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北京流动人口校外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 2005年9月至10月对260名14~20岁的校外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 校外青少年缺乏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技能;心理社会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性观念趋于开放,却没有使用安全套的意识.校外青少年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与家庭幸福、父母融洽、工作稳定、知识、生活技能以及心理社会能力中的情绪控制能力和同理能力成正相关.青少年的生活技能与母亲文化程度高,对家庭富裕程度满意,工作稳定,知识得分高,社会责任感强,人际关系好呈正相关.预防艾滋病能力与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工作稳定、知识、生活技能和心理社会能力中的情绪控制、同理能力、社会责任感呈正相关. 结论: 校外青少年是感染艾滋病的脆弱人群,把个人层面干预和社会结构层面干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降低他们的脆弱性.采取有效可行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心理社会能力是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各种能力,形成良好个性,更有利于他们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能在社会发展中把握机遇,把握自己。1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当今社会正处在改革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学习的压力,致使家庭、学校及社会舆论导向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偏差。主要表现如下。1.1认知偏差青少年学生不仅生活在学校中,同时也生活在社会中。随着身体的发育、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的成人感与独立性…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伤害行为(self-harm,SH)是人们通常在经历强烈情感苦痛之后做出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借。此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属情绪调节行为的一种方式。青少年SH对青少年的成长是不利的,严重.者可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育和学习等,甚至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系列不可预测的新问题。随着医学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人到老年,必然会丧失许多东西,因此可以说,老年人是社会的弱者,而老年病人又是弱中之最.但他们几十年来为社会、为国家、为家庭贡献了自己的全部,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尤其是对患病老年人更应该加倍爱护,而患病期间的老人确实更需要周围人的关心与爱护.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对病情估计得过于悲观,抱怨自己的疾病,表现出无价值感与无助感,情绪也起伏不定,甚至会和儿童一样,为一点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或发脾气.我们应该对老年病人怀有一颗爱心,关心他们,尊重他们,以助于化解他们的悲观情绪.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飞行员的生活评价参照标准(OOCFL)研究证实,其与多种心理社会因素具有相关性。与自己过去比组飞行员客观上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社会功能明显强,对物质生活条件,心、身健康,社会功能的满意程度明显的高,个性表现为自律性强,专业成就因素高。而与自己理想比组飞行员个性则表现为独立性明显的高,在家庭、工作经济方面发生的紧张性生活事件明显的多,且偏执情绪明显的高  相似文献   

6.
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病人焦虑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覃金荣 《广西医学》2005,27(6):937-937
恢复期住院精神病人其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逐渐恢复,对自己的现实状况及周围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此时,病人逐渐关心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关心与接纳,尤其担心自己未来的前途,怕别人耻笑,怕家庭与社会遗弃等,容易产生焦虑抑郁、退缩等负性情绪[1]。为此,我们对57例  相似文献   

7.
杨运菊 《基层医学论坛》2014,(33):4547-4548
性是一个身体和心理成熟的人的正常生理需要,但它必须符合其客观发展规律,即年龄令与社会道德,只有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道德观才能指导正确的性行为。在青少年中进行性健康知识的宣讲,进行性教育,使他们在青春期来临之际,正确看待自己的生理改变及心理变化,理性对待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对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未来生活和谐、婚姻美满、家庭和睦有着重要意义。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三部分。  相似文献   

8.
论情绪调节与成人情绪困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绪调节是人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机制,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同的心理学家对成人期的情绪进行了不同的阐述,如艾里克森、维仑特、莱文森等,普遍认为,成人存在生理机能下降与终身教育的迷思、工作与学习的混淆、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冲突等情绪困扰,需要成人增进自己的积极情绪体验、做情绪的主人、合理情绪重构以及建立自我支持系统,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与事业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郑诗华 《海南医学》2014,25(2):260-262
目的 探讨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发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72例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儿童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 4.0)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独生子女居多,有家庭糖尿病史患者居多(P<0.05);年龄和“三多一少”表现方面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6.28±11.26)分,相对较低.结论 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好发于女性、独生子女和有家族遗传史者,“三多一少”等表现较隐匿,临床防治应从患者心理、情绪、学校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肖爽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6):754-755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化,现代人类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在中小学生及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尤为突出。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表现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学习类、人际关系类、情绪类、人格障碍类及青春期性心理类。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贾喜平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8):104-105
家庭环境是影响个体性格、心理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1]。校外青少年作为青少年人群中特殊部分,是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他们生活水平较低,生活质量差,就业层次不高,缺少社会网络的支持和社会资源共享,因被社会严重边缘化而形成并依赖自己较封闭的"小圈子",在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时,较早地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缺乏对不良行为和诱惑的鉴别与抵抗力。相比在校学生,校外青少年在经济、文化、生理和心理等方面较脆  相似文献   

12.
张改珍  郭焕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1):1284-1285
<正> 外伤截瘫性病人大部分为青壮年,常给家属和患者造成心理和生活上的沉重负担。做好家庭康复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使他们重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1 心理护理 外伤性截瘫病人在经过治疗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后,身体各方面的情况逐渐平稳对自己的截瘫的现实从否认到逐渐承认,并开始考虑今后的生活,此时,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谈,有强烈的自卑感。患者认为自己已成为一个残废人,是家庭的累赘,社会的负担,故整天忧心忡忡,甚至拒绝治疗及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护理人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方法教会护理人员调节情绪的方法,保持良好的情绪。结果护理人员学会管理情绪,工作效率有提高,家庭生活也和谐。结论开展护理人员的情绪控制管理,对护理工作和家庭生活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青少年人群的抑郁情绪与情绪智力的关系,为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 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以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青少年情绪智力量表对1 732 例在校中学 生进行调查。结果 抑郁情绪总分和情绪智力总分在年级、独生子女、学生干部、家庭状况及父母的文化水 平层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抑郁情绪总分和各维度得分与情绪智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 (P <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控制性别、年级、独生子女、学生干部、家庭状况及父母的文化水平6 个因素后,情绪管理、情绪感知、情绪理解及情绪运用对抑郁情绪有预测作用(P <0.05)。结论 抑郁情绪与 情绪智力相关,提高青少年的情绪智力水平可减轻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据国家教委1989年的一份调查报告证实,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疾患率日趋增多,被调查的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高达20.23%。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孤独、空虚、无聊、焦虑、紧张、行为偏激等。这种心理疾患使得许多大学生心态失衡,情绪易于波动,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许多学生因此而厌学、恐学,学习成绩下降,考试不及格乃至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心理解剖的方法探讨乌鲁木齐独生子女情绪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选择2060例乌鲁木齐在校独生子女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逐步多回归分析。结果家庭因素、童年经历、学校因素、父母养育方式、生活事件与独生子女情绪障碍密切相关(P〈0.05或0.01)。结论独生子女存在一定情绪障碍,应关爱他们的身心发展,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少年是祖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青少年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享有更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他们表现出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求知欲,小小年纪就能做出令前辈都刮目相看的成绩。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有的学生对学习和未来没有明确目标,有的存在厌学情绪,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正确处理,甚至还可能受到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有原因的。1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原因1.1传统教育方式有许多不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农村留守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性问题行为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情绪性问题行为问卷对220名农村留守青少年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结构方程分析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情绪性问题行为间关系及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结果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情绪性问题行为呈负相关(β=-0.25,P < 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β=0.60,P < 0.01),社会支持与情绪性问题行为呈负相关(β=-0.45,P < 0.01)。社会支持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性行为问题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27。结论社会支持是减少农村留守青少年情绪性行为问题的关键。在实施提高留守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时,需要加强情感交流,增强支持感知,以帮助他们减少情绪性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抑郁症是青少年期主要情绪障碍之一,抑郁症不仅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业、社会功能,给其家庭带来负担,还是青少年自杀的最大危险因素.考虑到青少年抑郁症的危害,对其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情绪智力形成于婴幼儿时期,成熟于儿童和青少年期。在幼儿阶段进行情绪智力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情感氛围、教育孩子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