指肠溃疡74例;入选雷尼替丁组105例,其中胃溃疡31例、十二指肠溃疡74例。开放性试验组可评价病例197例,胃溃疡61例、十二指肠溃疡136例。国产枸橼酸铋雷尼替丁用量为350mg,每日2次;雷尼替丁用量为150mg,每日2次。胃溃疡疗程6周,十二指肠溃疡疗程4周。以用药后疼痛的消失率、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作为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国产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对消化性溃疡疼痛的消失率与雷尼替丁无差异。国产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对胃溃疡的6周愈合率为86.67%(26/30),明显高于雷尼替丁组(54.84%,P<0.05);国产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对十二指肠溃疡的4周愈合率(69.86%,51/73)与雷尼替丁(62.16%,46/74)无显著差异(P>0.05)。国产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为20%。总计301例患者接受国产枸橼酸铋雷尼替丁治疗,3例(1%)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国产枸橼酸铋雷尼替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其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有一定的根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2008年3月,我院将76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胶态次枸橼酸铋加阿莫西林片及奥美拉唑加阿莫西林片治疗,并观察两组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两种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两种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疗效。方法136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其中消化性溃疡85例、慢性胃炎5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42例)和枸橼酸铋钾组(43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26例)和枸橼酸铋钾组(2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予三联治疗1周后分别予奥美拉唑和枸橼酸铋钾治疗6周、慢性胃炎给予三联治疗1周,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观察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奥美拉唑组与枸橼酸铋钾组HP根除率分别为95.2%和93.0%,差异无显著性(P〉0.05);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5.2%和48.8%,差异有显著性(P〈0.01);胃炎患者奥美拉唑组与枸橼酸铋钾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分别为92.3%和88.0%(P〉0.05)。结论奥美拉唑方案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枸橼酸铋钾方案治疗HP阳性胃炎疗效肯定而价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铋剂三联疗法和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的疗效,以期寻找适合社区治疗的方案。方法:92例消化性溃疡病人,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8例,口服枸橼酸铋钾1200mg·d-1,阿莫西林2000mg·d-1,甲硝唑800mg·d-1,早晚分2次服用;对照组44例,口服奥美拉唑40mg·d-1,阿莫西林2000mg·d-1,甲硝唑800mg·d-1,早晚分2次服用,疗程均为7d。停药4wk后复查胃镜和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为44例(92%),对照组为42例(95%);治疗组Hp清除率为40例(83%),对照组为38例(86%),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药费与疗效根除率比值C/E分别为0.54,0.99,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2种三联疗法的疗效相近,但铋剂三联疗法价格低,适合社区医疗。  相似文献   

15.
王锋 《医药导报》2000,19(2):168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 7例患者均为 1994~ 1996年本院门诊或住院病人 ,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此次用药前经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查 ,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给予奥美拉唑 2 0mg ,po ,tid ,连续 2周 ,休息 2周后复查胃镜 ,溃疡完全愈合者 6 1例。随机分成 2组 ,治疗组 31例 ,对照组 30例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愈合前溃疡大小、类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差异。1.2 用药方法 治疗组 :予胶态次枸橼酸铋 110mg ,甲硝唑 4 0 0mg ,阿莫西林 50 0mg ,均po ,qid ,疗程 1周。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16.
枸橼酸铋钾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药理与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瑞华  孙莉华 《医药导报》1994,13(4):166-167
构橼酸铋钾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药物之一。特点是促进溃疡愈合;抑制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的幽门螺旋杆菌,治愈率高,复发率低。1 临床药理 1.1 形成保护性膜 枸橼酸铋钾是一种“溃疡隔离剂”。服后在胃酸的作用下,生成一种胶状的氧化铋沉淀,并与溃疡面的蛋白质螯合,形成蛋白一铋的复合物覆盖在溃疡面上,起到保护作用,抵御胃酸、胃蛋白酶对它的侵袭。从临床内窥镜中看到服用枸橼酸铋钾0.5~2h后,在溃疡表面覆盖着一层灰白色带有闪光的铋剂膜,它能加强胃粘膜的防护功能,有利于促进溃疡愈合。Konturek等指出,在应激条件下枸橼酸铋钾能对抗乙酰水杨酸和乙醇对胃粘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盐酸小檗碱片联合四联疗法和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方案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16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枸橼酸铋钾(220 mg)+克拉霉素(0.5 g),每日2次,服用10 d。B组: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枸橼酸铋钾(220mg)+阿莫西林(1.0g)+克拉霉素(0.5g),每日2次,盐酸小檗碱片300 mg,每日3次,服用10 d。观察记录Hp根除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81.23%和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片联合铋剂四联组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加,根除率更高,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徐新献 《家庭医药》2011,(11):34-35
我今年81岁,男性。1979年我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行手术治疗,2006年曾因为胃出血住院进行药物治疗,2009年10月我被诊断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医生予以泮托拉唑胶囊、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后大便次数减少了,可成形,但停药后我又感到反胃不适。目前长期服用泮托拉唑1粒/日,果胶铋和阿莫西林2粒/次,2~3次/日。我最近的一次住院时间是2011年5月,当时检查肝肾功能大致正常。  相似文献   

19.
口服心痛定致尿频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男性 ,70岁 ,主因间断头晕、头痛 2 a,加重 1周入院。既往患高血压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平素服用复方降压片等治疗。查体 :血压 16 4/ 10 2 mm Hg(2 1.9/ 13.6 k Pa) ,心界不大 ,心律齐 ,两肺未闻及音 ,双下肢无浮肿 ,神经系统无病理征。入院后即予心痛定 10 mg,每日 3次口服 ,服药 1d后即出现尿频 ,当晚排尿 8次 ,次日上午 5次 ,无尿急及排尿痛 ,膀胱区无压痛 ,化验尿常规正常 ,考虑为药物所致 ,嘱其停药观察 ,1d后尿频症状自行消失。 3d后再次服用心痛定 ,尿频症状又复出现 ,遂令其彻底停药改用卡托普利降压 ,随访 2个月未再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方法:20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潘托拉唑40 mg,每日2次,左氧氟沙星200 mg,每日2次,阿莫西林1 000 mg,每日2次,果胶铋150 mg,每日3次,用药10天;对照采用法莫替丁20 mg,每日2次,甲硝唑400 mg,每日2次,阿莫西林1 000 mg,每日2次,果胶铋150 mg,每日3次,用药10天。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溃疡治愈率。结果: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95%和90%,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溃疡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45%,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潘托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和果胶铋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溃疡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