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放疗的宫颈癌术后患者140例,按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两组护理干预时间为3个月。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癌因性疲乏评分分别为(19.13±2.48)分、(23.19±3.19)分,都明显低于护理前的(27.40±3.10)分和(27.41±4.12)分,且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中能提高其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有利于缓解癌因性疲乏,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把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干预,护理后,对两纽患者疲乏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患者疲乏程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方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责任制优质护理全程追踪模式对宫颈癌化疗后癌因性疲乏和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92例宫颈癌化疗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责任制优质护理全程追踪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评价两组患者癌性疲乏评分与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癌性疲乏、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责任制优质护理全程追踪模式可有效改善宫颈癌患者化疗后癌因性疲乏和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灸结合八段锦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按照组间年龄、疾病分期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艾灸结合八段锦,对两组干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结合八段锦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某医院收治的80例肺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实施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社会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睡眠干预措施.采用癌症疲乏量表(CFS)对两组患者的疲劳状态进行调查评分,并对两组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患者的疲乏量表(CFS)整体评分为(25.68±15.74)分,对照组为(40.38±11.53)分,护理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评分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系统护理干预使肺癌放疗患者的疲乏程度明显减轻,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116例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58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58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看出,研究组无疲乏以及轻度疲乏患者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多,而中度以及重度疲乏患者发生率比对照组少(P<0.05);且研究组对护理满意度94.83%明显比对照组86.21%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疲乏情况,促进病情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同时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朱彩虹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149-6150
目的: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的原因以及护理干预对于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择恶性肿瘤患者,并将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给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患者的活动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化疗例数、放疗例数以及VAS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均表现为无疲乏组<轻度疲乏组<中度疲乏组<重度疲乏组;护理后,观察组KPS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放化疗、疼痛以及焦虑、抑郁情绪是肿瘤患者出现癌因性疲乏的重要原因,针对性的给予护理干预有助于治疗癌因性疲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结肠癌确诊后出现癌因性疲乏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4周生活质量及癌因性疲乏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疲乏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生活感受等方面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且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7月80例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患者分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综合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缓解率;干预前后患者SF-36评分、PIPER疲乏修定量表分值、积极应对情况。结果:综合组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两组SF-36评分、PIPER疲乏修定量表分值、积极应对情况相近,P 0.05;干预后综合组SF-36评分、PIPER疲乏修定量表分值、积极应对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综合护理在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高,可缓解疲乏,提高积极应对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系统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乳腺癌患者,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系统护理,对比两组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情绪功能、社交功能、角色功能等生活质量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癌因性疲乏的乳腺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系统护理,可改善患者疲乏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运动处方对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纳传统护理,观察组42例患者采纳运动处方干预,对比两组癌因性疲乏评分、PSQI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7d后癌因性疲乏评分、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处方可有效减轻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提升睡眠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肺癌放疗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另外比较两组的癌因性疲乏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癌放疗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可降低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舒适护理对于癌因性疲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化疗的结肠癌术后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情况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是否累了评分、是否过度劳累评分、是否需要休息评分、癌因性疲乏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社会功能评分、情感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中,舒适护理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并改善癌因性疲乏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责任制优质护理全程追踪模式对宫颈癌化疗后癌因性疲乏和睡眠障碍的影响展开讨论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宫颈癌化疗的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分享,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40例)和优质护理组(40例),经过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和睡眠障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癌因性疲乏评分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优质护理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15.2±3.0)分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患者(24.5±4.1)分;优质护理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4.9±1.9)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13.4±3.6)分,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优质护理全程追踪模式有效了改善了宫颈癌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现象,降低了患者的睡眠障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早期宫颈癌手术患者中实施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对术后恢复患者膀胱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健康行为互动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2周心理状态、健康促进行为、癌因性疲乏以及膀胱排尿和储尿功能。结果 研究组术后2周心理状态、健康促进行为和癌因性疲乏评分,以及膀胱排尿和储尿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可促进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排尿和储尿功能恢复,降低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心理状态、建立健康行为,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在肝癌经皮股动脉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12~2019-12收治的肝癌经皮股动脉化疗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依随干预手段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50例)与观察组(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50例),比较两组自我效能及癌因性疲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癌因疲乏量表(GFS)各维度(认知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3、13.212、11.052、16.142,P均=0.000)。结论: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措施,可提高肝癌经皮股动脉化疗患者的自我效能,减轻癌因性疲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长沙市中医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间接收56例的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乳腺癌患者的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优质的系统的癌因性疲乏的相关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毒疲乏人数及重度疲乏少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关系能力,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及个人生存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给予相关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于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对于乳腺癌化疗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_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当做观察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系统化护理干预)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结果[1].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功能状况、癌因性疲乏程度结果差距明显,且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于乳腺癌化疗病人采取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非常值得推广和完善的.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8,(3):391-392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对接的延续性护理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3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出院后接受常规随访,观察组出院后接受医院-社区-家庭对接的延续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癌因性疲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化疗知识、骨髓抑制、皮肤反应、饮食与消化、功能锻炼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观察组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接受医院-社区-家庭对接的延续性护理可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降低癌因性疲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临床选取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接受的35例乳腺癌患者,纳入观察组,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另选取我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35例乳腺癌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RF程度较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更低,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改善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症状,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护理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