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今年湖南省农药用量趋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蓉 《四川化工》2004,7(3):54-55
我国削减生产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方案今年启动。从2004年1月1日起,撤消含有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复配产品的登记证和生产批准证书,2004年6月30日起将禁止在国内销售和使用含有5种高毒农药的复配产品。预计此措施可削减5种高毒农药20kt,占总量的15%。  相似文献   

2.
《农药》2004,43(6):244-244
这1 9种高毒农药包括:甲胺磷、1 60 5、甲基1 60 5、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灭线磷、苯线磷、治螟磷、内吸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克百威、涕灭威等。从今年6月3 0日起禁止销售和使用含有甲胺磷、1 60 5、甲基1 60 5、久效磷和磷胺等5种高毒农药1 1 0个品种的45 7个复配产品。从2 0 0 5年1月1日起,将5种高毒农药的使用范围缩减为:棉花、水稻、玉米和小麦4种作物,从2 0 0 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上述5种高毒农药在农业上的销售和使用。安徽省农委规定19种高毒农药禁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高涨,高毒农药的大量使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主要农药品种高毒有机磷杀虫剂,由于毒性和环境问题逐渐被限制或淘汰,如甲胺磷、久效磷等5种高毒农药用量约占我国农药总量的1/4,已被列入“PIC程序”,从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禁用这5种品种。所以改变我国农药结构、开发高效、低毒、选择性好、  相似文献   

4.
《河南化工》2007,24(1):54-55
农业部办公厅2006年12月?29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做好出口和应急所需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登记工作。从2007年1月1日起。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已经在国内全面禁销禁用,所有含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产品的登记证和生产许可证(生产批准证书)都已撤销,仅保留出口和应急所需的生产能力。这对农产品安全、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天津化工》2006,20(4):61
据悉:从2007年1月1日起,有5种高毒剧毒农药将在天津市全面禁止喷洒农作物。这5种农药为: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安。按照新通过的《天津市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在蔬菜、瓜类、果树、中草药材等作物上使用高毒、剧毒农药情节严重的,处5千万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相似文献   

6.
《农药研究与应用》2006,10(2):31-32
按照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禁用时间表。自2007年1月1日起,中国将全面禁止在农业施用,只保留部分产能用于出口。3月13日.在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组织召开的全国高毒农药销减工作座谈会上,国内27家“三证”齐全,可合法生产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原药的企业建议,对保留产能用于出口的企业。国家应严格量化标准优化选择,而对转产企业应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因替代农药的药效和安全性还需要时间验证,建议相关部门在应对未来几年病虫害时建立应急预案和战略储备。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理事长罗海章日前说,5种高毒农药能否按时全面禁用,今年是关键年。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2月26日起全面展开。农药以甲胺磷等5种禁用限用的高毒有机磷农药为监管重点,治理掺杂高毒农药复配产品和不合格农药标签问题;  相似文献   

8.
信息窗     
《农药》2002,41(7)
中国三年内全面封杀五种高毒农药国家经贸委有关人士在 2 0 0 2年 6月2 1日召开的“高毒农药替代及农药新品种成果交流会”上透露高毒农药产品的禁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2 0 0 4年 1月 1日~ 12月 31日。此阶段开始撤销甲胺磷、久效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磷胺这 5种高毒农药产品生产、销售、使用的有关证书 ,并开始部分禁用。第一阶段使 5种高毒农药的使用比例下降 15 % ;第二阶段为 2 0 0 5年 1月 1日~ 2 0 0 6年12月 31日。此阶段严格禁止 5种高毒农药原药生产企业外的其它企业生产或加工此类产品。并将高毒农药的使用范围局限…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6年4月农业部和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第632号公告,自200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在国内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仅保留出口和应急所需的生产能力。为进一步加强五种高毒农药管理,确保禁令贯彻落实,特制定本方案。  相似文献   

10.
《山东农药信息》2005,(9):24-25
乙酰甲胺磷是杀虫剂甲胺磷的乙酰化衍生物,是一种良好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性杀虫剂,对水稻、棉花、蔬菜、果树等的主要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是取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理想品种之一。尤其是在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高毒农药如甲胺磷、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久效磷、磷铵等5种农药自200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在农业上使用,  相似文献   

11.
刊中报     
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将在2007年1月1日全面退l出农药市场,今年成为高毒有机磷农药替代产品开发推广的关键一年。高毒农药禁用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谈到农药,不必为之色变。在农药生产和使用上,各级政府部门做出了严格的限定和监管,高毒农药的使用寿命已经进入倒计时,低毒化农药将全面替代高毒农药现将农药替代品推荐给大家。  相似文献   

12.
《山东农药信息》2006,(7):14-14
我国农药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产品同质化严重,与国外大型企业相比差距明显。国家发改委决定自2006年7月1日起将申请农药企业核准的注册资金额提高并不再受理乳油农药企业的核准,此举表明国家鼓励农药企业的重组与整合,有利于优势企业的做大作强。在我国制定的高毒农药削减方案中,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五种高毒农药,自200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在农业上使用。2005年我国五种高毒农药的实际产量9.2万吨,占农药总产量的8.85%。  相似文献   

13.
《山东农药信息》2004,(7):10-10
从农业部获悉,含有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复配产品,已自今年6月30日起禁止在国内销售和使用,并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在农业上使用。为完成这次削减工作,国家发改委利用国债项目,将投资50多亿元贴息贷款,用于企业高毒农药的转产和  相似文献   

14.
《农化新世纪》2007,(3):19-19
从今年1月1日起,国家开始全面禁用5种高毒农药。根据国家的规定,在高毒农药禁销禁用的同时,相关产品的登记证和生产许可证也全部撤销,仅保留出口和应急所需的生产能力。但由于定点生产企业名单迟迟没有公布,令一些高毒农药的生产企业进退维谷。  相似文献   

15.
简讯     
农药安全使用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全国农药安全使用工作会提出 :今后农药安全使用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加强农药的使用管理 ,做好甲胺磷等 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削减和禁用工作 ,全面限制和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大力推广高效低毒、环保型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 ,努力推进施药机械的更新换代 ,实现农产品的无害化生产 ,确保食用安全和提高出口竞争力。做好高毒农药取代工作。农业部和国家发改委2 0 0 3年公布了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 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削减方案 ,分 3个阶段完成削减计划。从 2 0 0 4年 1月 1日…  相似文献   

16.
《农化新世纪》2007,(6):25-25
今年是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实施禁用的第一年。在高毒农药禁用后,及时筛选一批可替代的农药品种,并研发、集成一批配套的使用技术,是保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山东农药信息》2010,(2):48-49
<正>随着我国甲胺磷等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退出市场,特别是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用氟虫腈。作为替代高毒农药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阿维菌素、甲维盐及毒死蜱已成为杀虫剂的主导产品,仅2010年1月1日-18日阿维菌素新增登记企业24家,甲维盐新增登记企业5家,毒死蜱新增登记企业46家。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农业厅代表近日在全国农药管理工作会议上介绍,今年初发生的日本“毒饺子中毒事件”再次为农药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整治工作任务仍很艰巨,并表示将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清查收缴工作列为2008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甲胺磷等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退出市场,特别是2009年10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用氟虫腈,作为一种替代高毒农药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毒死蜱已成为有机磷类杀虫剂的主导品种,而且在未来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正一直以来,剧毒高毒农药都是造成农药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元凶,我国也一直在加大对剧毒高毒的监管力度,从2017年6月起,国家将明令限制剧毒高毒的使用,今后滥用剧毒高毒者将依法严重处理。《农药管理条例》今年6月1日起实施,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堪称史上最严。此次新农药条例是《农药管理条例》的第二次修订,新《条例》将农药生产管理职责统一划归农业部门,赋予农业部门全面履行农药登记、生产、经营、使用指导全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