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三个方面探析了批判实在论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贡献。它把社会实在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分层与超验性、突现性和社会结构的能动转化性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它探讨了“认识谬误”的实质、根源和后果,从知识论、因果关系解释论和科学研究程序等方面阐述一种新的认识论。其方法贡献主要集中在回溯法、水平与垂直因果关系解释法和社会行动转化模型三个方面。它批判了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的两极张力,从五个方面克服它们各自的二分法缺陷。批判实在论方兴未艾,面对学术界的一些质疑,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由英国科学哲学家罗伊·巴斯卡倡导的批判实在论是目前国际哲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相比之下,国内对其关注较少,这种不对称的现状有待改善。目前,批判实在论已经成为一场国际化的学术运动,从其内部来看,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研究纲领和研究体系;从其外部来看,已经在众多的学科和领域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批判实在论以辩证法为纲领试图超越实证主义和传统实在论的思想探索,对于推进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英国科学哲学家罗伊·巴斯卡倡导的批判实在论是目前国际哲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相比之下,国内对其关注较少,这种不对称的现状有待改善。目前,批判实在论已经成为一场国际化的学术运动,从其内部来看,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研究纲领和研究体系;从其外部来看,已经在众多的学科和领域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批判实在论以辩证法为纲领试图超越实证主义和传统实在论的思想探索,对于推进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然主义和反-自然主义是社会科学哲学中最著名的论争.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逻辑实证主义的衰落,社会科学中的自然主义倾向也逐渐处于劣势.而"批判实在论"的兴起为超越自然主义和反-自然主义的局限性提供了可能,并在此基础上复兴社会科学中的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家托尼·劳森将巴斯卡的批判实在论哲学引入到经济学中,受到了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劳森通过批判实证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演绎主义,继承巴斯卡的先验实在论,提出"半规律"的概念,增加一种"具体的社会本体论的理论",形成了他所主张的批判实在论的经济学方法论。劳森批判实在论的提出,用一种广阔的本体论语境认识与阐释了经济现象,丰富并发展了经济学方法论,使经济学站在更加坚实的哲学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批判实在论:经济学方法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批判实在论目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已成为经济学方法论的主流学说,它从经济学学科的性质入手,对实证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演绎主义进行了批判,讨论了经济学要成为一门科学所应持有的本体论假设,并提出了对经济学的实践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目的。本文评述了批判实在论经济学方法论的新发展,并进一步讨论了经济学作为历史的和地理的科学及其比较方法的重要性。批判实在论在经济学中有其自身的传统,它植根于非主流经济学的长期发展之中,深入研究批判实在论对非主流经济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科学研究的第三次浪潮"专长与经验研究"提出以来,学界对此争论不休。特别是,关于专长实在性的批判较多。因此,文章对STS三次浪潮中的实在论立场进行梳理、修正和夯实。将作为第一次浪潮基础的实证主义修正为科学实在论;并梳理第二次浪潮中的反实在论及基于此的科学知识社会学;指出早期研究对于第三次浪潮中实在论论证的失败。文章重新回顾其思想渊源——维特根斯坦晚期思想,并从中抽取出修正实在论作为第三次浪潮的哲学基础与实在论立场。文章意在通过实在论的探讨推进专长与经验研究,并参与到关于第三次浪潮的重要讨论中。  相似文献   

8.
1"没有经验的科学"是可以想象的 在发表于1958年的论文<对经验进行实在论解释的尝试>中,费耶阿本德通过对逻辑经验主义理论依赖观察的彻底批判,提出他作为理论核心的"没有经验的科学"观点.  相似文献   

9.
分析结构实在论的三个不同版本,表明建构的结构实在论是基于对前两种版本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对科学认识中几个关键哲学概念连续性是否可能的分析,表明建构的结构实在论无法维护理论实体具有连续性的观点。然而,建构的结构实在论所提出的"经验约束"思想,以及通过结构来认识实体的辩护策略,可以一定程度上回应反实在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畏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2):30-33,22
虽然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哲学有着共同的问题域,即科学的本质问题,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科学哲学的发展呈现出方法和理论的相对自足性,直到最近兴起的科学与技术研究才考虑科学的社会发展道路。而社会科学哲学则以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为对立两极来构筑自己的发展道路。批判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为二者的发展提供了共同的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