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气PM2.5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气PM2.5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DNA的损伤效应。方法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分别暴露于8、16、32、64、128μg/ml的广州大气PM2.5 24、48、72 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彗星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水平。结果染毒24、48、72 h后,64、128μg/ml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染毒组细胞Olive尾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72 h各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均低于24 h相应处理组(P<0.05),48、72 h各剂量组细胞Olive尾矩与24 h相比均明显增加(P<0.05);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Olive尾矩(y)与染毒剂量(d)和染毒时间(t)的回归方程为y=-6.481+0.162 d+0.210t(R~2=0.842,P<0.05)。结论大气PM2.5可导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DNA损伤,且损伤程度与染毒剂量、时间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灰霾天气细颗粒物(PM2.5)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16-HBE)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以8、16、32、64、128μg/mL浓度的PM2.5作用于16-HBE 24、48、72h,检测PM2.5对16-HBE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的影响。[结果]染毒24、48、72h后,64、128μg/mL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72h各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均低于24h相应处理组(P〈0.05),当染毒浓度大于8μg/mL时,72h各浓度组细胞总凋亡率与24h相比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灰霾天气细颗粒物PM2.5对16-HBE具有细胞毒性,能诱导其凋亡,且具有剂量和时间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气中的PM2.5对HTR8-SVneo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0,30,60,120和200 μg/mL 5个浓度的PM2.5对HTR8-SVneo细胞染毒24 h,以0 μg/mL浓度为对照组,其余浓度为不同剂量PM2.5染毒组,通过CCK-8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存活率;激光全息细胞分析及成像系统观察细胞3D形态及动态监测24 h内各组细胞数量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彗星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水平;活性氧簇(ROS)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ROS水平。结果:60,120和200 μg/mL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及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PM2.5可使HTR8-SVneo细胞的生长周期阻滞在G2/M期(P<0.05或P<0.01);不同浓度PM2.5染毒组彗尾DNA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各浓度染毒组细胞中ROS的产生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PM2.5对 HTR8-SVneo细胞有一定毒性作用,造成DNA的损伤,阻碍细胞生长周期,这种毒性作用可能与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气PM2.5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内钙稳态的影响。方法以50、100μg/ml大气PM2.5对16HBE细胞进行染毒,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并用终浓度为100μg/ml的钙离子拮抗剂肝素钠进行干预,即设生理盐水对照组、50μg/ml PM2.5组、100μg/ml PM2.5组、肝素钠组、50μg/ml PM2.5+肝素钠组、100μg/ml PM2.5+肝素钠组,分别染毒3、6、24 h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荧光强度。结果 100μg/ml PM2.5染毒16HBE 3 h后,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和50μg/ml PM2.5组;当加入胞内游离钙离子拮抗剂肝素钠后,100μg/ml PM2.5+肝素钠组钙离子荧光强度低于100μg/ml PM2.5组。100μg/ml PM2.5染毒16HBE 6 h后,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PM2.5染毒16HBE 24 h后,50μg/ml PM2.5组、100μg/ml PM2.5组、50μg/ml PM2.5+肝素钠组、100μg/ml PM2.5+肝素钠组的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均高于对照组,且100μg/ml PM2.5组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高于50μg/ml PM2.5组。50、100μg/ml PM2.5染毒组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钙离子荧光强度升高,染毒6、24 h后的钙离子荧光强度均高于染毒3 h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气PM2.5可能刺激16HBE细胞释放胞内钙库,导致胞内游离钙离子荧光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交通相关细颗粒物对CEM-6T细胞凋亡的影响,为研究交通相关细颗粒物的免疫毒性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使用不同剂量(0、20、80、320 μg/ml)交通相关细颗粒物染毒CEM-6T细胞24和48 h,用RT-PCR测定CEM-6T细胞中Caspase-3的mRNA表达,以Western Blot测定Caspase-9、Cyt-c、Fas-L、Caspase-8和TNF-α蛋白表达.结果 320 μg/ml交通相关细颗粒物染毒细胞24 h和48 h后,Caspase-3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320 μg/ml细颗粒物染毒细胞24和48 h后,细胞内Cyt-C、Caspase-9、Fas-L、Caspase-8、TNF-α蛋白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通相关细颗粒物可通过线粒体通道和死亡受体通道诱导CEM-6T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北京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肺腺癌细胞(A549)的损伤作用及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终浓度为25、50、100、200μg/ml的PM2.5染毒A549细胞24 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毒性,以ELISA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核内NF-κB p65亚基的表达,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的含量.结果 PM2.5对A549细胞产生了低剂量促进细胞增殖、高剂量抑制细胞增殖的双向作用.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PM2.5诱导NF-KB的活性在细胞核中表达升高,而在细胞质中逐渐降低,且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P<0.01).100μg/ml的PM2.5可引起细胞核内NF-KB p65亚基的显著高表达.各剂量PM2.5染毒细胞24 h可引起NO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 PM2.5可引起A549细胞的炎性损伤,诱导细胞质中有活性的NF-KB向核内转移行使其调控炎性反应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动车排放PM2.5对EA.hy926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融合的细胞株)增殖功能、DNA甲基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机动车排放PM2.5对EA.hy926细胞染毒24 h。采用MTS法测定机动车排放PM2.5对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DNA甲基化定量检测试剂盒(比色法)测定机动车排放PM2.5对细胞DNA甲基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机动车排放PM2.5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机动车排放PM2.5染毒24 h可抑制细胞增殖功能,当染毒质量浓度为200μg/m L时,与PBS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毒质量浓度的增加细胞DNA甲基化率(5-m C%)下降,在染毒质量浓度为50μg/m L和200μg/m L时,与PBS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染毒质量浓度升高细胞诱导凋亡率逐渐升高。结论机动车尾气排放PM2.5可以抑制EA.hy926细胞的增殖功能,改变EA.hy926细胞的DNA甲基化率,对EA.hy926细胞产生诱导凋亡作用。此外DNA甲基化可能是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机制,定点基因的甲基化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气可吸人颗粒物(PM10)致人肝细胞瘤细胞(HepG2)DNA损伤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试验检测细胞DNA链断裂;2',7'-二氢二氯荧光素(DCFH)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测定8-羟脱氧鸟苷(8-OHdG)在细胞内的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内核转录因子NF-k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大连市4个监测点PM10有机提取物致HepG2细胞DNA链断裂作用存在地点和季节差异;7.5~30 μg/mL PM10有机提取物作用HepG2细胞1 h后,尾DNA%增大,呈剂量依赖关系.HepG2细胞与7.5~30μg/mL的PM10有机提取物接触1 h后,可引起细胞内ROS水平表达的明显增加;7.5~30μg/mL的PM10有机提取物作用于HepG2细胞3 h后,细胞内8-OHdG水平的表达增强;HepG2细胞与30 0.μg/mL的PM10有机提取物接触24 h后,NF-K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 PM10有机提取物可引起体外HepG2细胞DNA链断裂;DNA链断裂水平随不同季节和不同监测点而异;PM10引起DNA损伤的机制可能是细胞内ROS生成增多,8-OHdG表达增高及NF-kB 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导致的氧化性DNA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乙酸铅染毒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致氧化应激与DNA氧化损伤情况。
方法 分别用浓度为0 μmol/L、20 μmol/L、40 μmol/L和80 μmol/L的乙酸铅染毒人外周血淋巴细胞6 h、12 h、24 h, 应用2', 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染色分析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染毒后细胞内活性氧类(ROS)水平, 高度水溶性四唑盐(WST-1)法检测染毒后细胞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试剂盒检测染毒后细胞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 并对ROS、T-SOD、8-OHdG三指标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乙酸铅染毒6 h后, 各染毒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R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0 μmol/L染毒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T-SOD和8-OHd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40 μmol/L和80 μmol/L染毒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T-SOD和8-OHd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乙酸铅染毒12 h和24 h后, 各染毒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ROS、T-SOD和8-OHd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相关性分析显示, 细胞内ROS含量与T-SOD活性呈负相关(r6 h=-0.865、r12 h=-0.890、r24 h=-0.801, P < 0.01), 与8-OHdG含量呈正相关(r6 h=0.840、r12 h=0.829、r24 h=0.866, P < 0.01)。
结论 乙酸铅染毒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后会诱导细胞ROS生成, 抑制细胞内抗氧化酶SOD活性, 造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氧化应激状态增强和DNA氧化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氟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和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暴露于20、40、80μg/ml氟化钠24h后,检测海马神经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细胞外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以及DNA损伤的情况.结果40、80μg/ml染毒组海马神经元内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20、40、80 μg/ml染毒组GSH含量、GSH-Px活力低于对照组(P<0.05),80μg/ml染毒组SOD活力低于对照组(P<0.05).40、80μg/ml组细胞外LDH活力比对照组高(P<0.05).彗星Olive尾矩升高(P<0.01),相同剂量染氟组细胞内MDA含量与彗星Olive尾矩存在统计学的正相关关系(r=.895,P<0.05).结论氟可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和DNA损伤,氧化应激可能在氟致DNA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