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济川煎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方法,随机将79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口服西沙必利,治疗组38例穴位埋线联合济川煎。观察每日排便时间、排便量。均30d为1疗程,治疗3疗程(90d)停药,随访3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27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21%。对照组临床痊愈0例,显效0例,有效8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19.51%。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济川煎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两种方法互为补充,疗效显著,远期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6,(2):385-386
目的:观察化瘀通便汤合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化瘀通便汤口服,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排便频率、粪便性状、使用泻剂、腹胀和每次排便时间并记录积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总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总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总积分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瘀通便汤合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3):593-594
目的:观察大黄药线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大黄煎液浸泡化学合成可吸收缝合线制成药线进行穴位埋线,对照组采用化学合成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穴位埋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排便频率、粪便性状、使用泻剂、腹胀和每次排便时间并记录积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总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总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总积分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两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大黄药线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周荣珍  张磊昌  肖倩 《河南中医》2011,31(3):276-27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确诊患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在天枢、足三里、上巨虚穴处实施穴位埋线,共治疗3次,治疗结束后统计症状积分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临床痊愈12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耳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念  陈维 《中医药导报》2011,17(9):56-57
目的:观察耳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治疗45 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耳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创新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寻找有效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新方法。方法:将63例STC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1例。中药药线埋线组(简称药线组)采用经过大黄煎液浸泡过的羊肠线进行穴位埋线,普通羊肠线埋线组(简称羊肠线组)采用未经过特殊处理的医用羊肠线进行穴位埋线,针刺组采用普通毫针对相同穴位进行针刺。观察3组治疗前后主要指标(便秘症状积分、结肠传输率)。结果:3组治疗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73.68%、70.59%,药线组愈显率明显高于羊肠线组和针刺组。结论:3组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均有效,且药线组在改善便秘症状,增加结肠传输率,总有效率上优于羊肠线组,羊肠线组优于针刺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肺脾气虚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患者均采用穴位埋线法,选取天枢、大肠俞、脾俞、气海、足三里及上巨虚穴,每周1次,6次为1疗程。结果:临床痊愈10例,占27.8%;显效20例,占55.5%;好转4例,占11.1%;无效2例,占5.6%。总有效率94.4%。结论:穴位埋线对治疗肺脾气虚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耳穴压豆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实验组予穴位埋线结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1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2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以排便频率、排便时间、粪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为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各症状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三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评分的改善情况,实验组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其中排便频率、排便时间的改善情况,实验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有显著差异(P0.05),排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的改善情况,实验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对照组2各症状评分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耳穴压豆用于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安全有效,简便,无痛苦,能有效降低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症状评分,更好的解除患者的痛苦,减轻其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彭辉  刘建平 《现代中医药》2013,33(1):54-55,6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确诊患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30例确诊患者采用口服麻仁滋脾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CST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CSTC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莫沙比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大便性状评分、每周完全自发性排便次数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CSTC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八髎穴埋线联合黄芪增液汤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便秘患者自我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3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八髎穴穴位埋线联合黄芪增液汤口服。对照组给予莫沙比利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口服。两组连续治疗45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生存质量评分和临床疗效,以及治疗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和单项症状积分分别与各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中、西医治疗都能显著改善便秘相关症状。治疗组治疗后排便时间积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排便时间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治疗方案优于对照组治疗方案。治疗组治疗后粪便性状、排便频率、难易程度、腹胀等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相关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治疗方案在改善粪便性状、排便频率、难易程度、腹胀等方面显著由于对照组。②治疗组治疗后生存质量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本研究方案对患者自我生存质量改善明显。对照组治疗后生存质量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在生理因子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社会心理、担忧、满意度等因子方面,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照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不满意,使患者满意度下降,对患者社会心理、担忧等方面无明显改观。③治疗组所有病例均取得良好疗效,有7例达到临床痊愈;对照组有10例无效,无一例痊愈。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治疗组治疗期间,有2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有1例出现中度不良反应,相关症状予以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八髎穴埋线联合黄芪增液汤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埋线治疗组25例,采用穴位埋线治疗,主穴取天枢透大横、脾俞透胃俞、上巨虚透足三里,并辨证加减取穴.针刺治疗组20例,穴位选取同埋线治疗组,采用常规毫针针刺治疗.西药治疗组15例,口服西沙必利.30 d为1个疗程并判定近期疗效,1个疗程后第30天随访复发情况.结果:埋线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0例,有效率占 100.0%;针刺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占95.0%;西药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1例,有效率占93.3%.3组近期疗效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结束后第30天埋线治疗组复发1例,西药治疗组6例,针刺治疗组4 例.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慢性满传输型便秘疗效确切、稳定、无毒副作用,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性便秘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剖析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的优势,探讨穴位埋线改善结肠传输功能的机理。方法遵循随机、对照、重复原则,将90例慢传输性便秘患者均分为埋线组、针刺组、西药组各30例。埋线组用3-0号羊肠线植入穴位,针刺组针刺治疗,西药组果导片(酚酞片)治疗,疗程两周。以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指数评定近期疗效,结肠传输指数评定结肠传输功能,以治疗后7,15,30d复发率评定远期疗效。结果3组近期疗效等同,结肠传输功能穴位埋线组与针刺组相当,二者均优于西药组。复发率依次是西药组〉针刺组〉穴位埋线组。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疗效持久稳定,无副作用,可作为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化裁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煎剂小柴胡汤化裁口服,配合中药药线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药线穴位埋线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便秘症状,记录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腹胀、排便时间和排便频率的症状评分。结果:组内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便秘各症状的评分,两组症状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在统计学上有差异(P﹤0.01),提示两组治疗方案均有疗效;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便秘症状评分,治疗组各症状评分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统计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小柴胡汤化裁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强化穴位埋线加腹部按摩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强化穴位埋线加腹部按摩,对照组采用口服麻仁软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65%。结论:强化穴位埋线法加腹部按摩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王玉中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545-154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结肠传输功能。方法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性便秘28例,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及结肠传输功能。结果第1次治疗后,有效率92.8%;第2次治疗后,有效率100%。结肠传输功能显著改善。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显著,结肠传输实验证明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枳术颗粒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给予穴位埋线并口服枳术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片口服,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6,总有效率为7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枳术颗粒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优于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最终入组82例,随机分2组,各41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穴位埋线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变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相...  相似文献   

19.
白术水煎液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白术水煎液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对36例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患者,口服生白术60g水煎液,连续2周。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排便主要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和结肠运输试验的变化。结果:痊愈6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9例。排便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结肠运输试验复查17例,正常4例,好转9例,无效4例。结论:白术水煎液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气阴两虚证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疗效。方法:对90例患者采用两组穴位隔日交替针刺,第1组:天枢、气海、上巨虚等;第2组:中髎、下髎、大肠俞等;中髎、下髎、天枢、上巨虚配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通过便秘患者日记观察患者排便频率、排便费力程度、每次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便质、便意感和评估生活质量问卷评分(PAC-QOL),以了解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排便频率、排便费力程度、每次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便质、便意感和生活质量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总有效率为67.7%(61/90);不同动力学机制慢性功能性便秘针刺疗效不同,结肠慢传输型优于盆底失弛缓型(P0.05),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优于盆底失弛缓型和盆底松弛型(均P0.05)。有效随访52例,治疗后1个月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23例,无效20例;治疗后3个月痊愈3例,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28例。结论:针刺治疗具有明确病因病位和分类诊断的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但不同动力学机制CFC疗效有差异。对盆底失弛缓型和盆底松弛型便秘,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