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成国日 《中氮肥》2002,(2):23-24
为降低能耗和达到环保要求,许多碳铵生产企业采用了“一点加水、逐级提浓”的氨回收技术,将软水补充至碳化清洁塔,并通过依次提高压力,吸收精炼再生气和合成放空气中的氨,形成180-200tt稀氨水送碳化生产碳铵。该技术的应用,使许多碳铵厂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近年来,受市场影响,碳铵销售状况逐年下降,碳铵企业大都转产尿素,相应精炼、合成工序回收氨水的用途也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有企业将这部分氨水送尿素解吸塔,也有的企业为达到环保要求,采用回收稀氨水作为循环水系统补充水,但这些措施在操作上均存在一定问题:回收氨水浓度较低,补充至解吸塔会造成设备处理能力不足,蒸汽消耗明显上升,即使解吸后的氨返回生产系统,在操作不良的状态下,也易造成尿素生产水碳比的不平衡,无法体现氨回收效果。  相似文献   

2.
赵勤  孔鹏 《山西化工》1992,(3):10-11
繁峙县化肥厂投产以来几经技改,生产能力扩大了,但因回收工艺落后,氨不平衡、水不平衡问题仍长期存在。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厂增加了“三气”(再生气、放空气、驰放气)回收装置和硬水清水塔,但因常压吸收达不到预想效果,易产生结晶堵塞管道,且过剩稀氨水经常排放,清洗塔清洗后含2TT的稀氨水全部排放。所以氨、水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多数中氮厂对弛放气吸氨后形成的稀氨水都未加回收利用而将其排入地沟,既浪费能源,又造成污染。仅有少数厂回收利用,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增设氨水蒸馏系统,将稀氨水浓缩成液氨;二是利用尿素系统外送氨水管线,将稀氨水返回到碳铵液槽与碳铵液一并送至解吸塔解吸回收(其流程如图所示)。两者比较,后者具有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 合成氨原科气都含有相当数量(15—40%)的CO_2,必须脱除。对于碳铵、尿素和纯碱等产品的生产,则需要大量的CO_2作原料,因此,CO_2的脱除和回收技术,直接关系到氨的合成工艺和系统碳的平衡。 合成氨是一种高能耗工艺,吨氨总能耗通常为27.2—54.3GJ,其中脱碳工序的能耗大约占总能耗的10—15%。因此,积极推广应用低能耗脱碳新技术,对节省能源和降低生产费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合成氨装置脱碳工艺,通常采用溶剂吸  相似文献   

5.
我厂为年产一万五千吨小型合成氨厂。1984年底厂设备大修后,MSQ脱硫工艺投入生产,原用作脱硫的稀氨水不再向外排放,进行分级浓缩回收;同时杜绝了环境污染。我厂利用原16公斤/厘米~2等级的变换热交换器外壳,自制了φ800×16,H7700稀氨水浓缩塔和净氨清洗塔。根据我厂实测,日产合成氨50吨,稀氨水浓缩塔压力2.0~2.5公斤/厘米~2,每小时回收合成放空气和弛放气中氨能制得1.2~1.4米~380滴度氨水,折算200滴度浓氨水,日回收量11.52米~3 由于制浓氨水过程中,利用分离结晶后的  相似文献   

6.
对于生产碳铵的小化肥厂来说,都存在着一个“氨平衡”问题。“氨平衡”的实质与“水平衡”的关系很大,而“水平衡”又是和环境保护联系在一起的。由理论计算知,一吨氨全部转化为碳酸氢铵需补充化学水、物理水约1.21吨(氨利用率以90%、碳铵含水以3.5%计);若加水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厂解吸系统回收合成车间付产氨水做一小结,同时对用合成车间付产氨水做二段吸收的吸收液直接回收做理论上的探讨。一、尿素解吸系统回收合成车问付产氨水 1985年5月份,我厂尿素生产虽不正常,全月停车5次(只生产尿素7500吨),但全月仍引入合成车间氨水26次共921m~3,浓度由2.6%到10%不等,平均4.8%(重量百分浓度,下同),氨水总含氨量44.32吨。与碳铵液混合后,入解吸塔解吸液含氨量最高为  相似文献   

8.
废氨水回收     
洞庭氮肥厂合成弛放气是经氨水站吸氨后送预脱硫加氢用,为保证去预脱硫的气体中氨含量在允许范围内,吸氨塔必须喷淋充足的水量,因此吸氨塔出口氨水浓度只有3~5%,直接排放地沟,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浪费。每年约排放780吨NH_3,损失30多万元。现将稀氨水引到尿素车间稀氨水贮槽(701-F),送尿素解吸塔(701-E)加以回收(解吸塔经改造后,能力有提高)。 701-F原有一根φ89×4.5的不锈钢排放管直通废氨水贮槽(供尿素车间停车时排放贮存稀氨水之用),此管恰好经氨水站附近,利  相似文献   

9.
《煤化工》2004,32(1):56-56
技术领先的专利设备-解决尿素厂排水氨污染的理想选择。高效碳铵液解吸塔是一种用于尿素厂从碳铵液和稀氨水中回收氨和二氧化碳的新型设备。1997年开发成功,多年的使用证明,各项指标在同类设备中具有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0.
孔令全 《安徽化工》1999,25(2):29-29
1起因我公司11万吨/年的尿素生产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法,为了维持系统水平衡,低压部分设置氨水解吸塔回收稀氨水中的氨。解吸塔操作压力为0.35MPa(表压),进料氨水的浓度为8%左右,负荷一般为4.5—6.5m3/h。给料泵选用大连耐酸泵厂生产的50FB...  相似文献   

11.
雷荣忠 《云南化工》2005,32(5):35-38
碳化工段在小氮肥厂生产工艺中以弱碱氨水与弱酸性气体二氧化碳中和反应,达到净化合成氨原料气的目的,同时获得商品碳酸氢铵。生产过程中要求氨、碳、水达到三平衡,本文开发研制了解吸吸收塔及配套工艺,解决了碳化稀氨水外排问题,同时达到合成氨系统年盈商品液氨3 000 t。  相似文献   

12.
《小氮肥》2012,(9):42
2002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安徽省乡镇企业明星企业2001-2002年度安徽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合成氨厂全系统氨回收水平衡环保技术本公司独家开发的碳化原料气、合成放空气、氨罐弛放气、铜洗再生气(简称"四气")氢回收技术,采用独特"W"形系列板式高效组合内件,利用原设备筒体改造氨回收塔,在保证各塔尾气指标合格的前提下,"四气"氨回收综合指标实现吨氨吨水,188 tt以上的浓氨水闭路循环全部回收,实现全系统水、氨平衡,环境治理彻底。改造后各塔氨回收指标如下。1、碳化氢回收综合塔:尾气中氨质量浓度≤0.1g/m~3,吨氨软水加入量500~700kg,回收氨水浓度80~110 tt,  相似文献   

13.
贺伟佳 《化肥工业》1994,21(1):57-58
铜洗再生废氨水的回收1废氨水回收概况目前,大多数中、小型氮肥厂的原料气精炼是采用铜洗流程,铜氨液再生过程中释放出的再生气经过吸氨塔(洗涤塔)用软水洗涤,使气体中的含NH3量低于0.5%,再送回变换工段重新利用。从吸氨塔排出来的含NH32%左右的稀氨水...  相似文献   

14.
1 概述铜洗稀氨水是合成氨厂的主要氨氮污染源之一,也是国家环保总局“一控双达标”要求重点削减的污染因子。我厂通过对铜洗氨水的回收利用,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氨氮排放总量,而且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我厂合成氨生产采用联醇工艺,铜洗再生稀氨水中不仅含有氨,还含有CO2、甲醇等。这股稀氨水长期以来不能回收而直排地沟。1994年11月,我厂的淡甲醇回收装置建成投运,铜洗再生稀氨水中的甲醇含量从1.21%下降到0.18%,为稀氨水的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稀氨水回收制碳铵装置于1996年5月建成,6月下旬转入化工试车。在试车过程中,通过攻关,解决了…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三胺装置回收稀碳铵液的现状,提出工艺优化改造方案。通过工艺优化改造后,实现三套三胺装置及小尿素装置全部回收高压废水及水解解吸产生的稀碳铵液,达到自产自消,最终转化为氨和尿素,降低系统氨耗,为同类装置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刘文斌 《化肥工业》2003,30(6):40-41
通过增加1座洗涤塔和1台稀氨水水冷器,使洗涤塔塔顶再生气的氨含量由1.5%下降至0.2%、塔底排出的稀氨水的氨含量由1.6%提高至5.6%,使铜洗再生气回收系统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碳铵和联碱生产中,“碳平衡”和“水平衡”的好坏,对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影响很大。“碳平衡”是氨—碳平衡的简称,实现碳平衡要有足够的二氧化碳,氨的全部与其反应生成碳铵或重碱(NaHCO_3)及氯化铵产品,而无多余的氨加工氨水。在以煤焦为原料的小氮肥厂,碳源虽然充  相似文献   

18.
史迎武  罗明 《小氮肥》2011,(10):5-7
一吸塔工艺的稳定是系统水平衡的重要标志之一。若一吸塔吸收工况不正常,则全系统水平衡被破坏。一吸塔的操作指导原则是用系统水平衡的概念来指导一吸塔的操作。系统水平衡的主要标志:进入合成塔物料的水碳比在0.65,二分液后的尿液质量分数为66.9%。一甲液为不饱和溶液,将一甲液的氨碳比控制在2.8~3.2,水碳比控制在1.8~...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我省生产固体碳铵的小合成氨厂,为解决高温季节NH_3与CO_2的不平衡问题,大都设有低压水洗塔,即用压力水洗去原料气中少量的CO_2(约2%左右),以便渡过“夏季关”。他们所使用的低压水洗塔大多为填料塔或板式塔。绍兴化肥厂是采用碳化煤球制气,生产固体碳铵的小氨厂,原水洗塔为φ1300填料塔。我院设计了一套取代低压填料水洗塔的喷射水洗装置,遂与厂方共同进行了试验、测定。该装置于1979年9月投入生产运行,经试验、测定和近两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喷射水  相似文献   

20.
<正>碳铵厂有稀氨水流失,又有余热可利用。本文通过改进碳化、脱硫和三气回收系统之间的稀氨水流程,使原料气净氨用软水降为吨氨4m~3。所得3.7滴度稀氨水,1.5m~3用于置换脱硫系统15滴度的再生氨水;其余2.5m~3经三气回收系统增浓后,取1.2m~3作为碳化的唯一水源。制成30滴度无硫氨水,供二次脱硫用:剩下的1.3m~3,连同脱硫系统置换液,送蒸馏回收系统,利用造气炉和锅炉余热,蒸馏制成180滴度浓氨水,折纯氨不少于35.2公斤/吨氨,外加上述流程改进带来的收益,全局氨利用率可提高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