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生物技术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市场需求的风云变幻,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越来越大,技术创新正在成为生物制药企业未来增长的主要源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单个企业间的竞争正在逐渐演变成联盟之间的技术竞争。本文分析并建立横向联盟技术创新模式、纵向联盟技术创新模式和补缺联盟技术创新模式,以此推进生物制药企业技术合作创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核心就是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供应链合作关系的界面结构的发展来说明在供应链企业中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合作的必然趋势,同时,分析了影响供应链合作关系形成的驱动力和环境因素,并提出了供应链合作关系与环境关系模型以及影响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多变量模型.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技术交易和商业化协作是学研方与企业合作创新的两种主要方式.本文通过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学研方和企业的合作创新方式及合作伙伴选择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学研方--企业合作创新方式的选择受技术本身的价值、创新的市场价值和学研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选择合作伙伴:技术交易时,企业并不在乎学研方的创新能力;商业化协作时,企业将选择创新能力强的学研方作为合作伙伴;而学研方更希望与技术学习能力强的企业合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1992—2016年第一申请人为企业的授权发明专利数据,通过手动整理申请人类别信息,构建合作研发模式指标,分析企业合作研发以及不同合作研发模式对企业高质量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企业合作研发并不能提高企业创新质量;但将合作研发区分为不同模式后,产学研合作相比其他合作模式产生的专利被引数量更高,表明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成果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使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替换被解释变量,以及增加控制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保持稳健。机制分析显示,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的机制是更高水平的信息共享。信息共享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质量,而与其他合作研发模式相比,产学研合作对信息共享的促进作用更大,因而能够显著提高合作创新质量。异质性分析揭示了产学研合作为何能够更好地促进信息共享,产学研合作中合作主体之间较弱的竞争关系,以及产学研合作技术的较强初创性和基础性特征均有利于提高合作者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本文的研究发现揭示了产学研合作对企业高质量创新的重要性,对于中国如何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对于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意义重大。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创新所需要的十大关键性资源,企业创新能力的度量主要从企业投入、生产、管理、营销、产出5个方面展开。本文构建了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概念模型中关系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企业间横向、纵向合作,官产学研合作以及公共创新平台的建设都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集群供应链技术创新行为实质上是一个多维度的动态演化发展过程.本文分别建立了集群供应链横向同质性企业群体和纵向异质性企业群体创新合作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维度下的集群供应链技术创新行为的演化路径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横向和纵向两个不同维度的集群供应链技术创新行为的演化结果主要受创新合作收益、创新投入成本、补偿收益和创新网络收益4个要素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影响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1):113-116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研究合作伙伴关系,就要首先研究影响合作伙伴关系发展的因素.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把这些影响因素分为决定性影响、较大影响、较小影响和影响很小4级;从系统动力学角度,以"合作"为考察核心,把这些因素按照合作的状态、合作的动力以及合作的约束条件分为三个大类.  相似文献   

8.
杨俊锋 《中国纺织》2007,(3):164-166
供应链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基本成熟。供应链管理已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了企业外部,已从企业内部信息化扩展到企业分销网络、战略合作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日趋紧密,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供应链合作风险是供应链风险的重要形式,意指合作中的一方或双方不遵循合作原则,使对方遭受损失的行为。已有对合作风险的讨论大部分集中在败德行为上,对合作破裂的风险很少涉及。实际上,一旦企业间合作关系破裂,意味着企业面临重新选择合作伙伴、重建运作流程、供货或营销中断的风险,而且,由于供应链风险的骨牌效应而波及到整条供应链,导致供应链遭受极大的损失甚至崩溃。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的市场竞争已经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上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好坏已经对供应链竞争力的强弱产生重要影响。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关系是供应链成员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其关系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关系好坏的取决于合作中的供给产品、技术能力和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作用,明确了在每一方面又存在多种影响因素,且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存在着差异,这些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供应链上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关系,最终决定了供应链运行的好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求得中原经济区各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权重值,然后以2010年各城市的数据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各城市的竞争力得分并进行了分析与等级划分。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层次分析法的结果进行了检验,在检验通过的基础上对中原经济区城市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由3个模块、9个要素、20个指标构成的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方法,对河北省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了现阶段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即大部分中小工业企业应以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模式为主,但也绝不能忽视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我国印刷专业人才资源欠缺、总体综合能力较低,提出了人才培养中急需改革与创新的几个方面,即改变对印刷行业固有的偏见,牢固树立"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积极构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丰富"校企合作"实践形式,大力推进印刷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及努力建设本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详细阐述了其各自的实践思路及做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R&D联盟企业知识转移的路径进行了研究,深入的分析了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构建了一个包含多个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引入知识转移效果和合作机制作为中介变量,深入剖析知识转移因素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提出相应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大样本数据进行路径验证。得出结论:知识转移效果和合作机制作为中介变量对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R&D联盟企业通过增强知识接收方的吸收能力和知识扩散方的传播能力来达到提高知识转移的效果,构建完善的联盟交易机制能够有效的促进联盟的知识转移的效率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国全部工业企业中37个行业的数据,实证研究了FDI对我国民族企业自主创新产生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随着外资进入程度的加强,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激烈,越有利于民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且这种促进作用因行业技术差距而异;此外,政府的援助程度越强,越有利于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且这种促进作用随着内外资企业之间技术差距的扩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6.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智力资本成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本文以2014年上市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智力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的生命周期中,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在成长期时,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较大。在成熟期时,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都正向显著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在衰退期时,人力资本和关系资本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以为上市制造业企业有效实施智力资本的积累,进一步实现企业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集群创新网络中,核心节点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其他企业更强,研究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对于集群升级至关重要。本文提出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概念,并构建其概念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对集群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创新能力传递速度和创新能力传递深度对集群升级促进作用显著;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吸收能力调节了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与集群升级的关系,并指出了研究结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in five European countries: Belgium, Germany, Norway, Portugal and Switzerland. We find that absorptive capacity, incoming spillovers, appropriability and risk-sharing are more important in an international context. Furthermor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positively influenced by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but remains unaffected by national cooperation. Despite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investigated countries, we find similar determinants and impacts of innovation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whether and how interfirm coopetition—the combination of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affect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competitive environments. We address this issue by introducing interfirm knowledge creation as a mediating mechanism based on knowledge creation theory and by examin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competitiveness and dysfunctional competition. The hypotheses are tested using survey data from a sample of 170 Chinese high-tech fir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terfirm knowledge creation mediates the impact of interfirm coopetition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firm coopetition and interfirm knowledge creation is stronger under higher levels of environmental competitiveness but weaker under higher levels of dysfunctional competition.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firm knowledge creatio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more evident under higher levels of environmental competitiveness. These findings enrich the interfirm coopetition literature, contribute to knowledge creation theory by extending it to the interfirm context, and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useful advice for enterprise manager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相似文献   

20.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该如何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便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从协同的角度进一步完善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理论基础,给出了企业创新协同系统的概念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素。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代表性的原则,从研发能力、财务能力、协同能力和产出能力四个方面,选取了15个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出了基于创新协同理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