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滨湖选煤厂煤泥回收系统不完善的问题,通过煤泥筛分浮沉试验、浮选条件试验以及浮选速度试验,对该厂煤泥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增加煤泥浮选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精煤回收率,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七台河新兴选煤厂煤泥混合浮选出现的浮选精煤灰分高、尾煤灰分低的问题,以该厂煤泥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粒级的煤泥进行分级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兴选煤厂煤泥可采用分级浮选工艺分选,且应以0.125 mm分级,>0.125 mm粒级煤泥采用浮选机浮选,<0.125 mm粒级煤泥采用浮选柱浮选。  相似文献   

3.
选煤厂浮选精煤加压过滤机滤液返回浮选使浮选系统煤泥水量增大,增大了浮选压力,而且大量细泥在浮选系统循环,恶化了浮选系统的分选效果。为合理处理滤液,改进煤泥水系统,提出了"浮选柱+快开压滤机"独立回收滤液的工艺,通过试验验证了该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加压过滤机滤液单独处理,既得到了不背灰的合格精煤,又大大减少了浮选系统煤泥水量,有效缓解浮选压力,改善浮选效果,提高精煤回收率。  相似文献   

4.
细粒煤泥浮选降灰提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山东鱼台地区选煤厂细粒煤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煤泥的煤质特性。在药剂用量试验和浮选浓度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浮选机作分选设备,最终得到精煤产率为56.55%,精煤灰分为8.78%的浮选指标;利用浮选柱进行了试验探索,得到精煤产率为57.87%,精煤灰分为8.71%的浮选指标,表明浮选柱是处理细粒煤泥浮选降灰提质的有效设备,浮选指标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FCSMC-4500型浮选柱在太西洗煤厂二分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太西洗煤厂二分区细煤泥浮选效果差的问题,采用FCSMC-4500型浮选柱对该厂细煤泥进行浮选。介绍了FCSMC-4500型浮选柱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技术参数,并分析了其在二分区的应用效果。生产实践表明:FCSMC-4500型浮选柱有效分选粒度上限为0.3 mm,最佳分选粒级为0.3~0.045 mm,对0.074~0.045 mm粒级细煤泥浮选效果好,浮选精煤数量指数高达90.34%。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17,(9):310-312
以选煤厂细粒煤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煤泥的煤质特征。探索了搅拌强度、药剂配比与用量、浮选浓度3个操作因素对浮选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煤泥属于典型的易浮难选煤泥,一次浮选很难得到低灰分的精煤产品。采用粗选+粗精煤再选工艺,可有效降低精煤产品的灰分,但是需要以牺牲浮选精煤产率作为代价,最终得到精煤产率44.37%,精煤灰分10.45%的分选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马头洗选厂浮选系统入浮煤泥量大、浮选难度高的问题,通过改进浮选系统和完善浮选操作制度,探索出可行的浮选操作方案。生产实践表明:该操作方案为浮选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浮选系统生产效果良好,东西两系统的入浮煤泥矿浆量在1 700 m3/h左右,浮选精煤灰分在10.00%~11.00%之间,浮选尾煤灰分55.00%以上,每吨精煤的浮选药剂用量为0.38 kg,甚至下降至0.33 kg,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8.
石焕 《中国煤炭》2012,38(3):77-79,83
介绍了陶二矿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现状,通过对煤泥性质分析,确定了浮选工艺设备和流程,生产实践表明,增设浮选后,浮选精煤灰分达到了设计要求。通过药剂用量调整可控制在15%以下;浮选机工业生产效果整体上优于实验室小浮选试验结果,相近精煤灰分时,浮精产率和尾煤灰分高于小浮选试验;浮选机浮选效率大于80%,取得了良好的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9.
煤泥粒度组成对浮选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实验室试验分析了细煤泥含量对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宽粒级煤泥浮选时高灰细泥对浮选精煤污染严重,浮选精煤灰分高,尾煤灰分低,严重影响精煤产品质量。当细泥含量为12%左右时,浮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钱家营矿业分公司选煤厂浮选系统精煤产率低、灰分高的问题,对不适应生产发展的工艺和设备进行改造。通过煤泥小筛分、小浮沉和可浮性试验分析,确定了灵活的工艺流程,且在改造中应用了较先进的多次选和分级选浮选工艺,同时采用了性能先进的大型浮选、脱水设备。浮选工艺改造后,该厂精煤产率和尾煤灰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王婕  付晓恒  胡二峰  赵静  冯致远  王鹤 《煤炭学报》2015,40(8):1929-1935
为探索处理动力煤选煤厂煤泥的新途径,以动力煤选煤厂煤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煤泥的性质、煤泥中矿物质的种类和嵌布特征,通过分步释放浮选试验考察了该煤泥的理论精煤产率和灰分,分析了煤泥经超细粉碎后分选超净煤的可行性。基于扩展DLVO(EDLVO)理论,论证了絮团浮选前采取高剪切搅拌的必要性,研究了高速搅拌对颗粒和药剂之间的促进作用。采用絮团浮选方法,对超细粉碎后的煤泥进行了超净煤分选试验,探讨了高剪切搅拌叶轮线速度、搅拌时间、煤泥粒度和非极性油用量与分选效果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只有在高速搅拌的情况下超细粉碎后的煤泥颗粒才能形成絮团,并且在与药剂作用后,降低了需要输入的搅拌功耗;高速搅拌还可以促进药剂的分散,从而增加药剂与煤颗粒的碰撞概率;若要达到较好的絮团分选效果,需要一定程度的搅拌强度和适当的搅拌时间。当粉碎平均粒度为4.70 μm、非极性油用量为135.24 kg/t、叶轮线速度为12.56 m/s、搅拌时间5 min时,分选出的超净煤灰分达到1.15%,产率为69.23%。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潘一矿选煤厂浮选入料中细泥含量高、灰分高的问题,采用浮选入料脱泥池对其进行选前脱泥。介绍了浮选入料脱泥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对其底流量进行了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脱泥池底流细泥产率与分选完善指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底流中细泥产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分选完善指标就增加0.73个百分点;脱泥池入料灰分较低时,将底流流量控制在400 m3/h左右是合理的,当入料灰分在>40%时,更应该如此。  相似文献   

13.
张秀梅  郭德  王露  程雅丽  付晓恒 《煤炭学报》2018,43(4):1127-1133
粒度组成细、高灰细泥含量大的煤泥浮选时,浮选精煤易于超灰且精煤产率低、生产操作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在总结载体浮选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以浮选精煤作为自载体改善煤泥浮选效果的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用浮选出的精煤作自载体可显著改善煤泥的浮选效果。随自载体量的增加,精煤产率、浮选完善指标、尾煤灰分均提高,浮选精煤灰分降低。乌海煤泥采用该工艺浮选时,确定出最佳自载体用量为入浮煤泥的10%,加入自载体经4次循环后即可达到稳定的浮选效果,浮选精煤产率提高7.11%、灰分降低1.14%,浮选完善指标提高7.25%。EDLVO理论的计算研究表明,精煤本身的疏水性和捕收剂在煤粒表面吸附产生的疏水力,促使细煤粒黏附于粗颗粒载体,细颗粒间也会发生疏水絮凝,改善了浮选环境和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武口洗煤厂本部入浮煤泥含量增大、细泥含量高的状况,分析了浮选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浮选系统的工艺优化方案,并预测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煤泥浮选过程中的细泥夹带与罩盖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开滦矿区钱家营矿的高灰难选煤泥和大同塔山选煤厂煤系高岭石,通过单矿物和混合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影响高灰细泥夹带和罩盖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影响高灰细泥夹带的主要因素为细泥粒度、起泡剂用量和矿浆浓度,捕收剂用量对其影响较小;矿浆pH值接近8时,可燃体回收率最大。EDLVO理论计算发现:微细粒的高岭石与煤粒间存在着“能垒”,当颗粒间距约为30 nm时,“能垒”达到最大值;高岭石的粒度越细,“能垒”越低。外界能量输入可以打破“能垒”,使细泥颗粒发生罩盖。试验表明:强烈的机械搅拌使混合煤样的精煤产率和可燃体回收率分别降低10.87%和13.16%。  相似文献   

16.
针对细粒级含量高的高灰难选煤泥,为考察0.074mm粒级微细粒的浮选选择性情况,对细粒煤泥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分步释放试验分析及浮选速度分析,并对不同细泥含量的煤泥进行了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细泥在浮选过程中对精煤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细泥含量越大,其可燃体回收率越低,且精煤灰分越高,分析认为细粒煤质量小、尺寸小、捕收剂分散性差是造成细泥选择性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选煤厂细粒煤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煤泥的煤质特征。探索了改变充气量对浮选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煤泥为难选煤泥,常规浮选很难得到低灰分的精煤产品。对浮选精煤产品进行粒度与密度组成分析,表明解离不充分与细泥夹带是造成精煤灰分偏高的主要原因。采用原煤分级 粗粒级磨矿浮选工艺,可有效降低精煤产品的灰分。  相似文献   

18.
煤泥浮选能耗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不同可浮性煤泥的浮选能耗,针对钱家营选煤厂烟煤和陈四楼选煤厂无烟煤两种代表性煤泥,在最优药剂用量、浓度和充气量条件下进行浮选能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陈四楼煤泥的天然可浮性较差且高灰细泥含量较多;转速越高,同种煤泥达到相同的可燃体回收率所需的浮选时间越短,但所需的总能耗越多;低转速、较长浮选时间条件下消耗较少的功能够与高转速、较短时间条件下消耗较多的功获得相同的可燃体回收率;可通过计算浮选能耗比较指标Wf值来比较不同煤泥的可浮性;随着浮选过程的进行,精煤灰分逐渐增加,浮选速率常数k值逐渐减小,煤泥的可浮性越来越差,单位可燃体回收率的产品浮出所需的能耗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9.
针对煤泥低温热解制备的半焦产品灰分较高、粒度较细的特点,采用浮选法对其进行提质降灰处理。确定浮选试验最佳药剂用量为煤油1200 g/t、曲拉通X-100 200 g/t、仲辛醇100 g/t,最终获得了灰分为21.08%、产率75.67%、可燃体回收率82.93%的精煤产品。通过SEM和EDS检测,发现低密度、灰分高的表面带有细小的脉石矿物组分和复杂表面结构的煤泥半焦颗粒,在浮选过程中随-1.0 g/cm3密度级半焦混入泡沫产品在浮选精煤中得到富集,这是导致浮选精煤灰分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