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滦县花生田化控旺长,过去多使用比久(B9)和多效唑。使用比久后因花生仁内含其残留物不能出口。应用多效唑,进入土壤对下茬作物有一定影响。因此花生生长抑制剂急需换代产品。2000年我站将烯唑醇作为生长抑制剂在花生田进行试验,其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试验设667m2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下称烯唑醇)32g(折纯为4g)、40g(折纯为5g)、48g(折纯为6g)、56g(折纯为7g)及空白对照共5个处理。按序号依次排列,小区面积133.4m2,1次重复。7月26日花生田即将封垄时用药,各处理均进行叶面喷…  相似文献   

2.
水稻稻瘿蚊近年在广东省山区间歇性大发生。该虫钻蛀为害水稻生长点,使用药剂防治难度大。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开展了48%乐斯本乳油对水稻稻瘿蚊的防治试验。1供试材料供试药剂48%乐斯本EC(乳油,下称),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10%益舒宝FG(颗粒剂,下称),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生产。小区和示范试验的水稻品种分别为汕优647、博优903。2试验方法1)小区试验于1999年8~9月在仁化县进行。设48%乐斯本EC200、250、300、350ml/667m2及10%益舒宝FG1200g/667m2、空白对照6个…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兴化市呈明显上升趋势。为了解其发病特点及为害损失,笔者于1999~2000年对该病进行了初步研究。1发病概况多年来水稻叶枯病在兴化市为零星发生,1998年病田率仅10%左右。1999年该病发生较为普遍,病田率达60%左右,但病穴率较低,仅为1.3%(0~5.4%)。2000年全市种植水稻8万hm2,其中粳稻6.7万hm2,杂交稻1.3万hm2。当年,该病在粳稻田全面暴发,病田率达93.2%,病穴率平均5.4%(2%~23%),病株率0.82%(0.5%~2.1%),部分…  相似文献   

4.
小麦白粉病是甘肃省天水市小麦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确定6%戊唑醇微乳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药效,天水市植保站于2002年在天水市北道区马跑泉镇三十甸子村进行示范试验。示范面积0.27hm2。用药量为6%戊唑醇微乳剂200ml/667m2,对照药剂为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g/667m2,不设重复。5月10日第1次喷药,5月17日第2次喷药。第2次喷药14d后调查防治效果,其结果戊唑戊唑醇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张升恒$甘肃省天水市植保植检站!甘肃北道741020 @李颖$甘肃省天水市植保植检站!甘肃北道741020…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农田生态环境的变化,麦田播娘蒿发生危害程度愈来愈重。鉴于目前尚无其产量损失及防治指标,为科学地指导防除,我们于2002年测定了播娘蒿对小麦危害产量损失,并初步制定了防治指标。1材料与方法试验地选在水肥条件中等、地力均匀、播娘蒿密度较大的麦田。小麦品种为PH82-2-2。试验设9个处理,2次重复,随机排列,共18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2.55m2(1.5m×1.7m)。3月10日进行试验。小区内的播娘蒿以原有草数为主,通过人工拔草设置不同梯度的处理小区,并以无草小区为对照。同时,将其他杂草全…  相似文献   

6.
毒死蜱防治小麦红吸浆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红吸浆虫是河南省安阳市小麦的主要害虫。20纪80年代中期曾得到有效控制,90年代后期起在部地区虫量显著回升,发生面积达4.5万hm2,为害严,每年有5~10hm2小麦田绝收。2000年,安阳市植保进行了48%毒死蜱乳油防治小麦红吸浆虫试验。蛹用量为300ml/667m2,拌土10kg,撒施,成虫期用量0ml/667m2对水2.5kg,用工农—16型喷雾器均匀喷雾,防效达90%以上。与用6%林丹粉剂3kg/667m2和50%甲基对硫磷乳油50ml/667m2防效相当。毒死蜱防治小麦红吸浆虫试验@王朝阳$河南省安阳市…  相似文献   

7.
22%毒死蜱·吡虫啉乳油(商品名称赛锐,下称)是深圳诺普信农化有限公司产品。为明确其对小麦穗蚜的防治效果及使用技术,2002年我们在浚县黎阳镇王寺庄村麦田进行了赛锐防治小麦穗蚜试验。试验小麦品种为豫麦34,试验田总面积1200m2(平方米,下同),该地区小麦穗蚜历年均有发生。试验设每667m2(667m2=1亩,下同)用赛锐15、20ml(毫升,下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南京红太阳集团生产)10、20g(克,下同),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商品名称扑虱蚜,下称;山东京蓬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3…  相似文献   

8.
输入小麦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续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入小麦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续完)章正(国家动植物检疫局100026)2第二阶段:有害生物风险评估[5,7,8,9]2.1检疫重要性评估[1,2,4,5]第一阶段的结论表明,对可能以输入小麦作为入境渠道进入我国的外来危险性病原体,根据外来病原体在我国...  相似文献   

9.
1发生期舟形毛虫黑卵蜂(TelenomuskolbeiMayr)在霍山一年发生4代,以第4代卵在茶蚕(Andracabipunctata)卵内越冬。始见羽化与寄生盛期:第1代成蜂分别为5月上中旬、5月下旬;第2代为7月上旬、7月下旬;第3代为8月中旬...  相似文献   

10.
薄荷连茬多年,根腐病、茎腐病、叶斑病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产量、油质和经济效益。为控制其病害,笔者对几种药剂防治薄荷病害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在二刀薄荷上进行。设4个处理。即50%多菌灵WP(江苏省镇江农药厂生产;WP为可湿性粉剂,下同)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WP(商品名称甲基托布津,下称;日本曹达株式会社生产)1000倍液;86.2%氧化亚铜WP(商品名称铜大师,下称;挪威劳道克斯公司生产)1000倍液;清水对照。小区面积66.7m2,重复3次。于8月20日、9月10日两次弥…  相似文献   

11.
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和稻纹枯病是淮安市水稻上主要病虫 ,为明确40%吡杀灵WP对上述病虫的防治效果 ,2000年笔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处理试验共设7个处理 ,即每667m2 用40%吡杀灵40g、60g、80g,5%井岗霉素25g,90%杀虫单45g,10%吡虫啉15g,空白对照。小区面积25m2,随机区组排列 ,4次重复 ,小区间有明显分隔。试验安排在金湖县农科所 ,供试水稻品种为汕优63,8月10日(稻飞虱处在低龄若虫高峰期 ,2代二化螟为卵孵高峰后第4天 ,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12.
20%立收谷水剂(通用名diguat)是禾谷类作物催熟的优秀药剂,为先正达公司产品。它具有催熟快、脱水快,不影响小麦产量,对种子发芽率无影响,还可大幅度减轻机器负荷,提高作业工效,缓解麦收农忙与下雨天气矛盾。2001年笔者在小麦上在进行了验证试验。1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地设在滨州市滨城区里则镇彭集村,小麦品种为鲁麦23。试验设4个处理:即20%立收谷水剂每667m2100、150、200ml和清水对照。各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133.4m2。处理时期为小麦蜡熟初期,喷药时间为6月9日,药后第四天每小区随机五…  相似文献   

13.
2001年6~7月在密云县河南寨镇北单家庄村13.3hm2露地番茄田,应用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rdendrolimi)、螟黄赤眼蜂(T.chilonis)及近年筛选出的本地优势蜂种(种名待鉴定)共3种蜂进行不同蜂种不同蜂量防治番茄二代棉铃虫试验。每种蜂均设667m2放蜂量5万头、7万头、10万头3个处理。各处理放蜂均从见卵初期开始,每隔5d放1次,共放3次。另设空白对照。试验结果(表1)说明:1)3种赤眼蜂中,以本地蜂种和螟黄赤眼蜂防治番茄二代棉铃虫的效果最明显。本地筛选蜂种寄生率达98%~100%,其次是螟黄…  相似文献   

14.
在防治东亚飞蝗的长期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为了掌握有利防治时机,采取适当的防治策略与措施,必须对其不同发生期的各虫态密度做到心中有数。现将我们在飞蝗密度调查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予以介绍。1蝗卵密度调查调查蝗卵取样大小,以0.44m2(4尺2)为宜。在荒地查卵可取0.667m(2尺)见方面积的样片;在作物地查卵时,可按地形改取0.167m(0.5尺)×2.66m(8尺)或0.133m(0.4尺)×3.33m(1丈)的样片。在未翻耕的土地上检查,可由表土用铁铲层层下挖,待挖到1.65cm(0.5寸)深时…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病毒杀虫剂新剂型—乳悬剂应用效果的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研制的棉铃虫病毒(NPV)杀虫剂乳悬剂,经河南、湖北、河北3省4年棉田试验,证明防治棉铃虫的效果,相当于当前推广的化学杀虫剂,优于原病毒可湿性粉剂。乳悬剂(1.2×10^12 ̄2.4×10^12PIB/hm^2)可使虫口减退91.7%,而PIB含量相同的可湿性粉剂,虫口减退率为83.7%。百株残存幼虫,前者平均为4.2头,后者为8.1头。在常温条件下,经过14 ̄16个月的室内贮存,病毒乳悬剂的防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40 %甲基异柳磷防治小麦吸浆虫的最适宜用药剂量 ,降低防治成本 ,1999年如下 :1材料和方法1.1供试药剂40%甲基异柳磷乳油(石家庄化工厂生产)。1.2试验地点及概况试验设在井泉灌区的武威市清源镇东槽村十组 ,选上年吸浆虫危害较重、前茬为小麦带田的单种小麦田进行。1.3试验方法试验设每667m2 用40%甲基异柳磷EC250ml,500ml,750ml3个处理。分别对水2kg稀释后掺入细沙50kg均匀撒施地表。重复3次 ,小区面积25m2 ,随机排列。施药时间5月24日。头水灌溉时间4月27日 ,二水…  相似文献   

17.
2001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南郑县植保站在城关镇五丰村3块0.12hm2水稻秧田发现长腿水叶甲(DonaciaprovostiFairmaire)严重为害水稻秧苗,被害株率高达80%以上,平均百株有虫430头,最高达776头。幼虫集中在土层中为害稻苗嫩根,成虫取食稻苗叶片。秧苗被害后严重矮小黄瘦,须根腐烂,黑根多,分蘖极少,拔出稻根有恶臭味,2002年受害面积超过70hm2,严重影响水稻生产。防治方法:3)成虫盛发期用眼子菜诱集成虫产卵,然后集中烧毁或深埋。4)在为害初期进行根土层施药。每667m2撒茶子饼粉20kg,也可…  相似文献   

18.
农田黑线姬鼠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 ̄1995年10年监测结果表明,黑线姬鼠为浙江农田优势种,每年4 ̄5月和9 ̄10月为繁殖高峰期,6月和10 ̄11月为数量高峰。冬前冬后密度基数,种群年龄结构,繁殖力,温度,降水,天敌和药剂防治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及预测的依据。根据害鼠密度与稻麦为类损失率及经济允许水平,提出主害期控制的鼠密度指标为:大小麦2.7% ̄4.4%,早稻4.6% ̄6.7%,晚稻6.9% ̄8.4%,防治指标为  相似文献   

19.
新三唑类化合物P-4对小麦叶锈菌活体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合成的32个1,2,4-三氮唑类似物在小麦叶锈病上活体生物活性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对小麦叶锈菌有不同程度的生物活性。其中有10个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较为明显。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均未见报道。本文以2,2-二甲基-6-对溴苯氧基-4(1,2,4-三唑-1-基)己酮-3为例,在浓度10μg/ml以上时对小麦叶锈菌活性达100%。施药方法以叶面喷雾效果较好。高于标药剂三唑酮,但比烯唑醇差。残效期与三唑酮相似,内吸传导低于三唑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小麦、玉米1a两熟模式种植面积的扩大,使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发生为害加重,严重降低了小麦的生产效益。为有效控制小麦根病的发生为害,为生产提供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笔者自1998~2000年连续3a进行了药剂拌种防治小麦根病试验。试验研究证实,每千克小麦种子用2%立克秀WP2g,冬前三蘖期防治效果可达91.3%,冬后返青期防治效果仍达69.2%。每千克种子用20%三唑酮EC2ml,冬前三蘖期防治效果73.9%,冬后返青期防治效果38.4%,持效期较短。每千克种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