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鞍区肿瘤以垂体瘤多见,占颅内肿瘤的8%~15%,其次为颅咽管瘤,多数有典型表现,诊断不难.而鞍区肿瘤中其他类型少见,术前易误诊为垂体瘤.现将临床表现不典型和少见的鞍区肿瘤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其鉴别诊断要点,提高术前正确的定性和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鞍区是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范围小、结构多、毗邻关系复杂。鞍区肿瘤由于种类多,影像学表现复杂,定性诊断较难,CT扫描是基层医院的主要诊断依据,但骨伪影的存在影响定性诊断,MRI则能清楚显示鞍区病变,具有无创、组织分辨率良好、无骨伪影、不需注射造影剂及三维成像等优点,是诊断鞍区肿瘤的理想方法。我们收集29例经手术与病理结果证实的鞍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相似文献   

3.
鞍区肿瘤致视功能改变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鞍区肿瘤致视功能改变48例(96眼),重体腺癌42例,颅咽管癌4例,蝶骨嵴脑膜瘤2例。有视野缺损者72眼(75.0%),视力减退者66眼(68.8%),视乳头水肿5眼(5.2%),原发性视神经萎缩43眼(44.8%),眼肌麻痹7例。视野检查对鞍区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一定价值,注意结合全身表现,CT或MRI检查有利于鞍区肿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鞍区肿瘤的脑电图(EEG)特征。方法:224例经手术和(或)病理、CT、MRI证实的鞍区肿瘤分成3组:(1)垂体腺瘤组153例;(2)颅咽管瘤组46例;(3)鞍区其他肿瘤组25例。所有患者均按常规方法在手术前2-30 d内记录EEG。结果:过半数的患者(57.6%)呈现正常或轻度异常EEG,其余患者(42.4%)表现EEG异常,其中弥漫性异常29.0%,阵发性异常8.5%,局灶性异常4.9%。此外,有24例(10.7%)出现间歇性节律性δ活动(IRDA),77例(34.4%)有生理波抑制现象。IRDA及生理波抑制在颅咽管瘤组中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直径>20 mm的鞍区肿瘤EEG异常率高。结论:鞍区肿瘤的EEG以无特征性改变占主导地位,其EEG异常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弥漫性及阵发性异常,少有局灶性异常出现。肿瘤体积与异常程度呈正相关。EEG对鞍区肿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MRI在鞍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MRI征象。结果:MRI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对照,诊断准确率达96.7%。结果表明,MRI能正确显示鞍区病变及其毗邻解剖结构,并可提示肿瘤的组成成分,对鞍区肿瘤的术前定位和定性诊断及指导手术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慧斌 《浙江医学》2009,31(6):868-869
颅内生殖细胞瘤为高度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0.1%~3.4%。颅内生殖细胞瘤常见于松果体区和鞍区,发生于丘脑基底核区较少,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可随脑脊液沿室管膜及脑膜种植转移。生殖细胞瘤对放射治疗十分敏感,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甚至可以治愈。因此,正确诊断对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收集我院近10年收治的23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MRI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生殖细胞肿瘤是一种少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2%,多源于中线附近,以松果体区最常见,可占松果体区肿瘤的50%以上。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因其临床表现及发病部位多样,常易误诊,我们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周斌  杨文英 《新疆医学》2006,36(6):184-185
鞍区肿瘤是较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左右,鞍区肿瘤包括垂体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异位松果体瘤等,常需手术治疗。因鞍区内含有视神经、颈内动脉、丘脑下部等重要结构及解剖关系,手术难度较大,肿瘤本身及手术过程中可对丘脑下部-垂体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术后病情观察及系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因素之一。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我科自2004年1月~2006年11月共收治鞍区肿瘤患者23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的变化对鞍区肿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RVEP,以P100潜伏期为临床评价指标,结合常规视觉检查,对35例鞍区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视野,眼底等视觉功能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鞍区肿瘤患者视觉受损进行PRVEP检查时,P100潜伏期明显延长,其异常率明显高于一般视觉检查(P<0.05),且PRVEP波形明显畸变及波幅降低。结论:PRVEP检查能较准确反映鞍区肿瘤患者视路受损及术后视觉功能改善情况,对鞍区肿瘤患者视觉功能的评判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鞍区常见不同肿瘤的MRI表现,探讨其MRI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鞍区常见肿瘤23例,分析不同肿瘤的MRI表现.结果:鞍区常见肿瘤在MRI上具有不同表现,能够准确地进行定位诊断,并能作出较为准确的定性诊断.结论:MRI对于鞍区常见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松果体区肿瘤在成人颅内肿瘤中的发生率不足1%,但在儿童中发生率较高,占颅内肿瘤的5%,发病年龄平均为12岁左右,男女比例为3.0-3.5:1。松果体区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达十多种,常见的有生殖细胞瘤、畸胎瘤、松果体细胞瘤、松果体母细胞瘤、表皮样囊肿、胶质瘤及转移瘤等,其中以生殖细胞瘤最为常见。大部分松果体区肿瘤由于梗阻性脑积水会出现颅内高压症状,  相似文献   

12.
23例儿童颅咽管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第一附属医院脑外科叶桂华关键词颅咽管瘤;围手术期;护理;儿童中图法分类号R651.11;R743.6儿童颅咽管瘤是先天性颅内肿瘤,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3%~17%,居儿童鞍区肿瘤的首位。手术治疗为颅咽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垂体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与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10.48%,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一般根据瘤体大小,凡小于1,Ocm者称垂体微腺瘤;凡大于1.0cm者称为垂体腺瘤。一般垂体腺瘤在CT、MR等影像学检查中都能做出定性诊断。而一类以广泛侵袭鞍旁、鞍上、蝶窦尤其是斜坡为特点的非典型垂体大腺瘤,因其少见及其非典型的生长方式故不易做出正确影像诊断。由于目前尚未见报道其病理细胞学所见与其生长方式之间的统一关系.故命名不一。笔者引用学者的观点。称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现将笔者所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内分泌检查的开展,发现高催乳素血症的病人越来越多,通过对高催乳素血症病人的磁共振检查,发现有许多病人有蝶鞍区病变。蝶鞍是颅内一个重要解剖结构,鞍区是许多颅内肿瘤和非肿瘤性病变的好发部位,磁共振的高分辨率及三维成像对该区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视力及视野对鞍区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9年10月在我院手术证实的鞍区肿瘤患者562例的术前视力及视野资料。结果:视力减退者占76.6%,视野损害占87.5%,其中偏盲性视野占82.3%。结论:视力视野的损害是鞍区肿瘤患者的眼部主要表现。分析视力视野的损害情况对鞍内肿瘤的定性和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7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以腹痛(62.6%)、肠梗阻(38.6%)、 出血(29.3%)、腹部肿块(25.3%)、消瘦(20.0%)、贫血(20.0%)及黄疸(9.3%)为首发症状。临床常用辅助检查阳性率分别为胃十二指肠镜53.3%、B超56.7%,全消化道钡透77.7%、选择性动脉造影58.3%,腹部CT70.6%。结论:通过对临床症状、体征的分析,结合辅助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第四脑室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第四脑室肿瘤CT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第四脑室肿瘤的增强前后CT表现,特别是各种不同肿瘤类型的CT表现及其特征,并对不同的CT扫描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 第四脑室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依其形态,密度,增强前后表现和第四脑形态的改变,其定位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分别可达68%和71%。  相似文献   

18.
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7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情况作分析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763例18岁以下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例的年龄和性别的分布情况与肿瘤的发生部位、病理学类型和分级。结果763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2.7岁,男女比例为1.56:1。其中颅内肿瘤占93.4%(713/763),脊髓肿瘤占6.6%(50/763)。颅内肿瘤中,相对于幕下肿瘤(30.5%,233/763)来说,以幕上(包括松果体一四叠体区)的肿瘤(62.4%,476/763)为主。本组病例中,经病理学诊断患儿为688例,经临床诊断患儿35例。其中最常见的5种肿瘤分别为:星形细胞肿瘤(25.7%,177/688).颅咽管瘤(12.8%,88/688),髓母细胞瘤(9.3%,64/688),生殖细胞肿瘤(8.9%,61/688),垂体瘤(7.5%,52/688)。结论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具有其特殊性,对其诊断与治疗有指导性。因此,根据儿童的特点处理原发性神经系统肿瘤,能够在尽可能保留神经系统功能的情况下.综合治疗病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于鞍区的副神经节瘤的MR诊断及相关的病理、组织学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鞍区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性,5周岁,以生长发育迟缓就诊。MR检查发现鞍区有实性占位,边界清晰,明显均匀强化。病理证实为副神经节瘤。结论鞍区副神经节瘤系罕见肿瘤。“椒盐征”为其典型MR表现。但瘤体较小,表现不典型时应与发生于鞍区的其它实质性肿瘤相鉴别。MR检查对发生于头颈部的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薛惠 《当代医学》2012,18(25):102-103
目的 分析鞍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MR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MRI表现.结果 20例鞍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定位主要区别于鞍内或鞍上,MRI检查可多方位成像,对于病变的定位有很大帮助;鞍区肿瘤MRI检查,T1WI大多呈低、等信号或混杂信号,T2WI大多呈均匀高信号或不均匀高低混杂信号;鞍区肿瘤常有囊变、钙化及出血,MRI检查对于钙化的显示不如CT.结论 结合病变的部位、发病年龄、MR信号特点,强化程度等表现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