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沃怀柔     
1931年日本关东军蓄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短短4个多月,整个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大好河山,被日军占领。1933年2月,日军向热河进犯,省主席汤玉麟惊惶失措,不战而逃。日军轻而易举地占领省会承德,全省沦陷。日本侵略军随即南下,企图突破长城军事要隘,侵略华北。造成北平(1928年北京改名为北平)危急,华北告急。  相似文献   

2.
小资料     
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东北后,接着向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略。1935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控制了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竟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提出的“华北政  相似文献   

3.
1931年“九·一八”一声炮响,我成了流亡学生,流落北平,入张学良将军为收容东北流亡学生办的东北中学就读。我们既学文化又学军事,穿军装过着军人的生活。大家正在卧薪尝胆苦练杀敌本领准备打回老家去时,1935年国民党政府和日本人签订了《何梅协定》,把华北五省变成所谓自治,实质上在日本人操纵下实行汉奸统治。令人不能容忍的是日寇居然要求解散东北中学,说东北中学是培养抗日分子的。张学良校长把我们迁至河南信阳鸡公山。大家被逼上山后,义愤填膺,纷纷投笔从戎。我于1935年7月中旬和十余个同学,拿着张学良校长的推荐信,到北平报考中央军…  相似文献   

4.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忆旧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名誉副主席郭秀仪日本帝国主义于1937年发动了“七七”侵华战争,践踏我国土,蹂躏我人民。1938年,华北、东南沿海地区大部被日本侵略军侵占,南京亦陷落,国民政府迁往武汉。面对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全国人民抗战情...  相似文献   

5.
陈仪与台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45年,随着抗日战争胜利,中日甲午战争中被日本强行割占的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当时,陈仪被任命为国民政府首任驻台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代表国民政府从日本手中接收并治理台湾.一年半以后,台湾爆发了“二二八”起义,陈仪“引咎辞职”,结束了在台湾的主政生涯.本文所要论述的是,陈仪接收台湾、治理台湾的措施,以及对他的治台措施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6.
侯仁之:一滴浪花跃入大海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北平沦陷,北大、清华等高校纷纷南迁,有一所高校原地未动,这就是燕京大学。燕大坚守北平,曾引起爱国师生的指责,但由于它是教会学校,有美国做背景,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1962)做校长,在门口悬挂美国国旗,阻止日军入内——无形中,倒成了北平城自由的“孤岛”,华北地下抗日运动的一个堡垒。  相似文献   

7.
爱国青年往何处去一九三五年的华北,已是名存实亡。地处国防前线的北平和天津的人们,尤感切肤之痛。天津,这个华北的重要港口,从一九二七年起就有日本的驻屯步兵队,一九三五年又在增兵,扩建军营。日本军人和特务经常耀武扬威地出没市区。汉奸越发狐假虎威,为非作歹。北平,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也蒙受着耻辱。近郊丰台火车站附近就驻扎着日军,常常骑马演习,这块地方等于已被占领。日本浪人在城内外开设鸦片烟馆、白面馆、赌场、妓院,  相似文献   

8.
1940年4月26日,原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与日本政府媾和,在南京成立新的“国民政府”。自此,进入新的“三国”时期——汪精卫的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的重庆国民政府、共产党的延安边区政府势成三足鼎立。汪精卫上任后展开三大政策:在势力范围内展开建军,清乡剿共,同时诱招失意蒋派军政要员入阁。1942年10月10日,汪伪政府举办庆祝国民政府成立三十周年的盛大仪式,一名汪伪政府的要员被枪杀,引起了19本方面的高度重视。日军特务机关长武田怀疑这一系列暗杀行动是北平地区共产党领导人“老枪”策划的,希望抓住这次机会破获他的组织。  相似文献   

9.
初显身手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我国军民奋起抗击日寇的侵略,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面对这场神圣的抗战,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参加一切抗日活动,并尽量争取投入到抗日的第一线。在华北,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的北平和天津组织,先后成立了“华北青年抗日会”、“中华抗日同盟创,在丰台至天津一带进行抗日活动。平津沦陷后,撤离平津的一部分干部到邯郸、磁县、林县、新乡等地组织工农群众,建立了“豫北游击第二纵队”,在冀南豫北进行游击活动,骚扰袭击敌人。北平工作团书记王守先…  相似文献   

10.
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军在华北战场战略反攻中的节节胜利,使蒋介石坐卧不安。11月28日,由南京乘飞机抵北平,召开军事会议,宣布在北平成立华北“剿匪”总部,任命傅作义为总司令,统辖冀、察、热、晋、绥5省军队,总兵力共60  相似文献   

11.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国内劳动力严重不足,1942年,日本东条英机内阁通过一条“向日本迁入华人劳动者法案”,根据这个法案,“华北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等责令在华日军和“新民会”、“华北劳工协会”等伪组织,大力“狩猎华人”。军队在扫荡中武装搜捕中国平民,在城市里突然宣布戒严,公开绑架行人和商贩;“华北劳工协会”等伪组织则以招工为名诱骗拐卖华人,送往日本充当奴隶。日语将此称之为“强制连行”。很不牵,我是“强制连行”身历者,又万幸是这群受难人中的幸存者。一我是1943年在天津被“华北劳工协会”以招工为名诱骗当上劳工的,那一年我12岁。当时的情景,我至今  相似文献   

12.
杨早 《同舟共进》2010,(5):62-65
【谁的北京?】自1421年(明永乐十九年)成祖迁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至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复改北京为北平,北京在五百余年问一直是中国的首都。清代前期满汉分居内外城,界限分明,城市公共生活的特征尚不明显。清末民初,满汉杂处,且大量来自外地的官吏、教员、学生、文人遍布九城,形成了近代北京独有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3.
李燕 《协商论坛》2016,(9):52-55
为了国家利益,很多地下工作者,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同样严格遵守组织纪律,仍旧保守组织和个人工作身份和秘密,不表功劳,甚至在“文革”中遭冷遇受迫害也绝无怨言. 先父李苦禅就是其中一位.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李苦禅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但很少人知道,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是一名八路军地下工作者,不仅为抗日传递情报,亲身参与抗战,还在日寇的监狱中扛酷刑,痛骂日本侵略者…… 愤离杭州返回北平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我东北三省,全国爱国学生开始展开各种形式的爱国、救国的革命活动,李苦禅教授总是站在杭州国立艺专的爱国学生一边.因此,被学生们私下里称为“赤色教授”.如有相聚开会,则互相通知“今晚到李老师那里喝茶”.  相似文献   

14.
吴昌华 《黄埔》2009,(3):44-47
第五十章 平津战役 解放军兵临城下 正当蒋介石、李宗仁为争夺“总统”名位闹得不可开交之时,远在河北平山西柏坡的中共中央军委几位负责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等正把目光投向华北。在北平、天津、张家口这三角地带,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有4个兵团、13个军,连同地方保安团,总共有兵力60多万人,是一块“大肥肉”。  相似文献   

15.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短短三个月内,中日双方均投入重兵,拼死血战于淞沪三角地带。它以国民政府战略防御方向变华北为华中而告终。为何在此短暂的时间内,国民政府会改变战略防御方向?导致战略防御方向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对此,李宗仁认为“第一可能是意气用事,不惜和日本军阀一拼,以争一日之短长;第二可能是他对国际局势判断的错误……第三便是蒋先生不知兵,以匹夫之勇,来从事国际大规模战争。”①我国史学界一般看法认为,出于外交因素的考虑,在上海这个帝国主义在华大本营大举增兵,引起各国重视,是国民政府急骤增兵上海,导致战略防御方向转变的根本原因,它集中体现了国民党政  相似文献   

16.
“华北事变”乃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过程的重要步骤,究其发生的经济原因:一是为摆脱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走上了海外侵略的老路。二是为侵苏备战,国小兵少的日本势必要借助中华之物力。三是建设不断恶化的伪“满洲国”殖民地经济的迫切要求,日寇希望将东北、华北连成一片、互为补充,以稳固“满洲生命线”。总之,日本帝国主义对物产丰饶的战略要冲——华北垂涎已久,挑起“华北事变”为其志所必行。  相似文献   

17.
曾狄 《北京观察》2015,(9):40-43
<正>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领导的敌后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下面,就让我们从经典抗战电影里,去了解战争里的英雄们。团结一致热血激昂《铁道游击队》(1956)描述的是  相似文献   

18.
<正>1948年12月,北平解放的和平谈判开始。中共代表和傅作义代表经过三次正式谈判,终于达成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西直门进入北平城,开始接管防务。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北平是北京的旧称之一。“北平”一词,最早源于战国时燕国置右北平郡。西晋时,右北平郡改称北平郡,是北平作为一个地名第一次出现在行政区划中。明洪武元年(1368年),大都易名为北平府,取“北方何平”之意。北平素有“人文荟萃之地”的美誉,  相似文献   

19.
王刚 《北京观察》2015,(9):24-25
<正>王定南在抗战时期的经历颇为传奇,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华北大地,他几次被捕入狱,甚至濒临被枪毙处死,仍然保守党的秘密,坚持进行上层统战工作,为华北的抗日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定南,曾用名王泽南、王正化、王作宾,曾于1929年4月在北平艺术中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37年在中共北平特委工作,次年任特委书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平沦陷,中共领导的抗日活动转入地下。北平地下党组织有一个独立的情报系统,开始由马辉之领导,后统归晋察  相似文献   

20.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我刚刚进入徐水县立第一高小,1937全班嚎啕大哭年“七·七事变”进入全面抗战,那时正值我从保定师范初中毕业,前后共计6年,在此期间,由于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政府执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战略,致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得寸进尺,占领我国东三省还不知足,又不断蚕食我华北。这篇短文就是描述在这6年中我所经历的一些琐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一些人的心态,这些事,对青年学子来说,也可培育爱国报国之情。1931年秋,我刚刚入学不久,传来“九·一八事变”的噩耗,深感日本占领沈阳后就会占领全东北,入侵关内,我们就要做亡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