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柴胡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COX-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治疗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内异症动物模型,将成模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小柴胡汤组、丹那唑组及联合用药组(小柴胡汤 丹那唑),分别给药进行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分析各用药组在位、异位内膜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结果小柴胡汤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异位内膜COX-2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在位内膜,丹那唑组和对照组则正好相反,异位内膜COX-2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结论小柴胡汤治疗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异位内膜COX-2的表达,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杨帆  王燕  杨淑梅 《陕西中医》2011,32(11):1557-1558
目的:研究中药祛异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浆血栓烷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40只鼠龄为60d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内异症模型对照组(B组)、丹那唑组(C组)、祛异康组(D组),除正常对照组行开关腹手术外,其余3组均行造模术。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的异位内膜生长情况,以及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①祛异组、丹那唑组与模型组比较可以降低异位症大鼠血浆中TXB2的含量(P<0.05);②祛异组、丹那唑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显著升高异位症大鼠血浆中6-Keto-PGF1α的含量(P<0.05)。结论:祛异康能改善子宫异常收缩和子宫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减轻子宫缺血缺氧,痉挛、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3.
香桂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永玖  陈怡  虞和永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4):1108-1110
目的:研究中药香桂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鼠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以探讨香桂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分组后分别灌服生理盐水、香桂丸煎剂及丹那唑,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模型组外周血、腹腔液IL-8,TNF-α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香桂丸组及丹那唑组异位种植内膜组织质量、腹腔液巨噬细胞数量及IL-8,TNF-α含量均低于模型组;但香桂丸组与丹那唑组间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香桂丸可显著抑制异位内膜组织的生长,并对细胞因子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鉴冰  杨帆 《中医药学刊》2010,(9):1881-1883
目的:观察祛异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浆血栓烷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手术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祛异康组、丹那唑组。造模成功各组给药4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祛异康组、丹那唑组具有明显降低异位症大鼠血浆中TXB2的含量(P〈0.05);显著升高血浆中6-Keto-PGF1α的含量(P〈0.05)。结论:祛异康能明显抑制异位症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其治疗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异位症大鼠血浆中TXB2的含量及升高6-Keto-PGF1α的含量从而改善子宫异常收缩和子宫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减轻子宫缺血、缺氧、痉挛、疼痛症状而达到治疗内异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达那唑组、桂枝茯苓丸低、中、高剂量组,并设假手术组。给药30天后,采用 ELISA 法检测大鼠腹腔液中白介素-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含量。结果:桂枝茯苓丸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大鼠腹腔液中 IL -6水平(P <0.05),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腹腔液中 TNF -α含水平(P <0.05或 P <0.01)。结论:桂枝茯苓丸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较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祛异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中药祛异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机理.方法 将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造模成功后分别喂药4 W后于大鼠动情期眼球采血,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纤维蛋白原指标.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丹那唑组、祛异康组比较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祛异康组与丹那唑组比较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测定,可以确定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发病机理;祛异康能够改变EMS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全身和局部微循环,具有促使病灶吸收、减轻疼痛、抑制异位内膜生长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瑜  曹大农  李莉 《新中医》2014,46(6):207-209
目的:研究整合素β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温经化瘀散结中药复方对整合素β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中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造模对照组、丹那唑组、中药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造模采用自体移植法造模,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实验。空白对照组14只大鼠进行假手术,开腹后将一侧子宫角结扎,目的使假手术组达到与造模组均为单侧宫角子宫的生殖环境。监测模型大鼠的情况及检测模型大鼠及对照组大鼠的血清整合素β3和雌二醇(E2)、孕酮(P)、CA125。自体移植造模手术及假手术后1月始分别给予中药液(温经化瘀散结中药复方)、丹那唑、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8周。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造模对照组血P下降,CA125轻度升高,整合素β3表达下降(P0.05)。②丹那唑组与造模对照组比较CA125降低明显,而血P亦降低(P.05),整合素β3变化则无统计学差异;而中药组CA125较造模对照组亦有下降,与丹那唑组比较,血E2、P、整合素β3明显升高(P0.05)。③中药组E2、P、整合素β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整合素β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中的表达较正常大鼠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温经化瘀散结中药复方能干预整合素β3的表达,使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整合素β3表达升高,亦不会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E2和P水平,可能使得妊娠机率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药内异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腹腔液TNF-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内异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及对模型大鼠腹腔液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种植内膜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中药内异消治疗观察,丹那唑治疗对照,应用ELESA方法测定各组腹腔液TNF-α水平。结果:模型组腹腔液TNF-α含量显著高于假模型组,经过内异消、丹哪唑治疗后明显降低;治疗组异位病灶的大小显著小于模型组。结论:中药内异消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药物,通过降低大鼠腹腔液升高的TNF-α水平来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祛瘀解毒法治疗瘀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祛瘀解毒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方法临床研究:6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用祛瘀解毒方治疗)和对照组(为丹那唑治疗),观察治疗3个月前后症状、体征、妊娠率及白细胞介素-1(IL-1)、IL-6及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变化。实验研究:60只大鼠分为治疗组(用祛瘀解毒方)、对照组(用丹那唑)与空白组,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观察异位内膜腺上皮、在位内膜腺上皮及子宫肌层组织学评分。结果临床研究表明:治疗后痛经积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40±1.85和3.47±2.03;月经不调积分分别为1.67±2.04和3.73±1.72(P〈0.05),两组妊娠率分别为63.2%和23.5%(P〈0.05)。中药与丹那唑治疗后均显著降低IL-1、IL-6含量和EMAb的阳性率。实验研究表明中药与丹那唑均可增加异位内膜腺上皮、在位内膜腺上皮及子宫肌层组织学评分,说明可促进异位病灶细胞的Bax的表达;但中药对在位内膜及肌层组织无此作用。结论祛瘀解毒法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瘀蕴毒症候,其作用机理与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促进异位病灶细胞凋亡有关。提示祛瘀解毒方是治疗血瘀蕴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蠲痛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血清、腹腔液、异位内膜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的影响来阐述蠲痛饮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EMS大鼠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蠲痛饮高、中、低剂量组、丹那唑组、模型组、空白组等6组,给药实验组分别给予蠲痛饮高、中、低剂量和丹那唑灌胃,模型组及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观察蠲痛饮高、中、低剂量和丹那唑对EMS大鼠ICAM-1的影响.结果 丹那唑组和不同剂量蠲痛饮对大鼠异位组织体积大小和腹腔液ICAM-1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丹那唑和蠲痛饮高、中剂量降低EMS大鼠异位病灶ICAM-1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蠲痛饮可通过降低EMS大鼠腹腔液及异位内膜ICAM-1的水平,抑制异位组织的粘附而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发展,从而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