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玉冰  方芳 《科技信息》2010,(35):289-289,291
杨树沟金矿区位于秦岭构造带北秦岭亚构造带加里东构造带的中段,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早古生代二郎坪群,矿区内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走向均为北西向,矿床类型为构造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围岩蚀变以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为主,矿体多呈舒缓波状,构造破碎带、韧性剪切变质带是找矿的直接标志,可用于知道本矿区和类似矿区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作业确定望天沟金矿赋存于下古生界丹凤群木其滩组片岩中,岩浆热源和含矿热液沿断裂裂隙运行,在有利部位成矿富集,该金矿属中低温热液蚀变型矿床特征。勘查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其中北西向断裂为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构造带中金属硫化物、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蚀变明显,并且大理岩与控矿断裂近乎呈平行出现,均为本区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矿区地处西秦岭山系的西礼盆地北西缘。出露地层有泥盆系舒家坝何家店组、白垩系车拉组及第四系。岩浆活动强烈,脉岩极为发育,主要为闪长岩脉及石英脉。根据矿体的分布规律,矿区内圈出了3个矿化带(Ⅰ、Ⅱ、Ⅲ),共8条金矿体。区内泥盆系地层是主要的含矿层位,断层破碎带是直接的找矿标志,褶皱构造(尤其是背斜构造的核部)是金矿体分布和产出的主要部位,也是本区重要的找矿标志。矿区金矿体的主要含矿岩性为构造蚀变岩、炭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夹斑点状千枚岩,主要蚀变为褐铁矿化、硅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等。金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产出。  相似文献   

4.
洪百雄  刘伟 《甘肃科技》2009,25(19):45-47
大草滩锑矿床赋存于三叠系大河坝第五岩性段。锑矿化明显地受地层和断裂破碎带控制,早期北西西向断裂属导矿构造,较晚形成的近东西向次级断裂构造则属赋矿构造,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富集、热液条件和赋存空间。围岩蚀变有硅化、碳酸盐化、石膏化、黄铁矿化等,其中硅化与辉锑矿化关系密切。矿石类型主要为原生辉锑矿石。主要控矿因素有地层因素和构造因素,对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5.
阿芒金银矿属于鹿儿坝-崖湾金、锑成矿亚带,矿体受北东向断层破碎带控制,矿化蚀变主要为硅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辉锑矿化。控矿断裂构造、化探异常分析、成矿条件都十分有利,具有发现大中型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绿岩带是世界上有名的金矿带,带内分布有较多大型金矿床,Majimoto金矿区就位于维多利亚湖东部含金绿岩带内。对该金矿区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显示其矿床类型为断裂蚀变带石英脉型金矿,矿体主要集中在矿区中、东部,受北东东向、北西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控制,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石为主,容矿岩石为尼安萨群镁铁质、长英质火山岩,而围岩的硅化、黄(磁黄)铁矿化、断裂蚀变带内不规则黄铁矿和石英的出现等则是该金矿区明显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东沟金矿赋存于燕山期的绿片岩、石英岩中,严格受EW向断裂构造带控制,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高岭土化和碳酸盐化等。具有较明显的蚀变分带,至中心向外分为黄铁绢英岩、石英绢云母和青磐岩化带。蚀变演化可划分为早成矿期、中成矿期、晚成矿期蚀变。金矿化与蚀变关系密切,尤其与硅化、黄铁矿化和绢英岩化最为密切,为典型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8.
李建安 《甘肃科技》2010,26(17):30-32
东车路沟金矿为一石英脉型金矿。含矿岩石主要为凝灰质砂岩夹板岩;构造蚀变带呈帚状分布,蚀变类型为黄铁矿化、硅化;矿体延深大于延长,并有向南侧伏特征;矿石成分简单。矿区断裂构造为金矿体的赋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断裂构造的规模、强度控制着金矿脉分布。金元素区域分布与地层、岩体、构造展布关系密切,元素组合为Cu、W、Ba、Mo、Ag、Au、Sb、As。文章总结了地层、侵入岩、构造、蚀变等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矿区地处甘肃北山地区,出露地层有奥陶系,二叠系,新近系和第四系,侵入岩主要为加里东期英云闪长岩,与本区铅多金属矿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矿体的空间分布位置,矿区内圈出了1个矿化带,4条铅多金属矿体,矿化体1条,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北西向的断裂破碎蚀变带中。区内断裂构造破碎带是区内明显的找矿标志,区内褐铁矿化、赤铁矿化蚀变发育地段更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对辛庄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及矿化富集标志进行研究;结合本区地质特征,总结辛庄金矿床的主要成矿要素,建立辛庄金矿床的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五台群金刚库组地层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北西向区域性张性大断裂(龙山断裂和义兴寨断裂)及其强烈挤压下形成的北西向次级断裂是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为成矿物质的就位提供了有利的空间;燕山期的岩浆侵入活动为成矿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和热能,是成矿的首要因素;五台群金刚库组地层、北西向区域性张性大断裂、燕山期岩浆岩、以硅化、黄铁矿化以及绢云母化为主的围岩蚀变及主脉带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带是本区的关键控制因素;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以及热液蚀变的广泛发育是其矿化富集标志.  相似文献   

11.
吴元科 《甘肃科技》2009,25(16):25-28
水洞金矿床位于关子镇一元家坪和舒家坝一太阳寺两条区域性韧性剪切带及天子山和磨扇沟花岗岩体的加持区,金矿化严格受近EW向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金矿化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通过对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矿化特征的描述和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的总结及成矿条件的分析,认为该矿床的形成具有金源、构造及热动力“三位一体”成矿有利条件,水洞沟矿区及其外围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金长沟金矿泥盆系舒家坝组第三岩性段。区内金矿体矿石类型以构造蚀变岩型为主,局部地段硅化极强部位为碎裂状石英脉型;铜矿体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所控制。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其次为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绢云母化等。对主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3.
耿同升  路小丽 《科技信息》2011,(25):I0028-I0029
本文介绍了干树矿区区域地质,矿区地层、构造及典型矿床特征,金矿矿床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对本区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提出在该区找矿具有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和矿化、遥感、物化探异常、采矿遗迹等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炭窑井地区位于北山造山带南部古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岩浆活化区,是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有利区域。通过对炭窑井地区构造与铀矿化的空间关系、岩浆岩特征和热液蚀变的研究,厘定了构造演化的四个期次。NWW向断裂构造既是导矿构造,也是含矿构造,其中F4和F5断裂及二者夹持区域具备“构造+岩体+热液蚀变”的成矿有利条件,且已发现较好的铀矿找矿线索,显示该区具有巨大的铀矿找矿潜力。热液蚀变以绿泥石化、赤铁矿化和碳酸盐化蚀变组合为主,该套蚀变组合与铀矿化呈正相关性,其中绿泥石化和赤铁矿化蚀变与铀矿化关系最为密切。在总结构造演化与铀矿化成因关系基础上建立找矿模型,进行了炭窑井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潜力分析。  相似文献   

15.
库布苏金矿床处于东准噶尔造山带南侧库布苏金矿带,区域内褶皱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构造线总体方向为NW~SE向展布,金矿体及矿脉受区域多阶段构造演化作用,含矿热液在后期挤压作用下从岩浆房沿早期入侵岩脉的边部裂隙运移至破碎部位并沉淀下来,矿体大多赋存于强应变构造带的次级断裂和裂隙中,含矿脉岩多具典型的黄铁矿化、硅化等蚀变特征,本文通过研究矿区构造特征以及含矿岩脉(闪长玢岩等)形态特征,总结矿区成矿标志及内在规律,为矿区及附近找矿提供较为详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丁世先  陈曦 《河南科学》2019,37(11):1848-1854
通过露宝寨银铅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研究,认为矿区位于熊耳山东段,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北古板块南缘华熊地体中部的熊耳山隆起带.华熊地体呈典型的盆、岭相间的盆岭地貌特征,熊耳山呈北东向隆起,南北两侧为北东向的洛宁盆地和潭头—嵩县盆地,成矿区带隶属熊耳山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该区查明矿体属陆相火山热液型矿床,成矿发生在火山盆地边缘隆起区的次火山岩发育区的构造系统,控矿构造主要有基底褶皱、断裂和次火山岩体构造等,矿体围岩呈充填贯入接触,主要类型为石英脉型,且矿化体类型较为单一.矿化体常有膨胀、收缩、分枝复合、尖灭再现或尖灭侧现的现象.古老的太古宇太华群地层中有强烈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部位是银多金属矿形成的有利区域背景条件;硅化、绢云母绿泥石化等蚀变,以及次生氧化物褐铁矿、铁锰矿等铁帽或铁锰帽等,是找矿的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17.
陈锦龙 《广东科技》2009,(14):279-280
通过对大沟谷金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的研究表明:矿体赋存在震旦系乐昌峡群变质岩中,严格受构造蚀变带控制,金矿化与黄铁矿化、钠长石化、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关系密切,矿床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8.
该区位于桐柏—大别山褶皱带东部,分布着丰富的铀矿产资源。区内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主要有硅化、萤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等。且蚀变强弱与矿化强度有关。铀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带控制,矿化主要赋存于硅化破碎带及蚀变花岗碎裂岩、角砾岩等构造岩中;同时在构造带上下盘或接触带中也见有不同程度的铀矿化;蚀变愈强矿化愈好。  相似文献   

19.
礼县铨水锑矿位于秦岭褶皱系礼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西段中部弧形构造转折部位,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鱼池坝组(D2y)和下泥盆统魏家磨组(D1wj),岩性以泥炭质、钙质板岩、石英砂岩及中厚层灰岩为主,锑矿体严格受区域构造F1两侧的平行次级构造控制。围岩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为主。辉锑矿与黄铁矿以粒状、松散状、浸染状、斑杂状出现,硅化常与辉锑矿化共生。断裂构造、中泥盆统地层及热液活动是控制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NW向次级构造蚀变带及区内化探异常发育部位是找矿有利地段。初步评价认为该锑矿成矿条件优越、化探异常发育、地表和浅部延伸稳定,具有较好的潜力,对西秦岭地区锑矿勘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干沙鄂博稀土多金属矿位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东段冷龙岭复背斜近轴部之毛藏古凸起的西段,是北祁连东段近年来发现并勘查的大型稀土矿。其围岩蚀变发育,类型多样。其中硅化、萤石化、方解石化、重晶石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黄铜矿化等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可作为找矿主要围岩蚀变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