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黄建国  张留清 《云南地质》2006,25(4):443-443
本文对中甸东部晚三叠世图姆沟组深水浊积岩和弧火山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研究,投点多落入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图解中多接近大陆岛弧区;常量元素分析与相关图解接近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环境;与火山岩的大地构造环境具相同的结论。图姆沟组为甘孜-理塘洋盆向西俯冲消减,中甸褶皱带东缘由被动大陆边缘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过程中形成的岛弧火山-沉积岩系。  相似文献   

2.
白松—奔都地区义敦岛弧带火山岩,系三叠系上统曲嘎寺组和图姆沟组一套基—酸性火山岩。其中曲嘎寺组火山岩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组合;图姆沟组火山岩为玄武安山岩、流纹岩组合。流纹岩中可见黄铁矿化和铜、铅、锌等矿化。曲嘎寺组玄武岩属大洋拉斑玄武岩(OT),图姆沟组玄武岩属大陆拉斑玄武岩(CT)。  相似文献   

3.
白银地区细碧石英角斑岩具有高钠低钙、富水的特点。地球化学成分与世界其他地区细碧角斑岩基本接近,而明显地区别于正常玄武岩。在里特曼岩系指数图上,细碧岩是一条斜率较大、碱性程度较高的曲线;石英角斑岩是一条斜率较小、碱性程度较低的曲线。从各种岩石的氧化物含量、比值和化学图解看出,其原岩为钙—碱系列岛弧玄武岩。据微量元素含量和图解、稀土元素标准化模式和稀土比值也得出与岛弧大陆拉斑玄武岩一致的结论。因此,该区为弧—沟系敛合型的岛弧及其活动的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4.
早奥陶世和早志留世是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构造演化和盆地转变的关键时期。在造山带东段景泰地区,下奥陶统阴沟组和下志留统肮脏沟组两套砂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显示,阴沟组杂砂岩样品(Cj1和Cj3)具有最小的Eu/Eu*及最大的Th/Sc和REE,肮脏沟组杂砂岩具有较小的Eu/Eu*和较大的Th/Sc及REE;阴沟组岩屑砂岩样品(Cj13、Cj15和Cj18)具有最大的Eu/Eu*及最小的Th/Sc、REE和La/Yb。多个物源、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和多元素蛛网图分析表明,阴沟组杂砂岩样品具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主要物源为大陆上地壳再旋回沉积物和长英质岩石;岩屑砂岩样品为岛弧构造背景,以中基性安山质岩石为主要物源,可能受陆源物质的微弱影响。肮脏沟组杂砂岩构造背景复杂,表现出大陆岛弧、活动陆缘和被动陆缘三种环境共存的特点,受中基性火山弧物质、长英质岩石和再旋回沉积岩的混合物源的影响。两套砂岩的元素特征表明二者可能具有相似的源区。阴沟组杂砂岩源区可能为阿拉善地块南缘海原群变沉积岩或其他相似的陆源再旋回沉积物,砂岩碎屑以来自初始火山弧物质为主,以石灰沟岛弧型中基性火山岩作为其源岩最合适。阴沟组形成于初始弧后盆地环境,是岛弧活动的直接记录。肮脏沟组可能的源岩为阿拉善地块南缘海原群变沉积岩和中高等成熟度的石灰沟岛弧型火山岩及海原群岛弧型变火山岩,沉积于弧后前陆盆地,对构造环境的反映存在滞后性。  相似文献   

5.
石炭纪火山岩广泛分布于西天山伊犁陆块周缘,其岩性复杂,并大多与陆源碎屑岩伴生或互层。其中伊宁阿希、尼勒克和那拉提3个剖面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这些火山岩属于钙碱性系列,由玄武岩、粗玄岩、玄武质安山岩、玄武质粗面安山岩、安山岩、流纹岩、英安岩和粗面岩组成。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富集。这些火山岩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等,而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Rb等,因而这些岩石的形成与板块俯冲有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图解进一步表明,这些岩石形成于大陆岛弧环境。与之共生的早、中石炭世浅海—滨海相沉积地层以及伊犁陆块北缘巴音沟—莫托沙拉沟晚泥盆世—早石炭世蛇绿岩带的存在,表明伊犁陆块北缘在石炭纪时其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石炭纪火山岩的形成可能与晚泥盆世—中石炭世早期北天山洋盆向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研究区内广泛发育的二叠系哲斯组和林西组砂岩进行岩相学及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物源区及其古构造环境。岩相学研究结果表明:二叠系哲斯组和林西组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表现为源区相对不稳定、快速剥蚀、快速搬运的特征。A-CN-K三角图解显示砂岩母岩中斜长石含量要高于钾长石含量,指示两组砂岩物源区母岩应以具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等岛弧性质的岩浆岩系列为主。主量元素判别图解揭示了物源区主要具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型并含有少量被动大陆边缘物源区特点,且总体呈现出由活动大陆边缘向大陆岛弧型物源区过渡的趋势。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推测二叠纪砂岩的物源区主要为区域内广泛分布的大石寨组火山岩及研究区北侧及北西侧的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西乌旗南岩浆弧物质并含有少量来自华北板块基底的物源供给。  相似文献   

7.
对灵1井延长组长9—长10油层组砂岩样品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利用不同的常量、微量元素构造属性判别图解对灵1井区的源区构造属性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灵1井区延长组砂岩样品稀土元素含量稳定,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贫化的"右倾"型;利用常量和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表明物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环境;位于泛鄂尔多斯盆地腹地的灵1井区,沉积物具有混构造源区的特点,受控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拼合作用下的秦岭造山带的整个演化过程,至晚三叠世,秦岭造山带成为该井区稳定的供屑区。  相似文献   

8.
皖南伏川蛇绿岩形成环境的地球化学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伏川蛇绿岩套,沿祁门—歙县—三阳坑断裂带分布,具构造侵位特征。在AFM图解上,具有拉斑玄武岩的演化趋势,但在玄武岩分类图解和Na_2O/K_2O—(Na_2O K_2O)相关图上,则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在微量元素含量和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上和在Ti—Cr,Ti—Zr判别图上,也接近岛弧火山岩而与洋脊玄武岩差别较大。又,根据其形成的地质环境为一古岛弧,上覆地层为优地槽复理石建造,故认为伏川蛇绿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可能为一古岛弧。通过REE的模拟计算,伏川蛇绿岩可能是上地幔5%熔融的产物。由于变质橄榄岩中富集轻稀土元素,可以认为伏川上地幔是一种富集地幔。  相似文献   

9.
针对塔吾尔别克金矿区赋矿火山岩展开的岩相学和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区火山岩w(SiO_2)为48.93%~62.24%,w(K_2O)在1.05%~4.03%,w(TiO_2)为0.55%~0.86%,w(MgO)为2.28%~7.98%,w(Al_2O_3)介于12.04%~17.52%,w(Na_2O+K_2O)值为3.39%~5.59%,里特曼指数σ变化于1.49~2.45,显示钙碱系列火山岩;在TAS图解中该区火山岩样品分布在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区域;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岩石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点(LREE/HREE=4.72~6.55),且具有明显的的Eu负异常(δEu=0.35~0.67);火山岩整体富集LREE,U,Th,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是岛弧岩浆作用的典型地球化学标志。在火山岩La/Yb-Sc/Ti判别图解上,表明火山岩的构造环境与大陆边缘弧密切相关。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推测构造背景可能为俯冲带大陆边缘弧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不同构造环境中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年近来的研究表明,双峰式火山岩套可以形成于大陆裂谷、洋内岛弧、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等多种环境。Sm-Nd同位素与不活动微量元素(REE〈Zr、Ti,Th、Nb)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可帮助判断双峰式火山岩套面因和形成环境。本文总结了不同环境产出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岩石学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并根据对北祁连边沟双峰式火山岩研究提出了其形成环境可能为岛弧环境,这一认识对探讨该地区  相似文献   

11.
对揭西灰寨剖面上三叠统小水组和惠州黄洞剖面下侏罗统金鸡组采集的泥岩和砂岩样品进行了全岩分析和ICP-MS微量、稀土元素测试和矿物成分分析,根据元素含量及其比值的变化,提出了粤东揭西地区晚三叠世小水组和惠州地区早侏罗世金鸡组水体整体为还原、厌氧环境,以干燥炎热气候为主。小水组w(∑REE)较大,轻稀土富集(LREE/HREE为10.86和15.63),重稀土较稳定(w(∑HREE) 为6.09×10-6和7.99×10-6),Eu负异常(δEu为0.67和0.87);金鸡组轻稀土富集(LREE/HREE=7.29~10.03),重稀土较稳定(w(∑HREE)为(15.39~19.72)×10-6),Eu负异常(δEu=0.59~0.65)。泥岩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图和源岩判别图解显示,小水组和金鸡组源岩来自上地壳的沉积岩、花岗岩和玄武岩,小水组下部样品沉积物源岩较上部要深,金鸡组上部沉积物源岩较中下部要深。Dickinson图解、K2O/Na2O-w(SiO2)、Zr-Th、La-Th-Sc、Th-Co-Zr/10判别图解和稀土元素特征值显示,晚三叠世揭西地区的构造背景为弧后伸展盆地,有被动大陆边缘特性,但也有大陆岛弧(由安第斯大陆边缘弧转变而来)的特性,其物源来自火山弧造山带。早侏罗世黄洞地区为弧后挤压盆地,具有被动陆缘特性,沉积物物源来自于切割的岩浆弧。  相似文献   

12.
分布于甘肃北山北亚带西缘(双沟山—马鞍山北一带)的泥盆纪火山岩主要为一套浅变质的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局部见少量玄武岩。岩石硅碱成分显示为钙碱性系列,钠质类型;稀土总量为(65.48×10^-6~196.69×10^-6)。属轻稀土富集型,稀土配分型式为右倾曲线;微量元素配分型式类似于岛弧及活动大陆边缘特征,具明显的ULE富集和Nb、Ti等的亏损;同时,从基性到中性熔岩的εNd(t)均为正值(6.46~6.59),暗示其源区类似亏损地幔源区。Y-Nb和Rb-(Y+Nb)构造判别图解显示本区中酸性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综合分析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该套火山岩产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带环境,属俯冲型火山作用,形成于俯冲造山带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3.
张英利  王宗起 《地质学报》2011,85(12):2014-2030
徽成盆地是西秦岭造山带内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盆地,保留较完整的地层记录.早白垩世田家坝组、周家湾组和鸡山组为一套砂砾岩沉积组合序列.本文通过对早白垩世砂岩的古水流恢复、砾石成分与含量、重矿物和地球化学分析,对沉积岩物源区特征和原型盆地进行探讨.古水流恢复和砾石成分统计表明,沉积物主要是近源堆积,主要来自于盆地南缘和北部.重矿物研究结果表明,早白垩世砂岩母岩以岩浆岩为主,并有少量变质岩/沉积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早白垩世砂岩为成熟度较低的硬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屑岩.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和弱Eu负异常特征.砂岩物源区组成判别图研究表明,早白垩世砂岩的物源区主要出露长英质火山岩.砂岩源区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及特征指数分析表明,早白垩世砂岩源区主要形成于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结合区域资料和前人研究,表明早白垩世徽成地区发育走滑拉分盆地.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地区上石炭统索格当他乌组沉积环境、物源属性和构造背景,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柯坪地区乌什南剖面上石炭统索格当他乌组细碎屑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通过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组合及微量元素特征比值对比,发现研究区索格当他乌组细碎屑岩形成于弱还原环境。再利用Hf-La/Th、La/Sc-Co/Th和REE-La/Yb判别图解、微量元素特征比值(La/Sc、Sc/Th、Cr/Th及Co/Th),并结合岩石矿物薄片分析,认为索格当他乌组细碎屑岩与上地壳特征相似,母岩以长英质岩石为主,混有部分花岗岩和安山岩。对比不同构造背景下杂砂岩的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并结合碎屑岩La-Th-Sc、Th-Sc-Zr/10、Th-Co-Zr/10三角图解,认为研究区上石炭统索格当他乌组细碎屑岩源岩具有大陆岛弧、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多重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5.
青海鄂拉山地区陆相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拉山岩浆岩带晚三叠世火山岩为中-中酸性火山岩组合,由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少量火山碎屑岩等组成,岩石蚀变强烈,成层性差,柱状节理发育,具典型的陆相喷发特点.火山岩属铝饱和类型,里特曼指数(δ)及岩石学等显示具钙碱性特征, (FeO/MgO)、K2 O/Na2O显示可能具有陆缘岛弧环境的特性;轻稀土元素分馏程度高且富集,δEu小于1,为弱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与岛弧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相似;微量元素Rb、Ba、Th等元素明显富集,而Ti、Y、Yb、Sc、Cr等元素较亏损.Nb/Zr、La/Nb、Th/Ta、Th×Ta/Hf2等特征反映鄂拉山组火山岩产于陆缘火山弧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地球化学及构造环境等特征,认为鄂拉山地区晚三叠世火山岩产于大陆碰撞与陆缘弧并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南祁连盆地在晚三叠世时期处于陆相沉积,上三叠统阿塔寺组碎屑岩十分发育。盆地三叠系砂岩的岩性及岩相特征与二叠系非常相似,但是源岩构造背景、物质组成及物质来源与二叠系有所差异。根据地球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结果,上三叠统阿塔寺组源岩构造背景活动性较强,以活动性较强的大陆岛弧及活动大陆边缘为主,源岩物质组成以长英质火成岩为主。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判断,南祁连盆地上三叠统阿塔寺组沉积物源区以北物源为主,以南物源为辅,中祁连的前震旦系及下古生界变质结晶岩系及花岗岩为其主要物源。  相似文献   

17.
柯霖  高山  潘永信  胡兆初 《地球科学》2008,33(4):504-514
辽西北票上园镇四合屯地区义县组沉积层是热河生物群珍稀化石的重要产出层位之一, 其中蕴含丰富的地壳演化和古地理环境演化信息.分析了四合屯剖面上12m厚的含鸟化石沉积岩层的50件样品的微量元素组成和其中10件样品的主量元素组成.结合前人已发表数据, 得出以下认识: (1) 该套沉积岩具有与下伏火山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 Mg#值较高, 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较高.稀土元素的分异程度较高, 在微量元素分布蛛网图中表现为明显的Nb负异常和Pb正异常等.因此我们认为义县组高镁火山岩构成了该沉积岩的主要源区之一; (2) 样品的Eu/Eu*=0.48~1.81, 其中大部分样品具负Eu异常.正的Eu异常(7件样品) 主要由于含有长石造成; (3) 通过微量元素Th-Co-Zr/10沉积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对区域构造环境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该沉积岩物源区具有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物源特征.   相似文献   

18.
右江盆地中三叠统浊积岩系的物源和沉积构造背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右江沉积盆地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被称为右江印支褶皱带。浊积岩碎屑组分特征、重矿物组分特征和古流向等特征显示赋矿的中三叠统浊积岩系的主要物源区为盆地周围的“越北古陆”、“江南古陆”和东边地区包括钦防海西褶皱带在内的“云开古陆”。浊积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微量元素特征和常量元素特征一致显示其沉积构造背景介于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之间的过渡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reconstruction of Middle Eocene provenances for the West Kamchatka sedimentary basin (WKSB) corresponding to the Tigil area. It has been established that the early (Eocene) evolution stage of WKSB was marked by the deposition of terrigenous sediments in intermontane depressions follow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shallow-marine sediments after transgression. In terms of the composition, sandstones of the Middle Eocene Snatol Formation correspond to graywackes. With respect to the geochemistry of sandstones, their provenances were confined to an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and island arc.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of the heavy fraction suggests an alternating dominance of felsic and mafic rocks in the provenances. Dating of the clastic zircon from sandstones of the Snatol Formation by the LA-ICP-MS method revealed a wide variation range of their age. The most significant peak is close to the age of calc-alkaline magmatism in the Okhotsk–Chukotka volcanic belt. This fact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Eocene paleogeography: the major rock provenances were located in the Okhotsk–Chukotka volcanic belt and the eastern Achaivayam–Valagin island arc. Local sources of clastic material were represented by the Utkholok and Kinkil volcanic be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