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青龙脂(蛇油)在化妆品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江水  徐安福 《蛇志》1989,1(4):32-34
蛇为毒虫,人皆恶之,但其全身都是宝。早在二千多年前,西汉《神农本草经》书中就有记载,到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等古医籍中对蛇能入药均有较详细的记载。到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蛇的全身如蛇毒、蛇胆、蛇皮、蛇蜕、蛇骨、蛇肉等都有许多的用途。其中蛇毒,蛇胆可制成特效良药,蛇皮可制作乐器,提药入腹,且肉为美味佳肴,亦有清热解毒之效。唯有蛇油(蛇脂肪)开发利用较晚,我们于1988年初开发利用制成以蛇油为主要原料的青龙脂美容霜,经二年来市场供应确实具有减缓皮肤皱纹发展,改善皮肤光润度等功能深受用户欢迎。  相似文献   

2.
黄松  黄锋 《四川动物》2000,19(3):186-186
蛇油的应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蛇油的功效:蛇脂“绵裹塞耳聋,亦傅肿痛”,又“摩着物皆透也”。民间常用蛇油治疗冻疮、皲裂、湿疹及水火烫伤。蛇油的现代研究,已见文献及产品。作者以尖吻蝮蛇油为原料制成了“黄山蛇油膏”,用于临床治疗冻疮显效率753%,总有效率94%,治疗手足皲裂显效率90%,总有效率98%。为深入研究蛇油成分,更好地开发蛇油制品,作者对尖吻蝮蛇油及以混合蛇油为原料制成的“黄山蛇油膏”的主要脂肪酸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1 实验材料尖吻蝮蛇油 取成体尖吻蝮10条,放血致死,取蝮腔内脂肪,洗净…  相似文献   

3.
黄松  汪文清 《蛇志》2006,18(3):213-213
冻疮是由于气候寒冷潮湿引起皮肤局部微循环障碍而发生的冬天常见皮肤病,复发率高,表现为局部皮肤呈紫红色水肿性不规则红斑,有灼热和瘙痒感,重者出现水泡、溃疡。目前治疗冻疮的药物较多,多数是以祖国的传统医药为主,以温通祛寒、活血化淤为原则。我们于2005年12月~2006年2月,应用黄山市蛇类科学研究所研制的,以混合蛇油为原料(以尖吻蝮、蝮蛇、眼镜蛇、乌梢蛇和王锦蛇)的蛇油冻疮膏治疗冻疮21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美姑脊蛇幼蛇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绍龙  戴波  郑志荣 《四川动物》2002,21(3):189-189
20 0 2年 5月在四川屏山县老君山采到一条幼蛇标本 ,经鉴定为美姑脊蛇 (AchalinusmeiguensisHuandZhao ,1 966)。美姑脊蛇是胡淑琴先生和赵尔宓先生于1 966年发表的新种 ,中国的特产蛇类 ,目前仅分布于四川西部的美姑、安县、洪雅、峨嵋、宝兴、汶川、卧龙、屏山等地。其幼蛇的形态特征与成年蛇差异较大 ,尚未见报道。现简述如下。幼蛇体全长 (1 2 9+3 5 )mm ,颈躯区分不明显。头背面吻部至额部蓝褐色 ,有金属光泽 ;顶部与颞部略浅 ,呈棕褐色 ;枕部有宽约 2mm的玉白色弧形横斑 ,每侧向前延伸至第 6枚上唇鳞…  相似文献   

5.
王建平  宗于安 《蛇志》1999,11(3):55-56
蛇是有多种经济用途的野生动物,近年来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捕捉野生蛇类受到资源的限制,驯养蛇类已成为快速致富的重要途径。蛇类驯养成功的关键在于蛇园的拟态程度。目前我国多采用蛇房与蛇园分离的结构,这种结构虽然便于蛇类捕捉,但增加了投资,且与野生蛇类的生境结构有较大差别,不利于蛇的驯养。我们设计蛇房假山一体化结构的蛇园,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现介绍如下。1 蛇房假山一体化结构  蛇房假山一体化是将蛇房与假山建在一起。蛇房建在园内蛇的活动区,内部建造成蛇窝供蛇避暑、冬眠、休息及藏身。蛇房的外围堆垫土层,…  相似文献   

6.
郭鹏  陈跃英 《四川动物》2000,19(2):79-80
温泉蛇Thermophisbaileyi (Wall)隶属游蛇科Colubridae,是我国垂直分布最高的 ( 43 50m)唯一蛇种 ,为我国西藏高原独有。该种由Wall于 1 90 7年根据西藏标本描述为Tropidonofusbaileyi ( =Natrixbaileyi) ,之后Malnate ( 1 953 )根据骨骼等形态特征将其从Natrix属中分出 ,另立温泉蛇属Thermophis,该属仅有温泉蛇一种。温泉蛇分布局限 ,生境独特 ,种群和个体数量较少 ,标本不易获得 ,因而自新种发表后有关该种的研究报道不多。现将中科院成都生…  相似文献   

7.
蛇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植飞  郑卫平 《蛇志》2004,16(1):67-70
蛇油为蛇科动物蛇的脂肪经炼制提取而成.蛇油的应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入药始见于<五十二病方>[1].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蛇油的功效:蛇脂"绵裹塞耳聋,亦傅肿毒",又"摩着物,皆透也".说明蛇油渗透力强,并且有消肿毒的作用.民间常用蛇油治疗冻疮、皲裂、湿疹及水火烫伤.现就蛇油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蛇饲料及人工喂蛇方法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龙辉 《蛇志》1997,9(4):81-82
蛇饲料及人工喂蛇方法研究初探徐龙辉(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州510260)广东人对养蛇场归结了一句话:“十个蛇场九个亏”。可见养蛇之艰难。养蛇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收来的蛇多有内伤或经蛇仓、转运等周折而互传疾病,身体虚弱,到养蛇场以后便不断死亡。...  相似文献   

9.
云南西双版纳金花蛇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晓瑞 《四川动物》1990,9(4):35-36
金花蛇Chrysopelea ornata属游蛇科Colubridae游蛇亚科Colubrinae金花蛇属,在我国仅有一种。一百多年前Bottger(1888)在香港发现此蛇标本;Stanley(1914)报道福建有金花蛇分布,但地点不确切〔1,4〕;杨大同等(1983)报道在云南永德县有金花蛇分布〔2,3〕,但未见有形态和生态的描述;赵尔宓等(1990)根据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888年由德国人Herz在海南岛采到1号雄性幼体标本,报道了该省金花蛇新纪录,并对它的形态作了描述〔1〕,这是中国境内所采金花蛇产地确切的报道。可见金花蛇在我国是十分罕见的。1985年7月28日,作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  相似文献   

10.
康树桂  舒普荣 《蛇志》1990,2(4):30-31
蛇伤自救盒是飞行员亚热带、热带丛林跳伞生存携带的救生装备物品,也可供其他野外工作者用于毒蛇咬伤后自救,我们同江西鹰潭蛇伤防治研究所等单位,经过二年多的实验研究,设计—种可以随身携带、使用方便、能长期保存、高效的“蛇伤自救盒”。  相似文献   

11.
李德绘  梁自乾  农庆文 《蛇志》2010,22(3):274-274
蛇伤溃疡是国内外蛇伤防治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也是临床外科多年来的研究课题。毒蛇咬伤后首先要积极抢救生命,伤口排毒,其次要保护肢体的完整及功能,防治肢体畸形、残废.我科自2005-2009年收治蛇伤导致局部皮肤溃疡患者1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江根伙 《蛇志》2000,12(2):79-80
关于蛇产品的开发利用,多年来已有众多报道和阐述,笔者在养蛇、医治毒蛇咬伤及有关疑难杂症中探索出的一些利用蛇产品为人治病的点滴经验,现撰写成文供同行参考。1 蛇蜕制剂1.1 制法 蛇蜕放铁锅内加热炒到收缩结块出油,待大量出油,全部融合结块转黑时起锅冷却,研成细末装瓶备用。1.2 适应症 皮肤骚痒,奇痒,疥疮,流火。1.3 用法 对顽固性皮肤骚痒症,先用鲜金银花叶,野菊花叶,千里光叶各1份,马蜂窝2份泡开水洗浴,先蒸后洗(简称方1);再用蛇蜕制细末2~3g用白糖水或蜜糖水服下(简称方2),每天2~3次,2天为1疗程1.4 方解 金银花叶、千里…  相似文献   

13.
顾学玲  顾孝银 《蛇志》2002,14(1):80-80
1 蛇住“楼房”最理想  蛇类与人类一样 ,需要有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能否给蛇造个理想的窝 ,是人工养蛇成功的关键之一。因蛇是比较惰懒成性的野生动物 ,饱食一顿后盘踞在窝内连续几天 ,甚至十几天不动 ,直到腹内的食物完全消化掉 ,才会再次爬出窝外去喝水和觅食。鉴于这种情况 ,我们在多年的养蛇基础上设计了这种楼房式的“多层立体地下 (土 )蛇房”,蛇房深入地下 1~ 2 m左右 ,用砖有规律的层叠在一起 ,形成 9~ 1 4层的地下 (土 )蛇房 ,供蛇自由的选择它理想居住层次。此蛇房的应用不仅扩大了原有养殖面积 ,也扩大了存蛇量 ,储蛇…  相似文献   

14.
蛇伤与苗药     
罗安阔  罗安书 《蛇志》2003,15(2):43-43
毒蛇咬伤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常见病。贵州省雷公山地区是贵州苗族人民居住地。从 1 990年至 2 0 0 0年贵州省雷山县方祥五步蛇研究室收治的蛇伤患者有 42例之多。可见蛇伤严重地威胁着苗族人民的生命安全。  苗族人民习惯采用的草药和配方被称为苗族草药 ,简称苗药。苗药有着自己独特的病理认识和疗效。苗药多以单方用 ,有“苗药三千 ,八百单方”之称。用苗药医治蛇伤 ,只要治疗及时 ,对症下药 ,有奇特疗效。  多年来 ,我们多次到苗族民间收集、归纳、整理治疗毒蛇咬伤的苗族药方 ,得出一个新的、可以用于及时治疗野外作业或蛇场工作…  相似文献   

15.
乌梢蛇幼蛇的人工饲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接棠  黄松 《蛇志》2001,13(1):78-80
乌梢蛇 ( Zaocysdhumnades)俗名 :乌风蛇、乌风梢、乌蛇 ,是游蛇科乌梢蛇属的一种无毒蛇。仅产于我国 ,广泛分布于华中、华东、华南及西南 1 8个省区。乌梢蛇是我国主要的食用蛇和药用蛇之一。制成蛇干 ,中医称“乌蛇”,有祛风、通络、定惊之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 ,乌梢蛇肉主治“诸风顽痹 ,皮肤不仁 ,风骚瘾疹 ,疥癣热毒 ,眉须脱落”等症。乌梢蛇胆有祛风、清热、化痰、明目功效 ,可治大风疠疾 ,木舌胀塞等。  长期以来 ,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增大 ,大量的乌梢蛇被捕杀 ,野生数量日渐减少 ,虽有一些蛇场进行饲养 ,但大多数都是暂时存放…  相似文献   

16.
成进学  钱学礼 《蛇志》1997,9(2):28-29
几年来我们用蛇内脏组织制剂对冬夏常见皮肤病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系统资料报导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13817例患者大多数为医院、卫生所门诊病人,少数为住院病人.用蛇油霜治疗皲裂,冻疮、泪裂,皮肤干燥、粗糙9928例,其中男7135例,女2793例,年龄5岁~62岁,病程15天~23年,用舒尔肤治疗蚊虫叮咬,刺毛虫螫伤,接触性过敏性皮炎,痱子3889例,年龄10岁~6O岁.病程2天~5年.1.2 药物来源及用法 蛇油霜系南通宇翔公司蛇  相似文献   

17.
纯蛇粉有何药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学玲  金永来 《蛇志》2004,16(3):79-79
纯蛇粉内含有20多种氨基酸和锌、铁、钙等矿物质及元素,具有广泛的生理、药理及保健作用,可全面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止痒除疾、祛斑护肤等功效.对皮肤不适者,如牛皮癣、痤疮、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黄褐斑、粉刺、湿疹等,有很好的辅助疗效.经常服用纯蛇粉,可全面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特别适用于体弱多病及免疫力低下的老人、妇女、儿童食用.美国的科研机构研究表明,纯蛇粉经提炼加工后用于戒毒,疗效显著,显效率达90%.这一发现表明,蛇粉产品确实有着不可估量的市场前景和产业前景,将对人类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海南脆蛇蜥(Dopasia hainanensis Yang, 1983)为杨戎生根据1号来自海南吊罗山的标本命名,其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少有人研究。2018年至2019年间,作者获赠2号来自海南脆蛇蜥模式产地的标本和1号来自脆蛇蜥(D. harti)模式产地的组织样。经过形态特征比较和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分析,发现两地样本Cytb基因序列的遗传距离很近(仅有4.96%),且形态差异不明显,难以找到典型鉴别特征。本文研究成果支持海南脆蛇蜥和台湾脆蛇蜥(Ophisaurus formosensis)为脆蛇蜥的同物异名,同时认为越南的“海南脆蛇蜥”可能为一未描述的新种或新亚种。鉴于脆蛇蜥种下遗传差异较大,其种下关系亟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彭德姣  陈玲 《蛇志》2013,(4):367-368
目的为充分利用蛇副产品资源,增加其附加值,探究其功用。方法取蛇内脏脂肪组织,用微波加热法得蛇油,将其甲酯化后低温保存,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分离和鉴定蛇油的组成成分,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脂肪酸成分的相对含量,取峰值较高的15种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蛇油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52%以上。结论蛇油脂利用价值较高,且含有部分对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生理功能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EPA、DHA。  相似文献   

20.
蛇神经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蛇毒是由许多种蛋白质、多肽、酶类以及其他小分子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在蛇毒中已经分离了许多种毒素分子,其中有一大类分子对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具有毒性效应,习惯上把这类分子成为蛇神经毒素.蛇神经毒素根据其作用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突触前蛇神经毒素、突触后蛇神经毒素、抗胆碱酯酶的蛇神经毒素和离子通道蛇神经毒素.许多蛇神经毒素已经分离纯化并进行了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几十近百种蛇神经毒素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已经得到测定.近几年来一些蛇神经毒素的基因文库以及cDNA文库已经构建出来,从中分离出的基因已经用于重组蛇神经毒素的生产研究.蛇神经毒素的分子结构与其功能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即作用机制相同的毒素具有类似的空间结构.天然的蛇神经毒素以及重组的蛇神经毒素都已广泛应用于理论研究和一些临床应用.分离新的蛇神经毒素及其基因以及根据需要设计新的蛇神经毒素分子已成为该领域的热点,采用生物工程的方法规模生产蛇神经毒素也是当前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