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鉴权、空中接口加密、端到端加密等多种安全技术,简要给出了TETRA系统中的密钥分配方式,最后给出了三种可能的TETRA系统的安全技术的发展或应用.  相似文献   

2.
TETRA网络安全保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ETRA作为最著名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之一,其高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介绍了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鉴权、空中接口加密、端到端加密等多种安全技术,讨论了非对称密钥的工作原理,并分析研究了TETRA系统安全技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
TETRA系统端到端加密方式中的密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标准的TETRA系统采用了一些安全方面的措施,但在系统内部信息仍然是以明文方式传输的,当遇上那些对信息传送的安全性非常敏感的用户必须进行端到端的加密时,标准的TETRA系统就不能满足安全的需求.文章对TETRA系统中端到端的加密中密钥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TETRA数字集群的安全保密体系,提出了端到端加密、密钥分配管理和共用集群(PAMR)安全虚拟专网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TETRA数字集群系统端到端保密通信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了TETRA数字集群系统的端到端保密通信技术,通过分析TETRA系统所面临着的安全威胁,提出了一种端到端加密的设计方案,包括密钥管理及移动台端到端的加密通信,实现了TETRA集群系统内从发送端用户到接收端用户间的信息通信全程保密.  相似文献   

6.
即时通信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其安全性和易用性是使用者关心的核心问题。分析了国内外主流即时通信的安全通信模型,并详细讨论了其中的消息加密和发送流程。易用性方面,给出了不同加密模式下群聊和多设备端在线场景中的消息转发原理,设计了端到端加密模式下的安全通信模型。最后分析了各种安全通信模型的适用场景,并提出了相应的选用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中分析了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安全威胁和加密机制,以国产GoTa 4G宽带多媒体集群系统为参考,提出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通用端端加密结构模型,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端端加密方案,并描述了设计思路及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8.
实现网络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密。数据加密是所有通信安全依赖的基础。本文叙述了在链路、节点和端-端三个通信层次上加密的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了TETRA数宇集群系统端到端保密通信,通过分析TETRA系统所面临着的安全威胁,对密钥管理中心及保密通信的终端进行了研究与设计。给出了一个完善的端到端保密通信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TETRA加密组通信的密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钥管理是策略驱动的,用于保护威胁与风险的平衡的一个域。通常情况下解决的方案是使用某些折中来完成一些安全目的。介绍TETRA端端加密系统中自动密钥管理的操作以及支持这些操作的底层机制,定义了一些术语。还描述了系统中所使用的密钥体的类型,如何分发、存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联,最后描述了一个典型的密钥转换操作。  相似文献   

11.
问题1、什么是BlackBerry业务? 答:BlackBerry业务指把用户在邮件服务器上的邮件,通过端到端加密的方式,主动实时的推送给移动终端的业务形式。用户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安全的回复、转发、新建电子邮件。  相似文献   

12.
曾辉 《电子技术》2023,(8):218-219
阐述利用密码学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方式,探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密码学技术应用,包括链路加密法、节点加密法、端到端加密法,从而可以有效地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13.
TETRA数字集群网安全保障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海琛 《通信技术》2010,43(7):106-111
从用户的可控性、通信的保密性和服务的可用性三个方面,对TETRA数字集群网安全保障体系进行了分析。首先,从鉴权、隐藏用户识别码、允许与禁用机制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对用户进行识别、保护和管控;其次,比较了空中接口加密、端到端加密、虚拟专网三种手段如何实现通信保密;最后,分析了物理环境、系统构架、频率保护、拥堵控制等安全因素对网络服务可用性的影响。并针对国内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就如何加强中国TETRA数字集群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峰 《量子电子学报》2010,27(3):373-377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安全不能单纯依靠加密来保证,从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角度,对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安全进行了分析,并对系统中主要应用的鉴权、密钥管理、空中接口加密、端到端加密等安全机制进行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5.
简析TETRA系统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TETRA系统的安全功能备受关注当前,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TETRA系统)开始受到我国有关部门和广大用户的青睐,上海市公安局建成了我国第一套TETRA系统并正式开通运行,接着又有一些TETRA系统专用网纷纷建成使用。北京正通公司和诺基亚公司采用TETRA系统共同建设北京市政务移动通信专用网,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公安、水利、轻轨、地铁和民航等部门都开始对TETRA系统发生兴趣。在谈到TETRA系统时,人们十分关心TETRA系统的功能,尤其是关心它的安全性。的确,TETRA的供应商一直把TETRA的安全性功能作为一个重要优点介绍给客…  相似文献   

16.
许江 《现代传输》2023,(3):54-57
为了提升通信信息传输的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同态加密的通信信息队列加密传输技术。在通信信息传输之前,首先采用Paillier密码技术加密处理通信信息,实现对通信信息的同态加密,保证通信信息的安全性;然后基于通信信息队列传输特性,通过Producer端和Broker端实现通信信息队列的加密传输,提高现有网络环境下通信信息队列加密传输数据的处理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技术能够为通信信息的安全访问与隐私保护提供支持,有效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加密是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有效手段,以Novell网为背景,讨论了Novell网的数据加密方式,提出了Novell网通信加密系统模式,并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在Novell网的用户之间实现了端-端数据加密。  相似文献   

18.
李霞  黄元波 《信息通信》2008,21(3):15-17
本文讨论了GPON的加密安全技术,主要介绍了两种加密算法AES算法和NTRU算法。针对GPON的信息安全问题,给出了一种改进的数据加密方案,并重点提到了新的安全加密机制。在GPON系统中,利用非对称加密算法确保系统安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移动通信》2010,(19):85-85
9月初,杭州研发中心与全球其他研发中心一起推出了在软件和系统层面已经完备的TETRA2系统,据悉,支持TETRA2数字集群业务的终端也将于今年年底推出。届时,端到端的TETRA2解决方案将可以实现正式的商用。TETRA2在50kHz的频段下,速度可达到120kbps,而其理论值达可到250kpbs~260kbps,平均下来能达到200kbps左右。而第一批TETRA2很有可能在摩托罗拉原有客户英国Airwave(全球最大的TETRA系统)、上海公安局、2012伦敦奥运会中间产生。  相似文献   

20.
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安全威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杨义先 《移动通信》2005,29(3):22-24
TETRA系统的安全体系源于对TETRA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分析和特殊用户的特殊需求,因此,对TETRA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进行分析非常重要。文章给出了TETRA系统的标准接口,详细分析了TETRA系统面临的威胁和攻击手段,并给出了可能的防止攻击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