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给排水处理中,斜管沉淀池由于比普通沉淀池沉淀效率提高3~5倍,常被用于混凝反应后的主要沉淀设施。作为斜管沉淀池的核心部分——斜管水平倾角θ采用60°为宜,如果角度太大,会使沉淀效率受到影响,排泥困难。在斜管制作中,为了运输方便,生产厂家一般先用聚氯...  相似文献   

2.
对笔架山水厂原竖向折螋絮凝池加侧向流波纹斜板沉淀池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并结合现有斜管沉淀池的运行经验,提出了改造的措施,总结了斜管沉淀池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笔架山水厂的原竖流折板絮凝池加侧向流波纹斜板沉淀池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内现有斜管沉淀池的运行经验提出了改造措施,总结了设计斜管沉淀池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天津市凌庄水厂斜管沉淀池出水浊度较高的问题,对斜管沉淀池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在斜管沉淀池排泥车上加装双侧表面冲洗设施,使沉淀池出水浊度明显下降,有效改善了出水水质。同时,节省了相当数量的水厂自用水和人工工时。  相似文献   

5.
沉淀池表面负荷率与截留沉速应用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沉淀池表面负荷率与截留沉速的概念,认为平流沉淀池与斜管沉淀池截留沉速不相同。分析目前我国平流沉淀池具有挖潜增产的能力。导出斜管沉淀池的表面负荷率与截留沉速之间的计算式,提出斜管沉淀池的截留沉速为0.13~(mm)/s~0.23~(mm)/s。  相似文献   

6.
大丰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的几点改造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孔排泥管是斜管沉淀池常采用的一种排泥形式,以其构造简单,投资省,排出泥浆含水率低。特别是中小型水厂斜管沉淀池尺寸、构造不便采用其它形式排泥设备时,穿孔排泥管往往得以首选。但在运行中也发现存在以下不足:1.穿孔排泥管孔眼易堵塞,造成斜管沉淀池积泥严重,大量矾花从斜管内涌出;2.孔眼清疏困难,必须停产。且排空整池水时间长,浪费大量沉淀水,3.本厂采用的排泥阀为普通闸阀,排泥操作劳动强度大,给运行管理带来不便。针对上述问题,着重分析了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7.
结合实际工程应用项目,介绍了复合沉淀池的衍变及运行效果。复合沉淀池是平流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的优化组合,首先在斜管沉淀池前增设一段12~25m长的平流沉淀池,不仅使大量矾花与泥渣在前端平流段沉淀,从而降低斜管沉淀池的泥量负荷,而且使位于复合沉淀池后部的斜管沉淀池前端不再积泥。其次,通过在池底配置刮泥小车、结合上向流排泥管沉淀池技术彻底解决了沉淀池排泥不畅的问题。复合沉淀池特别适用于冬季低温低浊、夏季高浊的水厂,具有结构简单、适用性强、降低运行成本、节省占地及投资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某水厂斜管沉淀池上部聚积泥状绒体的主要原因,介绍了增改措施实施情况,采取在斜管沉淀池水管增设缓冲整流配水板等技术措施后,洗池次数减少了50%以上。提出了进一步解决泥状绒体的可能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重点介绍了中山市镇区水厂第三期扩建工程平流斜管组合沉淀池的设计特点及关键技术。该工程设计规模为5×10~4m~3/d,采用管道混合+折板絮凝池+平流斜管组合沉淀池+V型滤池+消毒常规处理工艺。运行结果表明,平流斜管组合沉淀池可显著提高除浊效率和沉淀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滤池负荷和水厂电耗。平流斜管组合沉淀池的实际工程案例和运行数据对其他水厂的升级改造工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1 配水流速υ1与上升流速υ2的合理选择与匹配 斜管沉淀池的配水流速υ1一般应低于絮凝池的出水流速,且应为0.02~0.05m/s。上升流速υ2与原水水质、出水浊度、水温、混凝剂的种类和投量以及斜管的管径、长度等有关。上升流速υ2越小,出水效果越好,但过小的流速会限制沉淀池产水量。合理选择斜管池的配水流速υ1与上升流速υ2关系到沉淀池产水量和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进水负荷增加及沉淀池运行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将传统蜂窝斜管升级为U型高效(浓缩)斜管的沉淀池改造方案,并通过对比改造前后的工艺运行效果,探讨U型斜管在给水厂的适配性,得到以下结论:给水厂沉淀池经U型斜管改造后,整体工艺运行效果改善明显,出水水质进一步提升,滤后水和出厂水浊度分别降低了45.3%和32.2%;滤池运行周期延长,单次运行时长提高22.0%左右,平均反冲洗水量降低23.6%;斜管滑泥效率提升,斜管冲洗周期延长,平均月度冲洗水量降低33.0%。上述结果说明,该U型斜管沉淀池改造方案切实可行,不仅提升了工艺出水水质,而且同步实现了节能降耗,可考虑在有相似问题的中小水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斜管沉淀池由于布水不均匀造成沉淀出水浊度高的问题,在斜管沉淀池前增加整流段,采用平流加斜管沉淀池相结合的形式,成功地将延安市某县城老水厂的处理水量由1.2×104m3/d提高至1.6×104m3/d,沉淀池出水浊度由6.15 NTU降到2 NTU以内,沉淀池出水TOC浓度平均值为1.85 mg/L,平均去除率为39.67%,降低了后续滤池的运行负荷,使出厂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了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混凝的动力学原理,常用混凝剂和助凝剂的种类及用途.并分析了运行过程中处理低浊度水库水时,斜管沉淀池矶花上浮现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斜管、斜板沉淀技术的理论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论点,该论点如经实验证实切实可行,可给沉淀工艺的设计及已建斜管、斜板沉淀池的技术改造带来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节省占地和投资,广东四会市某小型供水厂扩建工程将反应池与沉淀池进行了合建。重点介绍了斜管沉淀池的设计参数以及设计、施工所遇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对斜管沉淀池、侧向流斜板沉淀池及小间距斜板沉淀池进行比较,初步了解各种沉淀池的优、缺点,适用条件。随着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减少,地表水作为饮用水水源日益重要,处理地表水的净水厂日渐增多,而沉淀池作为地表水处理的重要环节,是地表水净水厂不可忽视的部分,也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项目。本文将对目前国内常用的沉淀池方式:斜管沉淀池、侧向流斜板沉淀池及小间距斜板沉淀池进行简要的分析、比较,对每种方式各自的特点、适用条件、运行管理方式、工程造价方面进行论述,为工程设计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污水处理厂的高效沉淀池由于设计构造和水力条件特殊,其池面及斜管周边均易滋生大量藻类,不仅会堵塞斜管、降低沉淀效率、增加运行成本,还会导致某些出水指标不达标。为解决此类问题及改善沉淀效果,设计和开发了“光伏+反洗”复合工艺技术。通过优化分布式光伏板的光照角度、架设方式等,最大程度避免阳光直射高效沉淀池的池面,有效抑制了池内藻类的繁殖;此外,配套构建气源、调节阀、自控系统等一体化反冲洗系统,形成了一套操作简便、运行高效、效果可控、成本较低的反洗方案,可将残存在斜管上的附着藻类彻底清除。自“光伏+反洗”复合工艺系统实施以来,高效沉淀池池面及斜管周边藻类附着基本消失,且该区域光伏系统发电量达57.3×104kW·h/a,总体上降低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8.
陈小林 《城镇供水》2010,(3):72-74,70
<正> 在我国中、小型水厂,斜管沉淀池以其占地面积小,沉泥效率高的独特优势,应用越来越普遍,尤其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的县镇乡村水厂,几乎无一例外。它是根据斜板沉淀理论发展起来的,但斜管的水力半径更小,相应其雷诺数更低,一般都在50以下,于是,在同等条件下斜管比斜板的沉泥效率要高得多。如何进一步提高斜管沉淀池的沉泥效率,笔  相似文献   

19.
张海涛 《供水技术》2011,5(5):35-36,43
针对斜管沉淀池排泥效果不佳、沉泥上浮等问题,对天津塘沽新河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进行了改造,结合测试结果分析了改造后排泥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排泥不畅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解决方法,为同类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斜管沉淀池是水处理工艺中重要的沉淀处理设施 ,其机械排泥方式容易出现刮泥死角。在新乡市第四水厂二期工程实践中 ,通过部分机械、工艺、电气控制的技术改造及改变排泥运行方式 ,使斜管沉淀池的积泥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供老厂改造及新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