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建立肠外营养患者血清中必需脂肪酸(Cs:0、C10:0、C18:2、C18:3、C20:4)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方法:肠外营养患者的血清经正己烷提取和三氟化硼乙醚衍生,用BD-17MS(30m×0.25mm×0.25μm)柱分离,以十七烷酸为内标,对脂肪酸进行定量测定。结果:BD-17MS(30m×0.25mm×0.25μm)毛细管柱能使6种待测脂肪酸得到很好的分离。方法在0.00625~0.1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最低检测限为10ng/ml。脂肪乳输注2h后,各脂肪酸浓度均升高,6h时Cs:0、C10:0有所下降,24h下降到输注前或以下;C18:2、C18:3、C20:44~6h达高峰,24h下降到输注前或以下。结论:气相色谱/质谱方法用于测定血清必需脂肪酸,方法简便可靠、灵敏度高、分离度好,衍生化反应速度适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DRG2基因在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及正常肝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ABC法、Western blot法及Real-time PCR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及正常肝组织标本中NDRG2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图像分析,比较两者表达的差异。结果 NDRG2蛋白在肝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67%(5/30)和100%(30/3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阳性表达呈现在细胞质中,细胞核中未见有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NDRG2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对含量为0.029 0±0.005 9,在正常肝组织中为0.109 2±0.002 8,前者低于后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相一致,在肝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均检测到NDRG2蛋白,肝癌组织中NDRG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13±0.15,低于正常肝组织的1.57±0.18(P<0.05)。Real-time PCR分析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NDRG2 mRNA表达量为0.89±0.15,低于正常肝组织的1.48±0.17(P<0.05),但肝癌Edmondson-Steiner分级的各级肝癌组织之间NDRG2 mRNA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RG2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中可能存在差异性表达,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了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但其具体作用及调控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跨膜蛋白106C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MEM106C m RNA在肝癌细胞系及肝正常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肝癌数据集,研究TMEM106C m RNA在肝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TMEM106C m RNA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TMEM106C m RNA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肝正常细胞系(P0.05),与正常肝组织相比,TMEM106C m 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01)。生存分析显示TMEM106C m RNA高表达患者较低表达患者预后差(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TMEM106C m RNA高表达与TNM分期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TMEM106C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其与临床病理分级及与患者预后相关,可作为肝细胞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skp2,C-myc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skp2和C—myc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skp2和C—myc蛋白在48例肝细胞肝癌、20例肝硬化患者和16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肝细胞肝癌组织中skp2的阳性表达率(33.3%)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织(均为阴性表达)(P=0.008)和正常肝组织(均为阴性表达)(P=0.020)。skp2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转移有关(P〈0.001及P=0.017),但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8),skp2在高分化肝细胞肝癌中无表达。肝细胞癌组织中C—myc蛋白的的阳性表达率为58.3%,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织的15%(P=0.001)和正常肝组织(阴性表达)(P〈0.001)。C—myc蛋白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转移及肿瘤大小有关,组间差异依次为P〈0.001,=0.023及=0.007。肝细胞癌中skp-2蛋白的表达与C—myc的表达呈正相关(r=0.508,P〈0.001)。结论C—myc可能与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Skp2的表达提示预后不良。C—myc可能对skp2的表达起正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长激素受体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类肝癌细胞中是否存在生长激素受体(GHR)。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0例肝细胞肝癌标本,49例癌旁肝组织,30例肝硬变组织及30例正常肝组织进行GHR的测定。结果:肝癌标本中42.0%存在GHR阳性表达,其中仅22.0%的标本存在中到强阳性表达。癌旁肝组织中GHR阳性染色占95.9%,肝硬变组织中占96.7%,正常肝组织占93.3%。结论:肝癌患者中存在GHR的低度表达,因此,在对行肝癌根治性手术后或肝癌细胞GHR表达阴性的患者术后可使用生长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l)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24例低分化肝细胞癌, 6例高分化肝细胞癌和30例正常肝组织中LYVE-1的蛋白表达。
结果:肝癌组织LYVE-l表达阳性。低分化肝癌组织中LYVE-l的表达高于高分化肝癌组织二者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
结论:LYVE-1可作为肝癌组织的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为肝癌的预后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肝组织中螺杆菌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并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组织中螺杆菌的存在情况。方法取配对的80对肝癌、癌旁组织标本及13例正常肝组织标本,抽提组织DNA,分别以细菌特异性和螺杆菌属细菌特异性16SrRNA基因引物进行巢式PCR检测,RCR产物T-A克隆后进行测序和基因进化树分析;对16SrRNA基因归属于幽门螺杆菌的组织样品,PCR检测幽门螺杆菌特异性26KDa基因及cagA、vacA、rps4、g1mM四个功能相关基因,进一步验证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应用抗幽门螺杆菌抗体对肝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肝标本进行免疫组化验测。结果39份肝癌组织标本(39/80,48.75%)及37份癌旁组织标本(37/80,46.25%)检出螺杆菌属16SrRNA基因,其中,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均阳性的共有20例,正常肝组织无一例阳性(P〈0.01)。对其中50份16SrRNA基因的进化树分析提示它们与幽门螺杆菌的同源性超过99%,与此相关的组织样本中,幽门螺杆菌特异性26KDa基因阳性37份,cagA基因阳性8份,g1mM基因阳性9份,vacA基因以及rps4基因未检出。免疫组化显示26份癌组织(26/80,32.5%)及24份癌旁组织(24/80,30.0%)检出幽门螺杆菌,且主要分布于肝窦、汇管区及小肝管,正常肝组织无一例阳性(P〈0.01)。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的癌组织及(或)相应的癌旁组织内存在螺杆菌,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可能存在某种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生存素 (Survivin)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3 (Caspase 3 )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在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关系。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43例肝癌组织、2 0例癌旁组织和 11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和Caspase 3蛋白表达情况。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Survivin和Caspase 3表达情况。 结果 肝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率为 69.8% (3 0 /4 3 ) ,而除 1例癌旁组织外 ,其他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未见表达 ;Caspase 3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 2 9.4% (18/4 3 )、75 .0 % (15 /2 0 )和 81.8% (9/11)。结论 Survivin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 ,并通过抑制Caspase 3而抑制肝癌细胞凋亡 ,两者可能是肝癌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网络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焦点粘附激酶 (FAK )在肝细胞癌 (HCC)中的表达、活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 3 5例肝细胞癌 ,8例肝硬变及 5例正常肝组织中FAKmRNA的表达 ,并通过Western印迹杂交法分析肝癌组织中FAK的磷酸化 (Tyr -3 97)状态。 结果 肝癌组织中FAKmRNA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变、正常肝组织 ( P <0 .0 1) ;同时低分化、存在转移的肝癌组织中FAK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无转移的肝癌 (P <0 .0 5 )。结论 FAK的高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的上调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 ,检测FAK的磷酸化 (Tyr -3 97)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YB-1蛋白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2种肝癌细胞株、正常肝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YB-1蛋白在58例HCC组织及相应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HCC 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及肝癌细胞株QGY-7701、SMMC-7721、正常肝细胞株L02中核移位YB-1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在HCC组织,YB-1蛋白主要表达于癌细胞胞浆,其阳性率(72.4%,42/58)明显高于癌旁(41.4%,24/58及正常肝组织(35.0%,7/2) (P<0.05).其中18例(31.0%,18/58)HCC组织伴有明显YB-1核阳性表达,且核表达与HCC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肿瘤大小相关(P<0.05).Western blot检测同样证实核移位的YB-1蛋白在肝癌组织(0.474±0.10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5).核移位的YB-1蛋白在2种肝癌细胞株中均高于正常肝细胞株(P<0.05),其差异较织织更为明显.结论 YB-1蛋白在HCC中高表达及核移位可能促进了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肝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世纪初已获得小鼠自发性肝瘤并证明为恶性肝癌。在 30年代又先后成功诱发了大鼠肝癌、小鼠肝细胞癌。我国肝癌模型的研究在 5 0年代后期开始 ,至今已建立了多种移植性大小鼠肝癌模型以及多株裸鼠人肝癌模型。裸鼠人肝癌模型为肝癌动物模型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一、动物肝癌模型的分类动物性肝癌模型按动物种类 (鼠、兔常用 ,其他动物少用 )、来源、接种后所在的部位、移植供体与受体关系等可作不同的分类。下面以最常用的鼠为例 :鼠正常鼠小鼠肝癌 模型大鼠肝癌 模型自发性诱发性移植性腹腔型皮下型肝内型裸鼠裸小鼠人肝癌 移植模型 人…  相似文献   

12.
人肝细胞性肝癌性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人肝细胞性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水平及分布规律。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肝细胞性肝癌标本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10例肝内胆管结石的肝组织中AR和ER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肝内胆管结石的肝组织中,A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8%和0%,除癌组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外(P<0.01),其它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E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10%和20%,在三组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所有阳性片中,AR和ER的标记指数(LI)均<25。结论:AR和ER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很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在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中的表达,探讨HGF及C-Met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形成与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HGFmRNA及C-MetmRNA在20例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及其癌旁组织、10例无门静脉癌栓形成的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GF及C-Met在肝癌及癌栓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及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F及C—Met在癌栓中及肝癌中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F与C—Met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F及C—Met在肝癌及癌栓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及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F及C-Met在癌栓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在肝癌中表达量(P〈0.05),HGF与C-Met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GF及C-Met参与了肝癌的形成,而肝癌患者HGF及C-Met量的升高可能是肝癌发展形成门静脉癌栓的原因之一,HGF及C—Met可作为门静脉癌栓形成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肝癌介入治疗后肝细胞凋亡和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肝癌介入治疗后 ,周围正常肝脏细胞是否存在肝细胞凋亡及再生及其特点。方法 VX2肝癌动物模型兔 50只 ,分别行肝叶切除术 (PH)与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流式细胞术检测术后 2 4、72h的周围正常肝细胞周期 ,测定S期细胞比率 (SPF) ,增殖指数 (PI)的变化并测定是否有肝细胞凋亡。结果 TACE术后 2 4hSPF、PI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 (P <0 .0 0 1 ) ,并且术后第 1天 ,TACE术后肝细胞增殖弱于肝叶切除术 ,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术后 72h ,两组出现较小的亚二倍体峰 (Sub G1 ) ,较对照组有所升高 (P <0 .0 5) ,但它们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TACE术后肝组织存在一定程度的再生和肝细胞凋亡 ,这可能与碘油的选择性栓塞 ,化疗药物的诱导和自由基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AURORA-A在肝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冯贤松 《腹部外科》2004,17(6):373-374
目的 研究Aurora A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Aurora A基因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30例肝癌组织及 3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Aurora AmRNA。结果 Aurora A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 (P <0 .0 5 )。结论 Aurora A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提示Aurora A基因与肝癌的发病及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KAI1/CD82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KAI1/CD82蛋白表达与人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构建肝癌组织芯片 ,收集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 15 5例 ,癌栓 2 2例 ,肝内转移癌 4例 ,肝外转移癌 16例。正常对照肝组织 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组织芯片中样本KAI1/CD82蛋白的表达。结果6 1% (95 /15 5 )肝细胞癌原发灶表达KAI1/CD82蛋白 ,仅有 32 % (7/2 2 )癌栓呈阳性表达 (P <0 0 5 )。不伴有肝外转移、肝内转移及癌栓形成肝细胞癌中KAI1/CD82蛋白表达率分别高于伴有肝外转移 (P =0 0 38)、肝内转移 (P <0 0 1)及癌栓形成者 (P <0 0 1)。KAI1/CD82蛋白在包膜完整与无包膜 (P <0 0 5 )、癌灶直径 <5cm与直径≥ 5cm(P <0 0 1)及血清AFP <4 0 0 μg/L与AFP≥ 4 0 0 μg/L (P =0 0 36 )肝细胞癌中表达率差异亦有显著意义。结论 肝细胞癌KAI1/CD82蛋白表达丧失可能与癌灶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因子-κappaB(nuclear factor-κB,NF-κB)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mRNA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 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凝胶电泳迁移率(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的方法检测正常肝组织、肝血管瘤、肝癌癌灶及癌旁肝组织NF-κB的活性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肝血管瘤TNF-α mRNA分别为0.24±0.12和0.21±0.10,显著低于癌旁肝组织和肝癌癌灶的0.36±0.16和0.68±0.21(P<0.05);正常肝组织、肝血管瘤NF-κB未被检测到明显的活性,而癌旁肝组织、肝癌癌灶NF-κB表达与正常肝组织及肝血管瘤组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癌旁肝组织、肝癌癌灶TNF-α mRNA表达与NF-κB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773,P<0.05; r=0.838,P<0.05)。 结论:NF-κB信号传导途径异常激活及TNF-α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凋亡在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和硬化肝比正常肝更容易损伤的机制是否与肝细胞凋亡有关?方法 建立原位肝I/R模型,将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2组:A组:缺血时间(I)=20min;B组:I=30min;C组:正常大鼠,I=30min,比较灌注前后各组血清AST、ALT的变化和肝细胞凋亡的百分数。结果 肝硬化大鼠肝I/R后,AST、ALT明显升高,以灌注后6h为高峰,灌注24、72h后逐渐下降。灌注6h后,B组的血清转氨酶为3组中最高(P<0.05),说明B组肝损伤最严重。肝细胞凋亡在I/R后明显增多,以灌注后6h为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变化与转氨酶一致。灌注后6h,B、A、C组肝细胞凋亡的百分数分别为20.9%、13.5%和10.7%,B组明显高于A、C两组(P<0.01)。再灌注72h内未见明显肝细胞坏死。结论 肝细胞凋亡是肝硬化大鼠I/R损伤肝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肝细胞凋亡与肝缺血时间密切相关,肝硬化肝细胞比正常肝细胞容易发生凋亡是硬化肝对缺血敏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肝癌中HSP90α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在人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0例正常肝组织、40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HSP90α的表达。结果 HSP90α在正常肝脏、癌旁组织及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l0.0%、52.5%及72.5%.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HCC的HSP90α阳性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累及浆膜状况及淋巴结转移状况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数目无关(P>0.05)。HSP90α阴性表达者的预后显著优于HSP90α阳性表达者,术后平均无瘤生存期前者为38.6个月,后者为25.5个月(P<0.05)。结论 HSP90α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明显增强,HSP90α表达与HCC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累及浆膜状况及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可作为判断颈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 (PK)Cα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内的表达 ,探讨其在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改变中的意义。方法 对 5 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和 3 0例正常的肝组织行PKC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肝细胞的PKCα表达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 正常肝组织的肝细胞PKC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阴性或弱阳性 ,平均吸光度为 0 .0 3 0 1±0 .0 0 79;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的肝细胞呈强阳性 ,平均吸光度为 0 .0 685± 0 .0 0 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的PKC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PKCα过度表达可能是肝炎后肝硬化肝细胞增生和肝功能改变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