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观察腕手矫形器治疗拇指内收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腕手矫形器治疗拇指内收异常姿势。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和精细运动商(FMQ)评估。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PROM、FMQ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治疗后观察组PROM和FMQ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手矫形器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拇指外展活动度,能提高精细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运动控制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影响。方法将4~6岁GMFCSⅡ级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儿均每日进行1次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每日增加运动控制训练15min;对照组每日增加肌力训练15min。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评定粗大运动功能,观测两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E区分值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以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GMFM-88之D区和E区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控制训练能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的训练,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两组患儿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GMFM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加强核心肌群的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提高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进行训练。两组治疗前后采用新修订的Ashworth量表评定、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GMFM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依从性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治疗的依从情况分组,将治疗全过程有固定家长陪伴患儿、并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结合家庭康复训练者作为观察组(50例),将各种原因不能实施综合康复治疗、不能有效配合家庭康复训练者作为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作业治疗、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音乐治疗等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并结合家庭训练及管理,定期对患儿家长进行集体化、个体化培训及心理辅导。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及香港学前儿童小肌肉发展评估量表(HK-PFMDA)分别进行评定,观察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GMFM评分总百分比、HK-PFMD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总百分比、HK-PFMD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依从性影响脑瘫患儿的康复疗效,依从性良好的患儿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能力,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其身心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此训练对患儿精细、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3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措施包括Rood疗法、Bobath疗法等神经发育学疗法及主被动运动训练;观察组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两组均治疗2个月。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精细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功能独立性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Peabody精细运动功能发育量表评价中抓握、视觉-运动整合评分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量表、Berg平衡量表、功能独立性评定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0 m步行测试结果10 m所需时间及步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精细、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步行能力,使功能独立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由治疗师指导家长使用家庭训练方案提高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精细运动能力的作用。方法 2015年1月至12月辽宁省儿童医院儿科收治不同类型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康复治疗基础上指导家长在家中使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PDMS-2)家庭训练方案,每日1次,每次30min,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及精细运动发育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27/30),显著高于对照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精细运动发育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家长实施的家庭训练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皮肤感觉输入促通技术(Rood技术)结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以Rood技术为基础开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训练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观察两组康复训练6个月患儿粗大运动评估量表评分、精细运动评估量表评分、痉挛等级量表(MAS)评分及功能独立性。结果观察组康复训练后粗大运动评估量表评分和精细运动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训练后M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od技术结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能够提高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改善肌张力,提高功能独立性,在改善患儿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由国家级康复专科护士指导家长使用家庭训练方案提高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1月30日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病房收治住院的脑瘫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家庭训练方案,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发育商的变化。结果训练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粗大运动发育商、精细运动发育商和总发育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国家级康复专科护士指导家长实施的家庭训练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疗法对脑瘫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引导式教育疗法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采用PDMS-2评估及AD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引导式教育疗法能显著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认知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踝足矫形器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踝足矫形器治疗动静态尖足。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进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和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观察组小腿三头肌肌张力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踝足矫形器可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能提高粗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悬吊技术对提高偏瘫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下肢肌力的疗效。方法 40例痉挛性偏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康复训练并配合悬吊运动训练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M88项评分。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积分差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经过3个月的康复治疗,患儿下肢肌力均有提高,康复训练并配合悬吊运动训练患儿肌力及运动能力均高于常规康复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及减重步行训练的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及步态的影响。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痉挛型脑瘫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及减重步行训练,3个月为1个疗程。康复训练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及足印分析法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Berg平衡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衡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步长、步宽和步速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步长、步宽和步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及减重步行训练的综合康复训练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及步态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口部肌肉训练联合头皮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儿童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治疗6个月。对照组采取口部肌肉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头皮针治疗,采用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量表、简易口部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价,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语言功能及口部运动功能。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语言表达发育商、理解发育商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下颌口部、唇口部、舌口部及整体运动功能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痉挛型脑瘫儿童构音障碍采取口部肌肉训练和头皮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儿童语言功能,改善口部运动功能,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推拿、针灸及言语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言语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推拿、针灸及言语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评估两组患儿应人能力、应物能力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58/60),显著高于对照组81.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应人能力及应物能力评分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GCS评分和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脑瘫患者的治疗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推拿、针灸及言语训练,可以使痉挛型脑瘫患儿言语康复显著的提高,患者的应人能力及应物能力大大提高,言语康复更快更好和最大程度克服构音障碍,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进行悬吊运动训练对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0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粗大运动功能、肌电图、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D区、E区评分、平衡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内收肌、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运动可以明显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的平衡能力,同时有效降低患儿体表的肌电分布,抑制肌张力的异常升高,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进行悬吊运动训练对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0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粗大运动功能、肌电图、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D区、E区评分、平衡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内收肌、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运动可以明显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的平衡能力,同时有效降低患儿体表的肌电分布,抑制肌张力的异常升高,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指导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治疗,评价AIMS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1-07/2014-12收治60例0~18个月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根据AIMS评估结果确定的康复治疗方案,每月调整一次。采用GMFM、PDMS-2评定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MFM、GMQ得分分别为(42.85±5.15)分、(74.81±8.2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9.12±4.95)分、(70.50±8.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MS在评估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指导康复治疗时具有一定优势,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核心稳定性训练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在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郑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住院的脑瘫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共治疗12周,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价精细运动发育商(FMQ)、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FM-88、FMQ及WeeFIM评分依次是(74.66±14.83)分、(74.63±8.56)分、(58.36±8.56)分,均高于对照组(57.82±14.73)分、(70.54±9.84)分、(53.62±13.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神经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输合配穴"针刺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在综合康复功能训练基础上加用常规针刺法,观察组在综合康复功能训练基础上加用"输合配穴"针刺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的运动功能与肌张力水平。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及肌张力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时间节点的比较中,在1个月和2个月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3个月时的组间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合配穴"针刺法能够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明显降低肌张力,康复效果确切,经临床验证在起效时间及疗效上均优于普通针刺,且有取穴少,见效快的优势,值得在临床康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