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国进 《北方论丛》2001,4(4):34-37
自然观作为科学历史的文化背景之一,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受到普遍认同的。然而自然观首先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科学发展的产物。在自然观与科学的逻辑关系中,科学是自然观形成的基础,科学在自然观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人类自然观经历了四次演变,即:古希腊朴素自然观-机械自然观-进化自然观-系统自然观。进化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自然科学领域最直观的表述,系统自然观是进化自然观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20世纪初现代科学的猛进对17世纪以来机械自然观的颠覆.梁启超逐渐形成以“动”“群”“变”为表征的自然观,对“科学侵入哲学”风气的体验与批判,拓展了其自然观与哲学视野。现实关切和救世情怀,使其自然观与中外科学文化潮流和文化传统相表里,以强国新民为指归。  相似文献   

3.
自然科学是“不费分文”的生产力 ,这是马克思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提出的一个颇具特色的理论。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新形势下 ,对此理论不能作机械的理解 ,而应结合马克思的有关其他论述对它作出全面、准确的把握。这对于揭示资本利用科学、占有科学的实质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尤其对中国在 2 1世纪依靠科学技术实现经济的腾飞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早在1985年3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 “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这是对我国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 一、改革是一场新革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从改革“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说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在于革命和改革都是解放生产力。革命具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从狭义上讲的社会革命,一般指一种社会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20世纪初现代科学的猛进对17世纪以来机械自然观的颠覆,梁启超逐渐形成以“动”“群”“变”为表征的自然观,对“科学侵入哲学”风气的体验与批判,拓展了其自然观与哲学视野。现实关切和救世情怀,使其自然观与中外科学文化潮流和文化传统相表里,以强国新民为指归。  相似文献   

6.
论现代自组织生态自然观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 0世纪自然科学形成的自然观是一种自组织的、生态的自然观。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认为 :“现代物理学所展现的世界观的特色可以说是有机的、整体的、生态的。它也可以被称为广义系统论意义上的系统论世界观。”①现代自组织生态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辩证自然观 ,整体性、自组织性和生态性是这种新的自然观的总体特征。整体性是科学地理解自然观的前提 ,自组织性是科学地理解有机体的基础 ,而生态性正是理解自然观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②2 0世纪自然科学的自组织生态自然观突破了 18世纪的机械论的自然观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新的科技革命正在迅速深入到生活中每一个领域,并在影响和改变世界发展趋势的同时,也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道德传统和价值观念,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转折时期,重视和研究现代科学发展中的新成果,用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充实、丰富自己的头脑,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两种错误思潮,一是“技术决定论”.认为现代科技革命改变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进程,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技术决定一切的历史阶段.二是“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不…  相似文献   

8.
齐振海教授主编的《未竟的浪潮──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一书,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的最终成果。追踪当代世界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站在哲学的高度分析现代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近几年来一些哲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崇高使命。该书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现代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突破了以往那种只从某一学科论述现代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影响的片面性,而是从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全方位、多视角地…  相似文献   

9.
<正> 近几年来,一些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史研究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论断:中共“二大”已经有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我认为,这个看法值得商榷。科学而完整地提出这一思想,应当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之际,而不是在中共“二大”。一、“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科学思想的基本精神“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在中国革命的反复实践中历史地形成的。这个思想同右的“二次革命论”与“左”的“一次革命论”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滨 《东岳论丛》2002,23(4):47-49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启示我们对先进生产力作全面认真的研究。现代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 ,从现代科技革命视野出发去认识先进生产力是理论研究的重要视角。现代科技革命是认识先进生产力的基础 ,同时科技革命影响着对先进生产力的把握与控制。在当前 ,为顺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不仅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倡导科学精神 ,同时还要深入解决科技与社会这两大系统的广泛融合和相互调适的问题。科技与社会调适是顺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在晚清风雨飘摇的革命危机中,首举反抗满清专制主义之义旗,引领了现代中国革命的时代潮流.他所倡言的中国革命,以美国革命为典范.他认为,美国革命是一次成功的政治革命,而法国革命则是一次不成功的政治革命.美法革命之成败,不关乎其领袖品德之善恶,而关键在于其全国民众的“习尚”.美国民主革命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地方自治的传统.孙中山进而借鉴美国和法国经验,构想了中国政治转型之“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的革命程序,旨在通过革命政府指导国民实行地方自治的“训政”为政治转型的过渡阶段,为共和政治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科学范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范式,不同的科学范式具有不同的认识思维方式、自然观和文化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建立起天地人三才并立的总体框架,在自然观上是一种生成论自然观;其建立的“阴阳五行模型”是一种超越于具体科学而又贯穿于各学科当中的统一的模型体系;在认识思维方式上走的是一条由整体到局部的认识思维路线。中国传统科学与复杂性科学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共同的特征,两者都是有机整体论、生成论,具有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当代复杂性科学在研究范围上也表现出与中国传统科学重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恩格斯在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时建立了丰功伟绩。人们还普遍地认识到,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在形成这二科学的自然观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人们也许没有察觉,恩格斯在三大发现之一的细胞的发现(也就是当时的细胞科学)的理论研究方面已经登上了当时的科学高峰,正是这种高度的科学水平促进了他的自然观的形成。本文旨在探讨这个问题,而且感到必须从恩格斯并未说过“细胞学说”这一点着手,才能把问题讲清。  相似文献   

14.
数理还原论与数理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宁湘 《东岳论丛》2001,22(3):102-105
科学理论能否有一个终极的还原 ,回答应是肯定的 ,即理论可以有一个终极的还原 ,这个终极还原理论就是数学。也就是说 ,任何科学理论最终都可以还原到数学理论。这是因为数学理论具有基础性、结构性、语言性和不可错性 ,还由于数学与科学具有一种结构同态性。数学还原论原本是指科学理论向数学理论的还原 ,但它反映或推演到自然观上就成了数理自然观。数理自然观的实质就是相信自然界或现实世界与数学世界具有一种结构同态关系 ,即相信自然界和现实世界的结构、本质、规律可以用抽象的数学结构和语言来描述。  相似文献   

15.
一、知识经济的兴起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这种经济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与应用,这是现代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 “知识经济”的提法由来已久。1962年美国的马克卢普在《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中,首次对美国的知识产量和分布量进行测量和发展研究;1966年罗伯特·E·莱思在其出版的《知识社会中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衰落》中提出了:“知识社会”的思想;而丹尼尔·贝尔则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思想。在此思潮下,不少西方学者对未来经济作出了种种预测。先是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A·Toffler)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了“后工业经济”,后是美国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奈斯比特(J·Naisbitt)1982年在《大趋势》中提出了“信息经济”,再是英国福莱斯特1986  相似文献   

16.
“创新理论”首先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现在 ,创新理论已从窄义创新发展到了广义创新 ,也就是将“创新方法”提升到“创新理论” ,进而进行理论的创新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创新”。  相似文献   

17.
何萍 《学术月刊》2022,(1):11-24
从起源学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从新文化运动中转出来的。这一转出,以十月革命胜利与五四运动为契机,在思想层面上经过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从高扬“科学”与“民主”到传播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观。在这个环节上,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把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观念的传播与中国道路的思考紧密地结合起来,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起点。第二个环节是从传播马克思的学说到研究唯物史观。在这个环节上,李大钊以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为基础,阐发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建构了研究中国革命问题的方法论。第三个环节是从研究中国革命问题到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观念。在这个环节上,李大钊、陈独秀在世界经济、政治变动的平台上,联系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探讨中国革命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观念。新文化运动正是在这三个环节上凝练出中国道路的内在精神,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建构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开展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一一九二三年底发生在广州的“关余事件”,是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帝国主义,企图扼杀当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广州革命政府,阻挠和破坏正在日趋高涨的中国革命,而挑起的一次直接侵略中国的事件。当年卷入这一事件的美、英、日、法、意、葡等国,“独美国为最坚决”。表明了美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张之沦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哲学体系,是功垂千秋的。这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陈述的,“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  相似文献   

20.
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及问题的提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蒸汽革命”和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电力革命”的继续和发展,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这一革命首先从美国开始,接着在英、法、西德和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展开,并进一步席卷世界各国。它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社会矛盾彼此斗争的必然产物。首先,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和二十世纪初以来科学的重大突破分不开的。1905年和1915年,爱因斯坦先后创立了狭义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