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二十年代后期,以“幽默小说家”的姿态登上文坛而引起世人注目的老舍,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作品问世以后,幽默讽刺作为一种鲜明的艺术特色,一直保留在他后来的创作中,成为他的作品深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指出,在一些研究老舍先生创作的文章中,往往忽略他的幽默讽刺风格的变化发展,特别是在研究《四世同堂》这部全面而深刻地体现老舍先生创作风格的作品时,更不能不顾及这种变化和发展。这部作品,虽然仍保留着幽默讽刺的风格,但幽默由诙谐变得深沉,讽刺由温馨变得辛辣,而且冷静分析批判的成分明显加强。这种风格的变化,体现老舍先生创作思想的发展和对社会认识的深化,对加强作品的思想深刻性和深化、丰富这种艺术风格意蕴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鲁迅,一向以一个战士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他的批判性,他的讽刺艺术,他为后世的人们留下许多悲剧性的人物典型,然而,鲁迅的小说中不仅有这些构成其伟大作品之所以伟大的特点,鲁迅的小说还很幽默,是那种不同于谈天说地的"闲适"的幽默,并非皮肉上的滑稽与俏皮,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思维理念。本文从鲁迅小说《呐喊》,《彷徨》以及《故事新编》中的语言和思想及其讽刺艺术上探寻鲁迅小说的那种"冷"幽默,进一步揭示鲁迅的小说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马克·吐温幽默讽刺艺术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 ,鲁迅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 ,而且还是幽默讽刺艺术大师。他以诙谐、风趣、幽默的笔调 ,辛辣地讽刺了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的腐朽 ,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 ,被毛泽东誉为在文化战线上“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1。马克·吐温是 1 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美国民族特色 ,以幽默讽刺见长。他以辛辣的笔触和嘻笑怒骂的讽刺手法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种种弊端 ,批判了帝国主义的扩张政策 ,被人们…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荟萃起来加以综合研究。文章在全面描述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发展演变轨迹的基础上 ,论述了它的审美特征、表现形态、语体风格及叙事方法。文章还进一步把现代讽刺幽默小说放在世界讽刺幽默文学的格局中进行审视 ,揭示其民族的、时代的讽刺幽默品格、历史局限及其成因 ,为当代讽刺幽默小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照。  相似文献   

5.
幽默、讽刺和喜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讽刺、滑稽、调侃是喜剧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但在喜剧创作过程中各具不尽相同的艺术功效。幽默要温敦些,讽刺则冷峻些,二者不是截然而异的。喜剧是以其喜剧手法,对社会生活的矛盾和不协调做大快人心的揭露或赏心乐事的炫展。喜剧性情节、喜剧性性格、喜剧性语言,构成喜剧艺术的三要素。讽刺性喜剧与诙谐剧的区别在于对不同喜剧机制的运用。在充分调动喜剧的直接效果一“笑”的艺术心理基础上,才能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笑的艺术创作心理和创作技巧,从而产生最佳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学艺术一般都是以“人”为中心来反映生活的,一切艺术样式的中心任务都是塑造人物形象,喜剧文艺也不例外。 塑造喜剧形象,可以运用讽刺、滑稽、机智、怪诞等手法,也可以运用幽默的手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作家幽默特色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以来,中国文坛上涌现出一批以幽默著称于世的作家,鲁迅、老舍、张天翼、钱钟书和赵树理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本文着重论述分析了其文学作品所显现的幽默特色。鲁迅的幽默常常同讽刺相结合,并以讽刺为旨归,格调冷峻,笔锋犀利,以白描见长;老舍的幽默则往往与滑稽、诙谐相结合,善于用智慧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笑料,笔调婉转温和;张天翼的幽默表现为无情的嘲讽与鞭挞,重客观写实而摒弃主观议论,其格调类属“冷幽默”一派;钱钟书的幽默则带有明显而突出的学者型特点,其幽默与机智的结合中辉映着学识的光华,出语多为格言警句;赵树理的幽默具有质朴俚俗的个性特色,语言格调轻松活泼,属于“谐趣型”的幽默,喜剧手法相对单纯。作家幽默的个性差异,源于个人气质、文化教养、生活道路及其所处时代、社会环境的不同,当然也与作品题材和描写对象相关联。上述几位作家的幽默最大的共同性,是都倾向于以改革社会为自觉明确的目的,对生活抱有严肃积极的态度,与西方的“黑色幽默”判然有别。  相似文献   

8.
王尔德与丁西林:机智喜剧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喜剧从来就是一种笑的艺术。而这种笑的艺术又可分为几类。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喜剧是有极强的社会批判功能的讽刺喜剧。而在他之后承继喜剧衣钵的新喜剧代表人物米南德,却以描写恋爱故事和家庭生活为中心,开创了世态喜剧的先河。米南德不仅培育了罗马喜剧,而且影响到莎士比亚和莫里哀的喜剧创作。在世态喜剧中,虽然也有讽刺的因素,但更富有机智和幽默,喜剧精神极为丰富。其实,机智与幽默也是有明显区别的。幽默中可以有机智的成份,但机智并不等于幽默。陈瘦竹先生曾论述到机智与幽默的不同:“机…  相似文献   

9.
斯威夫特是18世纪英国杰出的讽刺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被教育部指定为30种中学生必读的文学名著之一。小说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尖锐的批判性,揭露了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外交、科学文化等方面种种腐败和丑恶,表现出深刻的现实主义力量。同时小说在艺术上具有想像奇特、构思巧妙等特征,特别是小说成功地运用了讽刺的艺术手法,为英国的讽刺小说乃至世界的幽默讽刺文学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功绩,成为讽刺小说这一文体的优秀之作。本文试图就小说的讽刺艺术加以赏析。全书自始至终运用了讽刺的手法,…  相似文献   

10.
李瑞芬 《东岳论丛》2000,21(4):115-118
在苏轼现存的2400多首诗中,语涉讽刺者大约可占三分之二。其讽刺时政的诗篇,有些是露骨的讽刺;有些则是隐而不露,但其中蕴涵着“精悍道古”式的辛辣幽默。在其一部分赠答诗中,值得注意的是苏轼在表现对亲友的真挚情感的同时往往也借助讽刺的手法,从而使这类诗带有亲切而幽默的情调。其语带自嘲的诗篇亦占相当数量。用事讽刺是苏诗重要的讽刺手法,而大量运用比喻进行讽刺尤为其最大特色。运用反语和对比进行讽刺也是其常用的手法。上述讽刺手法往往互为交错或同时并用,妙趣天成。我们应该把苏轼诗歌讽刺艺术的渊源追溯到庄子。苏诗的讽刺艺术集前人讽刺艺术之大成并发扬光大,是我国诗歌史上讽刺艺术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11.
老舍作品常常呈现出一种悲喜交融的创作特色。作为幽默大师的老舍,在创作其作品时经常把喜剧性和悲剧性巧妙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寓悲于喜、寓庄于谐的独特艺术风格,诙谐幽默的语言往往描绘着一个个令人叹惋的悲剧。话剧《茶馆》典型而又鲜明的体现着老舍悲喜交融的创作风格,剧中人物的言语诙谐幽默,人物的命运悲剧寓予其中。老舍通过对人物的简要塑造,旨在探究人物的喜与悲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2.
唐代寓言直接影响了宋代寓言的创作,但是与唐代相比,宋代寓言在主题、功能、风格等各方面都有所突破,基本完成了主题的人生化、创作态度的理性化以及风格的轻松化等各方面的转变。从中可以把握宋代文人在价值取向上的迷茫和失落,以及关注自我、关注个体人生,善于以理遣情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3.
郭志强 《晋阳学刊》2006,(2):114-117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较早是由鲁迅论及的,他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对“讽刺小说”的论述被后来的众多文学批评者奉为对古代讽刺小说批评的典范,但他们没有看到鲁迅的讽刺风格观并未停留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之上,而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发现鲁迅讽刺风格观的转变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研究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4.
王珂 《阴山学刊》2004,17(1):28-35
讽刺诗是世界性的诗歌体裁,中西方讽刺诗都有嘲世、嘲人和嘲己三大讽刺模式,也有教化和娱乐两大功能。中西方文化生态的差异,造成了同样一种文体在讽刺风格和讽刺功能上的不同。中国讽刺诗具有直面社会的写实风格和谐隐怨刺而又节制宽容的风格;西方讽刺诗大多采用直笔方式,鲜明辛辣,嘲人的较多。中国讽刺诗人做人的保守和讽刺的中庸决定了讽刺诗文体形态的稳定,西方讽刺诗由于讽刺诗人的激进造成了文体形态的多变。  相似文献   

15.
段纳 《殷都学刊》2007,(2):134-138
普通话与河南方言中的入声都已消失,但在调类分派和一些入声韵的读音上二者有很大不同。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有关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言正在迅速向普通话靠拢。其中古入声字读音显著变异源于普通话的影响。这些变异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韵母比声调活跃,韵母可以单独转变,但调转韵必转。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视广播业的发展,谈话类节目以其风趣幽默的特点愈来愈受到观众的喜爱。谈话类节目成功的关键在于主持人。优秀的主持人能带给观众轻松的享受和情感的宣泄。在总结国内外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7.
马慧 《琼州学院学报》2012,19(1):53-54,59
本文以《两只蓝鸟》为例,分析劳伦斯是如何运用幽默与讽刺对现代人扭曲的两性关系和柏拉图式的爱情进行无情的批判与讽刺的。  相似文献   

18.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以幽默曲折而又出人意料的短篇小说成名,欧亨利非常善于观察到生活当中最为细节的人物和情节,并且加以雕琢,成为经典流传的形象。选取了欧亨利小说当中比较独特的一篇《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通过探究这篇小说当中的文学修辞特点,从比喻、象征以及象似性三个方面出发,来对该篇小说的文学意义进行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关于“厶”字的象意特点及几个证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德茂  吴蕊 《文史哲》2002,(3):109-112
唐兰先生的“三书说”,比之东汉许慎的“六书说”更加贴近造字之初的实际情况。象意造字法是象形造字法的开创性发展。象意文字有的就是一种形象,但是,它的特点是在形象以外即字形以外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正是因为象意文字为抽象概念的造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才没有使汉字像其他古文字一样,被纯表音的字母文字所取代。古“厶”字就是一个象意文字,与它有关的几个字也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相声幽默的关联理论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而关联理论对此艺术形式所产生的幽默效果具有极强的解释力。运用关联理论基本原理 ,分别从话语的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话语的明说与暗含以及听话人对话语的加工努力三个层面对相声片段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在相声诸多幽默创作手段中 ,相声演员故意违背听众的认知环境从而造成出人意料的效果是相声幽默创作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对相声片段的分析 ,本文旨在探索其语言的关联性本质和幽默的产生 ,同时为相声创作在其语言关联性方面提出一些见解 ,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相声语言的幽默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