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鉴定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自身抗体合并抗-Wr~a并分析其输血原则。方法运用微柱凝胶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T)及热放散试验鉴别红细胞和血清中抗体,对于血清中不规则抗体则采用微柱凝胶IAT进行鉴定。结果患者DAT抗-IgG,C3d阳性,抗-IgG阳性,抗-C3d阳性。应用2个不同批号的谱细胞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检出IgG型抗-Wr~a,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显示其红细胞上检出了抗体,自身对照为阳性,红细胞上未检出Wr~a抗原,说明红细胞上附着的是自身抗体而不是抗-Wr~a,Wr~a抗原表型检测结果为Wr(a-)。结论患者存在自身抗体合并抗-Wr~a,在不具备抗-Wr~a情况下,应选择与患者ABO血型一致且配血相合的红细胞为患者输血,以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献血者中Fya阴性的红细胞表型情况,以解决临床Fya抗原阴性患者急救用血的问题。方法利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从上海地区献血者中筛查稀有血型Duffy系统Fya抗原阴性献血者;用盐水和抗球蛋白法对1名白种人疑难输血患者的血清做抗体筛选和鉴定,并使用乙醚放散结合抗球蛋白方法检测放散液中抗体,同时对其Duffy血型进行检测。配血用盐水、polybrene和抗球蛋白介质3种方法。结果从9479名献血者中筛查到Fy(a-)14例;从该名白种人患者血清中未检出不规则抗体,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红细胞放散液中检出抗-Fya,输注配合型的红细胞后,其血红蛋白明显升高。结论上海地区献血者中Fya阴性的红细胞表型极低。对于大量输血后临床症状未有改善患者,如果血清中未能检出红细胞抗体,应考虑检测患者红细胞上可能存在血型同种抗体。  相似文献   

3.
Miltenberger(Mi)复合物由一系列低频率抗原组成,这些抗原与某些MNSs血型系统单倍型遗传有关,目前已有9个亚型(Mi.Ⅰ~Mi.Ⅸ)。作者用Mi谱红细胞调查了香港随机汉人献血者中Mi抗体频率及血清学特性。结果,在1年多时间内,从56161名随机汉人献血者中,共检出32例血清含Mi抗体,阳性率为0.057%,其中22例含抗-Mur+Hut,4例含抗-Vw+Mur+Hut,4例含单特异性抗-Mur,2例含单特异性抗-Hil。24例抗体为IgG和IgM混合型,4例为单纯型IgG,4例为单纯型IgM,未发现针对主要血型系统普通抗原的免疫抗体。24例血清经两期EDTA-抗球蛋白技术检测,9例固定补体。  相似文献   

4.
弱 D是只能与某些抗 -D发生凝集 ,或只能经抗球蛋白试验证明的 D抗原 [1 ]。笔者在对无偿献血者的 Rh血型检定中 ,发现 1例弱 D,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献血者 ,女 ,学生 ,汉族 ,首次参加无偿献血 ,ABO血型为 O型。血型血清学检查1 诊断试剂 抗 -D试剂 :A为德国 Biotest的抗 -D(单克隆 Ig M+Ig G) ,B为上海血液中心提供的抗 -D(单克隆 Ig M+Ig G) ,C为苏州大学提供的抗 -D(单克隆 ( Ig M+Ig G)。抗球蛋白试剂 (抗 -Ig G-C3d)由上海血液中心提供。聚凝胺试剂由本室自配。2 血清学检查2 .1 献血者红细胞与抗 -D的反应见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和分析承德地区献血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的发生频率.方法 应用微柱凝胶法(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抗IgG+C3)和试管法(抗IgG、抗C3d试剂)检测DAT阳性抗体,并对阳性结果进行抗体分型.结果 共检查承德地区献血者8 326例,DAT阳性检出率高达0.2%(17/8 326).分型鉴定:抗IgG为14例,抗C3d为3例;女∶男=1.4 .结论 为保证输血安全,有必要对献血员进行DAT检测,减少溶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CD47单克隆抗体对输血前检测试验的干扰及处理措施。方法收集1名接受抗-CD47单克隆抗体治疗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受试者标本,进行ABO和Rh血型抗原鉴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试验,交叉配血试验;收集多人份O型献血者血小板制备成压积血小板,与受试者血浆进行吸收试验;收集Rh抗原分型分别为CCDee、ccDEE和ccdee的O型红细胞各1人份,分别与受试者血浆进行吸收试验;使用缺乏IgG4的抗球蛋白试剂Gamma-clone进行抗体筛选与交叉配血试验,使用Immucor Capture-R固相凝集试剂盒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结果受试者直接抗球蛋白为阳性,游离抗体筛选和鉴定试验在所有介质中均为阳性(3+~4+);血浆与红细胞多次吸收后,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为阴性;与多次血小板吸收后,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仍为阳性;使用Gamma-clone抗球试剂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配血试验,结果均为阴性;Immucor Capture-R固相凝集试剂盒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抗-CD47单克隆抗体可干扰输血前检测及交叉配血,使用缺乏检测IgG4的抗球蛋白试剂Gamma-clone和Immucor capture-R固相凝集法可较好去除抗-CD47干扰。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1例同种抗体合并模拟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患者的抗体进行鉴定,了解Rh血型系统中模拟同种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以便提供合适的配血策略。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对患者进行ABO血型、Rh分型鉴定;并完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采用患者Rh抗体类似特异性对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细胞(B型RhccDEE)进行患者血浆吸收放散试验,对吸收后的血浆、红细胞酸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采用患者红细胞放散液稀释技术鉴定抗体特异性。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广谱抗球蛋白卡(LISS/coombs)法、经典抗球蛋白法、酶法、酶-IAT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患者为B型RhccDEE,直抗阳性。血浆抗体鉴定为IgG类的抗-C、e(不排除抗-Ce可能性)、效价为256。对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细胞吸收血浆后放散液抗体鉴定为IgG类的抗-C、e(不排除抗-Ce可能性)。患者自身红细胞酸放散液8倍稀释后可鉴定为类似抗-C、e特异性(不排除抗-Ce可能性)。对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红细胞与患者进行主侧配血,经典抗球蛋白法、酶法结果相合;而凝聚胺法、微柱凝胶广谱抗球蛋白卡(LISS/coombs)法、酶-IAT法不合。结论模拟同种自身抗体的正确鉴定对选择适合的交叉配血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筛选出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输注,可最大程度保证输血的安全、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1例同时产生了类同种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患者的抗体分析及鉴定,了解Rh血型系统中同种抗体、简单特异性自身抗体和类同种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征,从血清学上对三者进行区分,以便采取更适合的红细胞成分输血策略。方法采用筛选细胞和谱细胞、以不同方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抗体筛查及鉴定。采用患者Rh抗体类似特异性对应抗原阴性的O型RhccDEE的献血者细胞、添加低离子液(LISS)的吸收方法,对患者吸收后的血清、红细胞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对以往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患者Rh分型ccDEE,直抗阳性。血清抗体鉴定为IgM类的抗-C、抗-e和IgG类的抗-e(不排除抗-Ce可能性)。吸收后血清抗体鉴定为IgM类的抗-C、抗-e(不排除抗-Ce可能性)和IgG类的抗-e。放散液抗体鉴定为IgG类的抗-e。结论对患者红细胞Rh表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以及分别对患者血清、吸收后血清及放散液抗体特异性进行综合分析,可区分出同种抗体或类同种抗体。而采用添加低离子液(LISS)的方法可更好的吸收低亲和力抗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献血者免疫因素致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方法 1)献血者基本信息调查:性别、年龄、孕产史、输血史、献血史(献血次数、献血前服药及献血后身体状况)等,对需重新采样者,在征得本人同意后重新采集本人及配偶EDTA抗凝血。2)实验室检查:(1)血型鉴定ABO、RH及其他血型鉴定与分型均为盐水介质试验;(2)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试验盐水、凝聚胺、抗人球3种介质试验;(3)直抗试验包括多抗(抗-Ig G,C3d)、单抗-Ig G、单抗-C3d;(4)交叉配血试验根据受血者抗体筛选和鉴定情况,选择同型血液,在盐水、凝聚胺、抗人球3种介质下配血;(5)直抗阳性RBC乙醚放散试验放散液与谱细胞进行间接抗人球试验。结果 6例献血者免疫因素致交叉配血不合,2例为自身RBC直抗强阳性引起,4例均为不规则抗体引起,其中1例抗-E、1例抗-Ec和2例抗-M。结论开展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选和直抗试验,对献血者和受血者都很有必要,不仅可最大程度上保证受血者的输血安全,同时也是对献血者的一种关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研究1例高效价低频抗-Mur漏检导致疑难配血的处理思路与方法,提高对MNS血型系统的认识,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方法 对交叉配血主侧不合的献血者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患者血清的不规则抗体,更换不同的患者与该献血者及不同的献血者与该患者重复交叉配血,对不规则抗体常规筛查“阴性”的患者追加谱细胞检测并根据阳性反应格局来确定抗体的类型及特异性,测定抗体效价,运用荧光PCR法对患者MNS血型系统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交叉配血主侧4+、次侧-,更换不同患者和献血者多次交叉配血结果均相合。该献血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为阴性。患者血清中存在(IgG+IgM)型抗-Mur, IgG抗体效价128,IgM抗体效价16,MNS血型系统基因分型结果为M(+)N(+)S(-)s(+)Mur(-)。结论 不规则抗体筛查细胞存在局限性,可导致抗-Mur等低频抗体的漏检。交叉配血主、次侧不合时,我们要多方寻找原因。即使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呈阴性,我们也需根据不同介质、实验条件,追加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以避免低频抗体的漏检,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1名血清中存在抗-C和抗-Fya的患者找到配合型血液。方法首先选用多种筛选细胞和谱细胞,用抗球蛋白试验等方法,准确鉴定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然后根据患者的血型及抗体特异性选择A及O型的献血者、患者亲属、配合型献血者亲属,用微量法筛选其红细胞上C抗原阴性者,再用阴性者红细胞与患者血清采用抗球蛋白试验做交叉配血,以发现配合型。患者病情稳定后,继续筛选配合型备用,并采用对C抗原阴性献血者直接进行Fya抗原分型的办法,筛出Fya阴性者。结果从2 388名献血者中选出2名无C及Fya抗原的配合型献血者,输注其中1人血液,患者病情好转;另一名献血者的血液冷冻保存。筛选患者亲属及配合型献血者亲属15人,均未找到配合型。通过国际援助获得16U配合型血液,输注9U,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所建立的无C和Fya抗原的献血者筛查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流程及机制,为临床诊治头孢孟多酯钠所致溶血性贫血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患者的溶血检测指标,对患者血样进行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鉴定、红细胞放散液抗体鉴定、免疫复合物法检测患者血清内的药物抗体试验。结果患者用药后24 h,Hb由111 g/L下降至50 g/L,LDH由133 U/L上升至802 U/L,AST由18 U/L上升至100 U/L,TBIL由7.6μmol/L上升至27.7μmol/L,DBIL由2.3μmol/L上升至10.8μmol/L;实验室检查患者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分型为IgG+C3d型,血清中检出抗原抗体复合物,红细胞放散液抗体鉴定阴性,免疫复合物法检测出患者血清中存在药物性抗体。结论头孢孟多酯钠可导致药物溶血性不良反应,血清学检测结果是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的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我国临床输血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型仪和试管法对患者和献血者进行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患者和献血者2次血型鉴定结果一致及抗筛试验结果阴性,与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法相符,模拟进行红细胞悬液出库。结果电子交叉配血法与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法结果相符的4435 U红细胞悬液模拟出库给2 330名患者输注,未观察到ABO/RhD血型不合的输血不良反应。电子交叉配血法与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法结果不相符,未模拟出库红细胞悬液65 U。主要原因为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漏检抗-Mur;患者直接抗球蛋白C3试验阳性需输注洗涤红细胞,患者直接抗球蛋白IgG试验阳性;献血者直接抗球蛋白Ig G试验阳性。结论在完善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试剂抗原谱和增加患者、献血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基础上,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我国临床输血中具有可行性与安全性。为了临床输血安全,对不符合电子交叉配血条件的应采用血清学交叉配血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地区人群抗-"Mi~a"(抗-Mi~a类抗体)的发生频率和性质,以及不同试验条件对人源性抗-"Mi~a"活性的影响。方法在3 587名本地区无偿献血者和患者血液标本中,采用微孔板盐水介质凝集法和聚凝胺法、以O型Mi~a抗原阳性红细胞筛查人源性抗-"Mi~a",再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卡法复核。结果本组抗-"Mi~a"频率1.06%(38/3 587),其中IgM类占60.5%(23/38)、IgM+IgG类占39.5%(15/38);本地献血者与患者分别为0.61%(13/2 135)、1.72%(25/1 452)(P0.01);带抗-"Mi~a"的人群中,有免疫史者占65.8%(25/38)。经GP.Vw红细胞鉴定,抗-"Mur"占57.9%(22/38),抗-"Mi~a"占42.1%(16/38)。抗-"Mi~a"检测孵育时间以10 min为宜。结论本地区献血者和患者中抗-"Mi~a"频率较高,带抗-"Mi~a"者中以有免疫史者为主;抗-Mi~a类抗体多含有盐水活性,部分为IgM+IgG混合性质;若在不规则抗体筛检细胞谱中加上含有Mi~a阳性红细胞,将有助于提高输血免疫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陆萍  凌冰 《检验医学》2003,18(5):316-318
目的比较EDTA/甘氨酸(EGA)与磷酸氯喹(CDP)去除红细胞上Bg抗原能力的异同,同时比较两者是否均使Kell血型抗原和Era抗原变性.方法 57例已知含有Bg抗体的血清或血浆与未处理的Bg+红细胞,EGA处理Bg+红细胞,CDP处理的Bg+红细胞进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试验采用低离子强度和鼠抗人IgG作为介质.结果在57例样本中,40例(22例抗-Bga,17例抗-Bgb,1例Bg-相关抗体)与EGA处理的红细胞和CDP处理的红细胞IAT阴性.14例(7例抗-Bga,4例抗-Bgb,3例Bg-相关抗体)只与EGA处理的红细胞IAT阴性,1例血清只与CDP处理的红细胞IAT阴性;有3例(抗-Bga)在用EGA和CDP处理后红细胞IAT依然阳性.结论 EGA处理红细胞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只需1~2 min就能从红细胞上除去Bg抗原,大大缩短了CDP处理所需时间30~120 min.  相似文献   

16.
3例类孟买血型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鉴定并分析类孟买型的特点。方法运用血型血清学吸收放散与唾液血型物质抑制等试验方法与基因分型,对3名类孟买型献血者血型鉴定。结果3名献血者血型均为Ⅲ型类孟买血型,经典血清学方法结果与基因分型结果一致,交叉配血试验37℃抗球蛋白介质中与红细胞反应强度为w+~1+。结论类孟买型人若需要输血应考虑到抗-A、抗-B、抗-H的实际情况,选择在37℃反应最弱的ABO同型去白红细胞输注。  相似文献   

17.
Del是指部分D阴性的人,当他们的红细胞和抗D抗体做吸附及放散试验时,可证明这些D阴性的红细胞上带有微弱的D抗原,中国人Del占D阴性人口10%[1].目前,用于鉴定Del的抗D血清主要为人源性IgG抗D血清.然而,在制备人源性IgG抗D血清过程中有可能在血清中保留微弱的抗G抗体[在Rh(D)血型测定中不影响结果],当用这种人源性IgG抗D血清做吸收放散试验来鉴定Del时,就有可能影响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EL型个体是否对D抗原产生体液免疫应答。方法对经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确认为Rh(D)阴性的1030名献血者和89名孕妇做抗体筛选,对抗体筛选为阳性的献血者用10个O型谱细胞和筛选特异细胞做抗体鉴定。对产生抗-D的Rh(D)阴性献血者和孕妇用DEL特异性引物鉴定检测DEL型;对117名Rh(D)阴性献血者以吸收放散试验检测DEL型,对DEL阳性的献血者做抗体筛选。结果10名献血者和5名孕妇产生抗-D,他们的DEL基因分型均为阴性;117名Rh(D)阴性献血者DEL吸收放散试验检测阳性24名,并且抗-D阴性。结论在产生抗-D的个体中未检出DEL型,在DEL型的个体亦未检出抗-D。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选择合适的血液进行输注,防止出现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保障。方法应用经典抗人球蛋白法对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标本进行抗体鉴定,分析特异性。结果在患者血清中检出IgM合并IgG性质抗-E抗体,效价为IgM 32、IgG 128。结论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阳性标本进行抗体鉴定,首次输血的患者在输血前进行Rh抗原分型(CcEe)检测,对保证患者临床输血安全、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2种不同血液筛查策略在低风险感染人群中的应用价值,为血液检测策略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取2种血液SARS-CoV-2抗体筛查策略:1)所有标本先检测总抗体,总抗阳性标本再检测IgG和IgM;2)所有标本仅检测IgG和IgM。对880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抗体筛查,同时平行检测SARS-CoV-2核酸,抗体反应性标本应用中和试验确证。计算2种不同抗体筛查策略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真阳性率。结果 880份献血者标本中,SARS-CoV-2核酸反应性标本0例;9例(1.02%,9/880)总抗体反应性标本中确证阳性4例;26例(2.95%,26/880)IgG或IgM任一反应性标本中确证阳性3份。结论先检测总抗体后检测IgG+IgM的检测策略,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仅检测IgG+IgM,或许可作为SARS-CoV-2感染低风险人群的血液抗体筛查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