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骶骨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8例骶骨原发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脊索瘤12例,骨巨细胞瘤5例,骨肉瘤1例。均行肿瘤切除,术后放疗或化疗,随访4~8年。结果 本组18例除1例脊索瘤及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其他患者经随访术后无复发。结论 脊索瘤在原发性骶骨肿瘤中的发病率居首,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陆秀珍  杨惠林 《江苏医药》2007,33(4):431-431
骶骨肿瘤手术困难、出血多、易损伤脏器,患者功能恢复较差[1].作者自1993年7月~2004年10月对采用靶血管栓塞后再手术切除的58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取得满意疗效.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58例,男23例,女35例,年龄23~74岁.病理诊断:脊索瘤28例,骨巨细胞瘤10例,恶性淋巴瘤5例,骨肉瘤及软骨肉瘤各2例,滑膜肉瘤1例,转移性肿瘤3例.术后复发7例(脊索瘤4例,骨巨细胞瘤3例).  相似文献   

3.
脊索瘤起源于脊索胚胎残余组织[1]是一种发展缓慢的低恶度肿瘤,来自于残留在骨组织中的迷走脊索组织.脊索瘤可以发生在脊柱从颅底到骶骨的任何部位,但以骶尾部发病较为多见.由于局部解剖复杂,前临直肠及骶前静脉丛和盆腔血管,椎管内有极重要的S1~S5神经,且局部骶尾骨常常广泛破坏,术中极易发生大出血及骶神经损伤.因此,手术切除困难,临床治疗有一定难度.手术截除虽不能达到根治要求,但对减轻患者痛苦,缓解症状及延长生命仍然有着重要意义.2013年4月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骨二科收住院一例骶尾部脊索瘤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治疗以后,效果满意.现将该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骶骨肿瘤的外科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骨肿瘤的外科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常德市第一人医院收治的30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0例患者无术中死亡,25例(83.3%)功能恢复良好,术后疼痛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术后随访2~5年,术后复发3例(10%),再次手术4次,其中1例无法彻底切除,其余临床疗效良好。结论通过准确的术前评估,设计合理的入路方式和手术方案,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对于降低原发性骶骨肿瘤手术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11例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结果。其中包括脊索瘤3例,神经鞘瘤3例,巨细胞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2例作骶骨部分切除,9例作肿瘤局部切除加刮除。11例均获随访,随访期15个月~15年。2例复发,其中1例神经鞘瘤行肿瘤切除术后10年复发,再次手术后5年又复发,行第3次手术后1年未再发。另1例脊索瘤行骶骨部分切除术后2年复发,再次手术后3年半未复发。脊膜黑色素瘤病及恶性淋巴瘤各1例分别于术后2年7个月和1年死亡。其余7例已恢复工作。作者认为肿瘤局部切除加刮除对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仍不失为一简单有效疗法。即使病变范围较大,也不要轻易放弃治疗。少数复发病例,再次手术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骶骨肿瘤术中出血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及术后选择放疗、化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骶骨肿瘤术时先结扎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和骶中动脉,然后再行骶骨肿瘤的切除,术后根据肿瘤的不同类型选择放疗、化疗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达到有效清除,尽最大可能保留患者大小便功能,10例恶性肿瘤死亡3例,3年生存率为75%。结论:只要阻断骶骨主要血供,骶骨肿瘤手术就能完全顺利完成,根据肿瘤类别选择不同的后续治疗,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骶前疾病种类很多,一般包括骶前肿瘤、直肠瘘和需经骶前手术切除的直肠肿瘤。我院自1982年~1998年收治40例此类患者,经骶旁入路手术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男8例,女32例,其中骶前囊肿13例,直肠瘘(parks分类括约肌外瘘)8例,直肠乳头状瘤4例,骶前畸胎瘤15例,年龄35岁~58岁。  相似文献   

8.
崔健  郑伟  李荣 《安徽医药》2008,12(7):624-625
目的 探讨经骶尾部入路切除直肠肿瘤的适应症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26例直肠肿瘤经骶尾部入路切除的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全部病例26例,男19例、女7例,平均年龄(61.2±14.7)岁,其中直肠腺瘤5例,直肠类癌8例,早期直肠癌13例,手术过程顺利,切除彻底,无肛门失禁病例,癌症患者随访1~4年,死于非肿瘤病因1例.结论 经骶尾部入路行直肠肿瘤切除,是一种显露良好,创伤较轻,可保留患者肛门及功能,能保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位腹主动脉临时阻断技术在骶骨肿瘤手术中对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本组共23例骶骨肿瘤,其中骶骨脊索瘤12例,骨巨细胞瘤6例,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瘤2例.常规使用低位腹主动脉临时阻断技术,检测血压、心率变化并记录出血、输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 23例肿瘤病灶均完整切除,术中、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输血,术后1例伤口愈合不良,2例出现部分皮瓣坏死.结论 低位腹主动脉临时阻断技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保证肿瘤病灶切除的彻底性和安全性,且对全身及双下肢血循环不构成损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骶骨肿瘤早期临床症状少,晚期出现症状时肿瘤已较大,手术切除范围广,术中出血量大,一般在3 500ml左右,易引起患者术中休克或死亡[1]。我院1996~1999年共收治骶骨肿瘤7例,分别进行动脉栓塞治疗,达到了理想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9~68岁,平均54岁。病史1个月~9年。主要临床症状:臀部、腰骶部疼痛,呈进行性加重,后期出血排便困难。查体:局部包块,压痛,伴有或不伴有皮肤感觉异常。X线或CT表现:骶骨呈现膨胀性生长,有溶骨性  相似文献   

11.
骶骨肿瘤早期临床症状少,晚期出现症状时肿瘤已较大,手术切除范围广,术中出血量大,一般在3 500ml左右,易引起患者术中休克或死亡[1].我院1996~1999年共收治骶骨肿瘤7例,分别进行动脉栓塞治疗,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罗开俭  孙业忠 《贵州医药》2001,25(8):716-717
哑铃型肿瘤约占椎型管内肿瘤的 5 7%~14 2 % ,以神经鞘瘤居多 ,占 90 % ,其次为脊膜瘤、骨软骨瘤等。该类肿瘤手术难度较大 ,尤其是颈段椎管哑铃型肿瘤常需行二期手术方能将其全切除。我院自 1998年 3月至 2 0 0 0年 11月采用L型切口一次切除椎管内哑铃型肿瘤 6例 ,疗效满意 ,术后CT及MRI显示无肿瘤组织残留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采用本手术入路治疗椎管哑铃型肿瘤共 6例 ,男性 4例 ,女性 2例。年龄 4 1~ 57岁 ,平均年龄 4 5岁 ,病程 1~ 8年。其中颈段 4例 ,胸、腰段各一例 ,4例位于硬膜内外 ,2例位于硬膜外。神经鞘瘤 4例 ,脊…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78年1月以来对3例(男性)髓内肿瘤施行了显微手术切除,年龄24~35岁。2例为脊髓室管膜瘤,1例为神经纤维瘤。现将疗效较好的一例介绍如下。男性35岁患者,1977年12月3日第一次入院。诊断为高颈位脊髓髓内肿瘤。行肿瘤部分切除。病理诊断:脊髓室管膜瘤。术后症状全部消失。术后四个月肿瘤复发。因四肢瘫痪及呼吸困难而再次入院。入院检  相似文献   

14.
肾上腺偶发瘤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恳  梁朝朝  周骏 《安徽医药》2011,15(12):1550-1552
目的提高肾上腺偶发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2005年5月~2010年10月该院收治的51例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51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年龄17~78岁,平均40.4岁,无内分泌功能肿瘤31例(60.8%),有内分泌功能肿瘤20例(39.2%);行腹腔镜手术切除38例(74.5%),其中4例中转开发,首选开放手术切除7例(13.7%),未手术6例(11.8%),术后病理诊断:43例为良性肿瘤,2例为恶性肿瘤。结论全面系统的影像学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肾上腺偶发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腹腔镜手术是肾上腺偶发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5.
于丽  赵桂香 《贵州医药》2001,25(4):366-366
腮腺混合瘤是口腔科医生最常遇到的肿瘤之一。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但在术式选择上近年来有所改进[1] 。腮腺混合瘤虽属良性肿瘤 ,但在生物学上却常表现出肿瘤易复发、可恶变等特征 ,因此传统的手术方法是保留面神经腮腺浅叶或行全腮腺切除 (即半根治性手术 ) ,给患者造成较大的损害和痛苦。我科自 1989年起采用局部区域性切除术 (即功能性切除 ) ,效果良好 ,现将采用该术式切除的 2 6例腮腺混合瘤病例资料总结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6例中男 16例 ,女 10例 ;年龄 19~ 58岁 ,其中以 4 0~ 50岁年龄段为多 ;左侧 18例 ,右…  相似文献   

16.
直肠癌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直肠癌根治术中骨f£前静脉丛大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980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发生的骶前静脉丛大出血5例病例,术中出血量〉600ml2例,600~1000ml2例,1500ml1例。全部采用纱布压迫止血法止血。结果止血后未再发生出血,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肿瘤的浸润及手术操作不当是引起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主要原因。直肠癌根治手术中按骶骨解剖层次正确操作是预防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重要因素,纱布压迫止血是处理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手术中的无瘤技术操作效果。方法对100例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术中严格施行无瘤技术,统计分析肿瘤切除前及肿瘤切除后脱落细胞的阳性例数与术中使用物品脱落细胞的阳性数。结果肿瘤切除后脱落细胞的阳性例数与术中使用物品脱落细胞的阳性数明显低于肿瘤切除前。结论食管癌根治手术中严格遵守无瘤技术操作,可以避免肿瘤细胞医源性转移,延长肿瘤患者的无瘤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36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02年7月~2008年8月收治的36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置:肿瘤位于颈段18例,胸段10例,腰段5例,骶段3例;术后病理表明:室管膜瘤、畸胎瘤、蛛网膜囊肿各1例,脊膜瘤3例,神经纤维瘤11例,神经鞘瘤19例。肿瘤全切22例,次全切8例,大部分切除6例,术后症状和体征与术前相比明显好转25例,轻度好转10例,1例术后症状加重。结论:椎管内肿瘤大多为良性,手术效果比较好,宜早期诊断,早期手术,MRI检查和显微外科手术的应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王磊  李克功 《江西医药》2007,42(11):999-1000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000年4月~2006年1月的28例膀胱内单发肿瘤患者采用TURBT治疗,由远到近依次施行瘤体及瘤蒂切除,切除范围应包括肿瘤周围1~2cm的正常黏膜,切除深度达肌层,手术后常规留置Foley双腔尿管.结果 手术时间为5~30min,术中出血少,术后留置尿管1~2d,不需膀胱冲洗.术后随访,肿瘤复发3例,其中原位复发1例,异位复发2例,异位复发中1例死亡.复发率10.7%.结论 TURBT治疗膀胱内单发肿瘤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听神经瘤为颅内神经鞘瘤最常见病,肿瘤生长缓慢,在颅后窝肿瘤中约占30%,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听神经瘤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因听神经瘤的解剖部位复杂,术后并发症多见。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防治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共收治31例听神经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1例患者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48.5岁。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