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该系统首次使高效武器发射后的数据采集和计算在某某工学院火炮试验靶场实行全自化,摆脱了繁重复杂的多重计算,使得测试数据和得到实验数据不再分开进行,能够直接准确清楚地观察到所研制的武器发射后的各项飞行指标,缩短了武器的研制周期。该系统目目前已投入使用,并以其操作方便,功能强,稳定可靠,精度高等优点,赢得了用户总赞誉。  相似文献   

2.
水下气动发射装置发射性能参数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某型水下气动发射装置的内弹道性能,对主要参数的影响规律和灵敏度进行了分析。基于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发射系统各部件的数学模型,再将它们综合起来得到了发射系统的整体模型。由模型计算的武器发射管内的运动时间、气瓶剩余压强与水池试验结果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利用局部灵敏度分析法,对发射管最高膛压和武器出管速度的4个主要参数进行了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发射过程最高膛压的最灵敏参数为武器运动初始阻力;影响武器出管速度的最灵敏参数为发射气瓶初始压强和发射阀最大开启面积。  相似文献   

3.
双药室喷管气流反推减后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发射高初速榴弹的榴弹机枪系统后坐力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药室拉瓦尔喷管气流反推减后坐技术.设计了适用于高速榴弹机枪系统的双药室拉瓦尔喷管减后坐装置,利用一维非定常流理论推导了双药室喷管低后坐武器的内弹道阶段和后效期阶段的气体动力学方程;将试验测得的压力峰值、弹丸初速及后坐力与仿真数值进行对比,验证建立的双药室喷管气流反推减后坐计算模型的正确合理性;计算双药室喷管低后坐武器后药室、前药室、导气室及喷管气室的压力,并分析压力参数随时间变化规律;对比分析双药室喷管武器与普通武器的膛压曲线、弹丸速度曲线,重点分析双药室喷管内气流压力、温度、密度和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及在喷管内分布状况;探讨了后药室装药量、喷管导气孔直径及喷管内经对武器喷管反推力、喷管减后坐效率、弹丸初速等武器发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弹丸初速不变的情况下,合理匹配双药室减后坐结构参数,采用双药室喷管气流减后坐技术可实现武器低后坐发射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火箭被动控制发射的力学模型,给出了某火箭武器的被动控制发射动力学仿真计算结果,分析了支承位置、出管转角、缺陷方位、推力偏心、动不平衡等因素对被动控制性能的影响,并就被动控制技术的实用性做了初步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如果被动控制器结构参数合理,被动控制技术可使火箭缺陷引起的弹道偏差减小80%以上.  相似文献   

5.
在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的资助下,美国空军实验室(AFRL)和SDI公司共同开发和测试了一种新型滑翔炸弹引信,其取消了空气涡轮起爆器,并从炸弹的热电池中获得武器动力。这种结构的一大优点是武器动力的引信来源不再受制于高空稀薄空气,避免了安装支架或武器姿态对空气进口的堵塞影响。另一大优点是新引信取消了某些不可靠的在发射后使空气涡轮暴露于气流中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控制的飞机武器发射/投放方案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飞机武器发射/投放管理系统的功能与结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战术规划和武器分配所遵循的原则,利用模糊控制理论对系统方案的设计和实现作了详细的讨论,并结合数字仿真结果对该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舰艇破损剩余强度反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塑性理论,提出了一个新的校核舰艇剩余强度的方法。以激光炸弹、反舰导弹和鱼雷为典型攻击武器。在破口大小和位置给定的情况下,根据破损部位的不同,分别对舰艇主船体结构在水线以上破损和在水线以下破损后的舰体剩余强度进行计算。考虑在多发不同武器命中的情况,计算了对应武器若干发命中后的损伤后果。通过反分析方法分析了船体梁的剩余强度,依据极限承载能力提出了判别船体梁是否失效的依据,并给出了结构失效时所需的破损条件和对应武器命中发数。  相似文献   

8.
作为“十一五”收官之年.2010年.航天科技集团的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四大主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宇航系统成为拉动集团公司经济的主力。宇航发射次数创历史新高,圆满完成了以嫦娥二号、北斗导航卫星等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宇航系统总收入同比增长65.9%:高新武器装备研制成果喜人.飞行试验捷报频传.导弹武器总收人同比增长41.8%;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多管火箭弹等武器射击精度,通过对多管火箭弹射击精度影响因素分析,在不改变武器发射系统总体结构、发射环境的前提下,采用复合形优化算法,以射击间隔和发射顺序为设计变量,建立了多管火箭弹射击密集度优化模型,形成基于复合形法的多管火箭弹射击密集度优化方法,为多管火箭武器的射击精度优化提供参考。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多管火箭弹射击密集度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火箭弹制造缺陷对起始扰动的影响. 方法 根据火箭武器系统结构特点, 建立火箭起始扰动发射动力学模型, 应用蒙特卡洛方法对火箭发射过程进行数值仿真. 结果 得出了火箭弹质量偏心、动不平衡、推力偏心等对火箭弹起始扰动的影响规律. 结论 火箭弹缺陷对起始扰动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火箭武器研制中应该对此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1.
根据无冷却式发射动力系统的特点,将其工作过程划分为燃气发生器和发射筒两部分,建立了燃气发生器和发射筒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其内弹道特性进行了研究,为研制新型动力发射系统提供参考依据和研究手段。通过对燃气发生器计算结果进行试验验证,证明了其可行性和计算精度。针对不同发射深度和装药量的工况进行数学仿真发现,无冷却式发射动力系统做功能力很强,导弹可以达到很高的出筒速度,实现大深度发射。同时,发射深度和装药量对无冷却式发射动力系统的内弹道性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火箭被动控制发射的力学模型,给出了某火箭武器的被动控制发射动力学仿真计算结果,分析了支承位置、出管转角、缺陷方位、推力偏心、动不平衡等因素对被动控制性能的影响,并就被动控制技术的实用性做了初步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如果被动控制器结构参数合理,被动控制技术可使火箭缺陷引起的弹道偏差减小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的2000年,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新型号多、难度大、周期紧、要求高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中星22号、风云二号、中国资源二号、两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的发射任务。这五次重大发射任务的完成,既为20世纪的航天科技画上句号,又为成立一年多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21世纪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0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武器型号研制和几次大型试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任务的顺利完成,对2001年乃至“十五”期间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任务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2000年我国发射五颗应用卫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论证常规弹丸在超高速武器中的发射可行性。方法:对比分析弹丸的膛内负载、电磁环境以及超高速飞行时的气动加热等影响因素。结果:常规弹丸在超高速发射时,弹底压力、引信所处的电磁环境以及在飞行过程中弹体表面及尾翼烧蚀的影响尤为明显。结论:对常规弹丸进行适当的改进设计后进行超高速发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碳纳米管的场致发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纳米管的研制和应用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碳纳米管薄膜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并且有很低的发射场强阀值,较高的发射电流密度。碳纳米管阵列薄膜的这些特显示出其在场致发射应用中的良好前景。介绍了碳纳米管的几种产生工艺、碳纳米管在场致发射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场景新动态,比较了不同生产工艺的优缺点及场致发射的特性,分析了碳纳米管用于场致发射存在的不足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负责研制的“试验三号”卫星于2008年11月5日发射入轨后,历时两年圆满地完成了研制建设和在轨试验任务。  相似文献   

17.
电子枪新型阴极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轰击式LaB6阴极是一种电子枪的新型阴极,它不仅具有良好的电子光学系统结构,而且电子发射能力强大,对大功率电子枪的研制和开发有着重要意义.论述了新型轰击式LaB6阴极的工作原理、研究的意义、阴极材料的选择,并完成了轰击式阴极的设计和计算,设计完成了轰击式LaB6阴极的实验装置,通过实验得到,该轰击式LaB6阴极在阴极温度为l843K时具有最大发射电流450mA,其发射电流密度为3.58A/cm2.列举了典型试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到所选用的LaB6的发射常数A为2l.33,逸出功Φa为2.6eV,这与理论值非常接近,证明了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试验结果为大功率电子枪的开发研究、为大功率电子束焊接设备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通过月球引力加速来节省火星探测器发射燃料的方法。基于共面假设,采用轨迹的圆锥曲线拼接法,建立了简化的二维数学模型。编程计算得出了经过月球近旁转向后火星探测器的能量增加值和可节省的速度增量。结果表明:在发射火星探测器时,用此方法能够降低发射成本,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02B星已完成相应准备工作,待真空热试验等系列大型试验完成后,卫星将运往太原卫星发射场,预计2007年9月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机载武器发射控制系统测试设备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设计出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测试设备,给出了测试仪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思路,分析设计中所采用的关键技术,采用LabWindows/CVI6.0作为软件开发平台,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使用证明,机载武器发射控制系统测试设备具有易于操作、测试灵活、检测效率高等优点,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