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讨道地药材怀牛膝内生真菌的菌群组成及侵染情况,选取野生怀牛膝根部作为分离对象,通过组织块分离法进行内生真菌分离,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2种方法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怀牛膝根部中共分离纯化获得101株内生真菌,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它们属于6目9科10属13种;怀牛膝根部内生真菌侵染率高达80%,多样性指数为1.17,怀牛膝根部内生真菌表现出丰富的种属多样性。在怀牛膝根部分离的内生真菌中,优势菌属是镰孢属和Moesziomyce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道地药材怀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组成及定殖情况。[方法]通过组织块分离法,选取二年生怀牛膝茎部和根部作为分离对象,进行内生真菌分离,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2种方法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怀牛膝材料中共分离纯化获得136株内生真菌,其中根部分离得到86株,茎部分离得到50株,根据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它们属于8目11科11属;其中,怀牛膝根部内生真菌定殖率较高(65.0%),茎部内生真菌定殖率较低(37.5%)。茎部分离的内生真菌只有8种,根部分离得到11种。[结论]怀牛膝根部内生真菌表现出了较高的种属多样性。在怀牛膝根部分离的内生真菌中,优势菌属是镰孢属和Moesziomyces。  相似文献   

3.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四川省黄龙、九寨沟等地采集肺衣属(lobaria sp.)地衣中分离内生真菌,分别对其进行液体发酵后检测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并对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37株内生真菌,其中有8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分别属于黑孢属、链格孢属、镰刀菌属和木霉属等。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内生真菌类群组成及多样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不同季节、不同部位的鱼腥草内生真菌进行分离,以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通过分离频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分析鱼腥草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分离得到内生真菌3 822株,分属于19个属,其中交链孢属Alternaria和镰孢菌属Fusarium为优势菌群,分别达37.55%和18.50%;在夏季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最多;根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大,为2.06;不同季节中鱼腥草内生真菌春季和夏季的相似性最高,为0.74;不同组织中叶与花的相似性最高,为0.83。鱼腥草内生真菌具有多样性,不同季节和不同组织部位的鱼腥草内生真菌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野生笃斯越橘根系内生菌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长白山野生笃斯越橘菌根的形态结构和内生真菌的分布特征及种类,通过压片法对野生笃斯越橘菌根形态和内生真菌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根段组织直接培养分离法和根段组织研磨培养分离法对根系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结合真菌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鉴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笃斯越橘菌根侵染率高达75%;对菌丝的形态观察得出,至少3类不同形态的内生真菌参与菌根的形成,粗菌丝形成致密的菌丝团,细菌丝形成疏松的菌丝团,疏松的粗菌丝贯穿细胞。两种分离方法共分离得到175株内生真菌,其中150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综合鉴定为5属8种,其中Phialocephala spp.是优势属,占菌株总数的68.57%。根段组织研磨培养分离法较根段组织直接培养分离法获得的内生真菌多,细菌根较粗菌根多。研究获得的大量内生真菌资源为进一步生物防治菌株的筛选、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从羊蹄中寻找具有药用价值的内生真菌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DA培养基进行羊蹄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和初步鉴定,并对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从羊蹄中共分离到45株内生真菌,其中根部21株,占46.67%。从茎部和叶部分别分离到14株和10株。这说明羊蹄根部的内生真菌资源比茎部和叶部更为丰富。羊蹄根部的内生真菌比茎中和叶中生长得快。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中共有青霉属8株,木霉属4株,镰孢霉属3株,拟茎点霉属、黑霉属和曲霉属各1株,无孢类群27株(占整个内生真菌类群的60%)。[结论]青霉属、木霉属和镰孢霉属为羊蹄内生真菌的优势种属,而无孢类群为其绝对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秦巴山区蕙兰内生真菌多样性,对采集自陕西省略阳县、南郑区和洋县的野生蕙兰的根部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利用ITS序列分析和形态学方法进行鉴定,并进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样地共分离出内生真菌212株,45个属,木霉属(Trichoderma sp.)为优势属,分离率和相对分离频率分别为18.52%、23.58%。其中,略阳县样地分离出88株25个属,12个独有属;南郑区样地分离出64株20个属,10个独有属;洋县样地分离出60株20个属,8个独有属。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略阳县样地分离的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略阳县与洋县之间的内生真菌相似性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8.
冀玉良  李堆淑  朱广启  何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913-8915,8982
[目的]揭示商洛丹参内生真菌的种群多样性和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内生菌分离法从丹参根、茎、叶组织分离内生真菌,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从商洛丹参根、茎、叶组织中分离获得126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鉴定归属于5目7科19属。其中根部最多,分离到64株12属;茎部次之,分离到50株12属;叶部最少,仅分离到12株5属;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既是整个植株的优势菌群,也是根部和茎部的优势菌群。[结论]商洛丹参内生真菌的数量种群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专一性,研究内生真菌与寄主植物丹参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可为开发利用丹参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玉米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及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的玉米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8个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内生真菌检出率为25%,不同玉米品种的种子内所含的内生真菌种类和数目都不同,最高的检出率为40%,最低的检出率为10%。从玉米种子中分离得到的92个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分别属于14个属,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木霉属,为34.78%。从不同地区的玉米组织中一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168株,其中10株未产孢的没有鉴定,其他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分别属于26个属,以青霉属、曲霉属、头孢霉属为主,占内生真菌分离物总数的41.07%。对形态学鉴定为白僵菌属的10个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均确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此外,球孢白僵菌作为玉米的内生真菌,在国内还是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DA培养基进行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尖端菌丝挑取法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进行纯化,然后从形态学上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进行初步鉴定,最后采用杯碟法对所分离到的部分菌株进行抗病原性细菌试验。从银杏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经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从银杏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属于11个属。部分内生真菌菌株对病原性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从海南省10个县市的15个不同地点采集橡胶树RRIM600品系的叶、枝、果、根等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共获得内生真菌507株,415株能够产生孢子,根据形态特征鉴定为18个属,23个种,其中丝孢纲真菌9个属,10个种;腔孢纲真菌6个属,9个种;子囊菌门真菌3个属,4个种。初步研究表明:在所研究不同地区的橡胶树中,穗黑孢霉(Nigrospora oryzae)、树状多节孢(Nodulisporium sylviform)、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p.)均有分布。不同地区橡胶树内生真菌定殖率为17%~100%,分离率为0.42~0.97。不同地点橡胶树中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地理分布对橡胶树中内生真菌组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组织块法从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根、茎和叶中共分离出102株不同形态型的内生真菌,经显微形态观察,将其鉴定为11个属,分属于6科6目4纲3门。其中根部12株涉及6个属,茎部23株涉及9个属,叶部67株涉及11个属。毛霉属( Mucor)和木霉属( Trichoderma)为马尾松内生真菌中的优势属。马尾松内生真菌广泛存在于植株的根、茎、叶中,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不同器官上的种群和数量分布存有明显差异性,从叶部分离到的内生真菌数量和涉及属的数目最多,茎部次之,根部最少。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样、组织分离、培养与鉴定,对梅花内生真菌种类、分布及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梅花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共得到梅花内生真菌15种。其中产孢真菌8属12种,非产孢真菌3种。它们多数为半知菌,少数为接合菌,曲霉1(Aspergillus sp.1)和青霉1(Penicillium sp.1)是梅花内生真菌优势种。梅花内生真菌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内,总定殖率为54.8%,在嫩枝木质部定殖率最高,达65.6%。梅花植物体外部生态环境及内部组织类型对内生真菌的种类与分布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海南五指山自然保护区海南粗榧为研究对象,从423个表面消毒的组织块中,分离获得416个内生真菌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rDNA 序列分析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分别归入12个属,10属为半知菌,2属为子囊菌。结果表明,在海南粗榧不同组织中,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拟茎点霉(Phomopsis)均为优势类群,其中,刺盘孢属在叶中最多,拟茎点霉属在树干皮、根皮中最多。此外,镰孢霉属(Fusarium)为树干皮的优势类群,球二孢属(Lasiodiplodia)为根皮的优势类群,双胞束梗霉属(Didymostilbe)为叶的优势类群;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忆)为0.97~1.83,不同组织之间的相似性系数(CS)为0.63~1.00曰分离得到的菌株中,WZS7165、WZS7240及WZS7277与已报道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别只有97%、92豫、88豫,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以确定其是否为微生物新种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越南槐野生与栽培根系内生真菌组的结构及宿主相似抑菌功能,为利用有益内生真菌组改善栽培宿主药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分别从野生和栽培根系分离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特征鉴定内生真菌;分别采用琼脂块法和平板对峙法,以人体病原菌和丝状病原真菌为靶标菌,测定根系内生真菌组各分类单元的抑菌圈和抑制率。【结果】从越南槐野生和栽培根系分别分离鉴定得到234株36个分类单元和48株10个分类单元的内生真菌。野生根系内生真菌组的属、优势属、特有属、种、特有种的数目为栽培根系内生真菌组的3~5倍,其α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栽培根系内生真菌组(P<0.05),而两者间的β-多样性指数均极低。对于宿主相似抑菌活性分类单元的数目,野生根系内生真菌组是栽培根系内生真菌组的6~10倍,其中,分类单元Colletotrichum simmondsii对3种人体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或等于阳性对照,Aspergillu.flavus、Phoma sp.、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Trichoderma asperellum、Trichoderma sp.、Talaromyces funiculosus、Fomitopsis sp.、Fusarium solani和Rhexocercosporidium sp.等9个分类单元对3种丝状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超过50%。【结论】越南槐野生根系内生真菌组具有生境特异性,生物多样性更丰富,且有强广谱的宿主相似抑菌功能,有益于在宿主根系合成结构独特、生物活性多样的代谢产物,进而赋予宿主药材独特的药效,可应用于改善栽培宿主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6.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动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的季节分别对药用植物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根、茎和叶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共得到内生真菌98株,根据形态学进行鉴定为12个属,其中Alternaria和Aspergillus在组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为其优势种群。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内生真菌在蛇足石杉的组织中分布存在较大差别,具有一定的组织选择性。该研究丰富了内生真菌资源,为该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烟草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619株内生真菌,根据形态特征鉴定出12个属。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毛壳属(ChaetomiumKunze)为优势种群,分别占已分离菌株数的24.56%、18.74%。不同组织部位所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在种群及数量上都存在差异:根中的优势属为镰孢属,占到了根中分离菌种数的28.32%;叶和茎中的优势属是链格孢属,分别占到叶和茎中分离菌种数的31.02%和28.88%;表明烟草内生真菌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组织专一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药源植物檀香紫檀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抗菌活性,为寻找新型抗菌活性物质提供参考。【方法】从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园采集3株健康檀香紫檀的根、茎、叶组织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其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檀香紫檀内生真菌进行分类和鉴定;分别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代表性内生真菌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26003、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44102、痢疾杆菌(Shigella dysenteriae)CMCC51252、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CMCC50115、白色念珠菌(C.albicans)ATCC10231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MCC98003的抗菌活性。【结果】从450块檀香紫檀组织中共分离到337株内生真菌,其中来自叶172株、茎66株、根99株,隶属15个属。叶部内生真菌的相对分离率和定殖率最高,均为79.63%;叶部、根部和茎部的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2、0.93和0.64,三者间差异显著(P< 0.05)。木霉属(Trichoderma sp.)为根部优势属,相对分离率为28.28%;青霉属(Penicillium sp.)为茎部和叶部的优势属,相对分离率分别为46.97%和52.91%。45株代表性内生真菌发酵液抗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有16株内生真菌(35.5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和痢疾杆菌具有抑菌活性;36株(80.00%)对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具有抑菌活性;有15株(33.33%)对6种测试细菌和真菌均具抑制活性,其中菌株L9(Colletotrichum sp.)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最好,对黑曲霉抑制活性达67.35%,对其余5种测试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0 mm。【结论】檀香紫檀内生真菌类群分布具有一定的器官组织特异性,物种多样性较丰富,且蕴含有较高比例的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菌株,可为新型抗菌活性物质的筛选与开发提供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9.
野菊内生真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样、分离、培养与鉴定,对信阳地区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 (L.) Des Moul.]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及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菊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分离得到真菌21种,它们多数为半知菌,少数为子囊菌.其中,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pp.)、拟茎点霉(...  相似文献   

20.
何首乌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毅  伍斌  刁毅  廖婵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504-4506
[目的]对药用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n Thunb.)不同部位内生真菌进分离和分类鉴定。[方法]采用内生真菌常规分离法对健康何首乌块根、茎和叶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从何首乌根、茎、叶中分别分离到植物内生真菌24、28、18株,共计70株,其形态经初步鉴定分属2纲4目6科31属,以交链孢属(Alternariasp.)和镰孢霉属(Fusariumsp.)为优势属。[结论]何首乌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