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院21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年8月1日-2009年5月30日收集的216例ADR报告分别从药品种类、年龄分布、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以抗感染药居多(63.9%),其次为中药制剂;患者(≥60岁)ADR发生率最高(29.6%);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87.5%);ADR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44.4%)。结论:引发药物ADR的原因很多,正确认识并展开全方位的监测,可以有效减少甚至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以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的17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5例ADR报告中男性略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03:1,以21~40岁青年组发生率最高。抗感染药物引起ADR的比率最高(44.29%),其次是中成药(11.43%)。头孢菌素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物(43.01蚴,其次是喹诺酮类(25.81%)。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36.55卿,其次是全身性损害(27.41%)。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0.00%),其次是12I服给药(13.71%)。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并上报的6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例ADR报告中,50~60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6.5%);以抗肿瘤药居多(39.7%);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60.3%);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4.8%),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18.0%)。结论:临床应重视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肿瘤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2007年~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临床表现,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2008年收集的1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103例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41.7%(43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5.2%(98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比例最高,占总例数的34.9%(36例),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24.2%(25例);临床表现为皮肤损伤最多见,占总例数的45.6%(47例)。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做好ADR监测工作,加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收集到的13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发ADR的药品类型13种,由抗感染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最高(65.69%);〉50岁年龄组ADR发生率较高。结论:应加强ADR报告和监测力度,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铜陵市人民医院2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全年收集到的281份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涉及的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81例ADR报告中所涉及的药品,由抗感染药物引为的ADR数量居首位(55.1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5.7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56.23%)。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我院ADR的监测和宣传工作,提高专业人员责任意识,减少ADR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2007~2009年收集的ADR报告212例,按照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2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占63.21%;中药制剂占16.98%;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85.38%,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占55.60%。结论:加强ADR监测上报工作,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制剂,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8年1月-12月上报的118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9.5%);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47.5%),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菌药物(19例,占33.9%),其中又以左氧氟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625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25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占42.88%,中药注射剂引发的ADR占29.12%;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引发ADR占75.04%;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刘涛  矫立琴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9,(24):3231-3231,3220
目的:了解并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发生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等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53种,以抗感染药居首位(44.1%),其次为心血管药物、中药制剂。主要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道功能失调、发热、头晕等全身症状。以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占比率最高(50.6%)。结论:通过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注意幼儿和老年人等特殊体质人群的ADR监控,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的培训,鼓励药师多与临床医生沟通,落实好ADR的通报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瑜  郑滢  林静容  朱志伟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4):110-111,113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2月~2010年8月上报的涉及抗肿瘤药物的13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与年龄、药物类别、所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7例ADR中,男性80例,女性57例;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较多,占84.67%;涉及抗肿瘤药物6大类、27种,中成药的ADR发生频率排首位;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56.93%。结论:应加强抗肿瘤药物ADR的监测工作,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张建良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62-163,16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收集的11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或器官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ADR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占总数的61.5%。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及胃肠系统表现为多见,分别为28.7%和23.0%。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较多,占总数的88.09%。结论:ADR监测工作任重道远,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力度,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李悦  陈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35-13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4月上报的251例ADR报表,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中,50岁以上患者较高,占49.01%; 抗感染药物引起的最高,占50.55%。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122例,占48.61%。结论:医院应重视并做好ADR的监测、分析、评价工作,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2011年收集到的326例ADR报告,分别按照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严重程度分级、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326例ADR涉及97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110例,33.74%);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256例,78.53%);男女比例为1.08 1,男女比例接近。且6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107例,32.82%);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118例,36.20%)。结论应高度重视和加强ADR的监测,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07年度1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推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进展。方法:对我院2007年度收到的11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人以护士和医师居多,分别占78.57%、19.68%。静脉途径给药的ADR103例,占91.96%,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导致ADR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共66例,占58.93%。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共53例,占47.32%。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江飞  张清文  董永华 《实用全科医学》2009,7(3):317-317,32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临床药师2006—2007年期间收集的6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64例ADR中,由静脉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51例(占79.7%),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居首位,占31.3%。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属器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次的23.6%。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年元月至2008年6月收集到的11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5份ADR报告涉及5类药物共26个中西药品种,其中位居第一位的是抗菌药物占73.9%,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111例占96.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32.18%,大于60岁患者56例占48.6%。结论应重视药物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和探索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上报的895例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895例报告中,5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占50.73%;涉及的药品中,以抗菌药物居多,占58.26%;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92.29%;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50.61%。结论临床应加强ADR报告和监测工作,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