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影响留胚米效果的留胚米机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以留胚率为评价指标,分析了碾米辊转速、碾辊筋倾角和碾白室间隙等参数对留胚率的影响和相关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碾米辊转速和碾白室间隙是影响留胚米机留胚率的主要因素,碾辊筋倾角次之;胚芽米碾米机最优工艺参数为碾米辊转速890~920r/min、碾辊筋倾角大约为1°、碾白室间隙处于10.5~11.5mm之间。  相似文献   

2.
小型胚芽米碾米机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胚芽米碾米效果的碾米机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以碾米辊转速、碾辊筋倾角和碾白室间隙为试验工艺参数,以留胚率、增碎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二次回归旋转试验设计,研究留胚率和增碎率在各参数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碾米辊转速和碾白室间隙是影响碾米时留胚率和增碎率的两个主要因素,碾辊筋倾角次之;胚芽米碾米机最优工艺参数为碾米辊转速948 r/min、碾辊筋倾角0.86°、碾白室间隙11.2 mm.  相似文献   

3.
使用研制式碾米机对粳稻进行留胚率的实验,分析和讨论碾辊长度、转速和碟白间隙等因素对留胚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生产胚芽米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胚芽米碾白工艺及设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碾白次数,碾辊转速、碾辊结构、筛框、刷米辊对留胚率和米的质量的影响,提出了研削式胚芽米机的优化参数和碾白工艺参数,为新型研削式胚芽米机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留胚米的营养成分及功能,同时阐述了国内外对留胚米在碾制机器、贮藏、深加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留胚米存在的问题、前景展望和对未来留胚米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留胚米碾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留胚米质量特性及其营养价值、生理功效,并提出目前可开发的系列米品,及其碾制技术。  相似文献   

7.
低温升留胚米机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低温升留胚米机的工作原理、结构、主要技术参数的选择及生产试验结果,以期为我国碾米设备的技术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该机采用了与现有碾米机完全不同的全新碾白室结构,使碾白过程的米粒温升低、增碎少、留胚率高、出品率高,生产同样精度的大米所需碾白次数少,应用此设备可简化碾米工艺流程,节省设备占地面积和车间建筑面积,尤其是可降低电耗50%以上.  相似文献   

8.
胚芽精米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胚芽精米的碾白特点是快速轻碾、多道出白、据此选择合适的碾白工艺、对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制的6NPY-600型胚芽精米机碾米留胚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碾米机的碾辊长度、形状、组合方式、输送速度等一系列影响去胚效果的参数进行的大量实验,得出了去胚效果较好的组合参数。  相似文献   

10.
测定紫外、微波处理后留胚米的糊化等特性,分析紫外、微波处理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食品储存期加速测试法(ASLT)储藏留胚米,判断紫外、微波处理后的留胚米是否宜储藏,同时对储藏期间的脂肪酸值、米饭感官评价和糊化特性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紫外照射未改变留胚米的糊化特性,但微波处理留胚米时出现部分糊化,微波处理留胚米的最低黏度从1819cp升高到1838cp,最终黏度从3038cp升高到3145cp。未处理、紫外、微波处理后留胚米的储藏期分别约为39天、152天和113天,微波处理在延长留胚米储藏期方面更具优势。微波处理时留胚米的食用品质受到影响,微波处理与未处理留胚米相比崩解值变化较大,微波处理改变了留胚米的糊化性质。储藏后期,紫外处理不如微波处理留胚米食用品质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缓留胚米储藏期间的脂肪酸败,延长留胚米的储藏期限,作者利用电子束辐照处理留胚米,并考察了储藏过程中留胚米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经0.5 kGy电子束辐照处理后,留胚米的留胚率、碎米率以及腰爆率变化不大,脂肪酶活性下降了28.17%,当辐照剂量增至1.0 kGy后,留胚米的腰爆率显著上升;在储藏过程中,电子束处理的留胚米样品,其水分含量下降较快,而脂肪酸值增幅速率变缓;此外,未处理样品的脂肪酶活性在储藏过程中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电子束处理样品的脂肪酶活性呈线性降低的趋势;25 ℃和37 ℃储藏条件下,未处理样品的保质期均为15 d,电子束辐照处理能显著延长保质期(≥60 d);在食用品质方面,0.5 kGy处理的样品在25 ℃储藏120 d后,其综合评分为69.9,接近相应的未处理样品(70.6),但提高辐照剂量和储藏温度均会加速留胚米的食用品质劣化。综上,电子束辐照处理是一种有效延长留胚米储藏期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我国留胚米加工技术发展现况,对当前我国留胚米市场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留胚米销售市场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留胚米的价格偏高,多数人不能接受;二是留胚米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对留胚米的认知度过低,市场基础薄弱。今后应该在研究留胚米加工技术的同时,尽快出台留胚米相关标准,并加大留胚米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其营养价值并食用留胚米。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民的主食大米正在由低精度转向高精度。碾制高精度大米,留皮人,留胚少,糙米出白率低,而糠粞等副产品的出率相应增加。我们在苏州市实验米厂以相同稻谷碾制精制特等粳米(以下简称清洁米)和标一粳,前者此后者糙出白率低3.8%左右,而增加相应数量的精白米糠,米粞,米胚等,加工高精度大米,只有将这一部分副产品利用起来,开发营养食品,以提高稻米的转化率,提高碾米工程的综合经济效益。本试验的目的旨在: 加工清洁米,采用多机出白,分层碾白的工艺,将精白糠提纯后,提取和制取高蛋白米粉,进而制作婴幼儿,老年保健等工程食品。  相似文献   

14.
大米加工精度与营养素含量呈负关系。大米加工精度越高、留皮留胚越少,营养素损失越大,糙米中存有的各种生物活性成分在精洁米碾白过程中几乎损失殆尽。为了提高大米营养价值,生产营养强化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途径。营养强化米制造方法很多,大致可归纳为内特法和外加法两大类。内特法是借助保存米粒自身外层或胚芽所含营养素,籍以提高大米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民的主食大米正在由低精度转向高精度。碾制高精度大米,留皮少,留胚少,糙米出白率低,而糠粞等副产品的出率相应增加。我们在苏州市实验米厂以相同稻谷碾制精制特等糠米(以下简称精洁米)和标一粳,前者比后者糙米出白率低3.8%左右。而相该增加了精白米糠、米粞、米胚等的数量。加工高精度大米,只有将这一部份副产品利用起来,开发营养食品,才能提高稻米的转化率,提高碾米工程的综合效益。本课题试验的目的是: 加工精洁米,采用多机出白,分层碾白的工艺,将精白糠提纯后,提取和制取高蛋白粉,进而制作婴幼儿、老年保健等工程食品。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我国因大米过度加工导致的留胚率低、资源浪费、营养成分流失大等问题,研究通过调节中试碾米机碾米压力和改变碾磨次数从而改变加工精度,比较不同加工精度和产地对于新陈稻谷的留胚率、出米率、食味值的影响。试验证明,使用新型留胚米机加工后,部分稻谷品种的大米留胚率可达到80%以上,大米等级按现行GB 1354—2009精米等级可达二级或三级。当碾磨压力增加50%时,大米的留胚率随之降低2%~25%,出米率也略降低,但食味值增加了7%。相对于目前的普通精米,试验采用留胚工艺加工后的稻谷的留胚率和出米率分别提高了约30%~50%、2%~4%。留胚大米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将是未来大米市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留胚米具有营养全面和蒸煮方便等优点,但其在保质期内表现出的脂肪酸值升高、陈化气味明显等质量问题严重限制了留胚米制品的流通和推广。留胚米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在于稻米碾磨后其表层脂质迅速发生难以控制的水解与氧化,且现有抛光、钝酶及包装等加工技术均不能使留胚米制品达到正常流通要求。为解决留胚米类产品的生产难题,本文在对稻米中脂质稳定性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分别对不同加工和胁迫条件对稻米脂质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对稻米中脂质氧化与其自身抗氧化系统的协同作用进行了综合评价,旨在为进一步开展留胚米品质劣变机理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探索切实可行的留胚米安全贮藏技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尝试彻底改变目前传统的加工方式,介绍了一种运用新方法碾制大米的设备。设计和使用这种新型碾米机的目的,就是确保碾米机在加工大米的过程中碎米率低,增加经济效益。这种类似"瀑布"形式的进料和出料方式与加工过程,与现在国内外所有卧式砂辊碾米机和立式砂辊碾米机均不同,加工时米粒在碾白室内的运动轨迹也完全不一样,其结果能降低碎米率,节省电耗。设备运用在加工留胚米中,就更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大米硒营养及生产富硒留胚米原料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分析了稻米籽粒硒营养的特点。试验研究了加工过程对富硒留胚米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富硒籼稻糙米加工富硒留胚米,加工精度达国标(GB 1354—2009)四级、三级时,留胚率分别达95%、83%,硒含量为糙米硒含量的97.0%、94.0%;采用富硒粳稻糙米加工富硒留胚米,加工精度达国标(GB 1354—2009)四级、三级时,留胚率分别达90%、81%,硒含量为糙米硒含量的98.3%、95.3%。  相似文献   

20.
天然强化米—留胚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阐述留胚米的发展简史及其营养特点,着重论述其加工方法与碾米设备,同时也介绍留胚米的包装与食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