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液治疗心包积液2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液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心包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取心包积液,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9例采用剑突下置管,2例采用心尖部置管,5例出现随呼吸运动心前区轻微疼痛,2例出现引流不畅,改变体位后通畅,1例术后第2天发生心包积液漏入胸腔。结论: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液治疗心包积液具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肿瘤所导致的恶性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4例多种原因所致的心包积液进行心包穿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注入穿刺针行心包穿刺;对照组22例,使用本院供应室提供的穿刺包穿刺。其中男性21例,女性23例。观察心包积液引流及并发症、穿刺成功率。结果治疗组全部病例均1次安全成功,穿刺后一次性抽液或间歇抽液,均获得满意效果,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对照组穿刺失败2例,出现并发症3例。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时间、首次抽液量、平均积液消退时间、并发症、穿刺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注入穿刺针心包穿刺治疗心包积液,与常规心包穿刺相比,操作简单、准确、安全、方便,可以常规应用于各种原因的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3.
心电监护下心包穿刺抽液29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绍湘 《广西医学》1997,19(5):870-871
心电监护下心包穿刺抽液29例体会河池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黄绍湘心包穿刺是一项危险操作,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可达20%(1)。我院1982~1995年在心电监护下对29例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心包穿刺抽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与方法:(1)...  相似文献   

4.
王旭 《海南医学》2003,14(1):43-43
心包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包疾病 ,其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 ,心包穿刺抽液 ,心包开窗引流等。内科多选择药物或心包穿刺抽液治疗。为确保心包穿刺抽液的安全性 ,我院采取二维超声心动图定点及进针深度标示指导心包穿刺术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故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资料1 1 1 我院从 1996~ 2 0 0 2年共收治心包积液病人 4 7例 ,其中男性 2 9例 ,女性 18例 ,最大年龄 84岁 ,最小年龄 2岁 ,本组发病年龄无特征性。1 1 2 根据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 :心包腔内超声呈现无回声区的大小分为 :大量心包积液 :无回声区 >2 0mm ,中量…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心包积液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包穿刺抽液是心包积液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反复心包穿刺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我科自2004年1月以来,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对6例各种病因引起的大中量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心包穿刺置管,间断抽液进行治疗,加强了置管前后的护理,无心包内继发感染和并发症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在恶性心包积液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价值.方法治疗组用单腔中心静脉管对34例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搜集标本进行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并给予心包内注药化疗.对照组14例合并心包积液的恶性肿瘤患者,只定期行心包穿刺减压和常规细胞学检查,不行心包腔内化疗.结果治疗组有11例患者在术前已找到肿瘤细胞,有17例第1次抽液找到肿瘤细胞,6例在第2次确诊,确诊率为100%;心包内化疗达到完全缓解(CR)者有12例,部分缓解(PR)18例,无效4例,总治疗有效率达88.2%.对照组第1次穿刺抽液确诊4例,第2、3、4次穿刺抽液确诊分别为2例、3例和1例,确诊率为71.43%;单纯抽液达CR者1例,PR者5例,无效8例,有效率达42.86%.结论经皮穿刺置管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是一项非常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包穿刺置管间断抽液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 30例心包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取心包积液.结果 3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5例出现随呼吸运动心前区轻微疼痛,2例出现引流不畅,改变体位后通畅,1例术后第2天发生心包积液漏入胸腔,无1例发生心包内继发感染.结论 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液治疗心包积液具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肿瘤所导致的恶性心包积液,护士应加强置管前后的观察和护理以及预防感染,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彩超监控下进行心包穿刺抽液治疗的护理要点,以此提高心包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行彩超监控下心包穿刺抽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所有患者均于彩超监控下进行心包穿刺抽液,并施行相应护理措施来确保治疗效果。结果:32例患者均为一次性穿刺成功,平均抽液次数为5次,每名患者心包积液抽液总量的平均值在650毫升左右,未出现导管脱落、打折、堵塞以及感染问题,抽液当天所有患者的水肿、胸闷、心慌以及颈静脉怒张等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患者的血压回升并且脉压差升高,仅2例患者出现轻度胸痛症状,后自行缓解。结论:彩超监控下进行心包穿刺抽液过程中,护理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避免各种不良反应,值得各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肺癌心包转移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癌心包转移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复习我院1960年1月-1994年2月收治的肺癌996例(复治病例除外),对其中伴心懈转移的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证实腺癌30例,小细胞癌8例,鳞癌5例,3例以心包积液为首发征象就诊,经心包穿刺抽液找到腺癌细胞。经心包穿刺抽液、心包腔内注入抗癌经物治疗心包压塞8例,平均生存了234d。腺癌患者血浆、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彩超监控下进行心包穿刺抽液治疗的护理要点,以此提高心包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行彩超监控下心包穿刺抽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所有患者均于彩超监控下进行心包穿刺抽液,并施行相应护理措施来确保治疗效果。结果:32例患者均为一次性穿刺成功,平均抽液次数为5次,每名患者心包积液抽液总量的平均值在650毫升左右,未出现导管脱落、打折、堵塞以及感染问题,抽液当天所有患者的水肿、胸闷、心慌以及颈静脉怒张等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患者的血压回升并且脉压差升高,仅2例患者出现轻度胸痛症状,后自行缓解。结论:彩超监控下进行心包穿刺抽液过程中,护理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避免各种不良反应,值得各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1.
心包穿刺术是心包疾病的重要诊断和治疗方法,是快速抢救心包堵塞的唯一手段。对于大量反复性 (恶性 )心包积液患者既往只能采取多次心包穿刺抽液,由此而产生较多并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而我们自 1997年 3月开始先后为 5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 6次应用心导管行心包腔留置导管引流术取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对象肺癌 1例,心包间发瘤 2例,恶性淋巴瘤 1例,化脓性心包炎 1例,男 4例,女 1例,年龄 19~ 57岁,其中 1例病人置管两次。 1. 2方法患者取坐位稍后仰或半卧位超声定位,均取剑突左旁为穿刺点,在心电监护下, (1…  相似文献   

12.
二维B超诊断心包积液65例与临床抽液体量观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向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475-2477
目的:研究超声检查心包有无积液,积液量的估测,指导心包穿刺定位,致病因的推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5例心包积液患者做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后壁液性暗区最大内径宽度。设定液体宽度<8mm者为少量积液;8mm~20mm者为中量积液;>20mm者为大量积液。观察超声声像图特征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均经心包穿刺抽液或X线检查。结果:在心包两层之间整个收缩期及部分舒张期仍然存在无回声区,是心包积液的基本表现。根据液性暗区的宽度来作定量法。少量心包积液31例;中量心包积液15例;大量心包积液19例。结论:超声能确诊心包有无积液,指导心包穿刺定位,致病因的推测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塞尔丁格(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诊大量心包积液合并有填塞症状的患者23例,按急诊来诊顺序分为常规穿刺组10例、塞尔丁格法组13例,塞尔丁格法组采用塞尔丁格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常规穿刺组采用传统的心包穿刺抽液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治疗后超声下心包内积液厚度变化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塞尔丁格法组患者均只行1次穿刺引流术,引流液总量约800~1500ml;常规穿刺组行2~3次穿刺抽液,抽液总量约700~1200ml。塞尔丁格法组患者症状缓解较明显。但两组患者引流术后的生理参数(心率、脉压差、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复查超声示塞尔丁格法组心包内残留液体量少于常规穿刺组(P<0.05)。常规穿刺组术中出现室性早搏3例,塞尔丁格法组未见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塞尔丁格法穿刺置管引流术可有效彻底引流心包内积液,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8月 ,共行 35例中心静脉置管心包引流术 ,本方法安全可靠 ,床旁即可完成 ,避免了传统方法可能导致的心脏损伤 ,在治疗护理中 ,取得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5例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 2 5例 ,女 10例 ,年龄 2 0~ 5 8岁。结核性心包积液 2例。 34例一次性置管成功 ,1例因迷走反应导致心率骤降 ,再次置管成功。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心跳骤停、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结核性心包炎经反复抽液配合药物治疗后治愈 ,2例肿瘤性心包积液多次出现心包填塞经反复抽液而症状暂时改善 ,后因衰竭死亡。2 方法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比较心包穿刺抽液和心包腔内置管引流两种方法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4例心包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心包穿刺抽液的手术方法)32例和试验组(心包腔内置管引流的方法)32例,后将两组患者的心包积液引流量、手术前后的收缩压差值、术后心率、操作时间、并发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试验组的心包积液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心率降低明显、收缩压显著增加、手术时间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包腔内置管引流的手术方法比心包穿刺抽液的方法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
吕键  郑慧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112-113
目的评价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5例心包积液患者在心尖部、剑突下穿刺心包,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反复抽液或注入治疗药物,观察患者液体的引流及临床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安全置管引流,共引流放液132次,留置时间2~25d,14例病人从导管内注入抗结核和抗癌药物,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心包,多次抽液,不仅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不利影响,又降低了费用,此导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特制的柔性软头对心肌、血管无损伤,经导管引流心包积液是安全、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治疗心包积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治疗心包积液。方法 用改良的Seldinger法经皮穿刺将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置入心包腔内 ,并保留导管 ,进行抽液、引流、测压和注药治疗。结果  2 4例次全部成功 ,抽液或引流心包液 50~ 4 0 0 0ml,留置导管时间 3~ 4 0天 ,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该方法治疗心包积液的优点在于 :①创伤小 ;②用途多 ;③使用简便 ;④减少痛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心包引流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远明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523-3523
目的探索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心包引流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对42例心包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间断抽液,B超复查积液消失后拔管。结果42例心包穿刺成功率100%,临床有效率100%,无并发症及管道堵塞。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引流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告1984-1993年收治急性心包填塞者51例,其中心包肿瘤致急性心包填塞38例。在本组病例中,心包转移癌35例,细胞学检查诊断腺癌18例,鳞癌6例,小细胞瘤3例,胸腺癌、纵隔肿瘤乳腺癌、淋巴各2例。原发性心包间皮瘤3例。作者认为及时、可靠的心包穿刺抽液是缓解急性心包填塞最有新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渗出性心包炎可产生心包填塞,心包穿刺抽液能解除心脏压塞症状和减轻大量心包渗液引起的压迫症状。本文用超声心动图研究』已包穿刺抽液前后对渗出性心包炎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工临床资料和方法1.l一般资料本文10例渗出性心包炎患者,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8.75岁(范围23~72岁)。所有患者均有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胸部X线、超声』已动图等项资料。结核性心包炎8例,肿瘤性心包炎2例。10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心脏压塞症状。l.2检查方法对10例患者均进行心包穿刺术。平均抽液量为384.60土力480ml(范围70~800ml)。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