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贾鹏翔  汤克勇 《精细化工》2006,23(8):801-805
该文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马来酸酐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通过水溶液共聚合成共聚产物,用胶原蛋白对共聚物进行接枝改性,合成了胶原蛋白改性聚丙烯酸类复鞣剂。讨论了单体质量比、反应温度、时间等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m(过硫酸铵)∶m(马来酸酐)∶m(丙烯酸)∶m(胶原蛋白)=0.25∶2∶3∶0.5,共聚反应温度80℃,共聚反应时间1 h,加入胶原蛋白后在60℃继续反应3 h。对该复鞣剂进行了复鞣应用实验,讨论了该复鞣剂对皮革湿热稳定性和透水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该复鞣剂复鞣过的皮革与经商业化复鞣剂TGR复鞣过的皮革相比,表现出更好的粒面性能、丰满度、弹性及填充性能,可使皮革的收缩温度提高6℃,使皮革的透水气性能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2.
聚氨酯复鞣填充剂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蓖麻油经马来酸酐酯化得到羟基官能度为2.0~2.2的改性蓖麻油(MCO),将其作为多元醇成分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乙二醇1000(PEG1000)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反应合成脂肪族耐光型聚氨酯复鞣填充剂(CPUF)。重点探讨了MCO/PEG1000、加料顺序、反应温度、DMPA用量和中和剂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利用IR对聚氨酯复鞣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工艺过程:改性蓖麻油首先同IPDI在70 ℃预聚40min,然后加入PEG1000和DMPA在80 ℃扩链100 min生成羟基终端的聚氨酯,其中m(MCO)∶m(PEG1000)=1∶1;中和剂选择三乙胺,聚氨酯复鞣剂中—COOH的质量分数为4%~5%。  相似文献   

3.
以烷基酚类化合物为主体与不饱和油脂及醛类化合物经过缩合、磺化等步骤,制得填充、加脂多功能PSP复鞣剂。它是一种新型高档复鞣剂。文中介绍了它的合成工艺,产品性能与特点以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 氨基树脂作制革用树脂鞣剂,在国外已有40多年历史,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至今仍应用于预鞣、复鞣及填充等环节。 作者为了得到水溶性稳定性及预鞣复鞣性优良的氨基树脂鞣剂,在实验中采用了在醚化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的基础上,加入第三组份(木质素磺酸钠盐)的合成路线,通过对比实验,对主要合成工艺参数进行优选,并对这种含添加剂组份的新型氨基树脂鞣剂的应用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为7.0至7.5,复鞣剂用量为1.5%~2%(服装革)、3%(软面革)时,应用效果最理想。该树脂复鞣剂用于复鞣,成革粒面细致、丰满鞣软,弹性良  相似文献   

5.
曹强  刘秉智 《广州化工》2013,41(6):81-83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以甲基丙烯酸(MA)、顺丁烯二酸聚乙二醇单酯(MPEGM)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两性复鞣剂(ARA)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产物结构。结果表明:当APS用量为3%、n(MA):n(MPEGM):n(DMDAAC)为3:1:0.2,反应温度为90℃时,制备的两性复鞣剂(ARA)性能最佳。两性复鞣剂具有极好的填充性并且能显著提高成革的柔韧性和弹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一种合成硫酸钙(CaSO_4)作为聚乙烯(PE)的填充剂,研究了合成硫酸钙/聚乙烯填充体系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加工性能和结构形态。结果表明,该填充剂的综合性能优良,与含碳酸钙和滑石粉的体系相比,该填充体系密度低、硬度小、流动性好.合成硫酸钙可广泛用作功能性填充剂。  相似文献   

7.
刘益军 《聚氨酯》2008,(8):82-85
聚氨酯复鞣填充剂的合成;聚氨酯改性不饱和聚酯的微观结构与性能;聚氨酯改性的研究进展;聚氨酯改性酚醛树脂的研究;聚氧酯改性环氢丙烯酸酯灌浆材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8.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贾鹏翔、汤克勇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马来酸酐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通过水溶液共聚合成共聚产物,用胶原蛋白对共聚物进行接枝改性,合成了胶原蛋白改性聚丙烯酸类复鞣剂。讨论了单体质量比、反应温度、时间等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对该复鞣剂进行了复鞣应用实验,讨论了该复鞣剂对皮革湿热稳定性和透水气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 SRT复鞣剂是芳香砜桥型系列品种。它由酚磺化,缩合成4,4’一二羟基二苯砜(DDS),再与甲醛、β—基磺酸、脲等反应,形成均相水溶性的共缩合物,与三价铬盐复配成复鞣剂。它对皮朊既有结合能力,又有填充作用。用于软革的复鞣,显得丰满、柔软、有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二苯基甲烷树脂类皮革复鞣剂的合成并对其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以及应用。实验证明,二苯基甲烷树脂类皮革复鞣剂复鞣后的坯革颜色浅、易着色、手感柔软、有弹性、厚度丰满、质地细致、物理机械性能较好等优点而且没有污染,是比较理想的坯革复鞣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将聚乙二醇(PEG)、聚己内酯(PCL)、聚乳酸(PLA)和聚四氢呋喃醚(PTMG)等不同特性的聚合物链段引入聚氨酯(PU)基体,制备了具有不同软段结构的聚氨酯泡沫塑料(PUF)。考察了不同软段分子链结构对PUF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在土壤中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软段中PEG或PLA含量的增加,PUF的拉伸强度下降;不同软段结构PUF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顺序为:PTMG1000相似文献   

12.
范福庭  沈晓成 《粘接》2012,(6):61-64
以环氧E-51、增韧剂R-1000、偶联剂KH-560、聚酰胺651、酚醛胺和促进剂DMP-30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高粘接性能、双组分室温固化环氧胶。研究了DMP-30的用量对环氧胶适用期的影响;R-1000、KH-560的用量和A、B组分配比对环氧胶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聚酰胺+酚醛胺/mDMP-30=100/12时,环氧胶的适用期为40~45min;mE-51/mR-1000=100/16、mE-51/mKH-560=100/2,mA/mB=3.0/1.0时,环氧胶的粘接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聚醚二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2-双羟甲基丙酸、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为主要原料,通过丙酮法合成光固化水性聚氨酯(WPU)乳液,讨论了不同聚醚软段对光固化WPU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PTMG1000和PTMG2000制备的光固化WPU乳液具有较小的粒径和粘度,其交联后的膜具有较高储...  相似文献   

14.
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预聚物合成及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少华  韩胜利  李伟红  吴付刚 《粘接》2009,30(11):43-45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PEG1000和甲基丙烯酸-B-羟乙酯(HEMA)为原料,通过分步法合成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PUMA)预聚物并对合成工艺及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确认TDI与PEG、TDI聚氨酯中间体与HEMA这2步反应均为二级反应.反应活化能分别为34.533kJ/mol、87471kJ/mol;这2步反应的最佳反应温度为65℃、70℃,其相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2.578×10^-3L/(mol·s)、2.1889×10^-2L/(mol·s)。  相似文献   

15.
笼形八聚(γ-氨丙基)倍半硅氧烷改性PUE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PEBA1000)、1,4-丁二醇(BDO)和笼形八聚(γ-氨丙基)倍半硅氧烷(OAPS)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杂化聚氨酯弹性体(PUE)交联网络.通过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r-IR)、动态力学分析(DMA)、热失重分析(TGA)以及力学性能的测试对杂化材料的...  相似文献   

16.
以IPDI,PEG1000和HEMA为原料合成了可紫外光固化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PUA),用作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中的聚合物基体。对合成的产物(PUA)进行红外图谱分析,并讨论了合成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的合成条件为:n(IPDI):n(PEG1000):n(HEMA)=1:2:2.08,第一步的反应温度在60~75℃,反应时间为2 h;第二步的在55~65℃,时间为2.5 h。  相似文献   

17.
以聚氧化丙烯二醇(PPG-1000)、MDI-50与不同的二醇扩链剂采用二步法合成PPG-1000/MDI体系的聚氨酯(PU)弹性体,并对其阻尼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扩链剂对PPG-1000/MDI体系的聚氨酯弹性体的阻尼性能有明显影响。加入含侧甲基和醚键的扩链剂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聚氨酯弹性体的阻尼因子(tanδ),拓宽其阻尼温域。因此选择适宜的扩链剂对调节聚氨酯弹性体的阻尼温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异弗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2,2-二羟甲基丁酸(DMPA)、顺丁烯二酸酐、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主要原料合成水溶性光固化聚乙烯醇缩丁醛改性聚氨酯。通过FT-IR、TGA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顺丁烯二酸酐改性的聚乙烯醇缩丁醛对水性丙烯酸聚氨酯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聚乙烯醇缩丁醛和顺丁烯二酸酐引入到聚氨酯中,可显著提高其耐热性能,同时降低聚氨酯软硬段的微相分离。  相似文献   

19.
陈艳 《广东化工》2014,(17):9-11
对水蒸气蒸馏提取射干挥发油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获得最佳提取条件为:射干粉末(40目)150 g加入1000 mL的水,浸泡2 h后,水蒸气蒸馏提取10 h。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所得射干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鉴定出其中41种成分,有机酸类化合物(38.74%)以及醛类化合物(9.77%),含量最高的成分分别为月桂酸(15.05%),癸酸(11.07%),雪松醇(6.99%),桃醛(5.36%),正辛酸(5.18%);肉豆蔻酸甲酯(3.78%)和1-乙基己酸酐(3.20%)等天然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20.
新型树脂复鞣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静  涂伟萍  夏正斌 《化工进展》2004,23(6):629-634
介绍了新型树脂复鞣剂的品种如含烷氧基团复鞣剂、含氨基和羧基的两性复鞣剂、长链烯基加脂性复鞣剂、含氟硅的复鞣剂等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指出今后树脂复鞣剂将会向着多功能化、系列化方向方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