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查清喀左县双庙地区古生物化石的种类、数量及确切赋存层位,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剖面测量和挖掘发掘坑,在双庙地区中生界采获大量的爬行类、鸟类、鱼类及古植物等化石,对比分析认为,其产出层位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一段,埋藏于湖泊相沉积环境。该研究成果丰富了辽西中生代古生物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2.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云南区调项目组2007年在罗平县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中发现了罗平生物群。罗平生物群是三叠纪的化石宝库,化石包含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以海生爬行类和鱼类为主。无脊椎动物以节肢动物为主,伴生有双壳类、腹足类、菊石、棘皮动物、腕足类、牙形石、有孔虫和植物类化石。牙形石研究显示罗平生物群处于Nicoraella kockeli牙形石带,时代上属于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罗平生物群保存在一个局限的台盆环境中。其化石的特异保存很可能与底层水缺氧和微生物席的密封作用有关。罗平生物群目前是研究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复苏的最好的一扇窗口,也是三叠纪海生鱼类和节肢动物化石保存最好的产地之一,为研究二叠纪末大绝灭后海洋生态系统复苏以及中生代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化历史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3.
夏树芳 《地质科学》1977,12(2):179-182
最近十几年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十年间,由于广大地质工作者积极贯彻“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不断努力,在华东(主要是苏、浙、皖毗邻地区)的志留、泥盆纪地层中陆续发现了鱼类化石,达15处以上。因此,对于讨论这些地层划分问题时,一改过去主要依据无脊椎动物化石的局面,而根据脊椎动物化石的特点,也获得了发言权。  相似文献   

4.
回顾二十年来我国古生代鱼类微体化石的研究工作,该项研究由起步而后成为我国古生代鱼类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填补了鱼类大化石涉足不到的许多研究领域、也填补了我国古生代微体化石研究中脊椎动物微体化石(主要指无颌类和鱼类,也简称为鱼类)这一重要的空白。我国已发现的古生代鱼类微体化石产自属于不同相区的54个岩组中,包括无颌类和鱼类共7个亚纲的化石。对这些鱼类微体化石进行了形态学、古组织学、生物矿物学、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物年代学、生物地层学和界线层型的研究,特别是建立了志留纪、泥盆纪和石炭纪鱼类微体化石组合序列,个别成熟的岩段建立了生物带;研究了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和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上下的鱼类微体化石;长兴煤山二叠纪末鱼类的集群绝灭发生的很晚,持续的时间很短,规模很大,绝灭率高达93%;华南早三叠世鱼类的复苏和辐射相当快,从绝灭期到辐射期仅用了1.3Myr到4Myr;塔里木盆地中古生代红色岩系应属于一种滨海环境、塔塔埃尔塔格组和依木干他乌组含软骨鱼群地层的时代为早志留世特里奇期(Telychian);利用贵州和塔里木盆地存在相近的软骨鱼群成功地进行了海相—非海相对比研究,从而判定软骨鱼群中至少存在一部分广盐性鲨类,两地具相近的软骨鱼群和塔里木盆地含有华南中古生代普遍存在的盔甲鱼类进一步表明华南板块与塔里木板块在中古生代应属于同一个古动物地理区。在综述所取得的成果的同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笔者描述了广西南宁下泥盆统布拉格阶那高岭组下部盔甲鱼类的新发现,建立了华南鱼科2个新种——丘比特华南鱼(Huananaspis cupido sp. nov.)和梁氏亚洲鱼(Asiaspis liangi sp. nov.)。前者以头甲个体较小、不发育中背棘、两角末端超出头甲后缘等特征区别于属型种武定华南鱼(H. wudingensis),后者以头甲长大于宽、角向头甲侧后方延伸、角后缘发育锯齿、中背孔呈纵长椭圆形等特征区别于属型种宽展亚洲鱼(A. expansa)。广西南宁地区那高岭组具有可靠的地质时代证据,其中所产的徐家冲鱼类化石组合能够为华南地区早泥盆世地层的对比研究提供鱼类化石标准,而华南鱼属(Huananaspis)和亚洲鱼属(Asiaspis)在那高岭组的发现,丰富了华南鱼类的多样性,扩大了徐家冲鱼类组合的化石内容,并为云南武定坡松冲组与广西南宁那高岭组之间的对比提供了直接化石证据。广西南宁莲花山组与那高岭组过渡层中的徐家冲鱼类化石组合物种多样性最高,几乎涵盖了其他地区该组合的所有属种,说明广西南宁地区可能是盔甲鱼类辐射和扩散的中心之一。该地区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的古鱼类、早期维管植物和腕足动物均表现出显著的地方性色彩,可能跟华南海是一个半封闭的陆表海湾有关,即由于封闭海效应,鱼类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中独立演化,表现出很高的多样性和很强的土著性,最终在华南板块上形成一个独立的动物区系——“盔甲鱼—云南鱼”动物区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安徽贵池地区坟头组的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文 《地质论评》1984,30(6):600-601
贵池地区坟头组,以往未发现过鱼类化石,1975年笔者等曾在贵池县杨桥公社铁岭铺,测制了坟头组上段剖面,在其中发现了丰富的鱼类化石,还采得丰富的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介形虫、三叶虫、棘皮动物等化石。鱼类化石经南京大学地质系夏树芳鉴定有:江苏鱼、棘鱼等。由于这些化石的发现,对于  相似文献   

7.
<正>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龙化石博物馆是依托古生物研究项目——关岭生物群、远安生物群、南漳生物群以及黄花场、金钉子培面等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它是一个以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为主要特色,并伴生有多门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化石标本的专业展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批准的"关岭生物群研究"项目,在武汉地调中心古生物专家多年的努力下,研究中首次查明关岭生物群各门类生物化石产出的确切层位;首次发现十分完整而精美的大型鱼类  相似文献   

8.
江苏句容青山出露一套下三叠统青龙组和龙山段滨海-浅海相泥岩、碳酸盐岩沉积地层,含鱼类、节肢类、菊石、双壳类及牙形石等化石。有的鱼类化石保存在结核中,反映了一种特殊的埋藏环境。沉积学研究显示,早三叠世奥伦尼克阶斯密斯亚阶时期,该区主要为热带浅海大陆架,局部为潮坪。软质海底通常水动力条件较弱,海水富氧清澈,但大风暴或海啸会将海底淤泥掀起,海水因而缺氧浑浊。从化石埋藏保存的状态分析,不同生长阶段的、呈直挺或扭曲挣扎姿态的鱼类化石以及一些其他生物化石均保存在结核中,埋藏在一层灰黑色富含微小草莓状黄铁矿颗粒的泥岩里。显然,当时一场灾变突发,一股富含H2S的黑色泥浆水团侵入了鱼类等生物生活的水域,毒杀并掩埋了这些生物,经厌氧微生物的作用,最终形成包裹鱼类等生物化石的泥灰岩结核。  相似文献   

9.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云南安宁地区是古生代地层发育较完整的地区,是古生物化石研究的重要场所。近期《云南省古生物化石开发保护调查》项目在云南安宁地区新厘定出中泥盆统海口组与下伏下寒武统沧浪铺组角度不整合界面(图1),首次在安宁地区海口组中发现甲胄鱼类、盾皮鱼类、湖南鱼类及植物化石;不整合界面的发现,指示滇中地区存在海西运动。本次发现的鱼类化石是云南安宁地区迄今所知鱼类保存最完整的,极大的丰富了中国中泥盆统鱼类化石库,有望在安宁地区建立第一个海口组鱼类化石群,有待深入系统的发掘及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近年来在江西武宁清水组及安徽宁国唐家坞组中新发现的含鱼层位,结合古鱼类形态学与系统学研究结果,对中国含志留纪早期鱼化石的主要层位进行梳理,认为:(1)浙西北地区产曙鱼科和修水鱼科化石的地层为唐家坞组,属于下红层,而非上红层茅山组;(2)皖东南地区产大庸鱼科化石的地层为唐家坞组,属于下红层;(3)依据所产的大庸鱼科、汉阳鱼科、古木鱼科等原始盔甲鱼类化石,苏皖地区侯家塘组属于下红层;(4)根据古鱼类化石,华南的溶溪组、清水组、唐家坞组、侯家塘组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塔埃尔塔格组可以直接对比,时代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早期。基于古鱼类化石新认识,本文修订了产于湖南下红层中的温塘鱼类化石组合,该组合主要以盔甲鱼亚纲中的基干盔甲鱼类(汉阳鱼科、修水鱼科、大庸鱼科)、最原始的真盔甲鱼类(曙鱼科)、最原始的多鳃鱼类(古木鱼科)与软骨鱼类中的中华棘鱼类的出现与繁盛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云南曲靖地区的关底组产出世界闻名的潇湘脊椎动物群(Xiaoxiang Vertebate Fauna),但其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时代归属一直存有争议,特别是其下部地层的划分及时代归属争议最大。通过在曲靖城南以关底组下段地层为主的刘家冲剖面上开展详细的野外及室内地层古生物学研究工作,文章厘清了该剖面上的志留纪地层,并依据采自数个层位样品中丰富的鱼类微体化石材料探讨了关底组下部的地质时代。研究结果表明:刘家冲剖面上出露的志留纪地层根据岩性变化特征可划分为关底组Ⅰ段(岳家山段)、Ⅱ段(崇家湾段)和Ⅲ段(彩莲段);Ⅰ段的下部以浅黄色、浅黄绿色含砾粉砂质泥岩、钙质粉砂岩为主,未见化石,而上部以深灰色、灰黑色页岩为主,含少量腕足类Lingula sp.及双壳类;Ⅱ段则以灰绿色、暗紫红色页岩互层、并夹薄层状灰岩为主,从下往上灰岩夹层逐渐增多,含丰富的腕足类、海百合茎等无脊椎动物化石及鱼类微体化石;在关底组Ⅲ段地层中首次发现的鱼类微体化石多样性高,门类比较齐全,包括无颌类、盾皮鱼类、棘鱼类和硬骨鱼类四大早期脊椎动物类群,从鱼群组成面貌上看隶属于潇湘脊椎动物群扬子鱼类组合(Yangtze Fish Assemblage)。笔者主要依据对其中棘鱼类的全球对比分析研究,并在结合牙形类等无脊椎动物化石研究进展及新认识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关底组下部Ⅰ段及Ⅱ段的地质时代。关底组Ⅱ段的时代应为志留纪罗德洛世高斯特晚期(late Gorstian, Ludlow),关底组Ⅰ段含砾岩层之上、含盾皮鱼类“王氏鱼”(Wangolepis)的地层,则应归入罗德洛世高斯特早期(early Gorstian, Ludlow),而在该剖面上尚未发现鱼类化石的关底组Ⅰ段下部,目前还不能确定全部归入高斯特阶(Gorstian),有可能会下延到温洛克统(Wenlock)之中。文章中相关工作的开展,不仅为中国志留纪生物地层的精深研究提供了古鱼类学方面的可靠证据,而且为探讨早期脊椎动物演化提供了新的地质年代意见。  相似文献   

12.
山东莱芜盆地新近纪山旺组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在莱芜盆地新发现了山旺组,它的特征与临朐一带的山旺组相似,也是由粘土岩、页岩与玄武岩组成,并含有丰富的鱼类、蜻蜓、介形类、鳖类及植物化石,是“山旺化石”的重要补充。这一发现,说明新近纪早期,在鲁西除山旺地区之外,其他的新生代盆地中也可能有同时代地层沉积。该套地层中所赋存的相关资源的调查应引起地质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湘西北的志留纪海相红层发育、鱼化石丰富,其中湖南澧县山门水库周边地区的志留系以含世界范围内胴甲鱼类乃至盾皮鱼类的最低层位而著称。然而前人在山门水库周边地区未曾系统开展志留系的地层学工作,含Shimenolepis graniferus等盾皮鱼类与中华棘鱼类鳍刺化石的准确层位以及相关志留纪地层的精确划分迄今尚无确切记载与详细讨论。依据2008年以来的3次野外地质考察、剖面测制、鱼类化石发掘与初步研究,对该地区出露的志留纪含鱼地层及层序进行了厘定,相关地层包括含丰富中华棘鱼类鳍刺化石的下红层溶溪组、含丰富盾皮鱼类化石的罗德洛统红层小溪组以及夹于二者之间、在本地区尚未见鱼化石的秀山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澧县地区志留纪含鱼地层的时代,并与华南其他地区志留纪含鱼地层进行了对比。研究工作的开展,不仅为深入研究胴甲鱼类乃至盾皮鱼类的形态学、系统学以及探讨有颌类的早期演化等方面提供了一批鱼类化石新材料,而且为华南扬子区志留纪两套海相红层——下红层与罗德洛统红层的划分对比及其时代归属提供了可靠的古鱼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4.
有颌类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历史上的里程碑,云南是世界早期有颌类研究的最重要的地区之一。云南的盾皮鱼类包含在节甲鱼类、瓣甲鱼类、胴甲鱼类三大类群和向硬骨鱼类的过渡类群中,硬骨鱼类以肉鳍鱼类为主,棘鱼类、软骨鱼类和部分硬骨鱼类呈微体化石保存。云南早期有颌类化石的形态学研究已经历了56年,本文回顾总结发现于云南、分布在5个动物群16个组合中的75属82种早期有颌类的整体形态学特征,并展望云南早期有颌类化石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谭锡畴,字寿田,河北省吴桥县人。是我国著名的地质矿床学家。 1913年他考入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学习地质,1916年毕业后入地质调查所。随即开始在山东、河北一带进行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并于1923年发表《山东蒙阴、莱芜等县的古生代后的地层》。他在山东蒙阴县发现大量保存完好的恐龙、鱼类、昆虫、叶肢介和植物化石,经鉴定其时代定为早白垩世,从  相似文献   

16.
赵文金  朱敏 《地学前缘》2014,21(2):185-202
中国志留纪的鱼类化石具有特征独特、门类齐全、产出地点及层位多、出现时代早等特点,这些化石材料不仅为探讨颌的起源、有颌类冠群的起源与早期分化、硬骨鱼类的起源、肉鳍鱼类的早期分化等演化生物学课题提供了关键资料,而且为中国志留纪含鱼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一些重要地质界线的确定等地层学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古鱼类学证据。文中总结了11个各具特色的中国志留纪鱼类化石组合,包括温塘组合与塔塔埃尔塔格组合(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早期)、坟头组合与依木干他乌组合(特列奇中期)、茅山组合(特列奇晚期)、庙沟组合(温洛克世侯墨期)、扬子组合与克兹尔塔格组合(罗德洛世卢德福特早-中期)、红庙组合(卢德福特晚期)、廖角山组合与羊路沟组合(普里道利世),据此证实了志留纪的浅水海相红层在华南扬子地区主要有3个层位--特列奇阶下部(下红层)、特列奇阶上部(上红层)和卢德福特阶中下部(罗德洛统红层),讨论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发育的一套古生代含鱼化石红色岩系的划分、对比与时代归属,并对基于鱼类化石组合辅以化学地层学手段在华南不同相区开展的志留系泥盆系界线研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茅山群分布于苏、浙、皖三省接壤地区,对其时代归属问题。长期以来存在很大争论。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广泛调查研究之后,作者认为:茅山群与上、下地层并非“假整合”,它与上覆上泥盆统五通组及下伏中志留统坟头组均为整合过渡关系。其次茅山群下、中部已采获丰富的鱼类化石Sinogaiaspis sp.,Sinacanthus sp., Antiarchi sp.,XiuShuiaspis sp.等,从目前国内、外对鱼类化石研究资料来看,泥盆纪是鱼类最繁盛的时期,而志留纪及更老地层中鱼类化石是很稀少的。因此,茅山群时代厘定为晚志留世—中泥盆世较为妥当。  相似文献   

18.
早侏罗世托阿尔期早期大洋缺氧事件(Toarcian Oceanic Anoxic Event,~183.8 Ma)是一次全球性的多幕式生物—环境事件,其在四川盆地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亦有显示。对采集自川东北地区大安寨段的鱼粪化石进行形态学描述和内含物分析,发现鱼粪化石中含有大量的磷质成分,多为未经消化的鱼骨化石,另有大量介壳类化石与有机质混杂在一起。据露头岩性和显微薄片特征认为: (1)粪化石呈螺旋状,生产该粪化石的鱼类为大型肉食性鱼类,其喜食小型鱼类和软体动物等,推测可能是肺鱼类(角齿鱼);(2)鱼粪化石形成于开放型淡水湖泊中的半深湖—深湖区,其中湖泊表层含氧量丰富,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构成了研究区早侏罗世托阿尔期大型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较为复杂,而湖底为水动力条件较弱的还原环境。该研究成果可为早侏罗世托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在湖泊中的沉积响应及生态影响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早侏罗世托阿尔期早期大洋缺氧事件(Toarcian Oceanic Anoxic Event,~183.8 Ma)是一次全球性的多幕式生物—环境事件,其在四川盆地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亦有显示。对采集自川东北地区大安寨段的鱼粪化石进行形态学描述和内含物分析,发现鱼粪化石中含有大量的磷质成分,多为未经消化的鱼骨化石,另有大量介壳类化石与有机质混杂在一起。据露头岩性和显微薄片特征认为:(1)粪化石呈螺旋状,生产该粪化石的鱼类为大型肉食性鱼类,其喜食小型鱼类和软体动物等,推测可能是肺鱼类(角齿鱼);(2)鱼粪化石形成于开放型淡水湖泊中的半深湖—深湖区,其中湖泊表层含氧量丰富,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构成了研究区早侏罗世托阿尔期大型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较为复杂,而湖底为水动力条件较弱的还原环境。该研究成果可为早侏罗世托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在湖泊中的沉积响应及生态影响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俭  蒋斯善 《地质论评》1966,24(1):72-74
高骊山段一名最早见于李四光、朱森的“南京龙潭地质指南”(1932)一书中,但在李毓尧等著的“宁镇山脉地质志”(1935)一书中才有详细的描述,并在高骊山、龙潭、赤燕山等地采得植物化石及瓣鳃类化石碎片。植物化石主要有:Lepidod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