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陆德铭教授辨治乳腺癌术后转移的经验。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正气虚损、余毒未尽;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临床治疗注重病证结合,运用专病专方,结合兼证灵活化裁,同时强调情志调摄和饮食调理。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
周端教授认为在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当辨证施治,活血化瘀,重视气阴,灵活化裁,中西结合辨病论治,善于总结经验,注重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陈天然教授治疗慢性肠炎从湿热立论,结合温病三焦辨证,以中下焦为着眼点,在张锡纯化滞汤基础上创立加味化滞汤,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灵活化裁,广泛运用于各型慢性肠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提高中医药治疗痛风临床疗效的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炜 《江苏中医药》2007,39(5):26-27
痛风是临床难治性风湿病之一,目前西医只能对症处理,治疗上缺乏有效的手段。以中药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痛风正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提高临床疗效.应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优势,做到分期治疗,灵活化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中药与西药相结合:合理饮食,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5.
裴瑞霞教授遵仲景之学,善用经方,灵活化裁,在治疗内科诸病及各类疑难杂病方面,临床疗效显著。介绍裴瑞霞教授运用小柴胡汤辨治脱屑性唇炎、顽固性便秘、功能性发热三则验案,总结其临床运用小柴胡汤的辨治思路,扩大该方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舒静 《辽宁中医杂志》2009,(11):1981-1981
通过典型病案举例,探讨了郑平东教授对隐匿性肾炎的临床经验,体现了中医药对于蛋白尿、血尿的治疗特色,强调了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治疗原则,而在古方基础上灵活化裁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柳宝诒是晚清著名温病学家,著有《惜余医案》《温热逢源》等书。柳氏推崇仲景六经辨证,在辨治伏气温病时,首倡助阴托邪、温经托邪等法,治疗伏邪外发三阳、热结胃腑、上逆肺金、窜入厥阴、内陷太阴等各种证型。柳氏亦擅长从六经辨治内伤杂病,无论是中病于一经,或是复杂的两经甚至多经的合病、并病,均能灵活化裁经方以治。此外,柳氏还对前人的学术思想加以融会贯通,结合卫气营血辨证、吴又可疫邪伏于膜原理论等,共同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8.
刘靖华  郑义宏  姜丽丽 《新中医》2023,55(16):31-36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复杂,除了风邪侵袭肌表、(火) 热邪蕴于气血,多涉及脏腑功能失调。病 位包含表、里、半表半里及表里合病。郑义宏主任遵循六经辨证、方证对应的辨证论治方法,强调辨方证重于 辨六经,在辨方证的基础上使用经方灵活化裁治疗慢性荨麻疹,常获佳效。附上5 则医案以阐明郑主任辨方 证、用经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雷云霞 《新中医》2005,37(10):10-11
蔡淦教授治疗脾胃病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为原则,健脾为主,兼顾他法。临床治疗注意时时顾护胃气;健脾不忘疏肝;重视中焦气机升降;选药精当,一药多用。选方用药灵活化裁,注重整体调理。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中虽无"胃脘痛"一词,但原文中多处论及"心下痛"、"心下急"、"胸下结硬"、"心中疼热"等,均可指代胃痛,并随证治之。考古今医家胃痛多从脏腑八纲辨治,鲜有从六经辨治者。1笔者则根据《伤寒论》原著之性质、六经辨证之内涵、杂病之概念,分析胃痛六经辨治之可行性;2立足《内经》"五脏六腑咳"理论,提出"六经胃痛"之名;3基于《伤寒论》之典型条文,总结胃痛六经辨治之方法;4针对临床医学之复杂性,提出将六经辨证与脏腑八纲辨证互参,强调中医疾病辨治之极大灵活性。  相似文献   

11.
胃脘痛的治疗旨在疏理气机,通而痛止,而解表剂多有疏解、宣畅之功,可以调达气机通降。针对病机选用解表方药灵活化裁,辨治胃脘痛,收到了良好的疗效,拓宽了解表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病案举隅,对刘沈林教授辨治食道癌、胃癌、直肠癌、肝癌等消化系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中医药的准确辨治能较好地改善消化系恶性肿瘤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长期带瘤生存;而准确辨证是成功施治的前提和保障,在古方基础上灵活化裁是临证取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正陆为民主任中医师在临床应用乌梅丸方面具有独到见解,其结合前人经验及现代创新应用,创新性地提出应根据整体"三辨"原则:一辨寒热错杂;二辨病位肝(肾);三辨灵活化裁,即辨病、辨位、辨证,灵活进行乌梅丸临床应用,运用苦降辛开,少佐微酸,疏肝调气之法治疗厥阴肝经寒热错杂之证。其认为厥阴病的实质是寒热错杂,由于个体差异,可出现腹泻、反酸、失眠等多种不同症状。现举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临床辨证思维方式源流的梳理,以各个历史时期中药药辨治方法的演变为主线,对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对症治疗、专病专方,以及近现代中西医汇通下病症结合模式等临床思维方法的发展和传承做出探索。基于现代医学技术在解剖、病因、病理、生理等层面的重大发展,指出单纯辨病论治和传统病症结合存在一些局限,根据临床的实际,仝小林教授提出"态靶因果辨治方略"。结合中医辨治方法的历史沿革,对该辨治方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钱峻 《中医药学刊》2006,24(5):788-789
通过病案举隅,对刘沈林教授辨治食道癌、胃癌、直肠癌、肝癌等消化系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中医药的准确辨治能较好地改善消化系恶性肿瘤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长期带瘤生存;而准确辨证是成功施治的前提和保障,在古方基础上灵活化裁是临证取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王庆国教授学验俱丰,对张仲景学术有相当造诣,精于风湿免疫类疾病的辨证施治,尤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王教授辨治本病,重视湿热致痹的病机特点,治疗力主清热利湿、宣通经络,临证多选加减木防己汤、白虎加桂枝汤、穿青海甲汤等。王教授将本病分为如下五型:湿热痹阻型,风寒湿痹型,寒热错杂型,痰瘀痹阻型,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型,灵活化裁,随证施治。文章拟对王教授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介绍王教授对病机认识、分型论治、辨治特色以及典型病案的运用经验,以期有资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介绍张琦教授临证经验。张琦教授临证独具特色,思维缜密,辨病明确,四诊、辨证周详细致,遣方用药因地因人灵活化裁,以调理脾胃为第一要务,注重运用不同炮制药材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肺癌病机多为虚损兼气滞,继而出现水停、痰凝、血瘀,痰瘀胶结蕴毒,最终形成肿瘤。路志正教授受泽漆汤启示,从益气养阴、理气化痰、祛瘀散结、解毒抗癌立法,创制益肺化积汤,专方化裁治疗肺癌,体现出中医专病专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19.
徐力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可降低术后及放化疗后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减少放化疗期间毒副反应;较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使患者长期带瘤生存。徐教授强调,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古方基础上灵活化裁是临证取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寿世保元》是旴江医家龚廷贤所著,书中设有《寿世保元·卷六·鼻病》专篇,对鼻病治疗做了详细的论述,龚氏辨治鼻病强调经络与脏腑的关系,鼻病辨治从肺着手;鼻病诊察重脉学;辨证鼻病分虚实;并提出通、散、温、清鼻病治法,同时注重内外法结合治疗鼻病。其鼻病辨治的丰富经验对后世影响颇深,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