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提出将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基因表达式程序设计(GEP)算法相结合的EMD&GEP预测法应用于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中,消除负荷样本中的伪数据,并对负荷样本序列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得到不同频段的本征模态分量(IMF)和负荷剩余分量.运用基因表达式程序设计算法的灵活表达能力,把分解得到的不同频段的各负荷本征模态分量及负荷剩余分量中所对应的不同日、同一时刻的负荷序列作为样本,进行分时预测.把各负荷本征模态分量和负荷剩余分量中相对应的预测结果进行重构,作为各时刻负荷的最终预测值.EMD克服了小波分析中小波基选取困难的不足,结果表明各负荷本征模态分量能较准确反映负荷特征,而且经比较,EMD&GEP预测法比小波分析和GEP算法相结合的预测方法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动态神经网络与BP型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混合模型进行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方法。首先运用EMD将非平稳的负荷序列分解,然后根据分解后各分量的特点构造不同的动态神经网络对各分量分别进行预测,最后对各分量预测结果采用BP网络进行重构得到最终预测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提出将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基因表达式程序设计(GEP)算法相结合的EMD&GEP预测法应用于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中,消除负荷样本中的伪数据,并对负荷样本序列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得到不同频段的本征模态分量(IMF)和负荷剩余分量。运用基因表达式程序设计算法的灵活表达能力,把分解得到的不同频段的各负荷本征模态分量及负荷剩余分量中所对应的不同日、同一时刻的负荷序列作为样本,进行分时预测。把各负荷本征模态分量和负荷剩余分量中相对应的预测结果进行重构,作为各时刻负荷的最终预测值。EMD克服了小波分析中小波基选取困难的不足,结果表明各负荷本征模态分量能较准确反映负荷特征,而且经比较,EMD&GEP预测法比小波分析和GEP算法相结合的预测方法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4.
提出将经验模态分解法(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与自回归动平均(autoregressive and moving average,ARMA)时序分析相结合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利用EMD算法对负荷序列进行分解,再对分解得到的每一个基本模式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别进行ARMA预测,以改善短期负荷预测的效果。以我国某地区2008年夏季负荷高峰段的用电负荷预测为例,应用提出的预测方法对各负荷分量进行单独预测,得到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短期负荷预测将显著改善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短期电力负荷具有不平稳、随机性强等特点,传统的负荷预测方法在建模中常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为提高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ment-ary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CEEMD)、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和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方法组合而成的CEEMD-LSTM-MLR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将电力负荷数据通过CEEMD分解为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将复杂的高频分量通过经贝叶斯优化的LSTM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周期性的低频分量通过MLR方法进行预测,最后将各分量叠加重构得到最终预测结果。通过算例分析,一方面将不同分解方法进行对比,一方面将不同模型进行对比并探究贝叶斯调参对结果的影响,验证了所提模型更具可靠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电网工程导线价格具有非线性和非平稳性特征,导致其价格预测难度大、预测精度低,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EEMD-ARMA预测模型.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对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进行改进,通过EEMD将历史价格分解为平稳的、周期波动的若干价格分量,并以此作为输入,利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uto regressive and moving average model,ARMA)对各分量进行价格预测,最后将各预测分量叠加得到预测值.以630/45导线的历史数据为样本,通过EMD-ARMA与EEMD-ARMA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及误差分析,验证了所采用的EEMD-ARMA算法较EMD-ARMA算法的预测精度更高,其预测结果对于工程造价管控和设备材料招投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短期风速预测精度,提出改进经验模态分解法(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相结合的短期风速预测模型。首先,利用极值点对称延拓法对预处理过的风速序列进行处理,以抑制传统EMD在分解过程中所引起的边缘效应,并引用分段三次埃米特插值法解决传统EMD包络线的过冲或欠冲问题;然后,利用改进EMD将风速序列分解成各本征模态(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再针对各分量分别构建各自的RBFNN模型进行预测;最后,将各分量的预测结果进行重构、叠加,得到最终的原始风速预测值。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EMD-RBFNN预测模型能有效地提高风速预测精度,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金良  谭忠富 《电网技术》2011,35(9):181-187
为提高短期电力负荷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计量经济学模型和神经网络混沌模型的组合预测方法.首先,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将负荷序列分解成一系列本征模态函数及余项;其次,针对不同分量的特性,建立不同的模型进行预测;最后,将所有分量的预测值求和作为最终的预测结果.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新泽西州-马里兰州(Pennsyl...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负荷预测方法精度不高的问题,为准确捕捉到负荷数据波动的规律,提出了一种两阶段负荷预测方法。第1阶段首先用变分模态分解(VMD)对原始负荷序列进行分解,得到分解处理后的残差分量,再采用时变滤波经验模态分解(TVF-EMD)方法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对全部子序列分别建立深度极限学习机(DELM)模型,同时利用鹈鹕优化算法(POA)进行参数寻优,叠加各子序列的预测值得到初始负荷预测值。第2阶段采用POA-DELM模型对误差分量进行预测;然后将第一阶段中所有子序列预测值和误差预测值作为特征输入到高斯过程回归(GPR)模型中,得到负荷最终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两阶段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对比模型的4%~77%、4%~76%,而平均百分比误差(MAPE)仅为0.067 8%,可有效提高电力负荷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与特征相关分析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与特征相关分析的短期负荷预测新方法。该方法从分解负荷序列入手,采用经验模态分解将原始负荷时间序列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本征模函数(IMF)分量和残差分量,以弱化复杂影响因素环境下原始序列的波动性,获取更具规律性的分量。然后运用最小冗余度最大相关性标准(mRMR)技术分析各IMF分量和日类型、天气、电价等特征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获得最佳特征集。最后采用基于智能算法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负荷预测模型对各经验模态分量进行预测,并将各分量预测结果叠加得到最终负荷预测值。以某电网实际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组合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对外部因素敏感的短期负荷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为了快速、准确预测具有随机性的电力负荷,引入经验模式分解和极限学习机组合负荷预测算法。首先,利用EMD将非平稳负荷序列分解成一系列相对平稳的分量,减少不同负荷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影响;然后针对各分量的不同特性,利用ELM具有预测能力强、计算时间短、计算准确性高等特点建立不同的预测模型,分别预测各分量值;最后组合ELM预测的各分量值,得到最终预测结果。仿真算例表明,EMD和ELM组合预测方法较传统单一神经网络方法在短期负荷预测精度和运算时间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常用负荷分析方法多依赖主观经验,而经典经验模式分解有时出现混频现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因散经验模式分解的电力负荷混合预测方法。首先,采用经验模式分解的改进算法——因散经验模式分解将负荷序列分解,这样可以自适应地将目标序列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内在模式,因此能够克服依赖主观经验的缺点。然后,将这些内在模式基于fine-to-coarse重构为高频、低频和趋势3个分量。在对各分量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自回归移动平均和线性回归模型对其进行预测。最后,将3个分量的预测结果叠加作为最终的预测值。利用上述方法对某电网进行24点负荷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负荷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兰华  朱锋 《黑龙江电力》2012,34(4):241-245
为了提高预测具有周期性和随机性的电力负荷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式分析(EMD)与粗糙集及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EMD的自适应性,自动地将目标负荷序列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内在模式分量.考虑影响电力负荷的气象因子和模式分量信息量较大,利用粗糙集进行了属性约简,约简后的各个分量采用相匹配BP神经网络模型分别进行预测,然后,相加各分量预测值得到最终预测结果.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与EMD - BP模型预测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EMD和SVM的短期负荷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有效预测具有一定周期性和随机性的非平稳时间序列性的电力负荷,提高预测精度,提出了结合经验模式分解(EMD)和支持向量机(SVM)的短期负荷预测法。该法运用EMD将负荷序列分解成若干个不同频率的平稳分量,分解后的分量突出了原负荷的局部特征,能更明显的看出原负荷序列的周期项、随机项和趋势项;根据各个分量的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SVM参数和核函数构造不同的支持向量机分别预测;由SVM对各分量的预测值组合得到最终预测值。仿真试验表明,此方法与单一的SVM预测法及BP神经网络预测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推广能力。  相似文献   

15.
考虑用户负荷时间序列基数小、波动性与随机性强、难以取得较高预测精度的特点,建立基于经验模式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与分位数回归森林(Quantile Regression Forest, QRF)的用户负荷概率密度组合预测模型,以提高用户负荷预测精度。首先,采用EMD信号处理算法对用户负荷原始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解处理,计算各模态函数样本熵值并根据样本熵大小对模态函数进行重构。其次,对重构分量分别建立QRF用户负荷预测模型,叠加不同分量预测结果从而获得预测值的条件分布。最后,利用核密度估计输出任意时刻用户负荷概率密度预测结果。相对于确定性点预测方法,概率密度预测具有描述用户负荷未来可能的波动范围及不确定性等优势,且算例测试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在电网安全运行和制定合理调度计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电力负荷时间序列预测的准确度,提出了一种由完整自适应噪声集成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 CEEMDAN)和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based on attention mechanism, LSTM-Attention)相结合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完整自适应噪声集成经验模态分解有效地将负荷时间序列分解成多个层次规律平稳的本征模态分量,并通过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极大值,结合镜像延拓方法抑制边界效应,提高分解精度,同时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自适应地提取电力负荷数据输入特征并分配权重进行预测,最后各预测模态分量叠加重构后获得最终预测结果。通过不同实际电力负荷季节数据分别进行实验,并与其他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结果分析进行比较,验证了该预测方法在电力负荷预测精度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提升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对于指导电力系统的生产计划、经济调度以及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和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利用VMD算法将负荷序列分解成不同的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IMF),每个IMF结合LSTM进行预测,将各部分预测结果叠加得到VMD-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分析实验结果,相比单一LSTM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组合LSTM预测方法,该方法能有效的提升负荷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