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扬潮  韦天灵 《微创医学》2009,4(3):238-239
目的 探讨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92例隆起糜烂性胃炎(EG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0例采用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82例单用药物治疗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EGP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率比较, 治疗组110例总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例的有效率(P<0.05),治疗组110 例EGP患者中104例复查胃镜,对照组82例中78例复查胃镜,治疗组隆起糜烂消失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两项病变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C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要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镜下高频电治疗疣状胃炎(VG)的临床疗效.方法 Hp阳性的108例VG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治疗组,8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疗程结束后4周时Hp根除率、疣状病变治愈率及临床症状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87.4%和85.3%,差异无显著性(P>0.05).A、B两组治愈率分别为95.4%和6.6%(P<0.001).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0.7%和42.5%,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胃镜下高频电联合Hp根除疗法治疗成熟型疣状隆起近期疗效优于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效果。方法对36名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行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术后给予抑酸药物,对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给予根除Hp治疗,治疗两个月后复查,观察术后疗效、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 36名患者共97个病灶经1~2次APC治疗后病灶均消失,临床症状缓解或减轻,治愈30例,好转6例,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无明显副作用,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APC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疣状胃炎(VG)的疗效。方法:经内镜诊断VG72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40例)、B(32例)两组。内镜下对疣状隆起进行高频电凝治疗,术后,A组在予康复新液口服及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B组仅予药物根除H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临床症状情况、4周及24周时疣状隆起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术后1周时腹痛症状及内镜下表现均有显著差异,术后4周和24周内镜下表现明显差异。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康复新液及根治HP治疗疣状胃炎能较早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联合中西药物对疣状胃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方法将212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胃镜下对所有成熟型疣状病变行高频电凝治疗,术后给予Hp根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序贯服用中药治疗。治疗前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PCNA增殖指数(PI)。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病变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胃黏膜上皮细胞PCNA P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高频电凝、抗Hp药、中药综合治疗可以明显抑制疣状胃炎患者胃黏膜细胞的增殖活性,逆转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相似文献   

6.
杨智星 《西部医学》2007,19(6):1053-105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胃黏膜的内镜特点以及胃黏膜的改变与HP感染的关系和根除HP后对其的影响.方法 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切片苏木素-曙红(HE)染色和13C-尿素呼气试验(UBT)检测HP;用PII三联疗法根除HP.结果 2217例患者胃镜表现胃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随访1034例.随访患者中根除HP后,431例患者均为大致正常胃黏膜,占41.7%,344例仅表现胃黏膜充血和花斑样改变,占33.3%(P<0.05);258例患者的糜烂灶明显减少,占25.0%,主要为散在的平坦性糜烂(P<0.05),而隆起样糜烂消失.结论 HP感染胃黏膜均有一定的内镜特点,说明内镜下胃黏膜的改变与Hp感染导致胃黏膜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内镜下射频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内镜检奁诊断单纯疣状胃炎(成熟型)的病人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内镜下射频治疗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口服药物治疗,两组相比较,观察评价内镜下射频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疣状隆起病灶消失的有效率92.31%,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38.46%(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6.15%,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率65.38%(P<0.05).而HP根除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1例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射频治疗疣状胃炎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患者痛苦小、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董鹏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2):1479-1479
隆起糜烂性胃炎(EGP)是一种由内镜诊断的特殊形态的隆起性病变。大多数学者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EGP的病因之一。我们对26例EGP患者进行Hp监测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结果来验证其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邢朝富 《吉林医学》2012,(5):943-945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雷贝拉唑三联抗Hp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根据就诊时间顺序将138例疣状胃炎经Hp检测均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APC加Hp根除治疗组)70例,B组(单纯Hp根除组)68例。A组所有疣状病灶行APC术加三联抗Hp治疗,B组单纯行三联抗H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p根除率、疣状病灶治愈率、3个月时疣状病灶治愈率及随访癌变率。结果:A、B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92.9%和82.4%(0.05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 将78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行39例.2组基线资料匹配.治疗组采用三联疗法(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奥美拉唑),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2组均治疗7 d.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进行胃镜检查取胃黏膜做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组织学检查和13C-尿素呼气检查(13C-UBT).3项均阴性者视为Hp根除.结果 治疗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84.6%和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根除Hp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