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n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日期从建库至2016-10。纳入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均为英文文献,实验组807例,对照组800例。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MD=2.68,95%CI:1.85~3.50,P0.00001),左心室舒张末容积(MD=-5.78,95%CI:-9.79~-1.76,P=0.005)和左心室收缩末容积降低(MD=-8.91,95%CI:-11.23~-6.59,P0.00001);实验组收缩压(MD=6.02,95%CI:-0.80~12.84,P=0.08)和舒张压(MD=3.64,95%CI:-0.48~7.77,P=0.0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MD=-109.22,95%CI:-126.42~-92.01,P0.00001)。结论:伊伐布雷定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室重构,但对血压无明显影响。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及循证医学的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尼可地尔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CNKI、维普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数据库,收集尼可地尔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截至2013年7月。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随机对照研究,共计655名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尼可地尔提高患者左室射血分数(MD=8.63,95%CI:7.20~10.07,P0.00001)、可显著提高6分钟步行距离(MD=54.29,95%CI:41.54~67.05,P0.00001)、显著降低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MD=-7.62,95%CI:-8.86~-6.39,P0.00001)、显著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MD=-5.92,95%CI:-7.67~-4.17,P0.0001)、显著降低肺动脉楔压(MD=-5.46,95%CI:-7.32~-3.59,P0.00001)、显著降低脑钠肽水平(MD=-93.11,95%CI:-150.80~-35.41,P=0.002)。结论目前资料显示,尼可地尔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心肌重构。但今后尚需开展质量高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其疗效及安全性,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强化他汀治疗对预防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VIP、CBM数据库,查找所有关于他汀类药物预防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CIN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12月31日。由3名研究员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2722例患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老年患者采用强化他汀治疗后CIN的发生率显著降低(RR=0.41,95%CI:0.32~0.53,P0.00001);亚组分析表明强化他汀治疗能明显改善合并糖尿病患者(RR=0.38,P=0.002)及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RR=0.44,P0.00001)CIN的发生率;并较对照组术后血尿素氮(BUN)水平下降(MD=-0.80,95%CI:-1.28~-0.32,P0.0001),血肌酐(Scr)水平下降(MD=-8.10,95%CI:-11.06~-5.13,P0.0000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上升(MD=5.88,95%CI:2.67~9.09,P=0.0003),胱抑素C(CysC)水平下降(MD=-0.15,95%CI:-0.19~-0.11,P0.0000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低于对照组(MD=-2.66,95%CI:-3.46~-1.86,P0.00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强化他汀治疗能减少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CIN的发病率,同时对肾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预防老年患者CIN发病率的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依普利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CBM、万方、维普数据库,搜索关于依普利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5年9月,由两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方法学质量,应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共计379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疗效方面,与安慰剂组相比,依普利酮能够降低收缩压(WMD=-8.99mm Hg,95%CI:-10.62~-7.37,P0.00001)和舒张压(WMD=-4.21 mm Hg,95%CI:-5.07~-3.34,P0.00001)(1mm Hg=0.133k Pa);与其他类型降压药物相比,依普利酮的降压效果次于螺内酯(收缩压:WMD=6.40 mm Hg,95%CI:6.12~6.68,P0.00001;舒张压:WMD=3.10 mm Hg,95%CI:2.82~3.38,P0.00001),与依那普利相当(收缩压:WMD=-0.47 mm Hg,95%CI:-3.12~2.18,P=0.73;舒张压:WMD=0.79 mm Hg,95%CI:-0.58~2.16,P=0.26),但优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收缩压:WMD=-3.51 mm Hg,95%CI:-5.20~-1.82,P0.0001;舒张压:WMD=-2.06 mm Hg,95%CI:-2.97~-1.14,P0.0001);安全性方面,依普利酮的总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依普利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的影响因素,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防治与诊断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24篇文献,累计冠状动脉慢血流病例1385例,对照病例155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显著增加慢血流1.87倍的发病风险(OR=1.87,95%CI:1.56~2.24,P0.00001);高血压显著增加慢血流1.24倍的发病风险(OR=1.24,95%CI:1.03~1.48,P=0.02);此外,CSF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MD=0.12,95%CI:0.04~0.19,P=0.003)、高密度脂蛋白(HDL)(MD=-0.06,95%CI:-0.09~-0.02,P=0.002)、尿酸(MD=34.46,95%CI:18.99~49.93,P0.0001)、内皮素1(ET-1)(MD=1.18,95%CI:0.97~1.38,P0.0001)、体质指数(BMI)(MD=1.24,95%CI:0.62~1.86,P0.0001)、三酰甘油(TG)(MD=0.14,95%CI:0.04~0.23,P=0.003)、高敏C反应蛋白(hs-CRP)(MD=0.83,95%CI:0.45~1.21,P0.0001)、同型半胱氨酸(Hcy)(MD=4.27,95%CI:3.06~5.48,P0.00001)、血红蛋白水平(MD=0.38,95%CI:0.09~0.67,P=0.01)以及白细胞水平(MD=0.34,95%CI:0.18~0.50,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在糖尿病发生率(OR=1.24,95%CI:0.97~1.58,P=0.09)和血小板水平(MD=3.26,95%CI:-3.97~10.48,P=0.38)无明显差异。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吸烟、高血压、高体质指数,高尿酸、TG、LDL、ET-1、hs-CRP、Hcy、血红蛋白以及高白细胞水平可能为CSF现象的危险因素,高HDL水平可能为保护因素。但该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正> 大量临床证据表明,心率是心血管疾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减慢心率可降低冠状动脉(冠脉)事件、减少猝死、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目前常用的减慢心率的药物主要是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由于这些药物的副性肌力作用和心外不良反应,一些患者不耐受。伊伐布雷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伊伐布雷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lsevier ScienceDirect、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2005年1月-2020年1月发表的有关伊伐布雷定在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应用RevMan5.3软件、Stata1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包括756例患者。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伊伐布雷定组在控制心率(WMD=-15,95%CI:-19.47~-11.11,P0.05)、提高6 min步行距离(6MWD)(WMD=61.25,95%CI:45.8~76.69,P0.05)、改善Borg呼吸困难评分(WMD=-0.68,95%CI:-0.93~-0.43,P0.05)、降低COPD合并心力衰竭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SMD=-2.18,95%CI:-3.57~-0.79,P0.05)、减少COPD合并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WMD=-1.78,95%CI:-2.21~-1.35,P0.05)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不影响患者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WMD=-0.04,95%CI:-0.15~0.07,P=0.5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预计值)(WMD=1.62,95%CI:-3.23~6.47,P=0.5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l/FVC)(WMD=2.09,95%CI:-3.53~7.72,P=0.47)。与对照组比较,伊伐布雷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RD=0.01,95%CI:-0.00~0.02,P=0.19),包括心动过缓(RD=0.03,95%CI:-0.01~0.08,P=0.13)、心房颤动(RD=0.00,95%CI:-0.03~0.03,P=0.97)、头晕头痛(RD=0.00,95%CI:-0.03~0.04,P=0.98)、视觉症状(RD=0.02,95%CI:-0.01~0.06,P=0.22)。结论:伊伐布雷定在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中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伊伐布雷定(Ivabradine)是全球第一个选择性If通道抑制剂,早在1992年就已获得化合物专利。2005年10月欧洲药品监管局批准伊伐布雷定上市及临床用于治疗伴有窦性心动过速,但对β受体阻滞剂不能耐受或存在禁忌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09年欧洲药品监管局又批准了伊伐布雷定应用的新适应证,可用于已进行了β受体阻滞剂最佳剂量的治疗,但病情尚未充分控制,心率仍高于60bpm的慢性稳定  相似文献   

9.
伊伐布雷定是目前唯一的特异性If电流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4期If电流而达到减慢心率的作用.伊伐布雷定在减慢心率的同时不影响左心室收缩功能;治疗剂量范围内不影响PR间期、QRS间期及QTc;也不影响支气管平滑肌、糖脂代谢、血压.多项研究表明伊伐布雷定能明确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且对窦性心动过速亦有疗效.  相似文献   

10.
伊伐布雷定是临床用于心绞痛及心力衰竭患者稳定心率的药物,可减少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风险,并改善长期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对合并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其他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伊伐布雷定。伊伐布雷定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少,但对快心室率异位心律无效。  相似文献   

11.
伊伐布雷定是临床用于心绞痛及心力衰竭患者稳定心率的药物,可减少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风险,并改善长期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对合并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其他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伊伐布雷定。伊伐布雷定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少,但对快心室率异位心律无效。  相似文献   

12.
心率过快缩短心肌血流灌注时间,加剧心肌供氧不足和耗氧过多的不平衡,不利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控制。伊伐布雷定可特异性减慢窦性心率,且对心肌收缩、房室传导、支气管平滑肌无影响,相比于β受体阻滞剂,在冠心病的应用具备一定的优势。现阶段临床研究表明,伊伐布雷定可降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率,具有一定的抗心肌缺血、缓解胸痛的作用;对于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者,还可改善心室重构和远期临床转归;伊伐布雷定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待观察和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与单纯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查找关于比较两种治疗方案治疗结肠癌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9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文献共10篇,患者共3 159例,其中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者1 595例,单纯手术治疗者1 56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腹腔感染发生率(RR=1.07,95%CI:0.70~1.64,P=0.76)、吻合口瘘发生率(RR=1.90,95%CI:0.72~5.04,P=0.20)、5年OS(RR=1.04,95%CI:0.99~1.10,P=0.13)、5年DFS(RR=0.97,95%CI:0.91~1.05,P=0.4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单纯手术组相比,新辅助化疗组R0切除率更高(RR=1.10,95%CI:1.05~1.16,P0.0001)、肿瘤直径更小(MD=-0.24,95%CI:-0.41~-0.06,P=0.009)、肿瘤浸润固有肌层深度更浅(MD=-2.52,95%CI:-3.32~-1.71,P0.00001)、3年OS更高(RR=1.07,95%CI:1.02~1.13,P=0.01)、远处转移发生率更低(RR=0.66,95%CI:0.50~0.86,P=0.002)。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结肠癌可以缩小肿瘤直径、提高肿瘤的R0切除率、提高3年OS、减少转移的疗效,同时不提高患者的腹腔感染、吻合口瘘的风险,也不会缩短患者的5年OS和DFS。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收集他汀治疗DCM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从建库至2015年10月的文献。结果共纳入26项研究包括15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应用他汀治疗DCM能够显著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MD=5.62,95%CI:4.02~7.23,P0.001,I2=89%)及运动耐量(六分钟步行试验,MD=36.78,95%CI:16.98~56.59,P0.001,I2=94%),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MD=-3.32,95%CI:-5.14~-1.50,P=0.0004,I2=87%)、血浆脑钠肽(BNP)(MD=-66.52,95%CI:-106.80~-26.24,P=0.001,I2=99%)、C反应蛋白(CRP)(MD=-2.15,95%CI:-2.84~-1.46,P0.001,I2=93%)及白介素-6(IL-6)(MD=-6.50,95%CI:-9.70~-3.29,P0.001,I2=94%)。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他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DCM患者的心功能,增加LVEF,降低炎症水平,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心宝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窦性心动过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以及英文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搜集心宝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窦性心动过缓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包括48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用心宝丸,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RR=1.23,95%CI:1.14~1.32,P0.00001)、提高左室射血分数(MD=6.85,95%CI:4.00~9.71,P0.00001)、增加24 h平均心率(MD=11.69,95%CI:8.03~15.34,P0.00001)、增加心输出量(MD=0.58,95%CI:0.40~0.76,P0.00001)、增加心脏每搏输出量(MD=3.72,95%CI:2.33~5.11,P0.00001)、改善6 min步行试验(MD=26.83,95%CI:13.65~40.02,P0.0001)、降低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MD=-0.24,95%CI:-0.33~-0.14,P0.00001)、减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D=-2.23,95%CI:-3.45~-1.00,P=0.0004)、减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D=-2.35,95%CI:-3.42~-1.28,P0.0001)。结论研究表明心宝丸联合常规西药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心功能并提高心率。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IAsp)与常规人胰岛素(RHI)用于基础-餐时胰岛素(BB)或胰岛素泵(CSII)治疗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via OVI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5年11月,比较IAsp与RHI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软件分别对新诊断和已接受治疗的糖尿病人群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40项研究,累计新诊断患者1087例,已治疗患者2395例。两类人群中,IAsp组早、午、晚餐后2 hPG(新诊断人群MD=-1.22、-1.70、-1.44,95%CI:-1.79~-0.64、-2.77~-0.63、-2.12~-0.75;已治疗人群MD=-1.19、-1.14、-1.03,95%CI:-1.39~-0.98、-1.27~-1.02、-1.25~-0.81)和FPG(新诊断人群MD=-0.55,95%CI:-0.97~-0.12;已治疗人群MD=-0.24,95%CI:-0.44~-0.03)均低于RHI组;IAsp组达血糖控制目标时间更短(新诊断人群MD=-1.58,95%CI:-1.74~-1.42;已治疗人群MD=-1.73,95%CI:-2.10~-1.36),低血糖风险(新诊断人群RR=0.33,95%CI:0.19~0.56;已治疗人群RR=0.44,95%CI:0.32~0.61)更低(P0.05)。CSII治疗时,IAsp组胰岛素日剂量更少。结论对于中国糖尿病患者,IAsp在控制2 hPG、缩短血糖达标时间、降低低血糖风险方面均较RHI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针刺与口服降压药比较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到2017年2月20日。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纳入研究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严格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53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445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纯针刺或针刺联合服用降压药与单纯服用降压药比较,在降低收缩压(针刺vs.降压药:SMD=-0.66,95%CI:-1.03~-0.29,P=0.0005;针刺联合降压药vs.降压药:SMD=-1.14,95%CI:-1.31~-0.96,P0.00001)、降低舒张压(SMD=-0.61,95%CI:-1.02~-0.21,P=0.003;SMD=-1.10,95%CI:-1.63~-0.58,P0.0001)、降压疗效(RR=1.10,95%CI:1.03~1.17,P=0.004;RR=1.19,95%CI:1.13~1.25,P0.00001)、症状疗效(RR=1.21,95%CI:1.11~1.31,P0.00001;RR=1.19,95%CI:1.09~1.31,P=0.0003)和综合疗效(RR=1.38,95%CI:1.14~1.66,P=0.0008;RR=1.20,95%CI:1.07~1.33,P=0.001)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结论单纯针刺、针刺联合服用降压药与单纯服用降压药比较,在改善高血压患者病情的各方面均具有较好效果,但由于部分研究间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且纳入研究质量普遍偏低,该结果还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Springer、Ovid、Science Direct、SCIE、Wiley、CBM、VIP、CNKI和Wan Fang Data,查找有关应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2月。由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3个研究,共2 239例受试者(试验组1 153例,对照组1 08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在以下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或单用二者之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OR=4.92,95%CI:3.69~6.56,P0.00001)、止血时间(MD=-8.17,95%CI:-9.82~-6.15,P0.00001)、输血量(MD=-0.81,95%CI:-1.18~-0.44,P0.00001)、胃液p H值(MD=0.83,95%CI:0.45~1.21,P0.0001);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0,95%CI:0.37~3.94,P=0.76)。结论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优于常规治疗或二者之一治疗,且不良反应少,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静息心率是指安静或不活动时的心率。在全身状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心率的改变直接反映了心脏的功能状态和交感神经张力,所以静息心率增快不仅参与了中老年患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还和心血管事件及死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应用β受体阻滞剂适当减慢心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对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受限的老年患者,可使用单纯降低心率的药物伊伐布雷定,该药除降低心率以外,还可改善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伊伐布雷定对血压偏低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及窦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8月~2018年4月就诊于陆军总医院心内科门诊的患者52例,其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8例,持续性或阵发性快速房颤19例,快速房扑1例,单纯窦性心动过速14例,所有患者平素基础血压120/80 mmHg。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原来基础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以伊伐布雷定治疗,起始剂量5 mg/次,2/d,最大剂量7.5 mg/次;对照组予以酒石酸美托洛尔,起始剂量6.25 mg/次,2/d,能耐受情况下逐渐增加剂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心功能等情况。结果经8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静息心率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血压没有明显影响,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血压偏低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伊伐布雷定降低静息心率,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明显好于β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