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一期工程工作船码头施工控制测量和沉桩定位的方法,分析利用该方法进行定位的精度,进而阐述用GPS进行码头沉桩定位的可行性和优缺点,并提出了解决GPS沉桩定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围绕沉桩定位过程中影响船舶运动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船舶的运动规律,并根据船舶运动规律、施工需求,提出了“分方向定位法”,该方法在满足码头施工沉桩的精度情况下,较大幅度提升了沉桩效率,经过实际运用该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经济价值高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点介绍了舟山煤炭中转码头项目卸船码头的桩基施工,从沉桩设备的选择、管桩施工顺序布置、管桩运输、测量定位沉桩等过程对大管径、大长度钢管桩施工工艺作了介绍,为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GPS-RTK技术及其快速静态定位、准动态定位和动态定位三种定位模式,重点对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勘探网及控制测量、工程点布设、勘探线剖面测量、地质工程点定位测量和物化探测量等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GPS-RTK技术应用中的测量误差来源和精度、基准站和移动站的设置进行了讨论。GPS-RTK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外业工作效率及测量精度,在地质勘探工作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从振动桩锤、桩体和土层情况3个方面入手, 系统分析了高频振动沉桩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作用机理. 首先建立振动沉桩三维有限元模型, 实现对沉桩全过程的再现分析; 然后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并对模型进行变参数分析. 研究表明: 桩锤激振频率越高, 沉桩对环境影响越小; 桩锤静载力和桩径越大, 沉桩对环境影响越大; 砂质土场地比黏土场地更易受振动沉桩影响, 且土质越硬, 沉桩产生的环境影响越严重. 最后, 根据参数分析结果提出了减小沉桩施工影响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钢管桩高频振动沉桩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不够系统的问题,通过砂土层中钢管桩高频振动沉桩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激振力和激振频率工况下,钢管桩在不同密实度及饱和度砂土中的沉桩位移,分析了砂土层中钢管桩高频振动沉桩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干砂中,相对密实度为30%的沉桩位移大于相对密实度为50%的沉桩位移;当激振频率为40 Hz时,干砂中沉桩位移均达到最小值。湿砂中,饱和度为70%时的沉桩位移大于饱和度为50%时的沉桩位移;当激振频率为50 Hz时,湿砂中沉桩位移均达到最小值。增大电压峰值,钢管桩在干砂和湿砂中的贯入效率有部分提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圆孔扩张理论运用FLAC3D 有限差分软件模拟了静压桩沉桩挤土过程, 并对土体位移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解析解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二者的计算数值与变化趋势吻合得较好. 在此基础上, 运用位移贯入法模拟沉桩的摩擦作用, 使沉桩全过程的计算结果更趋近于实际情况. 基于此数值模拟方法分别计算沉桩深度为4, 8, 12, 16, 20 m 的沉桩行为对临近隧道的变形与内力影响, 得出了以下结论: 静压桩沉桩对邻近隧道的变形有较明显的影响.随着沉桩深度的增加, 隧道结构位移也随之增大, 且以水平位移为主. 当沉桩深度达到20 m 时, 隧道结构最大位移为11.55 mm. 沉桩过程亦使隧道产生一定的扭转: 沉桩深度为4, 8, 12, 16 m 时, 隧道顺时针偏转(背向沉桩方向);沉桩深度为20 m 时, 隧道逆时针偏转(朝向沉桩方向). 随着沉桩深度的增大, 隧道结构的附加弯矩从对称竖向轴线分布逐渐向逆时针方向偏转至对称横向轴线分布; 沉桩后隧道的弯矩图有逆时针扭转的趋势(转向沉桩侧), 且大部分隧道结构的弯矩绝对值有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8.
GPS-RTK实时动态测量技术,是全球卫星定位测量技术(GPS)与数据传输技术的结合,是GPS测量技术中的一个新突破。本文阐述了GPS-RTK的工作原理、系统的组成,主要介绍了GPS-RTK技术在东莞市数字化地形修补测量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GPS-RTK技术在建筑轴线放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速度快等显著特点,在建筑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目前GPS-RTK技术(GP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用于建筑轴线放样的还不多。通过实例将利用GPS-RTK技术放样结果与GPS静态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实了GPS-RTK技术放样建筑轴线的精度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半无限土体中圆孔扩张解答为基础,运用弹性地基梁理论,通过简化基坑内部支撑条件以及墙端约束条件,得到了静压沉桩对邻近基坑地下连续墙变形影响的弹性解答,并分析了沉桩深度和沉桩距离对地下连续墙侧移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静压沉桩对邻近地下连续墙变形有较大影响,尤其对开挖面以下地下连续墙的侧向位移影响更加显著.当沉桩深度超过开挖深度后,地下连续墙产生的位移随沉桩深度不断增加;沉桩超过地下连续墙深度后,继续沉桩对地下连续墙的位移影响逐渐减弱.桩径越大,地下连续墙产生的位移越大.沉桩离地下连续墙越近,地下连续墙产生的位移越大;当沉桩距离增大到15倍桩径时,沉桩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1.
GPS打桩定位系统在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杭州湾跨海大桥位于杭州湾中部,是目前世界第一跨海长桥。介绍了海上GPS打桩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讨论了在杭州湾跨海大济桩基定位中利用GPS打桩系统打桩定位的方法及提高定位精度的主要措施。实践表明,该方法较常规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可实现全天候施工,减少了环境因素的制约;能够为沉桩定位提供精确的数据,保证了沉桩的质量;若将GPS打桩定位系统的现场数据发送到任意授权的固定电脑,使得任何接入互联网的地方均能够实现同步、精确、可视的打桩定位现场再现;节约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锤击沉桩过程中挤土桩的径向土压力.通过与静压沉桩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这两种沉桩方式引起的径向土压力规律相似:当桩尖向下刺入接近测点时,径向土压力急剧增长;当桩尖尚未刺入测点深度时,测点处的径向土压力就已提前达到峰值;当桩尖继续下沉到测点以下时,测点处的径向土压力又急剧减小;两种沉桩行为引起的径向土压力峰值随深度变化均呈近似线性增长.锤击沉桩和静压沉桩的不同之处在于锤击沉桩的桩周土压力受锤击荷载扰动较大,所以径向土压力曲线相比静压沉桩曲线有较大波动.在砂土密实度相似的情况下,位于同一测点处的静压沉桩的桩周土压力数值明显高于锤击沉桩.  相似文献   

13.
静压楔形桩沉桩效应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楔形桩与等截面桩在静力沉桩过程中的沉桩效应,在软土地基中分别对l根等截面模型桩和3根不同楔角的楔形模型桩进行静力沉桩试验.通过试验数据整理分析,获得等截面桩与楔形桩在静力沉桩中桩周土的竖向位移、径向位移、沉桩压力与沉桩深度的规律及最大竖向位移和径向位移.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地质条件下,楔形桩周土的竖向位移和径向位移分别随沉桩深度、楔角的增大而不断下沉并靠近桩中心;最大竖向位移和径向位移均出现在1倍平均桩径处,最大竖向位移为平均桩径的5.78%~9.45%,最大径向位移量为平均桩径的0.92%~2.04%;楔形桩沉桩所需的沉桩压力随桩深度、楔角的增大而不断增加,且增加的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透明土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开展扩底(含扩大头)楔形桩和普通楔形桩沉桩过程对比模型试验,动态观测桩周土体在楔形桩沉桩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及其沉桩影响半径,讨论沉桩过程中扩大头存在对桩周土体位移场的影响规律.结合沉桩过程中土体表层径向位移量,对比分析了常规天然土体模型试验、圆孔扩张理论计算和本文基于透明土材料的模型试验等3种方法之间的异同点,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本文试验条件下,含扩大头楔形桩沉桩过程中桩周位移(竖向和径向)、沉桩影响半径分别是常规楔形桩的2.0倍和1.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5.
沉桩方法对预制桩施工残余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桩方法显著影响预制桩的施工残余应力,为此通过计算模拟对此进行研究.计算模型采用桩一土理想弹塑性荷载传递关系及残余摩阻力折线型分布假定,通过对预制桩沉贯和回弹过程进行能量分析,建立了施工全过程能量平衡方程.以沉桩循环为纽带建立桩侧摩阻力的退化模式,实现不同沉桩方法下残余应力分布的模拟.分析结果显示,沉桩循环越多桩身残余应力越小,桩端残余应力随总沉桩循环次数的增加呈指数型衰减.模拟分析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钢管桩应用前景变的十分广阔。为此,对钢管桩的沉桩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就有了现实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钢管桩的沉桩施工工艺,并对沉桩公害的防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金煌 《海峡科学》2008,(11):73-74
近来在供水管道附近进行PHC桩沉桩施工时有进行,并因沉桩挤土效应造成管道破坏,出现了一些供水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文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PHC桩沉桩中的挤土效应对输水管道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在沉桩前对供水管道进行防护,以确保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8.
罗利波 《工程与建设》2010,24(2):242-244
振动沉管夯扩灌注桩是集合了夯扩桩和振动沉管灌注桩优点的一种新型沉管灌注桩.文章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振动沉管夯扩灌注桩的设计过程,提出了沉管夯扩桩施工质量控制技术,以提高单桩承载力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9.
锤击打入桩与土的共同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有限元法对单桩的锤击贯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沉桩引起的土体应力反应峰值,并以此作为土的前期固结应力,进行使用桩土共同作用分析,得到桩基的承载特性,初步实现了在桩土共同作用分析中对沉桩影响的真正考虑,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较好吻合验证了本文锤击沉桩数值模拟及考虑沉桩影响的桩土共同作用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AMESim软件建立了桩-土系统的动力学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振动沉桩过程中激振力频率和土质条件对桩-土系统的振动摩擦特性的影响.对比不同参数下沉桩位移、桩端阻力和桩侧摩擦力的变化曲线,得出激振力频率以及土质条件对沉桩效果的影响规律:激振频率越高,沉桩振幅越小;土的黏聚力越大,沉桩阻力初始值越大;土容重越大,沉桩阻力变化速率越快.从而获得摩擦力较小的激振频率区间,以提高土木建筑施工中桩-土系统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