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高强混凝土技术状况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剖析高强混凝土技术发展入手,阐明了现代高强混凝土的完整含义;列举分析了现代高强混凝土技术的普遍水平和最高水平;回顾评价了高强混凝土核心技术———配制技术;展望了现代高强混凝土技术的近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 高强混凝土作为一种技术经济效益显著的新材料在国内外得到了重视和发展。美国的钢筋混凝土协会为发展高强混凝土在1979年成立了专门的AC1363委员会。苏联对应用高强混凝土的技术经济效益作了专门的研究。日本应用高温混凝土的工程逐年增加。高强混凝土的国际会议已举行过三次。我国上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学会1987年10月也在柳州召开了《现代预应力混凝土及高强混凝土学术研讨会》。这里,就我国应用和发展高强混凝土的概况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3.
刘红 《江西建材》2010,(1):18-19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适应了高层重载次跨度等现代土木工程对结构强度高月J度大耐久性好的要求,同时满足现代化生产施工,是钢筋混凝土工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阐述了国内外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概况;重点对钢纤维混凝土胡管混凝土以及钢骨混凝土作了分绍  相似文献   

4.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适应了高层、重载、大跨度等现代土木工程对结构强度高、刚度、耐久性好的要求,同时满足现代化生产施工,是钢筋混凝土工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阐述了国内外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概况;重点对钢纤维混凝土、钢管混凝土以及钢骨混凝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迅速发展,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但目前还没有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泵送的沿程压力损失的计算方法,本文涉及所研制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泵送粘阻力现场检测设备,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出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泵送粘阻力,为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泵送的设备选型及混凝土输送管道的布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国外高强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合介绍了国际上高强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现状,高强混凝土的配制技术与性能,高强混凝土在工程结构应用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国际预应力混凝土联合会与欧洲混凝土委员会建议的有关发展高强混凝土技术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课题。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高强混凝土配制的主要技术途径和配合比参数的合理选择,详细介绍了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利用不同品种水泥、粉煤灰、矿粉、硅粉等掺量的混凝土正交试验,初步得出高强混凝土的优化配比。并通过现代多组分混凝土理论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高强混凝土配制的主要技术途径和配合比参数的合理选择,详细介绍了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利用不同品种水泥、粉煤灰、矿粉、硅粉等掺量的混凝土正交试验,初步得出高强混凝土的优化配比。并通过现代多组分混凝土理论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96,自引:6,他引:90  
对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的发展现状作了简要介绍。着重评述了在我国高层建筑(最高达72层)、大跨度拱桥(最大跨度达420m)和地铁车站等工程中应用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成就。工程实践表明,钢管混凝土既是一种高强、高性能结构材料,也是一种高效施工技术。钢管混凝土技术与现代高强混凝土技术和泵灌混凝土技术三者的结合,将会对未来土木工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光荣  陈涛  刘昆吾 《混凝土》2011,(2):142-144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迅速发展,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黏度大、泵送阻力高、泵送效率低,使其泵送难度极大,因此,选择合适的高强,耐磨混凝土输送管也至关重要.在深圳蔡屋围京基金融中心工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超高泵送施工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低阻力混凝土输送管选材、不同位置输送管接头连接形式的选型和现场...  相似文献   

11.
宋少民  贾博雅 《建筑技术》2012,43(8):755-757
在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越大,混凝土强度和抗碳化性能下降幅度越大,而膨胀剂的加入对大掺量混凝土强度有改善作用,对自然碳化性能影响不大,但可提高抵抗强制碳化能力。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发展规律表明其强度验收龄期应延迟到90 d。得出一个最优辅助胶凝材料掺量组合,粉煤灰掺量为50%~60%,膨胀剂掺量为6%,在此条件下胶凝材料具有良好的膨胀与强度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裂缝及提高混凝土韧性,采用了在混凝土中混掺两种纤维的方法,通过试验确定了纤维的最佳掺加工艺及掺量,研究了纤维二元混合时对混凝土强度的混合系数,比较了混合纤维混凝土和单掺纤维混凝土及普通混凝土的早期抗开裂效果.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本构关系及其分析软件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混凝土具有耐久性好、可模性好、硬化后抗压强度较高等优点,对现有的混凝土本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用于混凝土结构分析的几种有限元软件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对混凝土本构关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结构用纤维增强聚合物在国外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顾履恭 《建筑技术》2001,32(5):310-313
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具有强度高、徐变小、弹性模量适中、耐腐蚀性能好等优点,可替代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预应力钢筋以及加固混凝土结构用的外粘钢板。对FRP的研究和应用已在发达国家中积极展开,我国也开始对此进行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雍定红 《城市建筑》2013,(10):294-297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是跨行业、跨学科、互相渗透的非常广泛的领域。水泥混凝土由于具有强度高、原材料储量大、可塑性能优异、成本低廉等特点,在土木工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它是由水泥、砂、石、添加剂、外加剂和适量水混合逐渐硬化形成的人工石材。混凝土的强度是指混凝土受力达到破坏极限时的应力值及结构中混凝土是否达到的"期望强度"。本文现就如今工程中常用的混凝土强度检验的方法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6.
崔变凤 《市政技术》2005,23(3):160-161,172
以石蜡、亚麻籽油为主要原料研制的混凝土养护剂是以混凝土强度和失水率为评价指标,来确定养护剂的最佳配合比。试验研究表明,该养护剂可以有效地保持混凝土中的水份。混凝土在此种养护措施的条件下,强度比标准养护的混凝土强度略低或基本持平,可以有效保证混凝土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s of high‐rise buildings when designed to different material strengths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o represent the modern high‐rise construction, five 60‐story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with varying concrete strengths, ranging from 45 MPa to 110 MPa, are designed and detailed to fine accuracy keeping almost equal periods of vibration. Detailed fiber‐based simulation models are developed to assess the relativ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reference structures using 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es and fragility functions. It is concluded that a considerable saving in construction cost and gain in useable area are attained with increasing concrete strength. The safety margins of high‐strength concrete in tall structures may exceed those of normal‐strength concrete buildings, particularly at high ground motion intensity levels.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is systematic study may help designers to arrive at cost‐effective designs for high‐rise buildings in earthquake‐prone regions without jeopardizing safety at different performance level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导热系数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了研究基于现代施工工艺制成的混凝土导热系数,通过稳态平板导热仪对多种混凝土(包括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再生混凝土以及配筋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导热系数试验,考察了包括骨料体积分数、水灰比、骨料类型、外掺料掺量、温度、干湿状态及钢筋体积分数等因素对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影响;进一步考察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影响.通过这些因素的显著性分析,得到了各因素对混凝土导热系数影响的显著性大小依次为:干湿状态、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温度、骨料体积分数、骨料类型、钢筋体积分数、水灰比、掺和料种类.  相似文献   

19.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由于真正做到了依据分散水泥作用机理设计有效的分子结构,具有超分散性,能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而不引起明显缓凝,低掺量下发挥较高的塑化效果,流动性保持性好,对混凝土增强效果显著,能降低混凝土收缩等技术性能特点,赋予了混凝土出色的施工和易性、良好的强度发展、优良的耐久性、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具有良好的综合技术性能优势及环保特点,符合现代化混凝土工程的需要。但随着当今石油资源的减少以及人们对外加剂功能多样化的需求,需要对多功能的聚羧酸减水剂进行研究,例如具有减水减缩的超枝化聚羧酸减水剂。  相似文献   

20.
李显宇 《建筑节能》2007,35(11):38-41
结合国内外水泥和混凝土发展现状,论述了21世纪初期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发展的主要特征,分析了水泥混凝土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几种有发展前景的硅酸盐水泥和混凝土,说明了水泥混凝土使用数量的发展规律,提出了几点关于水泥混凝土发展方向的结论.目前水泥性能改善的重点是"绿色化"和"耐久性"方面;混凝土的发展趋势为:高强化、高性能化、绿色化、高技术化.水泥消耗量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当经济和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均水泥消耗量不再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