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K562耐药细胞的建立及相关蛋白表达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以  曹江  曾苏 《实验生物学报》2003,36(5):342-346
为研究肿瘤细胞发生多药耐药后蛋白整体水平表达的改变,将K562细胞与阿霉素(ADR)共同培养,逐渐增加药物浓度,最后建立耐阿霉素的细胞K562/ADR株。MTT法检测阿霉素(ADR)、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和长春新碱(VCR)对K562和K562/ADR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50)。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离K562和K562/ADR细胞的总蛋白,银染显色,分析差异蛋白,对部分蛋白点进行胶内酶解,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法得肽质量指纹图谱,用AutoMS-Fit软件查询NCBInr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表明K562细胞经ADR诱导后出现多药耐药现象,ADR、DDP、5-FU和VCR对K562/ADR细胞的IC50明显高于K562。将K562和K562/ADR的双向电泳图谱进行差异比较,初步鉴定仅在K562/ADR图谱上出现的蛋白是一些与细胞分裂、基因转录有关的蛋白质。这些蛋白的变化与耐药细胞的特性相关,可能与临床化疗的多药耐药现象有联系。  相似文献   

2.
成友军  孔天翰  董伟华 《蛇志》2006,18(3):173-177
目的从眼镜蛇毒组分CⅡ中寻找抗肿瘤有效组分并研究其对多药耐药K562/A02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用SephadexG-75、SephadexG-25层析法从蛇毒中分离、纯化抗肿瘤有效组分,经SDS-PAGE电泳、HPLC分析、鉴定,用MTT法观察细胞毒性作用。结果CⅡ-3-1(近似电泳纯)的LD50为(0.622±0.007)mg/kg。CⅡ-3-1对耐药K562/A02及敏感K562细胞均有抑制作用。结论中华眼镜蛇毒中组分CⅡ-3-1对K562及K562/A02细胞都有显著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劲海  孔天翰 《蛇志》2010,22(3):193-197
目的从舟山眼镜蛇(Naja atraCantor)蛇毒(snake venom,SV)中分离得蛇毒组分,探讨SV及其分离组分的LD50和抑制肿瘤的作用。方法采用凝胶柱层析方法从蛇毒中分离得到了前Ⅰ1、Ⅰ1、Ⅱ1、Ⅱ2、Ⅲ1、Ⅲ2及Ⅳ等7种组分。采用急性毒性实验、MTT法,研究SV及其7种SV分离组分的LD50和抑制肿瘤的作用。结果 SV经Sephadex G-50层析,可分离为前Ⅰ、Ⅰ、Ⅱ、Ⅲ及Ⅳ5个组分,根据峰面积大小排列:ⅢⅡⅠⅣ前Ⅰ。5个组分再经Sephadex G-25柱层析,可获得7个脱盐组分:前Ⅰ1、Ⅰ1、Ⅱ1、Ⅱ2、Ⅲ1、Ⅲ2及Ⅳ。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明确Ⅳ的毒性最大,其次为Ⅲ2及Ⅲ1,三者的LD50值均低于SV;而Ⅰ1、Ⅱ1、Ⅱ2的毒性均小于SV,前Ⅰ1几乎无毒。SV组分Ⅲ2和Ⅳ的抑瘤作用最强,在高浓度(20μg/ml)时对实验中的2种人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达到60%以上。结论从SV中分离得到了前Ⅰ1、Ⅰ1、Ⅱ1、Ⅱ2、Ⅲ1、Ⅲ2以及Ⅳ7种组分;组分Ⅳ毒性最强,依次为Ⅲ2Ⅲ1SVⅡ2Ⅱ1Ⅰ1前Ⅰ1;SV及其7种分离组分对2种人肿瘤细胞株(SGC-7901、A549)的生长抑制有一定的特异性,而不同的SV分离组分对同一肿瘤细胞抑制作用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周升铭  董伟华  孔天翰 《蛇志》2011,23(2):96-101
目的 比较3种流速的CM-Sepharose FF阳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舟山眼镜蛇(Naja naja atra)蛇毒(snake venom,SV)的柱效,为SV的分离纯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采用3种流速CM-Sepharose FF阳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舟山眼镜蛇蛇毒;(2)反向高效液相法分析各组分的纯度及内标法...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肿瘤细胞发生多药耐药后蛋白整体水平表达的改变,将K562细胞与阿霉素(ADR)共同培养,逐渐增加药物浓度,最后建立耐阿霉素的细胞K562/ADR株。MTT法检测阿霉素(ADR)、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和长春新碱(VCR)对K562和K562/ADR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_(50))。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离K562和K562/ADR细胞的总蛋白,银染显色,分析差异蛋白,对部分蛋白点进行胶内酶解,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法得肽质量指纹图谱,用AutoMS-Fit软件查询NCBInr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表明K562细胞经ADR诱导后出现多药耐药现象,ADR、DDP、5-FU和VCR对K562/ADR细胞的IC_(50)明显高于K562。将K562和K562/ADR的双向电泳图谱进行差异比较,初步鉴定仅在K562/ADR图谱上出现的蛋白是一些与细胞分裂、基因转录有关的蛋白质。这些蛋白的变化与耐药细胞的特性相关,可能与临床化疗的多药耐药现象有联系。  相似文献   

6.
用Sephadex G100分子筛法分离中药桑寄生中蛋白质,得到大分子量组分a和小分子量组分b;用CM-Sepharose Fast Flow分离桑寄生的大分子物质,得到四个部分:组分Ⅰ,Ⅱ,Ⅲ和Ⅳ。对以上各组分蛋白及其分子量用SDS-PAGE电泳确认;选用肝癌细胞Bel-7402,经MTT染色法检测了其抗肿瘤活性。初步得出实验结果:在我国中药桑寄生中分离到的组分Ⅱ(包含两种蛋白或亚基),分子量在31000和33000左右,具有抑制肝肿瘤细胞Bel-7402生长作用;组分Ⅲ中分子量在21000左右的蛋白抗肝肿瘤细胞Bel-7402作用不明显;组分Ⅳ中分子量小于14000的蛋白没有抗肿瘤作用,分子量为36000的蛋白的抗肿瘤作用有待进一步试验确定。  相似文献   

7.
β—榄香烯吗素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β-榄香烯吗素(PIC-BE)是抗癌新药β-榄香烯的水溶性衍生物。本观察了PIC-BE对多药耐药K562/ADM细胞系及其敏感细胞K562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结果显示,(1)K562/ADM细胞对ADM具有明显的抗性,与K562细胞相比,抗笥倍数约为40倍,而两对PIC-BE的IC50接近,无显差异;(2)PIC-BE(10.0-30.0μg/ml)对K562和K562/ADM细胞不仅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而且显地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呈相对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以上结果提示,PIC-BE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化合物,且已产生MDR的K562/ADM细胞对它不具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对竹节蓼石油醚部位分离所得组分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MTT法研究硅胶吸附层析分离所得组分对肿瘤细胞株PC-3、A549增殖的影响,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学,薄层色谱结合理化性质分析有效组分中的成分,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显示分离所得的5种组分中,C_(6-8)对PC-3有增殖抑制作用;C21-24、C_(25-28)对PC-3、A549有较强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关系,作用后细胞形态发生了明显改变,DAPI染色结果显示二者都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凋亡;薄层色谱分析出有效组分中共含5种化合物,其中单体C7鉴定为羽扇豆醇;C_(21-24)、C_(25-28)组分初步鉴定为甾体和三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条斑紫菜多糖体外抗肿瘤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应用生化技术分离和纯化条斑紫菜多糖,获得条斑紫菜多糖的2个组分,分别为PY-D1和PY-D2;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条斑紫菜多糖PY-D2处理4种人肿瘤细胞,通过MTT法观察条斑紫菜多糖PY-D2对4种人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条斑紫菜多糖PY-D2诱导HO-8910、MCF-7、K562和7721肿瘤细胞72h后,对其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效应,500mg/LPY-D2的抑制率分别为21.2%、23.6%、19.8%和21%(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PY-D2可以阻滞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于G0/G1期或G2/M期。结论:条斑紫菜多糖PY-D2具有抑制肿瘤细胞HO-8910、MCF-7、K562和7721生长的作用,其有关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江浙蝮蛇蛇毒中抗肿瘤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层析等分离技术从江浙蝮蛇蛇毒中分离纯化到一种抗肿瘤蛋白,经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分子量为58.2ku。MTT法测定该蛋白对K562细胞的LC50为4.96μg/mL,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能引起K562细胞的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典型的DNA梯状条带,实验结果表明该蛋白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液体振荡-静置两阶段发酵获得灵芝菌丝体,并采用硅胶柱色谱层析、反相柱层析和甲醇重结晶的方法,从中分离得到4个三萜类化合物。根据NMR、MS等波谱数据分析,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lanosta-7,9(11),24-trien-3α-acetoxy-26-oic acid(1)、灵芝酸R(2)、灵芝酸T(3)和灵芝酸S(4),其中化合物1的核磁信号全归属为首次报道。4个三萜类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抑制肿瘤细胞L1210及K562增殖的活性,且化合物1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为首次证实,其对肿瘤细胞L1210及K562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2.17μmol/L和54.79μmol/L。  相似文献   

12.
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跏2基因,构建重纽质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Westernblot、MTT法、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转染后K562细胞中bcr/abl融合基因、bcr/abl融合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生长增殖变化及细胞凋亡率,探索该基因的沉默表达对K562N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实验成功构建出能明显下调Shp2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重组质粒,转染K562细胞后,其bcr/abl融合基因及融合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K562细胞增殖活力被抑制(P〈0.05)、细胞凋亡水平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重组质粒可显著降低bcr/abl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抑制K562细胞的生物学效应,表明在细胞水平沉默Shp2有可能成为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3.
探讨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α(PTPα)在血液肿瘤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研究过量表达PTPα对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在裸鼠体内致瘤能力的改变.首先应用RT-PCR和Western 印迹检测3种不同类型造血系肿瘤细胞(K562、NB4、Jurkat T)中PTPα的表达水平.根据检测结果,选择K56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脂质体将 PTPα 真核表达载体转染K562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RT-PCR和Western 印迹验证过表达情况;经MTT法检测细胞增值能力的改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分化状态;并将阳性克隆细胞皮下接种裸鼠,观察 PTPα 基因转染前后细胞系在裸鼠体内的致瘤能力及瘤体的组织化学变化.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通过G418压力筛选获得了 PTPα 高表达多克隆细胞系K562-PTPα;经体外增殖实验分析,实验组K562-PTPα细胞与未转染组细胞K562和转染空载体组细胞K562-splice相比,细胞生长速度增快,G2/M期细胞比例增加( P <0.05),而细胞分化状态无明显变化;裸鼠体内致瘤实验显示,K562组、K562-splice组和K562 PTPα组平均瘤重分别为(1.1±0.3)g、(1.3±0.2)g和(2.5±0.5)g;病理切片显示,K562-PTPα组瘤体组织分化程度较对照组低、恶性程度高,细胞的致瘤能力增强( P <0.01).综上所述,过表达PTPα使K562细胞具有更强的体外增殖能力和体内致瘤性,表明PTPα可能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Xenorhabdus和Photorhabdus代谢产物体外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8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Xenorhabdus属和Photorhabdus属)的发酵液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从中筛选出活性较高的菌株一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CB6)。经有机溶剂萃取和硅胶柱层析对嗜线虫致病杆菌发酵液进行进一步分离,得到5个组分。用MTT法测定体外杀肿瘤细胞作用,发现其中2个组分具有抗肿瘤活性。组分3对HepG2、Hela、BGC-823、A-549、K562和HT-29的IC50分别等于3.1μg/ml、8.5μg/ml、2.1μg/ml、3.0μg/ml、4.4μg/ml和1.5μg/ml;组分5对HepG2、Hela、BGC-823、A-549、K562和HT-29的IC50分别等于0.1μg/ml、1.8μg/ml、0.1μg/ml、0.4μg/ml、1.2μg/ml和0.6μg/ml。同时发现抗肿瘤活性组分对正常人肺成纤维细胞MRC-5和正常人肝细胞L-02生长的影响很小。该研究在国内率先报道了嗜线虫致病杆菌发酵液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为新药物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AMP-scolopin 2的抗菌活性和抗癌机理。利用SUMO融合技术对AMP-scolopin 2进行了体外表达;采用抑菌圈、MTT、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分析了其抗菌活性、溶血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促凋亡作用。结果表明,成功表达并纯化了AMP-scolopin 2;AMP-scolopin 2对白血病细胞(K562)和肝细胞癌(Hep G2)具有抑制增殖和促凋亡作用,但对红细胞和正常细胞HEK293的影响很小;AMP-scolopin 2(40μmol/L)可以诱导K562(21.4%)和Hep G2(18.5%)细胞凋亡;此外,AMP-scolopin 2下调了与线粒体相关的凋亡蛋白pro-caspase-3、pro-caspase-9和pro-PARP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AMP-scolopin2可以通过线粒体caspase依赖性途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为寻找能有效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药物,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对Ams-11、Fw-13、Tul-17三种中药制剂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Tul-17处理细胞后药物累积程度的变化及细胞P糖蛋白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体外细胞实验筛选出的多药耐药逆转剂在体内的药效学,将其中Fw13用于人白血病K562/ADR裸鼠移植瘤逆转试验。结果:在无细胞毒性的剂量范围内,该三种中药制剂均能明显增强多药耐药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而且其逆转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Tu-17处理后,K562耐药细胞表达的P糖蛋白较对照降低1.5倍,对罗丹明123的累积量是对照的2.5倍。用Fw13治疗人白血病K562/ADR裸鼠移植瘤,可将硫酸长春新碱(VCR)对K562/ADR的抑瘤率从19.79%提高到86.59%,与单独VCR治疗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这三种中药制剂可望成为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在肿瘤化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白毛茛中生物碱的提取和HPL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毛茛根粉末经室温萃取后用HPLC分析其中的生物碱成分,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C18快速分离,该方法可准确测定白毛茛中主要的生物碱,包括小檗碱(berberine)和白毛莨碱(hydrastine)。萃取和HPLC分析还可用于其他几种生物碱的测定,包括氢化小蘖碱(canadine)、白毛莨分碱(hydrastinine)和巴马亭(palmatine),也可以应用于其它含小檗碱的植物根。Eclipse XDBC18快速分离柱采用等梯度分离,所有组分在15min内获得了高的分离度。  相似文献   

18.
分子筛层析作为分析蛋白质颗粒聚集物的一种有力工具,被用于研究重组乙肝表面抗原聚集物的形成。已去除聚集物的表面抗原放置在不同的理化条件下或经过不同的纯化方法处理后,应用HPLC分析其聚集物的形成。为研究发酵过程中是否形成表面抗原聚集物,酵母细胞破碎后立即用Sepharose 4 FF层析柱分离为不同的组分,并分别进行HPLC分析。结果发现,在纯化过程和酵母发酵阶段都有表面抗原聚集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把从玉米大斑病菌的1号小种菌株(99.2)中提取的粗毒素进行硅胶TL层析,分离到Ⅰ(Rf0.06)、Ⅱ(Rf0.21)、Ⅲ(Rf0.d5)、Ⅳ(R,0.60)、Ⅴ(Rf0.75)5种组分,分别对此5组分进行生物测定,发现组分Ⅱ对带Ht1基因的玉米具有较强的特异性。经对组分Ⅱ进行HPLC的进一步纯化,又可得到3种组分Ⅱ-1、Ⅱ-2、Ⅱ-3,其中只有Ⅱ-3具有特异致病活性。对Ⅱ-1、Ⅱ-2、Ⅱ-3进行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发现只有Ⅱ-3在300nm处有吸收峰,Ⅱ-1和Ⅱ-2的峰形相似,可能为类似物。  相似文献   

20.
彭岩  臧师竹  王亮  栾兰  李野  辛毅  张翠丽 《生物磁学》2011,(23):4447-4450
目的:探讨蝎毒粗粉及经初步纯化的蝎毒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Hela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Western Blotting,免疫细胞化学以及荧光标记的方法,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Hela细胞株的凋亡相关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蝎毒粗毒及经初步纯化的蝎毒具有诱导SMMC7721和Hela凋亡的作用。结论:蝎毒粗毒及经初步纯化的蝎毒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及Hela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