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年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青年颈椎病的X线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X线影像确诊的青年颈椎病38例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生理曲度异常31例(81.6%),椎体失稳25例(65.8%),椎间隙狭窄14例(36.8%),椎体骨质增生8例(21.1%),椎间孔改变6例(15.8%),钩突增生、韧带钙化各4例(各占10.5%)。结论诊断青年颈椎病需X线影像表现与临床相结合,多体位投照的颈椎X线平片对青年颈椎病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勇 《临床医学》2011,31(9):84-85
目的总结X线征象与颈椎病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科3年来较完整的127例颈椎病患者临床X线资料进行整理,并加以分析。结果 127例患者X线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颈椎4~6椎间隙前窄后宽45例,颈椎曲度改变84例,颈椎失稳41例,韧带钙化37例,椎间孔变形75例。结论 X线征象结合临床表现能够显著提高颈椎病的诊断,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CT(3DCT)诊断颈椎病的价值。方法:采用3DCT技术检查了临床诊断为颈椎病的300例患者。结果:21.3%的患者有颈椎椎体骨质增生,42.3%的钩突关节和16.2%的小关节突有骨质增生,另外有12个小关节突有错位改变。在1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发现狭窄的椎间孔438个。其中,C6~7和C5~6椎间孔狭窄占81.3%。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骨赘压迫椎动脉(22.0%)和椎动脉变细或粗细不均(65.9%),12.1%的患者未见异常。脊髓型颈椎病3DCT表现有颈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椎间隙狭窄和颈椎间盘突出等。结论:3DCT能全面评价颈椎间盘退变和颈椎骨质增生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影响,是一种诊断颈椎病的实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X线平片诊断颈椎病患者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形式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进行X线检查的颈椎病患者共计400例进行分析,记录X线表现。结果:68.00%为颈椎生理曲度变化;49.00%存在椎间隙狭窄,其中112例单发,84例多发,C5-6共计98例,C6-7共计74例。88.00%为椎体缘骨质增生,其中196例为C5,150例为C6,均属于前后缘增生。57.00%为椎间孔变小;71.00%为颈椎关节退行性变化,70.00%为椎体旋转和滑脱,其中72例为棘突偏离中线,124例为侧位椎体形成双突边征,功能位置清楚呈现。59.00%为韧带钙化,其中56例前纵韧带钙化,180例为项韧带钙化。结论:X线平片检查应用于颈椎病诊断中,价格低廉,检查方便,不失为一种科学的影像学诊断形式。  相似文献   

5.
背景颈椎病各种影像学的征象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的对颈椎病的X线诊断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本研究由解放军第四七七医院影像科完成,研究对象为2001/2003本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45例,男86例,女59例;年龄35~78岁,平均56.5岁.方法收集临床上不同程度颈椎病症状患者145例影像学资料,对其X线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指标X线片或CT反映的颈椎骨性改变.结果钩椎关节骨质增生82例,占56.3%;椎间隙狭窄118例,占81.3%;椎间盘突出67例,占46.2%;椎间孔狭窄78例,占53.7%;颈椎骨质增生123例,占84.8%;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78例,占53.7%.结论颈椎病在X线与CT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同一患者可能存在多种骨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线摄影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12-2010-12 60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正位、侧位、斜位X线特点,总结颈椎病的X线表现。结果颈椎病的X线表现主要是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椎体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韧带纤维化、钙化。结论 X线摄影诊断颈椎病有其特征性表现,是诊断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扫描多模式重建诊断颈椎病的价值。方法161例颈椎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神经根型、动脉型、脊髓型、混合型和食管压迫型,分别为84例、40例、22例、13例和2例。采用多排螺旋CT扫描多模式重建技术观察颈椎骨质增生情况、椎间孔大小、椎动脉和颈椎骨质增生的关系、骨性椎管狭窄的改变。结果84例神经根型中,发现椎间孔狭窄438处,其中C5-6和C6-7椎间孔狭窄占79.6%,椎间孔狭窄的成因有钩突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体肥大、小关节突骨质增生、错位等;40例椎动脉型表现为骨赘压迫椎动脉(52.5%),导致椎动脉变细、粗细不均和椎动脉迂曲。22例脊髓型表现为颈椎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椎间隙狭窄和颈椎间盘突出等。结论多排螺旋CT扫描多模式重建能全面评价颈椎骨质增生及颈椎间盘退变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影响,是颈椎病诊断较实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三维CT评价颈椎间盘退变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三维CT(3DCT)诊断颈椎病的价值。方法:采用3DCT技术检查了临床诊断为颈椎病的300例患。结果:21.3%的患有颈椎椎体骨质增生,42.3%的钩突关节和16.2%的小关节突有骨质增生,另外有12个小关节突有错位改变。在1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中,发现狭窄的椎间孔438个。其中,C6-7和C5-6椎间孔狭窄占81.3%。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骨赘压迫椎云集(22.0%)和椎动脉变细或粗细不均(65.9%),12.1%的患未见异常。脊髓型颈椎病变3DCT表现有颈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椎间隙狭窄和颈椎间盘突出等。结论:3DCT能全面评价颈椎间盘退变和颈椎骨质增生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影响,是一种诊断颈椎病的实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蜡油骨病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病例1:患者女,33岁,右下肢小腿胀痛1月余.X线平片示右腓骨下段局部高密度影,似蜡滴状,与一侧骨皮质关系密切,骨皮质未增厚,骨髓腔明显狭窄近闭塞.X线诊断:蜡油骨病(图1).CT扫描示与骨皮质相连的高密度骨质增生,骨髓腔明显狭窄(图2).MR扫描示病变在T1及T2加权像上均呈低信号,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信号(图3).MRI诊断:骨质增生或钙化,考虑硬化性骨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照X线平片与CT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症状与体征,探讨X线平片检查对颈椎病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50例确诊病人,男30例,女20例;年龄35—70岁。均行X线平片与CT检查。结果:颈椎病人95%均有不同的阳性平片X线征象。钩突增生,椎体骨质增生,关节突的骨质增生其显示率平片大于CT。椎间盘的膨出与突出,黄韧带的肥厚,CT能够直接观察。结论:X线平片检查仍然是颈椎病有效的检查方法,CT检查可以观察椎间盘变性及韧带改变,术前病人的CT检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患者145例影像学特征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颈椎病各种影像学的征象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的:对颈椎病的X线诊断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本研究由解放军第四七七医院影像科完成,研究对象为2001/2003本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45例,男86例,女59例;年龄35~78岁,平均56.5岁。方法:收集临床上不同程度颈椎病症状患者145例影像学资料,对其X线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指标:X线片或CT反映的颈椎骨性改变。结果:钩椎关节骨质增生82例,占56.3%;椎间隙狭窄118例,占81.3%;椎间盘突出67例,占46.2%;椎间孔狭窄78例,占53.7%;颈椎骨质增生123例,占84.8%;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78例,占53.7%。结论:颈椎病在X线与CT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同一患者可能存在多种骨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X线平片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89例颈椎病患者的X线平片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X线平片可见颈椎曲度改变39例、占43.8%,椎间隙变窄71例、占79.8%,椎间孔缩小61例、占68.5%,骨质增生69例、占77.5%,双边、双突征30例、占33.7%,颈韧带钙化9例、占10.1%。结论:X线平片是临床诊断颈椎病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颈椎病400例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颈椎病的X线平片的诊断率.方法 对400例X线诊断及临床证实的颈椎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主要X线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向,颈椎间隙变窄和(或)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突关节增生、间隙变窄与韧带钙化.结论 掌握X线表现特点,密切结合临床,可提高颈椎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256例战斗机飞行员颈椎X线平片表现,对飞行员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自2015-02—2016-06来战略支援部队兴城疗养院疗养期间进行过颈椎X线检查的256例战斗机飞行员,对这些颈椎X线检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256例飞行员各年龄段都以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最常见,总发病率为62.5%,而间隙狭窄,骨质增生,韧带钙化发病率分别为28.1%,34.4%,14.5%,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各项X线病理改变都有所增加。结论根据256例飞行员颈椎X线检查分析,总结出造成飞行员颈椎病的一些影响因素,为飞行员颈部健康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近年来青年人颈椎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但作为常见类型的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上对青年与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不同特点分析较少.目的探讨青、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和不同的发病机制.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青、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54例.青年组58例,老年组96例.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X线特征、血流速度及脑电图变化.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颈椎X线表现、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脑电图改变. 结果①颈椎X线老年组以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软组织钙化为主(x2=10.387,55.250,6.311;P=0.001,0.000,0.012);青年组以曲度不自然为主(x2=5.018,P=0.025).②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老年组显示左侧椎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缓慢(t=2.633,2.538,P均<0.05),提示有动脉狭窄;青年组的血流速度快,提示有血管痉挛.③两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无明显差异.结论青年患者以曲度变直、神经根易激惹、血管痉挛为主;老年患者椎间隙狭窄、骨质钙化增生压迫神经,神经根激惹轻,以动脉狭窄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R及MSCT三维重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临床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正、侧及双斜位CR摄片、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采用椎间孔内口、外口、轴位显示及斜位重建,观察颈椎骨质增生及神经根走行情况。结果:CR颈椎正、侧及双斜位片37例中有36例可见椎体及小关节骨质增生硬化,但仅发现变形狭窄的椎间孔61个,其中83.6%位于C4~5、C5~6。而MSCT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图像能够多方向立体而又直观地显示各椎间孔的形态特点,3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发现狭窄的椎间孔97个,其中92.8%位于C4~5、C5~6、C6~7。椎间孔狭窄的原因包括钩突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体肥大、小关节突骨质增生或错位。结论:MSCT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较CR颈椎正、侧及双斜位片在观察颈椎椎体骨质有无改变方面基本相同,但对于显示各小关节突的改变、椎间盘突出及各椎间孔的大小形态特点等空间关系信息方面具有更重要的诊断价值,能较容易地断定病变的程度和范围,是一种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非常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CT检查、X线检查和MRI影像检查在脊柱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2例脊柱结核患者,都进行多层CT检查、X线检查和MRI影像检查。比较多层CT检查、X线检查和MRI影像检查对于脊柱结核患者不同病灶(椎间隙狭窄、骨质破坏、钙化、椎管受累、脓肿)的临床检出率。结果MRI影像检查对于椎间隙狭窄(100.00%)、骨质破坏(98.39%)、钙化(91.35%)、椎管受累(90.32%)、脓肿(93.55%)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多层CT检查以及X线检查(P<0.05),多层CT检查对于椎间隙狭窄(54.84%)、骨质破坏(62.90%)、钙化(58.06%)、椎管受累(54.84%)、脓肿(80.65%)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与多层CT检查以及X线检查相比较,MRI影像检查在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诊断的460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表现,总结其各分型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对460例诊断为颈椎病患者的平片和CT检查颈椎骨质、椎间隙、椎间孔及椎间盘改变的影像表现,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颈椎病患者中,X线表现中以椎间隙变窄多见,好发部位以颈5/6为主,CT表现中以颈椎间盘突出常见,以颈5/6椎间盘好发,神经根型颈椎病较多。结论:X线平片和CT检查的影像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即可诊断颈椎病并分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改变。方法 80例患者均经过颈椎四位片、CT及MRI检查。结果临床症状:颈部酸痛51例;僵直,肩-手综合征9例;眩晕10例;吞咽困难2例;肢体出现运动障碍,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8例等。影像学改变:颈椎曲度改变,骨质增生,变尖后突,椎间孔变小,椎间隙变窄,项韧带钙化,椎间盘突出等。结论①颈椎病的发生机制多趋于机械学说。②颈椎病临床症状出现的轻重与影像学改变不尽一致。③影像学检查可帮助临床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颈椎病患者在临床诊断中通过X线平片、CT诊断和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此1年间影像科收治的颈椎病患者52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平片诊断、CT诊断和MRI诊断。对比评价X线平片诊断、CT诊断和MRI诊断颈椎病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52例颈椎病患者中呈脊髓型颈椎病占11.5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占9.62%;神经根型颈椎病占36.53%;椎动脉型颈椎病占13.46%;混合型颈椎病占28.85%;并且3种检查方法:MRI检查结果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CT(P<0.05);X线平片对颈椎曲度、椎间隙狭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P<0.05);CT对于骨性椎管狭窄、钩突增生诊断准确率均高于X线平片(P<0.05)。结论:X线平片、CT诊断和MRI诊断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减少颈椎病的误诊和漏诊情况,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