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利用能量分析法解决电动机动力系统中的功率因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彪 《电力电容器》2005,(1):22-23,34
提高电动机动力系统之功率因数一直是电力部门和企业关注的问题,常规的相量分析法往往难以快速找到提高电动机动力系统功率因数的解决之道,本文从能量角度去分析功率因数,避免了大量细节繁杂的推演过程,有效地解决了电感性动力系统中功率因数提高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燕宾讲变频(五)——关于变频器的功率因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宾 《电气时代》2008,(6):108-110,112
关于变频器的功率因数问题,存在的问题有: 一些用户问:用了变频器后,功率因数偏低,增加了补偿电容器,非但不起作用,且补偿电容器容易损坏,是什么原因? 有的用户问:提高电动机的功率因数,能否也提高变频器输入侧的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3.
孙永泰 《微电机》2004,37(6):76-76,75
感应电动机的功率因数有自然功率因数和总功率因数。自然功率因数就是设备本身固有的功率因数,其值决定于本身的用电参数(如:结构,用电性质等)。倘若自然功率因数偏低,不能满足标准和节约用电的要求,就需设置人工补偿装置来提高功率因数,这时的功率因数叫总功率因数。由于设置人工补偿装置需增加很多投资,所以提高电动机自然功率因数是首要的任务。在农网中消耗无功功率比重最多的感应电动机,约占60%以上,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农网中电动机的自然功率因数,减少输送的无功负荷,降损节能,提高运行效率,很有必要。本文拟探讨这个问题。1 严格…  相似文献   

4.
胡浩  肖津 《江苏电器》2009,(10):27-30
阐述了电机在节能方面存在的5个主要问题。从减少有功损耗、提高电动机效率和减少无功、提高电动机功率因数两个方面,论述了三相异步电动机节能的几种方法,包括电机的设计制造与改进、电机的合理选择与使用、保证供电电压质量和电机就地无功补偿等。恰当地运用这些方法,能较大程度地提高电动机运行时的效率和功率因数,从而实现节能。  相似文献   

5.
变频器供电条件下,同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电压可以方便地进行调节,电机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及功率角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论文首先在恒定负载和恒定励磁电流情况下,对调压的同步电动机通过相量图进行稳态分析,建立功率角、定子电流及功率因数的计算模型,揭示了电压调节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指出通过调节同步电动机的定子电压,可对功率因数及功率角之间进行调节,对同步电动机功率因数的调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永磁同步电动机试制过程中的优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红  汪建平 《微特电机》2003,31(1):7-8,37
介绍了采用永久磁铁励磁的80KW同步电动机试制过程中温久及效率方面的问题,分析了温升高,效率低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优化措施,并给出了改进前后相应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磁路分析进行结构优化,永磁电动机的性能大大改善,与同额定转矩异步电动机相比,永磁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和效率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工矿企业消耗的无功功率中异步电动机大约占70%,很多电动机负载率偏低,功率因数普遍较低.电动机负载率越低,功率因数越低,极数愈多,功率因数也愈低,无功功率相对于有功功率的百分比更大.因此,对异步电动机,采用就地无功补偿以提高功率因数对节约电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介绍了浙江漓铁集团有限公司高压异步电动机就地补偿的具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全面而扼要地探讨了在电网总负荷中占有很大比重的交、直流电动机的节能控制问题。除了从电动机本身考虑节能措施(发展高效率机动电系列、电动机运行在最佳功率因数和最佳功率状态等)外,本文主要从电动机的控制方式探讨节能途径:提高可控硅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减轻对电网的公害,发展斩波调速和PWM调速,推广交流串级调速和发展变频调速,采用功率因数控制器等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9.
永磁电动机在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的应用情况表明,永磁电动机在抽油机上应用具有启动转矩大、效率高、功率因数高、节电效果好等优点,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永磁电动机功率因数偏低,能耗比正常水平偏高等问题。分析了负载率、电压变化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功率因数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出了抽油机永磁电动机工作的最佳电压值(临界反电势点),最后分析了目前在抽油机上调整永磁同步电动机反电势点存在的难点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贺晓蓉  董淳 《微电机》2006,39(9):95-97
三相电容电机是一种新型节能电机,与传统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相比,其效率和功率因数有明显提高。详细分析了异步电动机无功补偿的原理和意义,并将三相异步电动机与传统异步电动机定子出线端并接电容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进行对比,同时进行自激分析。从实验和理论的数据可见,在提高功率因数方面,三相电容电机选择较小的电容器就能达到与普通三相异步电动机相同的效果,不会出现自激现象,无功补偿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变电站无功补偿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阐述了无功补偿对电力系统稳定、经济运行的作用。无功功率不足会使系统电压及功率因数降低,从而损坏用电设备,严重时会造成电压崩溃,系统瓦解,造成大面积停电的问题。介绍了无功功率消耗设备和补偿设备。指出了要尽量避免发电机降低功率因数运行,同时也防止向远方负载输送无功引起电压和功率损耗,探讨了电压调整和无功补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水成 《灯与照明》2007,31(4):55-57
文中以电容器作为照明系统无功补偿的技术方案,首先分析了电力系统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接着着重论述了补偿电容器的选用和计算方法,并介绍了无功补偿电容器在照明系统工程应用中的几种安装形式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
变电站无功补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无功补偿对电力系统稳定、经济运行的作用。无功功率不足会使系统电压及功率因数降低,从而损坏用电设备,严重时会造成电压崩溃,系统瓦解,造成大面积停电的问题。介绍了无功功率消耗设备和补偿设备。指出了要尽量避免发电机降低功率因数运行,同时也防止向远方负载输送无功引起电压和功率损耗,探讨了电压调整和无功补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该文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对交直流输电系统稳态运行条件下的相互影响做了详细分析。讨论了不同控制方式下的直流输电系统控制参数改变使得它输送的有功功率和吸收的无功功率发生变化,导致交直流连接节点电压的变化。分析了交直流系统之间联结节点上交流电压变化对直流输电系统的影响。该文结合交直流输电系统的计算结果,总结了交直流输电系统控制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方式和大小,对认识交直流输电系统之间稳态运行条件下的相互作用有实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方正 《电机技术》2011,(4):43-45
针对运行中三相异步电动机未装电能表的状况,从功率因数入手,对电机运行功率估算方法进行探讨.介绍功率因数的求法,用电压与电流的乘积来表征电机功率因数.利用电压、电流进行功率估算,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6.
电力负荷预测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洁树 《灯与照明》2008,32(1):52-55
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电力企业经营的永恒主题。由于电力产品不能储存,且具有产、供、销同时性的特点,这决定了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前提,对保障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阐述了负荷预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收集本地区近5年来经济发展的GDP值和供、售电量的历史数据,采用了弹性系数法、时间序列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本地区未来5年的电力负荷进行预测,并且对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预测方法的优缺性进行分析对比,最后提出优选组合预测法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用小波分析来判定风力发电中电力电子的故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风能资源的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风力发电系统中的电力电子装置使用也越来越多,其工作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风力发电装置多位于野外,不可能让运行人员长期守在风机就地监视。为减轻检修人员的工作负担,对风机运行中远方检测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快速而有效的可视化分析及故障状态粗略判断,文章引入了一种用小波变换来对数据进行快速分析诊断故障的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很好的根据实时数据判断风机电力电子装置的故障。  相似文献   

18.
电力市场中用户对电价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用户在电力市场中的作用和在电力市场中考虑“用户对电价响应”的重要意义。考虑“用户对电价的响应”使用户的权益得到了保障,同时有利于制定合理的电价,有利于电力市场的稳定运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对西安地区的电力用户进行了调查;根据统计学原理对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相应的关系(用曲线表示)。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用户对电价的响应”曲线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介绍动态下APFSVC对电网无功补偿和滤除谐波的作用,使电网电压保持稳定,减少电网的无功损耗,同时消除谐波对电网的影响,改善了电网电能质量,也彻底避免了电容器与系统发生谐振的现象。还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