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目前超声探伤应用不如射线探伤广泛的主要原因,阐明球罐焊缝超声探伤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执行超声探伤标准和培养超声探伤工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
专利信息     
王元荪 《无损检测》2006,28(6):335-335
一种用于射线探伤底片分析管理方法,工业应用的相控阵超声检测方法,全数字式相控阵超声波无损检测的图像重建方法,相控阵超声检测系统控制声束聚焦扫描和接收的方法,悬浮式跟踪钢管超声自动探伤装置  相似文献   

3.
为了将抽象的声场传播变成可见的图像,更有利于探伤人员准确的定位缺陷的位置和大小。主要针对超声在材料中的传播进行研究,根据经典波动方程,研究超声在材料中传播的原理,并利用原理对超声波的横波纵波进行解释。在探究超声探伤成像方法上,使用有限元软件PZFlex基于时域/瞬态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谐响应分析,建立出对应的超声探伤的数学模型。再根据所建立的模型,进行超声在材料中的仿真研究。最后,通过具体的超声探伤实验来证明仿真模型对缺陷的位置与大小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杜秀丽  沈毅  王小涛  谢文军 《无损检测》2003,25(11):561-564
通用串行总线(USB)技术的出现方便了PC机与外围设备的互联,并实现了数据的快速传输。使用USB接口技术连接超声探伤设备和PC机,不仅利于数据的存储和传输,也解决了系统的实时性问题。同时利用PC机的强大功能可控制检测过程、处理回波信号以及实现自动化探伤。以USB1.1协议为主介绍USB概况,并研究USB技术在超声探伤系统中的软硬件实现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PC的超声探伤系统。  相似文献   

5.
朱思民  毕炳荣  邹廉列  裴卫农 《无损检测》2005,27(5):244-247,275
描述了秦山三期CANDU-6重水堆核电站压力管的内壁划伤情况。针对划伤状况,制定超声探伤检验工艺。采用水浸超声探伤方法对内壁的划伤深度进行估判,阐述了水浸探伤的试验方法与探伤检测过程,同时依据检测结果,对划伤的压力管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精密管材和棒材广泛用于核能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其细微缺陷探伤和尺寸精密测量极为重要。为此研制了精密管棒材数字成像无损探伤和测量系统。该系统由超声纵、横向缺陷探伤、超声尺寸测量、涡流探伤等子系统组成,实现了管材内壁、外壁纵横向缺陷超声探伤,棒材内部缺陷超声纵波探伤,棒材纵向缺陷超声横波探伤;棒材周向、径向缺陷超声横波探伤;管材壁厚超声测量,管材、棒材直径超声测量,管材、棒材椭圆度超声测量;管材、棒材缺陷涡流穿过式探伤及异物(渗碳等)检测,管材、棒材材料背景噪声穿过式涡流检测,管材、棒材旋转点式涡流探伤。各检测子系统均依据轴向编码器和周向编码器进行缺陷检测和尺寸测量的时基线记录显示、B扫显示和C扫成像显示,实现了高灵敏度、高分辨力、高可靠性的管材和棒材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大飞机项目的启动,对航空用钛合金加工材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超声探伤作为钛合金加工材的主要质量控制方式日渐重要。综述了钛合金加工材的常见缺陷类型,钛合金的超声探伤特性,钛合金超声探伤技术,包括钛合金的超声相控阵探伤技术、钛合金的多区聚焦超声探伤技术、时间反转镜探伤技术,直径为6~13n堋的小规格棒材的探伤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基于Ti公司TMS320vc5509数字信号处理器的超声波探伤系统,介绍了超声信号的高速采集,USB总线的高速数据传输。根据探伤要求对超声信号进行了实时的采集、处理和显示。为了保证超声信号的实时采集和显示采用了多线程技术。  相似文献   

9.
李湘海 《无损检测》2006,28(3):153-156
超声探伤具有检测厚度大、灵敏度高、速度快、成本低、能对缺陷进行定位和定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铜合金产品的检测,但由于超声探伤主要是根据反射回波来判断缺陷,因此对缺陷定性一直是超声探伤的难题[1]。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绝大多数铜加工和应用行业已不满足于利用超声法对铜合金产品内部缺陷进行定量检测,更注重的是缺陷定性检测,以进一步了解产生缺陷的原因,及时改进工艺;另一方面,又可以对存在不同性质缺陷的产品区别对待,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相似文献   

10.
魏桂生 《无损检测》2007,29(4):226-228,234
某型飞机前起落架缓冲支柱活塞杆内壁焊缝在采用常规超声探头进行探伤时,常有漏检和误判的问题。为解决该类问题,对该结构件的超声探伤方法进行了研究。由于该部件的内部结构、机械加工及探头接触面为弧状等因素,加大了对超声探头技术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超声无损检测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刘镇清  刘骁 《无损检测》2000,22(9):403-405
随着新材料不断涌现及现代工业对构件质量要求的提高,超声检测技术得到了较大发展。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超声导波技术、声发射新技术、新型超声非接触换能方法、超声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等方面的若干研究成果,这些超声检测新成果既有学术前沿性,又有一定应用背景。  相似文献   

12.
粘接结构的粘接质量无损检测要求越来越高,而超声检测方法具有更突出的优点被广泛应用。结合现有的研究状况,介绍目前在粘接质量检测上使用的几种超声检测方法,全面分析了这些方法的应用特点,超声导波检测方法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预期采用超声导波检测方法检测粘接结构质量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研究的热点之一。最后对3种常用的超声检测信号时频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这些方法具有不同侧重点,可根据不同需求采用相应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超声无损检测与评价中的信号处理及模式识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镇清 《无损检测》2001,23(1):31-34,42
现代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在超声无损检测与评价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超声检测 信号处理技术可提高缺陷的检测与分类能力,并可表征材料的性能。对该技术的有效应用、潜能及进展作了综合评述,这对未来无损检测与评价中信号处理的研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超声B扫描伪象剔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广明  陈自强 《无损检测》1999,21(7):294-296
超声B扫描成象检测中,由于超声多次反射的影响经常出现伪象,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在分析多次回波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阐述了B超伪象剔除原理,研制了实施装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伪象剔除效果好,而且成象效率高.还具有较强的去噪作用。  相似文献   

15.
车轮轮箍超声波探伤计算机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超声波探伤数字化检测技术由时域分析过度到频域、图象处理等复杂的数字化信号识别,使复杂的超声波缺陷信号背景噪声干扰,削弱信号中的多余信息量的研究,成了一项基础性工作。本系统实现了车轮、轮箍两条超声波探伤生产线智能化检测功能。  相似文献   

16.
富阳 《无损检测》2010,(1):39-41
管道母材超声波检测不属于《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要求的被检件。根据失效案例,增加了此项检测。介绍了纵向缺陷的检测方法和参数,分析缺陷产生原因,着重介绍两个对比试块的制作、探头的磨制和使用,分析了探头错误磨制方法的危害。经超声波检测发现管道存在超标信号,更换了存在超标信号的管子,至今运行两年未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相控阵超声无损检测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探讨相控阵超声无损检测系统的研制为目的,从相控阵原理着手,对检测系统的工作机理及系统组成进行简略阐述,重点研究阵列探头设计、相位精确控制、超声信号模拟/数字处理及缺陷成像中的关键技术。最后利用系统进行了试块检测成像对比试验。初步试验和研究表明,相控阵超声无损检测系统比传统单探头超声无损检测具有信噪比高、缺陷分辨力强、有效探伤范围宽以及工作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PCI总线的高性能多通道超声波发射/接收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左林  田建新 《无损检测》2003,25(4):198-200
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现代超声波探伤技术的完美结合,构成了基于PCI总线的高性能多通道超声波发射/接收卡。阐述该卡的主要技术特征,指出其广泛的实际应用前景。该系统在自动探伤和多通道超声成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小波分析技术是处理超声检测号的理想手段。但应用不同的小波函数分析相同的超声信号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基于超声检测信号的特点,采用四种不同的小波函数,对某型航空压气机叶片超声检测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研究表明,sym4小波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用于处理航空发动机叶片超声检测号的分析方法,并验证了处理超声检测号的小波基的一般选取原则。  相似文献   

20.
压水堆承压容器厚大锻件超声检测标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志民  毕炳荣 《无损检测》2007,29(4):217-220,230
分析比较了ASME,KTA,EJ/T1039相关标准规范中有关压水堆一回路主要承压容器低合金钢厚大锻件制造阶段超声检测方法、时机、记录和验收条件等内容。通过比较相关国内外标准,分析各自的特点和差异,结合使用性能要求、制造能力、工程反馈、超声检测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合理确定制造阶段的超声检测技术指明方向,对压水堆一回路主要承压容器厚大锻件制造过程中的超声检测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