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初期费孝通老先生高瞻远瞩,提出了"小城镇,大战略"的观点,现已在中国受到普遍关注.诚然,作为乡村之首,城市之尾的小城镇,是联系中国城市和广大乡村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2.
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小城镇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中央提出中国城镇化应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专家们认为这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科学反映国际城市化的经验.到2020年,我国将有几亿农民待转化为城镇居民,面对人口、就业、住房、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只有有重点的又大量的发展小城镇,发展县域经济,才能较顺利地完成上述任务."小城镇、大战略"的概括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3.
蓝枫 《城乡建设》2007,(7):28-30
为了推进西部市场化进程,改善环境,减少贫困,实现西部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与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于2002年12月5日在北京签署了"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济适用技术及示范"项目合同,为期5年.  相似文献   

4.
2017年12月19日,四川省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2017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四川省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何健,省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25个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各牵头单位在新形势下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打算,审议通过了《2018年度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培育创建特色镇实施方案》《"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拓展工作方案》和《四川省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程》.《实施方案》明确指出,"百镇建设行动"小城镇新增300个,新增30个左右省级特色小城镇和10个左右国家级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建设部与荷兰政府开始实施"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济适用技术及示范"双边项目,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价格收费政策"进行研究,提供咨询意见,包括西部地区小城镇的供水价格改革政策、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改革政策.目前,研究工作已完成了国内外调研,协助项目10个示范地制定了价格、收费方案和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6.
盖艺方  尹豪 《风景园林》2018,25(8):86-90
中国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如今的热点问题。以英国为例,通过对小城镇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特征研究发现:"人口集中化"时期,工业化的推进为小城镇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在"人口分散化"时期,政府的宏观调控使小城镇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研究结果表明英国成功"特色小镇"的特征与其历史进程中的积累息息相关,并给予了中国特色小镇的建设热潮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21世纪的中国,小城镇的发展将成为加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中流砥柱.作为"城市之尾,农村之首"的小城镇,其发展将为我国1.5亿农村富裕劳动力提供出路,有助于妥善处理"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同时也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中,中国农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付出了许多.然而现实问题是中国的城乡差别确越来越大,显然是一些政策出现了问题.政策的颁布具有明显的"城市倾向"特征.这其中特别体现在对农村失地农民的补偿方式上.公共政策无非需要在公平与效率之间达成平衡,公平为首或效率为主取决于决策者的价值观.通过分析"城市倾向"在实践中的体现,评估我国现有的失地农民的补偿政策,提出了对城镇化进程中一些政策的建议,提出政策应当重视公平问题,应当重视小城镇的发展,并考虑将小城镇的发展与农民宅基地的流转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2021欢迎订阅     
正小城镇建設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会刊中国建筑学会村镇建设分会会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9-148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4418/TU1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5562编辑部订阅订阅热线:010-68340120/88362101电子信箱:xczjs@vip.sina.com bj_xczjs@vip.163.com网站:www.dosct.cn3电子刊订阅公众号:关注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小城镇建设杂志",在底菜单"关于我们"中点击"电子杂志",根据说明进行购买,10元/期。网站:登录博看网(bookan.com.cn),搜索刊名"小城镇建设"购买,10元/期。  相似文献   

10.
中外小城镇建设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比研究了中外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存在的主要差异,特别是其中比较成功的发展模式与特点.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强调应重视小城镇建设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小城镇:不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小城镇建设特色;树立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保证中国小城镇的快速健康发展.提出在此基础上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1.
周鼎  娄华东 《中华民居》2011,(11):11-17
从八十年代初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小城镇,大问题",到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再到十七大报告指出的"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得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深刻表明了国家始终把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山东省新泰市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加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思想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不断增强"小城镇、大战略"的意识,牢固树立了"抓小城镇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努力把建设小城镇作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了全市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伴随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中小城市的发展成为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阵地.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定调为"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并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等重大决策,2016年2月发布的《国务国务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若干意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为中小城市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有专家提出了"小城镇"方案,即以"小城镇"尤其是新建的"小城镇"来吸纳在一线城市中"告老返乡"的农民工。据调查,不少农民工对将来的打算是:趁现在做得动,存一笔钱,将来回老家去开个小店。所以,以星罗密布的小城镇代替一线城市来作为农民工养老之地,这样的政策思路看起来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15.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建设宜居小城镇是人们追求宜居生活环境和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双重需求。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宜居性评价相关研究进展,在分析现行宜居城市评价标准对小城镇宜居性评价适用性和现有宜居小城镇评价研究与小城镇发展匹配度的基础上,结合小城镇发展特征,构建了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公共安全保障、公共空间品质、特色文化认同和城镇发展动力六大项指标的宜居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宜居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宜居小城镇建设进行实证研究,讨论了宜居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拓宽了宜居小城镇评价与建设的定量化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财建[2011]341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委、局):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稳妥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促进我国小城镇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决定"十二五"期间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制定如下实施意见:一、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的重要意义小城镇是中国特色城镇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战略实施,我国小城镇得到了较快发展,积聚人口规模不断增加,有效促进了改善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但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发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小城镇的形态来看,小城镇系统还很零碎,还没有达到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当务之急是要建全系统,按照中国城镇化"大飞机"的要求,有组织、有内容、有系统地整合中国小城镇"零部件"。并倡导小城镇建设以科学性、系统性、差异化来解决问题,不能单凭主观想象以及经验和直觉规划建设,而是依靠实际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系统总结、科学分析,找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寻找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探索中,我国把积极引导和加强小城镇建设工作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策略。这种"自下而上型"的城市化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发展道路。小城镇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城市化道路必然而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必须突出中国特色 何谓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里特别强调了"中国特色",即有别于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进程.这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科技发展重大专项研究",对小城镇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小城镇规划与标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化、小城镇环境保护与资源能源合理利用关键技术以及小城镇科技示范等重大问题展开了全面研究.目前,此项研究正在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