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中的表达及吡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 75只Wistar大鼠随机选取60只以高脂、高糖及链脲佐菌素诱导制成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56只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38只)和药物干预组(干预组,18只,吡格列酮20 mg·kg~(-1)·d~(-1)灌胃)。另15只大鼠以普通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3组大鼠16周后处死,取主动脉全段行HE染色,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将糖尿病组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单纯组,14只)和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合并组,24只),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TC、TG、HDL-C、LDL-C及血清RBP4,MCP-1,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糖尿病组TG、LDL-C、FBG、FINS、RBP4、MCP-1、HOMA-IR、AIP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除RBP4与单纯组无差异外,上述指标均较单纯组和合并组下降;RBP4与TG、LDL-C、HOMA-IR、AIP、MCP-1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BP4、TG是糖尿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BP4是糖尿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脂肪组织不仅是一个储备能量、提供能量的器官,更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2005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中心鉴定出一种新的参与胰岛素抵抗的脂肪细胞因子——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protein,RBP4)。随后多项研究表明其可诱导胰岛素抵抗,并且发现血浆RBP4水平在2型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以及心血管疾病中均有升高。同时国内外一些研究报道了它与脂质代谢、动脉粥样硬化、糖代谢、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本文综述RBP4的结构、功能、测定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脂肪组织不仅是一个能量储存器,更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中,视黄醉结合蛋白4(RBP4 )在脂代谢和能量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多数研究表明,RBP4是胰岛素抵抗的独立相关因素.同时,国内外一些学者报道了它与高血压存在相关性.也有研究显示,它通过诱发血管的慢性炎症反应、血管内皮损害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进展.此外,R...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中的表达及替米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 45只SPF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和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及药物干预组(C组),每组15只.A组饲普通饲料.B、C组大鼠饲以高脂高糖饲料并予腹腔一次性大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及予维生素D3灌胃,建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模型.8周证实造模成功后,B组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组,继续饲高脂高糖饲料,C组为药物干预组,饲高脂高糖饲料同时予替米沙坦5 mg·kg~(-1)·d~(-1)灌胃.实验共16周,实验结束后所有大鼠空腹隔夜,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心脏采血离心分离血清测血脂、RBP4及AOPP含量.处死大鼠取腹主动脉做HE染色.结果 B、C组大鼠血脂、RBP4、AOPP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BP4与AOPP呈正相关(r=0.505,P<0.0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AOPP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RBP4、甘油三酯是AOPP的主要危险因素.腹主动脉HE染色显示B组大鼠动脉壁内侧内膜有纤维组织增生,部分纤维化和玻璃样变,并见明显钙化.C组大鼠动脉壁内侧内膜仅有轻微纤维化及玻璃样变.结论 RBP4可能通过影响血脂分布及增强血管内膜氧化应激参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复杂,与高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密切相关.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作为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可通过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血管扩张,参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RBP4也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相关,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运动、减重手术、贝特类调脂药、格列酮类的干预可降低RBP4水平,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最新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占全球人口死亡比率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1/4增至目前的1/3。可以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已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一处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意味着其他血管可能  相似文献   

7.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是一种亲脂载体蛋白,也是一种疏水小分子结合蛋白,在体内负责结合并转运维生素A的各种活性代谢物(视黄醇类),从而协助维生素A发挥其主要生理功能。临床多项研究显示RBP4与动脉硬化、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并且与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有一定相关性。本文将对RBP4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主动脉壁核因子κB(NF-κB)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NC组)、单纯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DM+AS组)。测大鼠主动脉NF-κB活性、血清和附睾RBP4水平、FBG、FIns、TG、HDL-C、LDL-C、尾动脉SBP,计算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DM组和DM+AS组的RBP4、NF-κB、TG、LDL-C、FBG、FIns、SBP、AIP、HOMA-IR高于NC组;DM+AS组上述指标高于DM组;RBP4与TG、LDL-C、HOMA-IR、AIP、NF-κB、SBP、体脂比成正相关,与HDL-C成负相关。RBP4、TG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F-κB与RBP4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相关,RBP4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炎症机制及脂代谢紊乱参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是一种主要来源于肝脏和脂肪细胞的转运蛋白。过去认为其作用是转运血液中的视黄醇(维生素A)。而近期的研究发现,RBP4作为一种脂质因子,可能具有引起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参与一系列与IR相关疾病,包括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除外受到IR的影响,不同个体RBP4血清水平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不仅参与了糖脂代谢的紊乱,在肥胖人群中显著升高,而且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以及脂联素密切相关,并且在内脏脂肪细胞功能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研究发现,RBP4与丙型肝炎病毒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变以及肾脏疾病的终末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RBP4在妊娠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性激素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中亦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测定冠心病32例、脑梗死6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120例和健康对照组200名的血清Hcy、Cys C和RBP浓度水平,比较分析其在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脑梗死组血清Hcy、Cys C和RBP高于健康对照组,Hcy、Cys 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Cys C和RBP水平的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有可能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观察Hcy、Cys C和RBP水平变化对冠心病、脑梗死及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预防、诊治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是一种视黄醇转运体,其主要作用是将视黄醇从肝脏转移到外周。已有研究表明RBP4能引起胰岛素抵抗,且血液循环中RBP4的水平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有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也与这些疾病密切相关。鉴于此,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针对RBP4与NAFLD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探讨了可能的致病机制。该文主要从胰岛素抵抗和炎性反应等方面,就RBP4在NAFLD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和啮齿类动物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葡萄糖转运子4(GLUT4)的表达在脂肪细胞中选择性减少,而脂肪组织特异性GLUT4基因敲除小鼠可产生继发性的肌肉及肝脏的胰岛素抵抗,提示脂肪组织可分泌一种循环因子,导致全身性胰岛素抵抗。研究发现,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可能与此相关。RBP4是一种21 ku的转运蛋白,其主要功能是在血液循环中转运视黄醇(维生素A)。正常情况下,血清RBP4主要来源于肝细胞,其次为脂肪组织。实验表明,特异性敲除脂肪组织中GLUT4的胰岛素抵抗鼠,脂肪组织中RBP4 mRNA水平选择性增加,同时血清RBP4水平相应升高。…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遗传及环境等多种综合因素所致的疾病,最近研究发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与其受体4(CXCR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结合,通过活化和介导炎症细胞进入动脉粥样斑块内,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不稳定.因而,以SDF-1/CXCR4 轴为靶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就SDF-1/CXCR4生物轴与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subAs)的关系。方法对217例新诊T2DM患者测定血浆RBP4浓度、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空腹胰岛素及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髂总动脉IMT、股动脉IMT,分析其subAs的发生情况。结果合并subAs的T2DM患者平均年龄、空腹胰岛素、血浆RBP4浓度均高于非subAs组患者(均P0.05)。将患者按RBP4浓度三分位数分组,随RBP4浓度增加,患者颈总动脉IMT、髂总动脉IMT、股动脉IMT均增加,高浓度RBP4组患者的颈总动脉IMT高于其余两组(P0.05);随RBP4浓度增加,subAs患病率也逐步升高,高浓度RBP4组患者的subAs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新诊T2DM患者RBP4浓度与颈总动脉IMT、髂总动脉IMT、体质指数、收缩压、血糖、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诊T2DM患者subAs的发生与血浆RBP4、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相关。结论新诊T2DM患者血浆RBP4水平与subAs呈正相关关系,血浆RBP4升高可能是新诊T2DM患者subAs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胡晨波  高勤  李仲平  储峰 《肝脏》2011,16(6):500-502
一、RBP4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属于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家族的成员。血清RBP4为分泌型RBP,是一种单一肽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1KDa,由18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1968年RBP4首先在人类的血清中分离出,随后在其他脊椎动物中如鸟类和鱼类也分离出RBP4。按照其序列的同源性可以将RBP分为五类: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胞内视黄醇结合蛋白、胞内视黄酸结合蛋白、  相似文献   

17.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在动物与人类的研究中均发现其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有关RBP4的结构和功能、RBP4血清水平及基因多态性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脑梗死及其危险因素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从该院脑梗死注册系统中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间住院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按入院时RBP4水平将观察组分为RBP4正常组89例,RBP4增高组111例,以同期体检健康者76例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RBP4水平,及两个亚组间脑梗死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肥胖、吸烟、饮酒、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分析RBP4与脑梗死各个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BP4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对照组和RBP4正常亚组相比较,RBP4增高亚组在颈动脉狭窄、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中有较高检出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校正性别、年龄影响,RBP4与脑梗死危险因素中的颈动脉狭窄、吸烟、肥胖独立相关。结论 RBP4可能在脑梗死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且与颈动脉狭窄、肥胖、吸烟等因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脂肪细胞因子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与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AOPP)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中的表达,探讨RBP4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36只SPF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各18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饲普通饲料.B组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组,饲以高脂高糖饲料并予腹腔一次性大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及予维生素D3灌胃,建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6 w后所有大鼠空腹过夜,应用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心脏采血离心分离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血清RBP4水平,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血清AOPP含量.取腹主动脉做HE染色.结果 B组大鼠血清中TG、TC、LDL-C含量均较A组增高,HDL-C降低,RBP4显著增高.AOPP、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RBP4呈正相关.腹主动脉HE染色显示B组动脉壁内侧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纤维组织增生,部分纤维化和玻璃样变,并见明显钙化.A组无此改变.结论 根据上述结果,我们认为RBP4参与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其可能机制是增强血管内膜氧化应激并影响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年4月至10月卫生部北京医院9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糖尿病组(BMI≥25)50例、非肥胖糖尿病组(BMI<25)45例,并将30名正常体重非糖尿病者设为对照组。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清RBP4浓度,同时测定血糖、血脂、血压、胰岛素等,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各组胰岛素敏感性。结果肥胖糖尿病组RBP4明显高于非肥胖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5),而后两组RBP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清RBP4与腰围(W)、HOMA-IR、BMI、三酰甘油(TG)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腰围、HOMA-IR为影响RBP4的最显著因素。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RBP4显著升高;腰围和胰岛素抵抗是影响血清RBP4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