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儿童高血压与成人不同, 以继发性高血压为主, 约占所有高血压患儿的80%, 继发性高血压中以肾实质疾病较多, 其次为肾血管性高血压(renovascular hypertension, RVH)、主动脉缩窄、嗜铬细胞瘤、内分泌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或毒物等[1]。本文报道1例以恶性高血压为首发症状的腹部血管畸形幼儿。  相似文献   

2.
关于小儿高血压的发病率尚无可靠数字,Londe报告在4~15岁1,473例无症状健康儿童中,2.3%有持续性血压升高。与成人相反,小儿高血压几乎80%以上为继发性的,且以继发于肾实质病变的高血压最常见。1934年Goldblatt在实验中用钳夹肾动脉产生慢性高血压后,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报告逐渐增多;特别近20年来,由于小儿诊断技术和外科手术的不断改进,肾性高血压的诊断率和治愈率都大为增高。  相似文献   

3.
肾实质性高血压(hypertension in renal parenchymal disese,HRPD)是指由各种肾实质疾病引起的系统高血压。儿童时期的高血压以继发性高血压为多,约占所有高血压患儿的80%,HRPD又约占所有继发性高血压的80%。与同等水平的原发性高血压比较,HRPD预后更差。而且,HRPD将反过来危害。肾脏,加速。肾脏病(尤其是肾小球疾病)的慢性进展,形成恶性循环。现已公认,高血压是加速。肾脏病慢性进展的最重要危险因子。因此,儿科医师必须充分认识HRPD对肾脏病慢性进展的危害,积极予以治疗。近年来有关HRPD已出现一些新概念,尤其在如何降压才能最有效地保护。肾脏上已取得了可喜进展。  相似文献   

4.
肾血管性高血压(RVH)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动脉及主要分支狭窄和闭塞,引起肾血流减少或缺血所致的高血压,占儿童继发性高血压的12%[1],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早期发现、积极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本研究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3例肾血管性高血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4岁肾血管性高血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肾血管性高血压患儿,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8.5±2.1)岁(0.6~14岁)。收缩压159.4~217.3 mm Hg,舒张压98.5~159.5 mm Hg。病因以肾动脉纤维肌发育不良和多发性大动脉炎为主。首发表现以头痛、呕吐、抽搐多见。立位和卧位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检查,大部分患儿有所增高。全部患儿均行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其中20例采用2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18例患儿经介入治疗后,血压维持正常17例、术后再狭窄1例,服用ACEI维持血压正常5例。结论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疾病易误诊、漏诊,但确诊后经介入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肾源性疾病导致高血压危象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1998年1月~2006年3月收治的32例肾源性疾病致高血压危象的患儿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肾实质性高血压22例均予内科治疗,好转15例,自动出院4例。3例死于高血压脑病、心力衰竭、肺水肿,其中1例出现肺出血和难以终止的室性心动过速;肾血管性高血压10例中,8例经外科手术好转或痊愈,放弃治疗2例。结论继发性高血压中肾脏疾病最常见,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需及时控制血压;在小儿体检中血压测量应列为常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肾动脉纤维肌发育不良(FMD)致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FMD致难治性高血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4岁起病,以血压明显升高为突出表现,同时伴血钾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明显升高,经血管彩色超声和胸腹增强CT加血管重建,诊断为肾血管性高血压。经口服多种降压药效果欠佳,行肾血管造影后诊断为FMD所致难治性高血压。因不宜手术,调整降压方案,血压趋于稳定。连续随访8年,每年调整降压方案并动态评估血压波动及靶器官受损情况。结论儿童FMD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初期可无特异性表现,首选药物治疗,并可考虑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肾动脉造影确诊为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儿童14例(男7例,女7例;年龄0.8~14岁,平均8.7岁)的临床资料.结果 起病时平均血压为187/127 mm Hg(1 mm Hg =0.133 kPa);临床首发症状分别为头痛29% (4/14)、高血压脑病36% (5/14)、心功能不全征象14%(2/14)和呕血7%(1/14);无症状仅体检发现高血压者14% (2/14).肾动脉造影显示了肾动脉狭窄的解剖部位与分布,其中双侧肾动脉病变14% (2/14);单一肾动脉主干或副肾动脉狭窄50% (7/14);多发性狭窄43% (6/14),均累及肾段动脉以及细小叶间动脉、弓状动脉.与肾动脉造影结果相对照,50% (7/14)患者在肾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术的检查中被漏诊,尤其是肾内分支动脉狭窄.结论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强调血压的测量对于早期识别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是极为重要的.由于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往往为多发性肾动脉狭窄,多累及肾内分支动脉,肾动脉造影是诊断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可靠的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治疗腹膜后巨大畸胎瘤术后顽固性高血压及文献复习,提高对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认识,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因腹膜后巨大畸胎瘤术后顽固性高血压,而在术后第9天再次手术切除左侧肾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Pubmed、Springer Link、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和检索平台,对儿童肾血管高血压的中英文文献进行系统性综述,总结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结果 本例左侧肾切除术后恢复良好,病理证实为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术后随访半年血压等各项指标均正常.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364例,其中2例先介入治疗效果差而后实施了肾切除;1例介入治疗后症状无缓解,而行肾动脉病变血管切除再吻合术,高血压症状才逐步缓解.术后随访6个月至12年不等,患儿血压均正常.结论 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为严重、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病因不同,治疗方法各异,除非其它治疗方法无效,切除肾需严格把握指征.  相似文献   

10.
肾低血流量灌注通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而引起高血压。长期或严重的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肌病。以往研究表明,脐动脉导管留置是新生儿肾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该文报道3名患儿均未留有脐动脉导管,却发生了严重的肾性高血压。 病例 例1,男婴,顺产,生后第5天,因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和代谢性酸中毒而入院。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肌收缩功能降低,但并无结构异常。血压为 17.3/9.6kPa,大剂量硝酸甘油不能降压。肾脏超声显示肾脏大小正常。而99m锝肾扫描却发现右肾血流减少,左肾血流正常。卡托普利治疗后,患儿血压很快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