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液压绞车系统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对液压绞车的液压系统进行动态分析和控制精度分析,探讨了其液压系统主要参数的选择方法,以使进一步提高液压绞车动态性能和工作平稳性。  相似文献   

2.
张玺 《煤矿机电》1998,(3):36-37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和一次提升量的加大,煤矿摩擦轮提升机的使用量越来越大,约占提升设备的40%左右。为确保其安全经济运行,必须重视防滑问题,使其各项运行参数符合《规程》规定。因此,有必要对摩擦轮提升机的防滑条件和防滑安全系数进行分析研究,以便从设计、使用和管理方面采取措施,保证摩擦轮与提升钢丝绳之间不打滑。1摩擦传动原理如图所示:钢丝绳搭于提升机摩擦轮上,二者接触的一段弧所对应的围包角为α,该钢丝绳两侧所受的张力分别为T1、T2,提升钢丝绳与摩擦轮衬垫之间的摩擦系数为。摩擦力为F。摩擦轮提升机简图1-…  相似文献   

3.
侯波 《煤矿机电》1997,(4):37-39
浅议JK型矿井提升机的可靠性设计淮南矿业学院机械系侯波l可靠性设计的意义和模型框图JK型双滚筒提升机是目前缠绕式提升机中使用较多的机型,在煤矿中担负重要的运输任务,其可靠性对矿井生产有很大影响。因此,应对其进行可靠性设计,以实现机器较长时间的无故障运...  相似文献   

4.
卿公明 《矿山机械》1997,25(2):37-37
斗式提升机是矿山、冶金行业常用的重要运输机械。它主要用来提升中块、小块、粉状矿石或粒状物料,尤其在垂直或近于垂直输送散粒物料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现介绍其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1.链条摆动碰撞外壳的调整斗式提升机的外壳是用钢板焊接而成的,外壳箱上装有螺旋式拉紧装置。由于提升机长时间连续工作,链条与链轮齿的磨损,经常发生链条摆动碰撞外壳,如不及时处理会影响提升机的正常工作。要抑制这种情况,首先停止提升机提料,使提升机空运行;其次拉紧行程一个键节距,然后停车,到提升机中部观察链条拉紧程度,用脚力踏链…  相似文献   

5.
多绳摩擦提升机钢丝绳张力自动平衡装置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如海 《矿山机械》1999,27(2):30-32
指出了现有多绳摩擦提升机钢丝绳张力平衡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结构独特的具有较长的调节范围的自动平衡装置,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结构、主要技术参数、工业性试验情况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刘乃锡 《矿山机械》1995,(11):38-39
一、概述竖井提升主要采用多绳摩擦式和单绳缠绕式提升。二者相比,前者固然有钢丝绳直径小,安全性高,设备重量轻,塔式布置时占地面积少等优点,特别是深井重载时更为显著。但也有一定的缺点,如井塔基建费相对较高,建设时间较长,翻转式容器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一般要在井塔上安设交通工具,以便与地面联系。多绳摩擦提升应用范围受衬垫承受的压力及钢丝绳与衬垫之间许用摩擦系数的限制。为防止钢丝绳在主导轮上产生相对滑动,必须控制钢绳两端的最大拉力差或系统的加、减速度。提升高度300m以下不考虑采取增大摩擦系数或容器质…  相似文献   

7.
杨仕富 《矿山机械》2000,28(6):47-48
分析了现有矿井多采用的缠绕式提升机和摩擦式提升机所存在的缺点,由此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连续式提升机一旋斗式提升机,同时说明了它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它所具有的投资少、可靠性高、安全性好、效率高和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摩擦式提升机的首绳由于井筒中腐蚀介质及应力变化的作用,容易产生锈蚀、断丝等现象,当超过矿山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时,必须立即更换。首绳的更换工作比较繁琐,不但工作量大,工期较长,而且要确保安全可靠。下面以我矿主井的JKMD-4×4型落地式摩擦提升机为例,介绍一种旧绳带新绳的换绳方案。其施工程序如下:(l)开动提升机使空箕斗下行,使平衡锤至地表井口,卸下部分配重块,并保持首绳最大静张力差不变,以减少在天轮上的负荷;(2)新首绳全部在地表井口用钢支架架好,利用Zt风动绞车的牵引使新绳头翻过副天轮至平衡锤处。在平…  相似文献   

9.
丁正乙 《矿山机械》1996,24(6):20-22
为矿井提升展现一种电磁式无绳提升机。该设想是根据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利用电磁感应的效应产生浮力和推力,将这种电磁效应应用到矿井提升上,使提升容器与罐道壁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并在井筒中上升或下降。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协庄煤矿提升绞车电控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可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电除尘器收尘极板上粉尘的沉降规律,对提高电除尘技术的收集效率,扩大应用范围等具有现实意义。为此,通过设计的静电除尘器模型,进行了电除尘器收尘极板上粉尘沉降规律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收尘极板上,沉降的粉尘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呈现一定的规律:沿气流方向(水平),收尘极板的沉降粉尘前粗后细、前厚后薄;沿垂直方向上,沉降粉尘上细下粗、上薄下厚。其中风流速度对粉尘的沉降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对电除尘收尘方式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杨存智 《煤矿机械》2005,(11):62-64
液压缸的运动稳定性对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设备运行状态、加工产品的质量及自身的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对液压缸运动的动态性能和影响液压缸运动稳定性因素作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一些预防和抑制液压缸工作不稳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青龙矿构造发育规律及其演化对瓦斯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防和防止青龙矿瓦斯事故的发生,在系统整理、分析青龙矿地质资料和瓦斯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探讨了青龙矿构造发育规律及其演化特征,阐述了矿井瓦斯赋存的构造控制作用,并对瓦斯突出危险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青龙矿构造定型于燕山期,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复杂,逆断层发育,瓦斯含量较高,各煤层瓦斯含量几乎都大于10 m3/t;结合煤层埋深和构造煤分布规律分析认为井田西南部构造复杂区为瓦斯突出危险区,东部(浅部)为瓦斯突出威胁区。  相似文献   

14.
为把握绿色创新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研究脉络以及国内外研究差异,论文运用CiteSpace V软件,对2004—2019年SSCI和CNKI数据库中的2342篇绿色创新研究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2004—2019年国内外有关绿色创新研究的发文量持续上升,但总量上国内发文量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2)国内重要文献在被引频次上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国内外重要文献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上既存在相似性也存在异质性;3)演进过程上,国内研究共8个聚类演变,国外研究共11个聚类演变,不同的聚类出现的时间以及受关注程度各不相同,国外的聚类比国内聚类数量更多且涉及的面更广;4)国内外的热点主题均包括可持续发展,国内研究注重针对重大战略方针对特定对象开展绿色创新研究,国外则更关注气候变化、工业生态学、中国的绿色创新研究等主题;5)未来趋势上,国内着重研究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绿色创新效率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国外开始从动态能力等不同视角探究其对绿色创新能力以及绿色产品创新的重要影响。未来可通过加大支持鼓励我国学者开展更深层次的绿色创新研究,同时也要创新研究方法以及深化不同类型国家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与分析,研究对比了水玻璃、EDTA对氟碳铈矿与萤石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水玻璃对萤石抑制作用较强,对氟碳铈矿抑制作用较弱;EDTA对萤石抑制作用较强,对氟碳铈矿几乎没有抑制作用。采用EDTA为抑制剂时,氟碳铈矿和萤石浮选分离系数(12.66)远高于水玻璃(2.00),EDTA可实现对萤石的选择性抑制。XPS测试表明,水玻璃通过矿物表面吸附起到抑制作用,而EDTA通过络合溶解矿物表面金属阳离子起到抑制作用。EDTA络合氟碳铈矿表面Ce活性位点能力较弱,对OHA在氟碳铈矿表面的吸附影响较小,而EDTA络合萤石表面Ca活性位点能力强,大大降低萤石表面Ca活性位点密度,阻碍了OHA在其表面的吸附,从而达到选择性抑制效果,使二者高效分离。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乙硫氮作为捕收剂时有机大分子调整剂糊精、腐殖酸钠、阳离子瓜尔胶和DP115(改性聚丙烯酰胺有机大分子)不同加药顺序对典型硫化矿物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有机大分子调整剂与捕收剂乙硫氮的加药顺序对硫化矿物浮选的影响不同。与调整剂先加相比,乙硫氮先加时,糊精对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的抑制作用更强;腐殖酸钠对黄铜矿和方铅矿浮选的抑制作用不同程度增强,腐殖酸钠用量较低时对闪锌矿浮选的抑制作用减弱,而用量较高时则强烈抑制闪锌矿;阳离子瓜尔胶对黄铜矿和方铅矿浮选的抑制作用减弱,对闪锌矿浮选的抑制作用略强;DP115对黄铜矿浮选的抑制作用减弱,DP115用量低时对方铅矿浮选的抑制作用相当而对闪锌矿浮选的抑制作用减弱,用量较高时对方铅矿浮选的抑制作用更强而对闪锌矿浮选的抑制作用相当;糊精、腐殖酸钠、阳离子瓜尔胶和DP115对黄铁矿浮选的影响很小。研究结果可为部分硫化矿通过改变有机大分子调整剂与捕收剂的加药顺序提高矿物浮选分离的选择性和效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运输支架板车容易发生事故原因分析,确定现有轴承的不足之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并对板车的防滑性等进行了改进,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油酸钠和十二胺盐酸盐在长石和石英表面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亚川  张克仁 《矿冶工程》1993,13(2):27-30,33
对油酸钠和十二铵盐酸盐在长石和石英表面的吸附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油酸根离子在石英表面吸附,主要是静电作用的结果,而长石表面的油酸根离子除静电吸附外,还产生了化学吸附,生成了油酸铝。加入抑制剂后,石英表面的油酸吸附层被解吸,而长石表面的吸附层却大部分保留,成为加入胺类捕收剂的吸附活性区,活化了长石的浮选,造成了石英和长石的可浮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无机抑制剂硫酸锌及其与乙硫氮不同添加顺序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当先加入硫酸锌时,硫酸锌对闪锌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方铅矿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当硫酸锌后于乙硫氮加入时,对方铅矿的抑制作用减弱,而对闪锌矿的抑制作用增强。吸附量测定结果表明,乙硫氮强烈吸附在方铅矿表面,硫酸锌对乙硫氮在方铅矿表面吸附影响很小,而乙硫氮与闪锌矿表面作用较弱,吸附量较小。红外光谱研究表明,无论硫酸锌先加还是后加,均明显降低乙硫氮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而硫酸锌对乙硫氮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影响较小,特别是硫酸锌后加时对乙硫氮在方铅矿表面吸附强度的抑制作用减弱。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研究表明,与硫酸锌先加时相比,硫酸锌后加时,方铅矿表面吸附的氢氧化锌亲水胶体更少、乙硫氮略多,而闪锌矿表面吸附的氢氧化锌亲水胶体更多、乙硫氮更少。因此,硫酸锌后于乙硫氮添加时更有利于铅锌分离。  相似文献   

20.
烯丙基异丁基硫氨酯(ATC)是新一代酯类选矿药剂,它对黄铜矿捕收力强,黄铁矿捕收力弱,是铜硫分离的优良捕收剂。为了考察ATC对黄铜矿和黄铁矿分离的影响及吸附机理,在纯矿物浮选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动电位、吸附量测量试验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ATC在试验pH范围内对黄铜矿的捕收能力强于对黄铁矿的捕收能力;ATC的捕收力及选择性均强于传统捕收剂Z-200;在pH=9.0、ATC用量为11.8 mg/L时,黄铜矿与黄铁矿回收率相差55个百分点;矿浆pH对黄铜矿可浮性影响较小,对黄铁矿可浮性影响大;ATC用量对黄铜矿电位影响大,对黄铁矿电位影响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TC在黄铜矿表面是化学吸附,在黄铁矿表面是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