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对Q460C剪切后分层钢板取样进行低倍检验、金相组织、夹杂物、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指出造成Q460C钢板剪后分层的主要原因是铸坯中心偏析带存在大量的条状或片状硫化物、硅酸盐、氧化物等夹杂物所致。  相似文献   

2.
王倩  姜敏凤  冯勇  冯锐 《山东冶金》2011,33(1):34-35,40
对Q460C钢板金相组织和晶粒尺寸分布进行了分析,用定量金相等方法分析了个别钢板中混晶组织的特征。结果表明,微区成分偏析和轧制工艺不当是Q460C钢板出现混晶组织的重要原因,采用合理控制各道次的变形温度和变形量,以及避免在奥氏体部分再结晶区轧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钢板混晶问题。  相似文献   

3.
根据Q460C低合金高强度钢的技术要求和河北敬业集团的实际情况,采用微合金化和控轧控冷相结合的工艺技术,成功开发出Q460C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板。该钢板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符合GB/T1591-2008标准要求,钢板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铁素体的晶粒度为10.5级,带状组织为B2级。另外,钢板的中心处存在少量贝氏体组织,说明铸坯存在化学成分偏析,但未对钢板的力学性能造成负面影响,有待于下一步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4.
针对热轧Q460C中厚钢板在拉伸试验中出现伸长率不合格的问题,通过对拉伸试样断口形貌、断口区域的金相组织以及低倍硫印检验分析,认为钢板中夹杂物含量较高、中心偏析、中间裂纹和板材带状组织是导致伸长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八钢和南阳汉冶特钢中厚板生产线生产的Q460C钢板进行对比分析,对八钢Q460C钢板的生产工艺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正火工艺开发生产的70 mm厚规格Q460C高强度钢板.通过Nb、V微合金化、高温大压下轧制工艺以及900℃的正火热处理,安钢成功生产了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等综合力学性能优良的70 mm厚规格Q460C正火态高强度钢板.  相似文献   

7.
Q345钢板拉伸断口分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Q345钢板在拉伸试验中出现断口分层的现象,利用金相分析技术,对拉伸试样断口形貌、夹杂物和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连铸坯中心偏析造成的板厚中心区域存在硫化物夹杂、贝氏体偏析带组织及心部裂纹,是导致钢板拉伸试样断口分层,延伸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刘军  何烈云  靳星  赵亚娟  王攀峰  聂真来 《炼钢》2013,29(1):15-18,27
针对14~22 mm厚度Q345R钢板出现的探伤合格率下降情况,采取Z向拉伸检测和扫描电镜分析对探伤不合格钢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心偏析、偏析处MnS夹杂和裂纹等内部缺陷是造成Q345R钢板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影响Q345R探伤合格率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低过热度浇铸、降低硫含量、增加铸坯堆垛缓冷时间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Q345R探伤合格率.  相似文献   

9.
陈义雄 《中国冶金》2008,18(8):19-19
为提高Q370qE钢板的超声波探伤合格率,取样分析了Q370qE钢板超声波探伤不合原因,结果表明其探伤不合格主要源于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中心严重偏析所造成的钢板分层、连铸保护渣和耐火材料的卷入以及铸坯裂纹等。通过采取提高钢纯净度、改变夹杂物形态、控制浇注温度和拉速等措施后,钢板探伤合格率由75%提高到97%。  相似文献   

10.
针对Q460C高强钢延伸率不合格的问题,对钢板进行低倍分析,对拉伸断口附近的组织进行金相分析及断口扫描电镜分析,并对延伸率不合格钢板采用回火挽救。结果表明:带状显微偏析、H的聚集及夹杂物共同造成钢板延伸率不合格;对延伸率不合格的钢板采用610℃回火挽救,在强度不降低的前提下,延伸率均可提高6%以上;可以通过优化连铸二冷区电磁搅拌工艺、轧后进行钢板堆垛缓冷来改善延伸率不合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HC250IF冷轧板冲压后出现分层缺陷,导致零件无法正常使用。经过缺陷样品与正常样品检测对比分析,认为产生分层缺陷的原因是由局部磷偏析、Mn S夹杂物造成的。采取低温浇铸、提高钢水的纯净度、动态轻压下技术、定期维护连铸机等措施,减少了冷轧板的中心偏析,保证客户正常冲压生产。  相似文献   

12.
王智轶  乐可襄 《宽厚板》2009,15(3):11-14
采用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手段对Q345B中厚板分层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Q345B中厚板分层缺陷主要是由于铸坯中偏析处存在硫化物夹杂、带状组织引起的。通过对炼钢生产过程的观察,提出了改进连铸工艺等相关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济钢中厚板的主要质量问题是裂纹、探伤不合、钢板分层。裂纹主要与热送有关,探伤不合和钢板分层则与连铸坯的中心质量密切相关。通过降低铸坯中心的偏析和疏松,避免了中心裂纹的产生。实施真空处理和铸坯缓冷,增加轧制道次压下率等措施,有利于提高探伤合格率和降低分层率。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手段对高强船板拉伸试验中出现的分层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大量硫化物和氧化物夹杂、轧制后未轧合的孔洞以及C、Mn成分偏析造成的带状组织是导致拉力分层的直接原因。通过采取真空处理完毕后向钢液中喂入硅钙线、优化连铸工艺、优化加热及控轧控冷工艺等措施后,船板钢轧后探伤合格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高碳钢内部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雷  孙群  李镇 《鞍钢技术》2005,(3):39-40,46
鞍钢第二炼钢厂采用现有工艺生产高碳钢(45号、50号钢)时,其产品易出现分层缺陷.分析了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减少铸坯中心偏析、中心裂纹,改善铸坯内部质量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高碳钢分层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侯登义 《宽厚板》2010,16(5):25-27,41
采用先进的低碳+TMCP工艺,利用LF+VD精炼进行纯净钢冶炼,采用动态软压下技术降低板坯中心偏析,减少裂纹和分层;采用较低的加热温度,使板坯在具有细化的奥氏体晶粒的温度下进行热变形,提高钢板的低温韧性和强度水平,产品实物质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实现了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otonergic innervation of the chick tectum opticum as revealed by an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innervation was previously described simply as the formation of an irregular network of serotonergic fibers that gradually invades the organ and increases in density.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al pattern of serotonergic innervation differs significantly through the distinct tectal layers and that it progresses through a characteristic temporospatial pattern related to the lamination process.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idea that the concept of laminar segregation can be applied to 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otonergic innerv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clear that the existence of a typical ordered developmental pattern of innervation makes it possible to detect embryonic or post-hatching alterations. Thus, the tectal serotonergic innervation could be used as a suitable model to investigate possible plastic changes in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鞍钢中板厂中板分层情况的跟踪调查以及对典型样品的检验分析,认为中板分层的主要原因是由钢锭中的缩孔或缩孔残余引起的,而思钢厂的生产工艺又进一步扩大了分层面积。据此,提出了减少中板分层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轧辊转速、送进角、轧辊人口锥角等工艺参数对大VI径厚壁P92钢管二辊斜轧延伸过程分层缺陷形成倾向性的影响,借助于商用有限元软件MSC.SuperForm,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大口径厚壁P92钢管二辊斜轧延伸过程进行了三维热力耦合模拟;采用Oyane韧性断裂准则分析了轧件损伤场及钢管分层缺陷的倾向性。研究结果表明:钢管内表邻近顶头接触区存在破裂高危带,轧件最大损伤特征值随轧辊转速的降低、送进角和轧辊入口锥角的增大而减小,发生分层缺陷的倾向性降低。此研究为揭示钢管分层缺陷形成机制,确定缺陷发生的敏感工况,制定防止或减轻分层缺陷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