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从建筑朝向、间距、建筑群组团布局等方面探讨了冬冷夏热地区住宅建筑节能问题。  相似文献   

2.
苏鹏  汤仁赫  韦宝畏 《甘肃科技》2016,(10):112-114
被动式建筑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在分析长春地区气候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住宅朝向的选择、体形系数的控制、群体布局的形式和户型设计等方面探讨了被动式设计策略在寒地住宅规划设计当中的应用,以期能为寒地其它地区居住建筑的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行列式建筑布局形式,围合式建筑内部庭院空间的空气环境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建筑物附近局部空间的空气温度介于大气与室内空气之间并且气流速度较小,这将使得供暖建筑的热损失减小,从而产生相应的附加节能效应.通过对全围合建筑内部庭院空气温度进行实测,分析了其温度分布特征,利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给出了不同围合程度建筑布局的附加节能效率,实测和模拟结果均显示了围合式布局可能带来的附加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保障性住宅的特点入手,结合兰州地区的自然气候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出了对兰州地区保障性住宅设计的构想,尤其强调了建筑小套型的设计不但要满足布局紧凑的要求又能要提供足够的舒适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对上海地区围合式与非围合式建筑形式的教室冬季室内热环境和CO_2浓度进行了实测,给出了不供暖教室的空气环境特征,分析了建筑布局形式对教室冬季室内热环境和空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海地区,不论建筑形式如何,不供暖关窗教室热环境67.8%的时间均能满足基本热舒适要求,但空气品质恶劣,53.7%的时间CO_2浓度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在相同条件下,围合式建筑教室的较大冬季冷风渗透量使得其冬季室内温度低于非围合式建筑.  相似文献   

6.
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将体现在对整体布局中地区文化特征的重现,生态环境的优化,住宅建筑的多样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上。因此一切为了人、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指导思想将成为建筑设计理论的主流。下面按照新的社区规划模式,分别就小区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生活配套设计、健康休闲活动场所设计及住宅设计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7.
建筑节能是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大标志,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建筑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将针对兰州地区气候特征,从建筑布局、建筑遮阳、空气间层的保温隔热、室内空间组织、围护结构等来探讨该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力图降低建筑能耗,创造建筑微气候,并从地域技术,构造设计上来创造适应该地区气候的住宅建筑。  相似文献   

8.
在对鲁中地区农宅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现存住宅类型及围护结构方案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农宅类型,借助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软件Revit建立三维模型.利用BIM可持续分析软件Ecotect,分别模拟不同的农宅布局形式及围护结构优化前、后的室内逐月不舒适度和能耗情况.结果表明:从节能角度分析,合院式布局农宅仍然是最佳布局形式;进一步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节能改造的关键,且对屋顶和外窗进行改造的效果明显优于外墙.  相似文献   

9.
旧时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圃、寺观庙坛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筑,便是那数不清的百姓家宅--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四合式民居建筑的代表,在住宅方位确定、院落布局、建筑工艺、庭院美化、油饰彩绘等方面都体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10.
依据当下生态政策发展趋向所需,立足于岭南传统文化,借鉴岭南建筑“被动生态”原理的精髓,通过分析岭南地区乡村生态建筑的建筑空间分布、建构格局、民居室内物理环境等方面因素,查找当下岭南地区乡村建筑的适应性问题.结合现状,以微观介入的形式,运用现代生态建筑技术,试图提出岭南地区农村建筑的生态化改造策略,以求推动岭南地区乡村民居建筑生态性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城市住宅小区绿化种植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住宅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 ,最接近居民 ,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绿地 ,它在改善居住区小气候和卫生条件 ,美化居住区环境和为城市居民创造室外休息活动场所等方面有显著作用 .从城市住宅小区的历史现状及设计原则看 ,对现代住宅小区如何营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作探讨很有必要 .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了传统居住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应当充分认识到维护居民利益,正确处理保护传统民居与改善传统民居居住条件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多途径地保护传统居住建筑,使传统的居住文化精髓在当代居住建筑设计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宅间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了组成宅间空间的道路空间与绿化空间的设计重点及主要设计方法,并根据使用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对两部分空间的功能进行分类研究.指出在道路空间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其功能性,而且要考虑美观性;在绿化空间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植物种植密度,而且要考虑植物种植种类等.真正使各个居民小区各具特色,又能体现其整体风格而后主题,给住宅居民以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分宜县湖泽镇尚睦村的邓家大屋是一处有着近300年历史的客家聚族的围屋建筑,它采用了旧式民居与围屋建筑相结合的布局,结构科学,装饰精美,颇具特色,承载着许多历史和文化方面的信息。既表达了中国吉祥文化的内涵,又反映了新余及附件的地方风采、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5.
试论岭南建筑中的绿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岭南传统建筑和园林中的绿化形态和把现代岭南公共建筑与庭院相结合的创新设计手法,揭示了岭南建筑绿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并从社会、哲学、生态、人文等角度,阐明它的深远意义。为21世纪建筑创作寻求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该小区地点位于宜宾市旧州组团岷江北路以东,总征地面积约为40 896m2,建设用地面积约为37 010m2,拟建房屋5栋,拟入住居民5 000余人。由于建筑区域后方存在一个高于65~105m,长约300m的危岩崩塌区,会影响到建筑小区房屋建筑安全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基于对本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危岩控制结构面的调查,阐述了危岩变形破坏的机制和模式,并结合相应的稳定性评价给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朱新泉  潘波 《科技信息》2011,(19):I0051-I0051,I0306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的城市更新速度加快;随之带来的矛盾就是旧住区公共空间缺失,并且残存的公共空间已经不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这些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住区已经迫切需要更新改造。由于旧住区内建筑单体还没有达到使用年限,而公共空间却由于种种原因已经不能达到使用要求。在创造节约型社会的大前提下,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节省资源的要求,我们应该抛弃对旧住区进行大面积重建的城市更新思路,保留居住区内的建筑单体和现有的公共设施,并对旧住区的公共空间进行开发,居住区的整体条件就会得到提高,进而也延长了居住区的使用寿命,达到了可持续发展、有机更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控制城市地下交通隧道的爆破振动,可以有效减轻对居民区建筑物产生的振动影响.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就爆破振动监测中的测试仪器、测点布置方式以及数据分析进行了阐述;并基于监测数据的分析,优化了现场爆破方案.实践证明:采用本文的测试仪器和测点布置方武,可有效地监测建筑物基础测点的振速;采取浅孔爆破,严格控制掏槽眼药量,增加钻眼数...  相似文献   

19.
建筑物对城市通风自净能力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城市气候数值模式,分别计算了3栋6层住宅楼和1栋20层住宅楼两类建筑形式产生的风场,以及在此风场中街道汽车尾气的浓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总建筑面积相同情况下,高层建筑周围环境的通风自净能力要优于多层建筑。  相似文献   

20.
住宅小区的声环境是关系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需要从防噪规划、建筑布局和景观设计等多角度进行设计.对于城郊小区而言,噪声预测是进行声环境规划和设计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小区环境噪声的模拟,可以得到小区噪声分布状况,为小区规划和防噪提供较好的方案;结合建筑环境设计的声屏障设计可以达到景观和功能相结合的效果;而有意识地结合当地生态环境营造声景观更是和谐人居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