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滞术对腹部癌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5例上腹部疼痛的晚期癌肿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滞术,根据患者耐受性及肿块范围,逐渐注射无水乙醇20~35mL。分别于术后第2、4、8、12周观察镇痛有效率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2周,1例胰腺癌晚期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2、4、8及12周的镇痛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3.33%、86.67%和85.7l%。术后出现1~2级不良反应,体位性低血压2例,腹泻1例,恶心、呕吐3例,穿刺部位胀痛1例,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滞术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的效果确切,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缓解进展期胰腺癌的疼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对胰腺癌患者的止痛作用。方法:我们对16例进展期胰腺癌患者行内镜超声引导下的腹腔神经丛阻滞。在内镜超声的引导下,将细针穿刺至腹腔神经节的区域并注射无水乙醇,术后2d及每周用视觉比量表(VAS)观察患者者疼痛的程度。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进行了腹腔神经丛阻滞,并且没有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一般术后头两天疼痛无明显缓解。术后一周疼痛明显缓解,并疗效能持续较长时间。结论:内镜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疼痛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体层扫描引导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腹部脏器的恶性肿瘤晚期 ,形成腹腔内及后腹膜等处的广泛转移 ,失去手术机会 ,同时产生腹部剧痛 ,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CT导向下的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CGB)用无水乙醇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来达到止痛目的 ,从而改善生存质量。特别对老年肿瘤患者 ,难以承受手术等风险 ,而且一般的止痛效果又不佳 ,CGB常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结合我院临床资料对此项技术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本组选择 18例老年晚期上腹部肿瘤患者 ,其中胰腺癌 9例、胃癌 2例、肝癌 7例。男 15例 ,女 3例 ,年龄 60~ 70岁。患者均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 ,且有顽固…  相似文献   

4.
094 使用内窥镜超声引导和CT引导的腹腔丛阻滞治疗慢性胰腺炎疼痛的比较[英]/Cress F…//Am J Gastroenterol.-1999,94(4).-900~905.本项前瞻性随机研究旨在比较,内窥镜超声(EUS)引导的腹腔丛阻滞和CT引导的腹腔丛阻滞对慢性胰腺炎病人慢性腹痛的疗效。 病人和方法 人选病人的腹痛均由慢性胰腺炎引起且不能用现行的治疗方法缓解。全部病人在施行腹腔丛阻滞术之前先作基线疼痛评分(0-10)和判定疼痛所需的投药情况,然后在腹腔丛阻滞后再由电话问询得到上述两种阻滞术…  相似文献   

5.
内镜超声引导细针穿刺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内镜超声(EUS)引导细针穿刺(FNA)对胰腺癌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诊断或临床及影像学疑诊胰腺癌患者共21例,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59.8±15.3)岁。EUS发现病变后,在实时超声引导下用超声穿刺针行FNA,对3例无法手术的胰腺癌患者行FNA同时,以无水乙醇阻滞腹腔神经丛治疗癌痛。结果B超共检出胰腺占位16例(16/21),未检出的5例中3例经CT检出,CT共检出胰腺占位19例;EUS检出全部21例胰腺占位,5例位于胰体尾,16例位于胰头。18例患者EUS-FNA获满意标本,17例诊断为胰腺癌,1例诊断为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诊断敏感性为85.0%、特异性为100.0%、准确度为85.7%。3例行无水乙醇阻滞后疼痛减轻。术后发生轻度胰腺炎1例、发热1例。结论EUS能有效检出胰腺占位,结合FNA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钱梁  刘超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7):1341-1342
目的比较B超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周围病灶定性诊断中的穿刺成功率、活检诊断准确率及并发症。方法采用18~21G自动弹射活检枪,分别行B超和CT定位选择最佳层面、进针点、进针深度和角度。90例肺内周围性病变分为60例B超定位和30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 B超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100%,活检确诊率为96.7%,1例轻度气胸,1例咯血痰;CT定位穿刺成功率100%,活检诊断准确率为97%,1例轻度气胸,1例咯血痰,1例针道转移。结论 B超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成功率高,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Shamrock method”超声引导联合刺激仪定位下连续腰丛神经阻滞与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87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均分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L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F组)。L组患者采用“Shamrock method”超声引导联合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神经阻滞,F组则采用超声引导联合刺激仪定位下行股神经阻滞,两组穿刺成功后均注入0.2%罗哌卡因30ml并留置导管,术后镇痛泵背景剂量为0.2%罗哌卡因5ml/h。记录术后6,12,24,48h时静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4,48h膝关节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和肌力评分;记录术后局麻药中毒、恶心呕吐和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L组相比较,F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和功能锻炼VAS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肌力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发生,且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hamrock method”超声引导联合刺激仪定位下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对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优于连续股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丛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A)的效果。方法 60例ASAⅡ级~Ⅲ级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病人随机分为颈丛复合右美组(DC组)30例和颈丛组(C组)30例。DC组在超声引导下颈深丛使用罗派卡因麻醉,同时复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C组在超声引导下颈深丛使用罗派卡因麻醉,同时复合生理盐水持续泵注。比较两组病人CEA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围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DC组的高血压、心动过速明显低于C组。C组有些病人因不能配合手术改为全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的血压降低、心动过缓、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围术期并发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在CEA术中右美托咪定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颈丛阻滞中,并能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术中非计划改全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0例经影像检查考虑为肺部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结果30例活检中肺癌24例,转移癌2例,肺结核2例,诊断准确率93.3%(28/30),并发症很少,其中气胸2例,痰中带血3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定位准确,诊断率高,并发症少,操作安全,是一种可靠的肺部疾病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前瞻性评价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缓解胰腺癌所致癌性腹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手术无法切除胰腺癌患者接受1至2次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收集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腹痛病程、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肿瘤部位、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治疗次数、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27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纳入研究。术后疼痛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5%患者术后疼痛缓解,中位镇痛持续时间56.0d[95%CI(17.1~94.9)],可信区间与中位生存时间97.0d[95%C1(82.7~111.3)]重叠。术前腹痛病程、术前疼痛评分、治疗次数、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肿瘤部位对于镇痛持续时间长短均无显著影响(X^2=6.757,P=0.239)。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腹泻、发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可安全有效地缓解晚期胰腺癌所致癌性腹痛,并未发现腹痛病程、术前疼痛评分、治疗次数、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肿瘤部位等临床因子影响镇痛效果及其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