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EK—C增韧BMI/DP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韧性较高的4,4‘-氨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3,3’-烯丙基双酚A共聚双马树脂(BMI/DP)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用刚性热塑性树脂PEK-C共混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树脂韧性。结果表明,少量的PEK-C能提高BMI/DP树脂韧性,7.9%的PEK-C使树有GIC的由214J/m^2提高到404J/m^2。含活性端基PEK-C和不同分子量的PEK-C对树脂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随PEK-C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氯化乙丙橡胶胶增容PVC/SBS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化乙丙橡胶(CEPDM)为相容剂,研究了SBS对PVC的共混增韧改性。结果表明CEPDM能明显改善SBS与PVC的相容性,使共混物中SBS颗粒尺寸明显减小,分布更均匀,共混物的tg内移,常常和低温下制品冲击强度增大。当PVC/SBS/CEPDM为80/20/6(质量比)时,共混物的常温缺口冲击强度为56.3kJ/m^2,低温(-20℃)缺口冲击强度为32.4kJ/m^2。  相似文献   

3.
粉末生SBR对PVC的增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炼石  蔡彤Min 《塑料工业》1997,25(3):102-105,108
研究了粉末改性SBR对PVC的增韧作用,用TEM、SEM和DSC对粉末改性SBR与PVC共混物进行了分析,发现粉末改性SBR对PVC有显著的增韧效果。当粉末改性SBR用量由5份增加到10份,共混物的冲击强度由10-20kJ/m^2突然升高到85-100kJ/m^2。这种突变是由改性SBR在PVC基体中的相形态由分散相转变为网状结构,导致共混物由脆性断裂过渡到韧性断裂造成的。DSC分析显示改性SBR  相似文献   

4.
采用偶联剂对活性CaCO3进行表面活化处理,与弹性粒子CPE混杂填充硬质PVC。以改善由于CPE和PVC共混造成的硬质PVC体系某些性能下降的缺陷。PVC/CPE/CaCO3=100/10/15的混合体系,冲击强度达23.7kJ/m2,拉伸强度48.4MPa、弯曲强度:74.5MPa,熔融时间3.4min、最大扭矩44.2N·m,维卡软化点94.2℃。  相似文献   

5.
徐鸣  李忠明 《塑料工业》1998,26(5):25-26
本文采用烯基双酚A醚接枝低密度聚乙烯(LDPE-g-DBAE)作为高密度聚乙烯/聚碳酸酯(HDPE/PC)共混体系的增容剂,初步研究了LDPE-g-DBAE对HDPE/PC体系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共混物形态观察、耐热性能及力学性能测试,发现LDPE-g-DBAE对HDPE/PC体系有良好的增容效果;并发现了增容剂的最佳用量质量比大致为10%,提高增容剂的接枝率更有利于改善共混物的性能。65/35HDPE/PC共混物的HDT为92℃,拉伸强度302MPa,冲击强度298kJ/m2,分别比未加增容剂时的82℃,273MPa和155kJ/m2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CPE增容PVC/EPDM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氯乙烯(PVC)为主体材料,新型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改性剂,氯化聚乙烯(CPE)为增容剂进行共混,来改善PVC的抗冲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VC和一定量的CPE、EPDM共混改性后,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大幅度提高,PVC/CPE/EPDM在100/5/10(W/W)时,冲击强度上升值最大,可达43.7kJ/m^2,拉伸断裂强度提高近30%。  相似文献   

7.
热塑/热固共混树脂胶膜对复合材料抗冲击损伤性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溶液共混法制备PEI/BMI/DBPA和PSF/BMI/DBPA两种热塑/热固共混权脂胶膜,分别有选择地夹入于复合材料叠层板层间,分析研究它们对复合材料抗低速冲击损伤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增韧性方法具有良好的成型工艺性,制备的复合材料与未增韧的相比,分层损伤能量阈值EC2提高50%以上,叠层板分层扩展阻力值R提高了两至三倍。  相似文献   

8.
PS/LLDPE/SBS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承威  方征平 《塑料工业》1997,25(1):55-57,68
本文介绍机械共混法制备PS/LLDPE/SBS共混物,并对共混物的组成、相容性、形态的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由研究表明,LLDPE在增容剂SBS存在下对PS树脂起增韧改性作用,当SBS的质量分类为5%(以PS+LLDPE100份(质量)为基准),PS/LLDPE为85/15(质量比)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最大,为4.5kJ/m^2,SBS在PS/LLDPE共混物中含量较少时,它主要分布在PS和LL  相似文献   

9.
粉末改性SBR对PVC的增韧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粉末改性SBR对PVC的增韧作用。用TEM、SEM和DSC对粉末改性SBR与PVC共混物进行了分析。发现粉末改性SBR对PVC有显著的增韧效果。当粉末改性SBR用量由5份增加到10份,共混物的冲击强度由10~20kJ/m2突然升高到85~100kJ/m2。这种突变是由改性SBR在PVC基体中的相形态由分散相转变为网状结构,导致共混物由脆性断裂过渡到韧性断裂造成的。DSC分析显示改性SBR与PVC部分相容。  相似文献   

10.
纳米级无机粒子对聚乙烯的增强与增韧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黄锐  徐伟平 《塑料工业》1997,25(3):106-108
对μm级CaCO3、TiO2和nm级SiC/Si3N4粒子填充LDPE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μm级粒子对LDPE虽无明显的增强增韧作用,但也未使基体的机械性能大幅度下降。nm级SiC/Si3N4对LDPE有较大的增强增韧作用,在5%质量分数时冲击强度出现最大值,缺口冲击强度达55.7kJ/m2为纯LDPE的203%;伸长率到625%时仍未断裂,为纯LDPE的500%,但熔体流动速率急剧下降,仅为纯LDPE的26%,当含量在3%和15%质量分数时,熔体流动速率分别为纯LDPE的337%和1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